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刘家的文章 / 刘家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刘家大院

文/刘兴宇

刘家大院位于梁山风景区东南部的刘集村,刘集村为省旅游特色村,背山面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始建于明朝,系明成祖赐建,清“康乾盛世”年间增制廓定。薪火相传,虽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但浩然气势仍存。

该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风格并带有完整军事防御功能的古民居建筑群,早溯为汉朝皇家汉苑行宫。城垣逶迤,楼堂瓦舍,鳞次栉比,祥云紫气,钟灵毓秀。整个建筑群包括城垣、住宅、池塘、广场、学堂、祠堂和花果园等,占地六十多亩,计房屋二百余间。城垣和住宅全为青石、砖瓦所建,即高大坚固、又典雅大方。坚固的城墙,可攻可守,察情于十里之外,拒敌于高墙之下。

大院不仅完全继承中国北方民族建筑特点还具有浓厚的鲁西南民俗文化气息。主体建筑群遵循汉代以来“前堂后寝,左右厢房”的传统原则排列,大四合院套小四合院,是刘家大院建筑特色的重要体现。工整严谨,格局对称,形式、尺度、粉饰色调都趋于和谐统一。这种风格的建筑恰似一座迷宫,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大一统的核心思想理念。

大院坐北朝南分三路五进展开,主体建筑除九个大四合院以外,还在主建筑的四面辅以东园子、西广场、南园子、北后花园以拱卫,合风水易理而建。

南大门为正门,门前立有旗杆,两侧有护门石狮镇守。稍后,则是上马台。府门东西三间两层,飞檐垂拱,五脊六兽,三股钢叉,中为广亮大门,兽头铜环。中门两侧为便门。门内设耳房,供门卫与通报人值守。中间门洞内有朝廷御批签,为重点保护之府第。

东园子内辟有学堂,为一座二层中西合璧式楼房。门前为精美绝伦的日、月型浅水池。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氛围。

西广场:为族人练武和学生上操之地,靠西居中有古戏楼一幢。体现了族人文武兼修的思想。现存一块雕刻精美的大至石约有几百斤重,为练武石,至今保存完好。

南园子是为刘家大院提供日常生活保障的基地。

北后花园:园内亭台楼阁,池馆水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在众多建筑群中有一个重要院落——南大厅院。此院为一标准四合院。院中正北有三大开间大厅一座,左右开大窗,中间有前后门与前厅后堂相连,采用清代建筑风格。特别之处是两扇门能全部摆入墙内,相对增加了门前空间,甚是方便。厅内布置为清代格局。内置八仙桌一张,条几一幅,官帽靠背椅子一对。后墙正中悬有清末重臣左宗棠亲书对联一幅,用硬木阳刻。上联缺失,下联曰:“清诗高画出东南”。扁额为汶上县清代白状元书写的“恭惠效宪”四字。浑圆的梁柱上刻有太极图,配上那些百年之久的雕花床、柜,显得古色古香,现在看来俨然一民俗文化博物馆。厅前廊柱为实木缠金、细纱浆漆。书对联一幅,曰:“山静松声远,秋涛书气香”。取宁静致远,书多气自华之深意。配以廊额东面上的硬木透雕:松、竹、梅、兰四君子图及西面春、夏、秋、冬花景图,和中间的龙凤呈祥福寿图同为精美木雕作品,不失为雕梁画栋之杰作。房顶属北方起脊式瓦房顶,山墙为歇山式,上面两侧各有富贵牡丹花、波浪水纹及吉祥兽装饰,都是精美的砖雕工艺。整个大厅建筑透露出凝重典雅的氛围,此建筑为历代祖先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也是迄今保存最好的建筑之一。难怪北京大学王教授考察后称之为汉民族聚族而聚的代表作,集中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平民意识、建筑艺术、审美情趣精华于一体的大手笔。

刘家大院最大特色:虽是一座民居,但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一座军事防御价值很高的城堡。刘家大院除有梁山大寨和寨河保护外,光城墙就有两重。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墙体高7米至10米。内外城各有四门,内城墙四角各有一个玲珑奇巧的角楼。外城墙四门是砖石砌成的,其中南门为主门,寨河上有吊桥,外城墙四门上有围墙,墙上有炮眼。门洞为拱形,安装有防火的水槽,用厚木板制作的双扇大门还裹着很厚的铁皮。外城墙东南面和西北面各有一座马面型碉堡,每座碉堡都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可供对外嘹望和射击。中、下两层墙壁上也有密集的射击孔,射击孔控制的角度可以达270度以上。碉堡各层之间有一个拳头大小的孔,插着空心竹干,这就是各层碉堡之间的“传话筒”,对外防御的时候可以互相联络。

刘家大院不仅对外防备森严,内宅的保安措施更是严密异常。各个宅院都布满了暗道机关,内宅院每个房子即是独立的也是互通的。分则自成系统,合则浑然一体。

音乐是流淌的美,建筑是凝固的美,大院是主人物化了的心灵宣泄,是心灵的寄托,是理想的精神家园。

刘家大院这片土地上也曾有过许多英雄俊才。

本村刘氏是望族,由江苏沛县以军户迁到梁山刘集村定居,以姓氏命名。梁山一脉始祖刘公讳伯杰,字俊卿,乃汉高祖刘邦五十一世孙。伯杰公乃明洪武三十年(即公元1397年),岁次戊寅科武进士及第,钦赐金陵殿前卫士。明成祖永乐元年(即公元1403年)。明成祖又钦赐伯杰公御前待卫,征北宣武大将军。同年护圣北伐,赴东鲁与敌铁铉部交锋。不幸伯杰公为国捐躯,明成祖命玉葬于梁山玉皇山下。为表彰伯杰公,安抚后人,明成祖赐建刘家大院。

十四世祖刘善桂,字蟾宫,武举出身,燕青拳十一世掌门人,以父荫袭军官(其父十三世祖刘从先,太学生出身,曾任山西阳城府训导,有诗文集、哲学学术论文集存世,在清代有重大影响。),后因军功晋副将。曾于清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主持重修我村三元行宫古庙(有碑文记载)。后又于清咸丰11年2月(即公元1861年)与梁山都司官后集村的马声彦一起主持修建了梁山大寨。筑成的梁山大寨周围约35华里。寨墙用粘土夯筑而成,高5至6米,下宽8至10米,顶宽4至5米,共有18座寨门。墙外是宽10多米,深3至4米的壕沟。起到了防敌与防水患的作用。后大寨1958年被毁。

十八世祖刘洪祥曾化名刘宪邦,于1924年在曲阜与孔子后裔77代衍圣公孔德成共同师从吴伯箫学习过英文,76代衍圣公孔令贻曾多次到过刘家大院、与刘家为世交。他曾经走到刘集村南寨门时,护卫人员说把轿帘放下来吧,他说在我们的家门口放什么轿帘子。十八世祖刘洪祥后来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参加了国民革命军,曾在国防部任职,后在国民革命军武汉行辕任军需给养官,参加过上海淞沪抗日会战。

燕青拳十六世掌门人刘道功,在第二届国际水浒文化节期间,任梁山武术代表队总教练,梁山武协副主席。现郭庙村东头立有刘道功德教碑一通。

刘清源,现刘家大院主人。从1984年起连续三届被选为梁山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从事基层教育工作,曾担任中学校长职务,中学高级教师。1991年9月被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山东省人事厅联合授予“山东省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6年10月被济宁市组织部嘉奖,成为教育战线上的拔尖人才,教坛名师,被纳入济宁市人才库。

刘家大院自明代始建,迄今已逾数百年而不衰,其间虽历经风雨,但经刘氏历代祖先悉心经营,现今依然基本保存完整,刘家人“忠孝传家远,耕读继世长”。

随着梁山旅游大开发热潮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新城区的大开发,刘集村处于核心区域。刘家大院古堡依托梁山环城三重水系和山南平原水库,配合山、河、湖、林、城寨相连的优美自然环境。刘家大院必将成为一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她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是梁山旅游的一大胜景,她的古朴、庄严、典雅,历史的沧桑感和凝重感,将成为来梁游人永抹不去的心缘。

那片林海

文/水静莲香

昨日还是雨声淅沥,今天已是晴空丽日,也许老天早料到我们今天要去黑窑沟林场,才这样天遂人意。

黑窑沟山大沟深,是条“丫”字形的沟,青山秀水的沟里面住着几百户人家,土地平坦,丛林茂密。在树木最集中的地方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林场,那里其实是片广阔的林海,林中佳木繁茂,溪流纵横,曾是镇安县重要的木材出产地,现已封山二十余年。林场入口距县城西北约四十公里,初行二十公里是四车道柏油公路,然后拐进黑窑沟村级水泥路,在一个岔道口往左行,沿途住户散落,那最宽敞、房屋最聚集的地方,挺立着镇安有名的百年老宅——刘家大院。

大院门口一块黑色的石碑铭刻着老宅的百年风雨:乾隆四十五年,刘氏祖先由安徽太湖县迁居至此,随着家势不断扩大,开始大兴土木,融山、水、景、舍为一体,规模宏伟,占地六亩,建筑面积五亩,是结合南北文化的典型建筑。现在百年过去,它淡褪了门窗浮雕炫耀的朱红,周围的小洋楼将原本一百多间砖木房的刘家大院湮没得只剩下二十几间了,只有高大厚实的雕花石门柱、门槛和青灰的雕花马头墙诉说着刘家大院曾经的辉煌。

沿着刘家大院向北三四公里就到了黑窑沟林场入口,我们徒步顺着原来拉木料的慢坡土路前行。雨后的青山愈显苍翠,空气格外清新。远离村户的鸡鸣犬吠,空寂的旷野只听见我们的笑语和脚步声。两山之间的树逐渐繁密起来,路越来越弯曲,寂静的林中山泉唱起了动听的歌,树林搭起了林荫道,暖烘烘的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把温暖传递给湿漉漉的碧苔,斜射在草丛的露珠上,格外亮眼。我们纵情深吸,吐纳之间尽情享受这天然氧吧,恨不得将林中清新的空气一股脑儿地全部吞进体内。漫步林中,细赏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溪一潭,抓住精彩的瞬间留作纪念。

爬了约十里长坡,正感觉有些疲乏,身后传来了卡车声,我们向司机师傅打听路程,他说还有十六七里,我们顺势请他捎一程。扒上车厢,师傅一再嘱咐要抓紧扶住。车狂飙突进,我们上下震荡左右摇摆,站立不稳。清爽的劲风将我们的头发和衣服吹得飞扬,心也跟着飞扬起来,一时不知令我们飞扬的是山间的轻风,还是年轻的心。大家叫着、笑着,空气中扬起一片涟漪。

在最陡峭处,师傅为了安全,让我们下了车,我们继续前行,大家在车上兜风观景的兴头意犹未尽。转眼,到了大路的尽头,我们就在溪水边的草地上安营扎寨。同行的一位陕北小伙子用手中的水杯盛满溪水喝进嘴里,惬意地笑着说这是他第一次喝这么好的水,清凉甘甜。叮咚的山泉,像知音的琴弦,弹着优美的旋律,跨过乱石,穿过荆棘,绕过树干,飞越山谷,随地势变换节拍和韵律,时而高声喧哗,时而呢喃细语,自由自在地奔向远方。我们坐在草地上,饮着甘洌的清茶,吃着各种口味的干粮,坐看云卷云舒。了望重峦叠嶂,蓝色的天空飘浮着千姿百态的白云:似鱼鳞,像棉花,若羽毛……或流动,或静然。四周清风习习,树木郁郁葱葱,芬芳四溢,听着涓涓细流,看着满眼的无名小花,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瑰丽和生生不息。

下午的林海比中午更热闹,三三两两的蝴蝶在空中畅游,翩翩起舞,上下翻飞,时而停顿,时而折返。夏虫不间歇地叫个不停,好像要跟鸟鸣的悠扬一争高低,它们是整个林海的主唱,再和着泉水的哗啦声,以及小动物们在林中爬行的窸窸窣窣声……就像林海里在举行一场盛大的音乐会,奏出四季的美妙和生命的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