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赏梅的文章 / 赏梅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梅花

文/毕家祯

搬进新居后,友人送了一盆梅花给我。那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雪中送梅,从精神层面上讲,远远超过了雪中送炭。因此,我格外看中这盆梅花。特地买了一颇有古意的花架,将其束之高阁,放在书房的一偶,天天观察梅花的变化。

霜前冷,雪后寒。几天大雪后,天气骤冷。一日,已近午夜,我还在书房看书,忽然一股清香盈鼻,这幽香让我昏昏欲睡的大脑陡然兴奋起来,它告诉我:“梅花开了。”我立在梅花前,看着一个个蓓蕾绽放,一缕缕的幽香扑鼻,令人陶醉。

闻着这清润肺腑的香气,我忽然想起第一次去杭州,游览了西湖后,乘车去塘栖古镇的超山看梅花的情形。超山的梅花远近闻名,文人雅士,无不舟车前往,或寻胜、或赏梅、或寄情。我们一下车就闻到梅香扑鼻,等走到梅林中,人就好像置身于香雪海,那梅树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总有几百亩之多,每一棵的花朵犹如繁星一般。有红梅、绿梅、黄梅等,竞相怒放,可谓是十里梅花香雪海,千年古梅展风姿。

梅林的花工告诉我们:“超山梅花非常独特,世上大多为五瓣,而超山梅花却是六瓣。古人云‘六瓣为贵’。中国有五大古梅,湖北沙市章华寺内的楚梅、湖北黄梅江心古寺遗址的晋梅、天台山的隋梅,而超山独占有二。”老花工说着,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

超山梅林以“大明堂”为中心,庭院中有唐梅一株,院外植有宋梅一株,旁边建有“宋梅亭”。各色梅花,别样风情。小桥流水,游人如织。赏花观花,赞不绝口。我不知道北宋的林和靖是否以此为“衣钵”而自诩“梅妻鹤子”的?我也不知道陈香梅女士的大名是否源出于此?我只知道国画大师吴昌硕酷爱梅花,他一生画过许多梅花,1927年病逝上海,葬于超山。实现了他生前的愿望;“百年后要与梅为伴。”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大师,在超山梅园附近建了“吴昌硕纪念馆”。赏梅后,吴昌硕纪念馆也是参观的好去处。超山赏梅,让人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从而激励自己培养“俏也不争春”的品质。

从超山赏梅到友人送一盆梅花给我,我懂得了一些梅花的栽培方法和梅花的习性,我喜爱梅花不过是附庸风雅。千百年来,喜爱梅花者不计其数。天下第一视梅花为知己的风雅之士,首推宋朝的林逋,他对梅花可谓是爱恋之深,情注至极,。再就是与他同一朝代的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无意苦长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从该词的境界看,可看出陆游做人的品格。

梅花绽放的生命是短暂的,但虽芬芳散尽,“零落成泥碾作尘”,却依旧清香如故。正是这种品格个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孜孜不倦地朝着“香如故”的方向不懈地努力。

晤梅寒枝头

文/付秀宏

恰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言:“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那份依依不舍、情思绵绵,才是识得了梅花魂的心曲呀……

作家阿来说,春节前后,成都有一景观,街上会瞬间冒出很多花农卖蜡梅。不由想起清代普荷的梅花诗:“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现在,不用像古人一样寻梅,只消殷勤送过来,便得“一半到家开”。

古人赏梅,是慢生活,也是大生活。要“寻”——“得”——归”,一样一样来,开到一半梅就好。而今人,把赏梅变成缩写,寻梅略去,体悟空白,只取花怒放一段,仅得小小情趣一点儿笑而已。

赏梅,当然要得浅笑,但不是这般没深意。苏州“香雪海”有无数梅花身,但要懂活在旷野风雪中的梅风骨才好。雪天赏梅,有冷才有真味。“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三两枝”,能在这种情形下,爱上三两枝,已非常幸运。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赏梅入心境,人与梅花一样清。要凭寄深情,必去追寻梅花开放地。所以,访梅要趁早,要到现场去。

“访梅要趁早”,何意?梅花,以开在腊月的腊梅为尊,腊梅通常是默默开,那淡淡黄色,不经意,却能让你最早闻得幽香。梅花乃雅物,赏品之外,首推“探”。探时,必有难处。譬如,那时梅花只在窈窕枝头,要发现,才看到点点梅星、梅眼。

赏梅,更“要到现场去”。当然,多数人最欢喜的现场是“春梅胭脂映枝头”。但若赏梅不遇,探得一二春消息,回去报与家人听,一样是入乎心境,别有一番得到的。

其实,赏梅的境界主要在眼观、心悟,而不在折枝回来。梅香,是大自然的,是去户外赏读才可领受的清趣,而不在乎“抱得美人归”。

梅的香是旷野里的诗,它是宁静的,也是浪漫的。积蓄了妩媚的风情,一点点播撒,一座山因为有梅林,平添几番深蕴的内涵;一所院子因为有梅树,浸染无限妖娆的风姿。

梅是香的,是冷香,是凝望之香,是迸发之香,是缭绕之香,是生命之香,所以不容亵渎,只消细细地注视,静静地闻香。这种境界,是天地间的知音相遇,轻风中的高水流水,它在你心里,你在它境中,入乎其内,又可出乎其中,不深不浅,不离不弃,月在空中,梅在清冽的寒风中。

有了一树的梅,院子生动了;有了一坳的梅,环山灵动。一处有梅几里香,就凭这种风度,就是看破苦痛的慷慨,就是静思天宇的馈赠。

在冰天雪地里,捧出一颗芬芳的心,这需要怎么样的情怀?在天地最落寞的时候,在人心最失落的当口,为寂寥含苞,为苦痛绽放。没有大领略的人看不透梅的这种大胸怀。

不待东风第一枝,我自开花便不同。一地冷月因梅香富有柔情,几番风雨因梅树窥见韵脚,所以赏梅就是访心,是在音乐的背景中的大领受。

因为梅花是素净花,只有素净人才会有大欣赏。因而,赏梅老人有一句妙语“花稀有风骨,半开最雅韵”。

赏梅入心境,要不得浓烈,甚至可以有点儿小遗憾。恰如清代诗人袁枚所言:“只怜香雪梅千树,不得随身带上船”,那份依依不舍、情思绵绵,才是识得了梅花魂的心曲呀!

超山赏梅

文/赵士祥

有些风景看似与你无关,甚至在与之相逢之前,你连它的名字都从没有听说过,但它却像你命中注定要遇见的有缘人一样,静静地守候在你人生之旅的某个段落,在恰当的时候闪亮出场。2016年初春,超山的梅花就是这样出奇不意地闯入我的视野的——我因事来杭州,顺道看望一位在高校教书的文友飞,寒喧之后,他说正是梅花旺花期,去超山看梅吧,包你不虚此行!超山?说真话,我所知甚少,但是客随主便,况且我相信作为小说家的飞的眼光。

从杭州出发,窗外是婉约如诗的江南的春天。飞一边开车,一边向我介绍超山之梅,从他口中我得知超山有素梅、铁骨红梅、绿萼、腊梅等多种,和苏州的邓尉、无锡的梅园并称江南三大探梅胜地。飞谈梅谈得眉飞色舞,我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就到了超山下。

下车进入园子,仿佛一下子从喧嚷的都市走进了自然,半空中恰到好处地飘荡着些薄烟轻岚,烟霭、梅树、小溪、凉亭、游人,组装成一幅山水画。大明堂,是园中之园,飞指给我看中国五大古梅中的二梅——唐梅宋梅,说一代金石书画宗师吴昌硕先生最爱宋梅。此树主干粗壮苍劲,虬枝古干,满身老皮如鳞,中心枯空,分开一枝,横卧在侧,倚于半月形石头之上,零星的几朵梅花盛开在枝头,傲骨虬枝,愈发清瘦,清瘦得只剩下寒香和骨子里的那份孤高。昌硕先生画梅,每每总以大篆的苍劲笔触勾画枝干,再以浓艳的色彩缀上花朵,既表现出一份盎然春意,也张扬出一种倔傲精神。先生爱梅,爱到极限:嘱咐子孙将百年之后的自己葬在超山的梅林之中——先生之墓距宋梅仅百步,香梅相伴,想来先生该是会含笑九泉的。先生墓侧有一排石雕的巨大印章,上面有各种篆刻,手轻抚这巨印,我想超山之“印山”的别称应该和此有关吧。飞说,你看这么多的游人,先生之墓如今已成了超山人文景观的核心组成。

两人闲聊着,顺石径步入梅林,仿佛走进一个梅花世界,十里香雪海的洁净和湿润给人惊异的美丽,那份震撼和胸襟远不逊色于大海的辽阔,绝不是小巧精致所能概括的。细枝花红、如霞似火的“朱砂”,树势高昂、花呈玫瑰色的“多萼朱砂”,花色洁白、散发幽香的“白梅”,花瓣翠绿、晶莹如玉的“绿萼”……飞告诉我:已有1000多年种梅历史的超山梅树数以万计,品种有骨里红、粉蝶、红梅、朱砂梅等五十多个,梅文化积淀多元,单是在近代,就有王国维、俞樾、康有为、郁达夫、林风眠、梅兰芳、张大千等诸多名人与超山梅花结下不解之缘,留下许多珍贵的墨宝与文字。爱梅画梅的何香凝女士在80多岁高龄时,甚至请人将自已连轮椅一起抬到梅林里,以解思梅之苦。超山梅花贯穿了岁月,折射着历史之光:十年动乱之中,漫山遍野的梅花,被斥之为封资修货色,挖梅树种粮食,一大批百年老梅树惨遭厄运,原本连片的梅树被掘起当柴烧了,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十里梅花香雪海遭遇了灭顶之灾。好在美是挖不绝的!动乱过去,依然是十里花海……

清风送过阵阵梅香,梅白、梅粉、梅红,我们在梅林中行走,心灵慢慢被花香渗透,生命深处的某种感觉被唤醒了,找回了日渐消失的灵性。我说不出什么,只是已心领神会。大美的超山梅花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就像超山不仅是余杭的一个景点,更是余杭超然特出于世的精神结构。对于苦难中的人,超山梅花会给他慰藉和拚搏的信心,对于俗世生活中成功的人,超山梅花会给他放松的快乐和心灵的安静。当一个半依着梅树的妙龄女子清纯浅笑,我看见她内心的欢愉也开上枝头,成了梅的另一种情韵,我对飞说:这就是超山梅花的魅力,而天堂杭州的美或许就是从超山的十里香雪海中弥漫开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