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日报的文章 / 日报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南阳日报

文/樊德林

信封要用牛皮纸,它会让我想起那拉起艰辛岁月的老黄牛。信纸要用经霜的梧桐叶,每根脉络,都是回家的路。邮票要贴上南窗的那轮明月。地址要写上:一个出生、成长、远离、遥望,并叶落归根的地方。

写字的笔,要用那支旧钢笔。每个字的颜色,都要保持这片黑土地的颜色。每个字的结构,都要像老屋檩条那样的坚固。称谓,要用黄昏的炊烟来替代。问候语,要用乡音土语。那里面应该包含祖辈的慈祥,父辈的淳朴:忙啥哩?吃饭没有?喝汤没有?

信的内容必须与故乡的五谷和草木有关。小麦、大豆、玉米、稻谷——谁成了庄稼人的顶梁柱?辣椒、番茄、丝瓜、南瓜——谁将是待嫁的新娘?杨树、榆树、槐树、桑树——谁是村庄最后的守望者?蒲公英、牵牛花、狗尾草、苍耳——谁还是母亲最远的牵挂?

祝福语要写得长点,深点。长过那条土路,深过那口老井。信末的署名要这样写:曾经的游走在村边地头的顽童、少年,今天忙碌奔波的儿子、父亲,百年之后的一粒尘埃。

信日期要这样写:过去的蹉跎,现今的苍茫,将来祭奠的方向……

致回忆

文/赵晓敏

向晚漫步,恰逢微雨,心里掠过一丝犹豫,不知一会儿这微雨是否就会失去耐心,变成缠绵的小雨,然后是中雨……而心不愿停下,脚步也不想回家,难舍雨中情境,既然难得遇到,我选择继续游走,且享受当下这天赐的闲适。有多久没有这样随意随心的感觉了?在雨中我仿佛捕捉到了些许熟悉,只是记忆好似已被抹去,已然记不起自己曾经是否独自踯躅在细雨中,沉浸在自我编织的莫名惆怅里,那应该是十六岁花季时最常做的一件事吧?细细回想那段不知愁苦的日子,那时的小忧伤、小惬意现在大多都已忘记,却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甜蜜的美丽。如今,都已老去。

其实脚步从未停下,就如现在,伴着微风,和着似有似无的雨,我轻轻走过四季,走过岁月,走过无知,留下层层皱纹,留下许多珍贵的难以割舍的瞬间。许多答案内心早已知晓,却隐忍不语,解释再多,说给不懂你的人听,也只是徒劳,不如沉默。那背影之所以如雕像般刻在心里,是因为有些人就定格在那里,今生都不能再相见。许多无奈没有理由,也就衍生了诸多不舍,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印记生命的过程。白发滋生,由稀疏变得浓密,感情由冲动变得沉稳,还从岁月中得到些什么呢?忽略幼时的纯真,跨过中年的平静,中间这一段就是我的青春。回首相望这段难忘的日子,处于年轻时代的我,挥霍了自己所有的时间,竭力散发的蓬勃朝气彰显着自信与能力,只为青春无悔。属于青春的日子短暂而美丽,短暂到还没有想出人生的答案,许多人许多事直接过渡为遗憾,岁月直接跳跃了谜题,一切皆会成为过去。三毛说,她还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她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我何不是如此。年轻时争过也拼过,输过也赢过,努力过也懈怠过,只是从没有认真过。可是为什么,多年过去,这段没有认真度过的青春却如天空般湛蓝,如鲜花般灿烂,甚至能嗅到她的清香。日子真的可以不留痕迹地逝去,如果它长了一双手,我真想紧握它,和它来一场接力,一场让我提前认真准备的接力,而不是现在这样,在这里回忆。

即使青春曾经给我留下难以忘却的伤痛、无助与迷茫,那只是一段必不可少的经历而已,更多的是给我留下了厚重积淀,成为我精神的财富。悲欢离合之后,淡泊了名利,不再轻易哭泣;爱与恨已没有分明的界限,活到一定阶段,还会去责怪谁呢?人人都有他的难处,不是吗?就如曾经失去的东西,曾经那么在意过失落过,现在想起,得到了又能怎样?失去了也不会怎样,事实与时间就是明证。况且失去本身就是答案,不属于自己的,争之无趣;属于自己的,别人压根儿也就抢不走。渐渐地,一些人一些事已变得不再重要,心灵也不会再有多大的起伏与波动,仿佛刹那间明白了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只可惜年少的自己无法参悟其中的深意,曾经长久笼罩在一个特定的阴影里,浪费了大好时光。想来,甚是可惜。

我写下了这篇《致回忆》,回忆我已逝去的青春。一切都在改变,唯有一颗沉静与追求真诚的心,依然为生命而感动。我留恋美好的东西,就如留恋向晚的微雨。虽然现在的我做事不再似年轻时那么盲目,也少了年轻时的锐气与勇气,却更加沉稳与老练,不会轻易就被外界打扰。社会的确很复杂,我能做的就是简单的生活。“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苏轼《定风波》一词中的末句,我尤为喜欢。人生得失无常,我相信凡是能占据记忆的,就是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