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小店的文章 / 小店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平常人家

文/何庆良

营区外面有家小吃店,是夫妻店。店主是个微胖的男人,据说他去广东打工赚了点钱,带回了现在的妻子。女人身材小巧,长得五官端正。

早上店里有汤粉、汤面,中午和晚上主要是炒饭、炒面,不过饭炒得一般。因为是单身汉,又因为离得近方便,双休日或是在办公室加班晚了,我偶尔会到小店随便解决一下温饱。第一次让店里送几份炒饭到办公室,来的是有了身孕的女人,挺着个大肚子。以后有几次大都是她送。在我的记忆里,她好像一直是小跑着往返,有时很为她担心。直到有一天,她又来了,我看到她的“包袱”放下了,也不好意思问她是何时生的孩子。印象里她是没有双休日和假期的,也从不多说一句话,送到后收了钱就离开。

男人相对来说就很热情,偶尔来送一次炒饭,还要与我们调侃几句。他对自己的厨艺十分有信心,常常问我们感觉怎么样?为了顾及他的面子,大家都笑笑说还行,于是他更加得意。有时隔几天没去光顾,碰面时他还会叫住你,不停地询问原因,让人招架不住。

我每天晚饭后有出去散步的习惯。路过小店,看着忙碌的女人,想知道她对幸福的定义。跟着男人来到人生地不熟,远离家乡的陌生城市,靠着简单的手艺努力维持着生计,那么甘心情愿。日子对她而言,是每天不停地奔走吗?她曾经的梦想和追求又是什么?她的微笑去了哪里?是随遇而安的无奈吗?

有一天我又经过小店,看到男人抱着孩子,女人依在一边,温柔的眼神看着生命里最可亲的两个人,笑得那么幸福和恬淡。那一瞬间,我像是懂得了那个女人。日子对于她来说,是每天重复同样的平常吧——这便是平常人家的日子吧!

吃出乡愁的都市小店

文/郭桂花

简陋的巷子,低矮的瓦屋,敞亮的露台上摆着几张木桌子。三月的一个周末,在成都我不知道的某条街巷某个叫“霸王鸡爪爪”的小店里,我和几位老师落座,准备小吃一顿。

一位身材苗条,皮肤白皙,面带笑容的姑娘站在我面前,拿出一面红木框的纸扇子请我点菜。竟然还有这样具有诗意的菜谱?我顿生好奇,啪!像明朝的富家公子哥一样,我顺便来了一个潇洒的开扇动作,只见白色扇面上的菜谱被娟秀的黑色小楷字挥洒得“有滋有味”,我怀着欣喜的心情,选了椒盐花生米、青椒炒玉米、芸豆炖猪脚、炝炒油菜尖四个下酒菜,等待一次令我味蕾跳动的美食。

一声“稍等”后,姑娘闪进吧台拿出了几个带把的搪瓷盅,倒上了白酒。仔细一看,那小瓷盅真是可爱,上面有红色革命年代“艰苦朴素”、“为人民服务”等字样,再往里面吧台柜子上瞧瞧,竟然有好些个搪瓷盅,上面印有各式各样的图案字样,既有“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等名人名言,也有“名花虽有主,我来松松土”等戏谑性的口号式语录。我一时激动,就在吃饭间一边用手机拍图,一边试探着向姑娘打听能否购买一个。谁知那姑娘竟然就是老板,她满眼笑意地说这搪瓷盅是定做的,原则上不卖,但看我这么喜欢,可以考虑送一个。我欣喜若狂,便选了一个印有“好好学习、努力赚钱”字样的小瓷盅收好。心里幸福快乐得不得了,比刚才吃的酥脆花生米还满意,而那腥味未去的饲料猪脚带来的遗憾也消失得无影无踪。虽然小瓷盅上的标语俗了点,但是,正好契合我当下的境况,一来,我要努力学习,适应这份与时俱进的新闻工作。二来注重精神追求,要爱情之前先要挣到面包,也算有点哲理。

不知酒过几巡,凉风几许,听老师们神侃些历史典故和值得一去的乡村小镇,增长不少见识。看姑娘忙着收拾餐桌,笑容满面地对顾客迎来送去,一边闲着的我忍不住想帮她收拾,她忙接过我手中碗筷,一个劲儿地道谢,并不停地说哪能劳驾我呢,那神情,像极了乡下父辈们的虔诚和低调。我的心除了满满的惬意,顿生感念,在这样的环境中吃饭,享受的不仅是美食的味道,舒适、怀旧的情愫,更是一种文化氛围,因为店主的细节让人感受不到丝毫商业气息,而处处是一种不加掩饰的乡下人具有的淳朴、温暖,像那只呆萌至极的小瓷盅,外观值得细细把玩,内置茶水、酒水须悠悠啜饮。

终究是要告别的。离开时,我留下了姑娘的微信和电话号码,心想:要是这辈子我也能在城里开一家小饭店,让来小店的人吃出乡愁的味道,吃出田园的味道,吃出中国文化的味道,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药店的电话

文/史久爱

中午,小弟从老家打来电话,告诉我,他厂里最近很忙,没空进城,母亲的血压药快吃完了,让我周末回去顺便捎两盒,乡下药店买不着这个药。我答应着,即刻出发,结果转遍了城里的几家大药房,都没此药。难道前不久母亲在省医院刚调换的这新药,小县城还未普及?我真有点犯愁了。

因还要去城郊东区办事,我便没再去别的药店。办完事,发现附近新开发的小区旁有一个小药店,便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向小店走去。

小店门口摆放着几盆生机盎然的常青树,店内的壁挂式液晶电视里正在播放着健康养生类节目。

柜台前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店员们一个个笑容可掬地迎接着顾客。没想到,这偏远小店的生意竟如此红火。

一个年轻的女店员接待了我,当我说出药的名称时,她先是歉意地摇了摇头,接着忙用笔记下了药名及生产厂家,然后问我可否告知她我的电话号码,说是他们店长去省城进药了,药进来后,她会第一时间电话通知我。出于礼貌,我笑着答应了,随后便回了单位。

而就在快要下班时,我接到一个陌生的来电,一听方知是那个店员打来的,说是药进来了,如果还需要的话请我去取。

再次走进这远离繁华喧嚣街市的小店,我一留心才发现,每个店员面前都放有一支笔、一个记事本,他们在用心地记录着每个顾客的需求、建议。为我取药的店员说,每个顾客所反映的问题他们会一一解决并反馈给顾客的。我有点半信半疑,问旁边的几位顾客,才知其中不少和我一样,接到过小店的电话。

我恍然间明白,这个不起眼的小店生意兴隆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