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曲线的文章 / 曲线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两点之间,曲线最短

文/杉杉

德国有个叫亨利·谢里曼的商人,幼年时期深深迷恋《荷马史诗》,并暗下决心,一旦他有了足够的收入,就投身考古研究。

谢里曼很清楚,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是需要很多钱的,而自己家境十分贫寒,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没有直线可走,他决定走曲线。

于是,从12岁起,谢里曼就自己挣钱谋生,先后做过学徒、售货员、见习水手、银行信差,后来在俄罗斯开了一家商务办事处。

但谢里曼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理想。利用业余时间,他自修了古代希腊语,而通过参与各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他学会了多门外语,这些都为日后打下了基础。

多年以后,谢里曼终于在经营俄国的石油业中积攒了一大笔钱,当人们以为他会大大享受一番时,他却放弃了有利可图的商业,把全部时间和钱财都花在追求儿时的理想上去了。

谢里曼坚信,通过发掘,一定能够找到《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所描述的城市、古战场遗址和那些英雄的坟墓。1870年,他开始在特洛伊挖掘。不出几年,他就发掘出了9座城市,并最终挖到了两座爱琴海古城:迈锡尼和梯林斯。这样,歇业商人谢里曼就成了发现高度发展的爱琴海文明的第一人,其发现在世界文明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此时,人们才真正明白了为什么谢里曼要花费那么多时间去赚钱,因为像许多事业一样,考古研究特别是发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也需要衣食无忧的心态。

世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障碍,有的只是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路径。人有时候应该像水一样前进,如果前面是座山,就绕过去;如果前面是平原,就漫过去;如果前面是张网,就渗过去;如果前面是道闸门,就停下来,等待时机。

平面上,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而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却是“曲线”最短。

画好曲线才成圆

文/郭在军

那些年,他郁闷死了。他勤勤恳恳埋头工作,可在评模会上,校长一句肯定的话都没有。他各种奖励证书、论文原件一大堆,但晋级时,领导说,你暂且放一边吧,还没轮到你头上。有一年,他参加函授,校长就是不准假,他只得放弃。一个月后,另一位同事也要参加函授,领导不但准假,还安排他帮那位同事代课。诸如此类的事件,让他怎么也想不通。

那年,学校接受上级检查,检查组的同志要听教师的课,这在他们乡镇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乡镇教育办也明确声明,在检查听课中受到上级批评的教师,一定要接受处罚,调动工作去支边,教师们把这叫“充军”。学校的那位“王牌”教师又在挖空心思寻找“替身”,因为这位“王牌”教师清楚,他这位“老民办”,在上级专业化较强的听课活动中,肯定会受到批评。自然,这任务落到了他头上。他倒很坦然,因为科班出身的他还比较自信。也许是因祸得福,讲完课以后,检查组组长大肆表扬了他,还当着镇教育办领导的面说:“这样的教师放在这样的学校,确实委屈他了。”那次,他被评为全县“十佳”。可是,十佳证书却被校长中途截留,改了姓名,作为校长一位亲戚晋级的证明材料。

他没有得到重用,仍然留在那个鸟不生蛋的地方。有一年,镇教育办领导班子换届,新领导走马上任。上任伊始,新领导进入了密集的调研之中。在巡视他们学校时,领导正好看到他摆在办公桌上的备课本,课时不足,人也不在场。新领导严厉地批评校长。校长说:“该教师正在为某地新春演出搞策划,写台词。”镇教育办领导听后,又认真看了看他的备课本,尽管课时数量不足,但是,备课的质量在全镇独一无二,字迹漂亮,文笔非常不错。领导记住了他,回来以后,组建全镇教育宣传报道组,他成了其中的一名业余通讯员。

成为业余通讯员,他全心投入写稿投稿之中。一月之间,他一连给市报投去稿件20多篇,半年过去了,也没有半个字见报。有一天,他突然从市报副刊上看到一篇文章。他清楚地记得这是他投去的一篇稿子,但是署名却不是他。他给编辑通了电话,编辑承认了自己出的的差错,并且大肆地鼓励了他一番。也许是编辑的表扬给了他动力,也许是那次“署名事件”给了他机遇。以后他一发不可收拾,他的文章频频见报,成为当地小有名气教育通讯员,他的教学业绩也一并得到同行的认同。

人生的足迹是曲折的,只有沿着曲线才能走向人生的圆满。一路走来,他真真实实地明白了:画好曲线才成圆。

曲线推脱

文/闫养民

中午下班时,科里的小赵忽然来到我办公室,期期艾艾地对我说:“闫科长,昨天下午我丈母娘来家里讲,她家的蜂窝煤快用完了,让我明天借辆三轮车去给她买。乖乖,还得搬上五楼呢,我媳妇让我今天下班时来向你请一天假。”

我听了感到很为难,就搓着手跟小赵商量起来:“你平时很少请假的,再说你丈母娘等着用,按道理我应该准你的假。可今天主任给咱们刚开完会,内容你也是知道的,明天咱们科的生产任务很繁重。你要是一走,人手肯定不够啊!”

话说到这里,没想到刚才还愁眉苦脸着的小赵突然喜笑颜开,口无遮拦道:“太感谢你了,闫科长!我就知道还能指望你的。拜托你给我媳妇打个电话,说我明天没工夫,让她雇个人买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