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忙着的文章 / 忙着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麦忙

文/冰城冷雪

几日艳阳哺乳下,地里的麦子,也由青转黄,大片大片的麦浪起伏、翻滚。人们站在这浩瀚麦海里,无需号令,就开始了人与自然的搏斗。麦海上空布谷鸟声嘹亮,阵风吹来,人在海浪里若隐若现,蒸蒸热浪扑来,只觉眉梢、身上、衣上已全是汗淋淋。整个麦地匍匐着“扑哧”的割麦声和着沉重的脚步声,麦垄一溜一溜倒在麦茬上。几垄麦子倒下来,男人们忙着拆草蔀,年幼的孩子则负责拢麦秸,年长的则同女人们依旧埋头躬腰在麦垄上赶着麦浪。

麦地里开始飘出年轻的歌声,釆茶戏。女人们开始接茬打趣,说笑声融成一片。麦田的紧张,似乎在说笑声中松弛下来。说媒的,唱小曲的,麦地里奔跑的小孩,都成了茫茫一片,汇集在繁忙的麦忙中。

麦子是要即割即收,来不得半点马虎。乡邻们,趁着几日的晴天,愣是把四围啃成青皮来。整天整车往麦场拉着麦子,堆成垛,堆成墙。也有堆在路边,用雨布盖着。硕宽的马路,几日内变得拥挤不堪。

等到脱粒的时刻,人数足够时,我们小孩家已经帮不上大忙了,但也有帮着装袋的。大多得到大人的允诺欢喜的回家去了。女人们先帮着在地上铺上雨布,待男人们装好脱粒机后,先自回家准备丰盛的饭菜去了。麦场这时几乎成了男人的世界,他们忙着拆草蔀,喂脱粒,赶麦秸,铲麦子,一路是忙活得尘土飞扬,空气中除了卷起的麦芒,还多出了一分新麦的清香。此时的女人们,却依旧空闲不得,她们称上两斤肉,刨鱼鳞,摘肠子,煎鸡蛋。星夜时分,守着满满一桌子的菜肴,守着男人们归来。

待到麦子全装袋运回家后,她们又忙着张罗欣麦的器具,再将脱粒不清的麦子重新掀扬。风中的麦壳,犹如杨花,顺着巷子口洋洋洒洒,自是百处动人。

经过几日的曝晒,收下的麦子总算是安全的送到了农人的库仓。男人们忙着将麦秸拖到十几里外的造纸厂,女人们忙着赶新麦子磨成粉,做成大白馒头。那几日,满屋子的香气弥漫在夜里。我们嚼着新蒸的馒头。窗外,漆黑的夜,也因此格外的温柔。

家,在一片忙碌中开始了回忆。想起父母,想今日走出农门,偷得浮生半日闲,旧日里,堆积的时光,纷沓而来!

家乡变了

文/杜禹

我出生在任县的程寨村,现在,应该算是一个住在城市的农村人,虽然2003年开始进城打拼,但户口还在乡下,老宅和长辈也都在那里。不过我也可以算是一个农村出来的城市人,这十三年我一直工作、生活在城里,很少回去。由于过去离家特别远,几乎春节都没回去过,即便平常回到程寨,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连父母都没陪着说上几句话,更顾不上抽时间找发小好好地叙叙旧了。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程寨的景象并不美好——一幢幢半新不旧的砖房,矗立在泥巴加砖砌成围墙的院子里;家家院外是堆积如山的柴火垛,墙角和门口随处可见鸡鸭的粪便,空气里充斥着猪粪特有的味道;街道坑洼不平,一下雨到处连泥带水,街巷边坐满了抽烟的庄稼汉子;妇女们在家里洗衣做饭,缝补喂养,她们理所当然认为,伺候好孩子和鸡、鸭、猪、羊才是最大的事业;无论男女,不出正月不出门儿干活,一进十月就开始“猫冬”。近几年,虽然在父母和朋友的口中听说村里有了变化,但童年留下的印象始终没有改变,并在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再变,也变不到哪儿去,更赶不上大城市的万分之一。

2016年我回到邢台,创办了个小文化公司。离家近了,便想着要好好陪父母过个年。腊月廿九晚上,我携妻带子回到任县程寨。一进门,父母面带笑容,忙前忙后,嘘寒问暖,不亦乐乎。第二天是三十,一整天祖孙四代其乐融融,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看春晚。大人们说着过往的不顺与收获,孩子们欢蹦乱跳地跑进跑出,全家人兴奋着、快乐着。

大概是除夕夜没睡好,初一一大早,我有点咳嗽,我儿子也有点儿发烧,于是我和妻子带着儿子坐上公交,匆匆忙忙赶回了邢台市里,找了原先常去的几家诊所,结果都没开门。给诊所的医生打电话,他们都说要等到正月初十才回来。这点儿头疼脑热的小病,又不值当去大医院挂急诊,没办法又回到了程寨村。

回村一问,村里的所有诊所都开门。不仅治上了病,更令我惊讶的是医药价格——我们一家三口看完病,连药价一共才三十块钱,其中还包括多买的两瓶止咳糖浆。吃过药就觉得舒服多了。

下午无事,沐浴着难得一见的阳光,走进了理应熟悉,却是陌生的村街。记得小时候,每到过年,村子里的老少爷们儿、大婶儿大娘们都穿龙带凤,披红挂彩,敲锣打鼓,热热闹闹。那时也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大伙儿成群结队,放鞭炮,走家串户,拜年讨喜。可如今,村路上寂静无声,少见人踪,人都去哪儿了呢?

我仔细观察、聆听,发现村子变了样。村路用水泥硬化了,街边装了路灯,家家户户门口停着小汽车,整整齐齐的一排排二层小楼的窗子里,不时传出电视上晚会的欢笑声和“哗啦啦”的自来水声,还有马桶的冲水声。

忽然隐隐约约听到了《小苹果》的动感旋律,让我们为之一振。寻声而往,走到了原来的打麦场,如今这里的地面铺上了彩砖,周围是一圈儿小摊儿。很多人在场地正中伴随着音乐跳着广场舞,看热闹的也不少,很多人手里都拿着触屏手机,村公路上不时有公交车经过。那一刻,我恍然间又回到了城里。

我们一家三口在广场边的小摊儿上吃了一样又一样,儿子一口气买了十几个小玩意儿,坐在石凳上休息时,遇上了几个儿时的伙伴,我们聊起了家乡的变化。他们说到了村里开起了十几家大大小小的印刷厂;说到了忙忙碌碌上班的儿时同伴;说到了宽敞明亮的新建校舍;说到了陆陆续续开起来的双语幼儿园;说到了干净整洁的居民小区不用自己烧煤,而是集中供暖;说到了靠网线与外界的便利联系,使以家庭为单位的网店、电脑公司以及一家家快递网点儿和货站等都生意兴隆;说到了在村庄各处的大小超市儿里,能买到新鲜的肉、菜和海鲜……

听到这儿,我知道村里的人们都去哪儿了——他们都在忙,忙着打理网店的生意,忙着带着家人出去旅游,忙着加班赶出年后第一批货物,忙着推销自己代理的品牌电脑,忙着与投资者制定着一年的投资计划,忙着趁着放假的这几天和孩子呆在一起,还上这一年欠下的亲情债……这些变化让我吃惊,让我喜悦,更让我感慨。我的家乡变了,它变得比以前富裕了、忙碌了、节奏快了。它丢失了一些美好的东西,但却更新了更多的快乐和希望。我在心里问自己,这是我的家乡吗?是的,它当然是我的家乡,我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祖先们,你们想过吗?你们居住过的这片土地会有这般的光景,你们为之自卑的地方会演化出如此的辉煌!我仅仅离开了十三年,可这十三年的变化,抵得上以往多少年的变化啊!它不是循序渐进的,而是日新月异的;它不是一点一滴的,而是汹涌澎湃的;它不是小打小闹的,而是大刀阔斧的;它不是一潭秋水,而是异峰突起……我为我的家乡而自豪!你有着巨大的商业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国家政策的全力支持下,在村民勤劳奋斗的推动下,农村,农民,中国这股最大的洪流,已经爆发出排山倒海的力量。我无法想象,我们的祖国又会因之而攀上一个怎样的巅峰!

沉浸的力量

文/阎丽婷

快下班时,终于完成了一堆大小事情。瘫坐椅上,望着天花板,脑子一片空白,却又像塞满了棉花,丝毫没有轻松的感觉,莫名其妙的沉重又空乏。

这种奇怪的感觉,最近经常出现。出去旅游几天,换回满身的疲惫,却换不来真正的轻松;奔波劳累,接送孩子,辅导作业,孩子顺遂心意,却仍惴惴不安;订阅数个微信,心灵鸡汤天天浏览,却未带来丝毫慰藉。看来充实满满的生活和工作,却换不来内心的宁静。

突然怀念起十几年、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着的那些人。《这一生,至少当一次傻瓜》这本书里,一位叫木村秋则的日本阿公,用了11年的时间实践出不施肥、不打农药、放两年都不会腐烂的苹果,他将全身心甚至灵魂与苹果连结。有人问他“什么是专业”,他说“心和技术的结合,才是真正的专业”,当外人、朋友甚至家人都把他当“傻子”看待时,他用调和醋来当农药,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与果树对话,向果树道歉,向果树道谢。从实验开始到他第一次看到七朵苹果花、采收到两个苹果,整整十年!第十一年,他的果园里开满了苹果花,他带着烧酒到果园里浇了些到地上,和苹果树对饮起来。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不禁流了出来,这眼泪像苹果汁一样润了干枯的心田。在林林总总的励志书中,唯独这本书让我莫名地感动!书中,老阿公花白的头发,张开掉了半数牙的嘴,露出朴实的、沉浸的、幸福的笑。

是的,沉浸!在这充满浅薄、缺乏耐性的浮躁里,是这种“傻子”般的坚持和一颗至诚至真的童稚般的心震撼了我,这种根一般的踏实和扎实,使老阿公拥有了沉稳的力量,无论怎样的不理解甚至嘲笑、疏离都没有撼动他的坚韧!

是的,沉浸!多久了,没沉浸地读完一本深爱的书?多久了,没凝神过哪怕一片树叶、一朵带露的花瓣?多久了,没和孩子、家人坐下来走进对方的内心深入交谈?多久了,没调查走访,在沉浸中完成一篇实实在在的调研?静下来,好好反思自己的一天,仿佛一块完整的布,被横向、纵向切割成条条片片。难道,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生活的碎片?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我们在享受着所谓的生活,却变得越来越怯懦,越来越浅薄,越来越迷茫。

为什么总是看不清楚、想不明白,因为太忙了,不能静下来,忙着忙着就开始迷茫,忙着忙着就开始盲目,忙着忙着就变得鲁莽,甚至忙着忙着就走向灭亡。古人讲,静生智,定生慧。当心浮气躁,利欲熏心时,就会变得急功近利,行事鲁莽。只有心灵沉静,定力才能强大,智慧才会到来。只有沉浸下来,把心浸润到喜爱的工作和生活中,才会产生力量,例如这位种出神奇苹果的日本老阿公。人的一生,至少当一回“傻瓜”,那样才是真正智慧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