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文友的文章 / 文友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春到樱花山

文/刘慧青

同住县城的几个文朋诗友呼朋引伴,携手相约,一起走进了位于邹平南部山区的樱花山风景区,同游这里的灵山秀水,饱览其山山相连的阳刚大气,欣赏其水水相通的柔美丽姿。

人流摩肩接踵的樱花山景区内,正值一派草长莺飞,姹紫嫣红的盛春景象。沿途的一路风景里,云白天蓝,桃红柳绿,只见粉红、淡红、深红的各种花蕾布满了枝头,有的迎风绽放、嫣红含笑;有的含苞欲放、半藏半露;更多的呢,则是白毛茸茸的、微吐着繁星点点的小花苞。最惹眼的莫过于那条盘绕山中绵延十几里的樱花大道了:数千株盛开的樱花树,像春光中既娇美含羞又颔首频点的靓丽少女,她们素面清颜,迎风轻笑,顾盼吐芳,好一幅摄人心魂,如诗如画的赏樱盛景!她们在以青春的倩姿美态友善地提示着盎然赏春的人们: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对于惜春的游人们来说,是一件多么惬意而美好的事情呀!

沿着樱花大道蜿蜒向上至山顶处,一个皇冠似的人工天池似苍山托举的银色酒杯,它向天借晨露、问雨雪,积蓄着上天所赐予的琼浆玉液,为四面山坡上几十万棵树木滋补着宝贵的营养。这种令人啧啧称奇的设计,可谓匠心独具,别出心裁,看得出园子的主人,一定有着超人的奇思妙想及不凡的园林设计理念。站在高高的山顶上,春风柔拂,身心俱暖,而极目远眺,远山含黛中,早已胸荡层云,摄人魂魄;俯瞰近观,湖光山色里,亦是百卉飘香,人花相映。洁净安详的白云大桥,若隐若现地掩映于绿树花丛。高高的问水阁沐浴春光,巍然耸立。新建的嘉园食府红墙镶白檐,杨李湾畔邻水而立。鹅黄垂柳绕玉湖,淡雅的绿,曼舞的枝,飘零的花,也别有一番画意诗情。

文友们终是经不住樱花美景的诱惑,或作文、或赋词以记之,让激荡心中的感慨诉诸于笔端,单不说来自于德州的文友高迎春激情难抑,写下《樱花山风景区赋》:春回梁邹,风暖日长;垂杨袅袅,画溪云树,引得游客来踏青,共追绿地芳华。喜田园、乐山水写作的文友范廷伟,一篇饱含着真情实感又彰显山水情怀的美文佳作《寄情托意山水间》,才华横溢,洋洋洒洒,感情真挚,激情洋溢,不仅写出一种利于人们修身养性的闲适之美,更蕴含了作者对樱花山风景区缔造者的敬仰与感激。我高中时的同学、兰心蕙质的才女王慧玲尽管谦称“情思减,诗思慢”,但她一篇精美散文《素心樱花》,仍是极尽“樱花大道”的缤纷多姿,美仑美奂,感情丝毫未减,诗情更加浓郁,读来即让未能到此一游的朋友,陶醉其中,日思夜想,心驰神往。

人们很难想象到,十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满目疮痍,垃圾遍地的荒山秃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民营企业家颜景江先生亲眼目睹过这座荒山的遍体伤痕以后,他决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恢复这里的生态,还绿于山,还绿于民。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颜先生,从小就有怀有一种感知党恩,报效社会的崇高理想,自二零零四年开始,那时便已经年近六旬的原籍章丘的颜先生,将办企业辛苦积累的两亿元巨资陆续投进这座山体,愚公移山一样开山造渠,引水蓄池,挖坑施肥,植树造林,用勤劳、汗水和智慧,交给社会一个风光秀美的“世外桃源”。时至今日,老骥伏枥、壮志不移的颜景江先生依然用心血描绘着这幅山水巨作,憧憬着他胸中的宏伟蓝图----加大投入,持续改善,打造邹平最洁净的一方圣地。

翻越山顶,我们从北面的山路蜿蜒而下。沿路花香飘溢,小鸟鸣唱,把我们一路相送。路边的山桃花似醉酒的新娘,粉面红腮,含情绽放,那首“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经典诗句,也就自然脱口而出了。山坡上随处散落的满天星,蒲公英等各种野花野草挤挤挨挨,惬意地享受着温暖可人的“日光浴”。各色的丁香花、一团团、一簇簇,开得如火如荼,散发出诱人的芳香。因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启示,几个调皮的文友,顺手折下几支花条,嗅着花香,踏上返回的路途。其实呀,我们带走的又岂止仅仅是这捧在手中的几支鲜花、几丝绿意,樱花山风景区的青山绿水和芳姿玉容,已经装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里。

旧书情结

文/路光汉

苏轼有诗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大诗人原来和芸芸众生一样,对旧书有一种很深很深的情结……

或许有爱买书者是迷恋新书的油墨香,那种淡淡的油墨香是购买的动力。不过,新书、特别是新近出版的书,书籍的内涵却有待岁月的“检阅”。一本新书是好还是坏,常常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清晰的认识。于是,在书价高高在上的当下,选购一本新书需要莫大的勇气。

旧书却不一样,不管是从朋友处借阅,还是从地摊淘回,对旧书的品质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甚至还有实实在在的良好口碑。如此说来,阅读一本旧书会少许多风险,更不会有花了冤枉钱的心疼。放心的阅读,和放心食品一样,给了读者一种踏踏实实的安全感,让阅读更接近本质的快乐。

许多相熟的文友,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不在意城市的风景和美食,却偏爱去逛散落在背街小巷的旧书店。如果有当地的友人愿意作陪,文友寻觅旧书的热情无疑如虎添翼。可以想像,淘得一本旧书的快乐,无疑是淘金者发现金矿般,必定是巨大的喜悦和幸福。

有时,在漫长的旅程里找不到一本中意的旧书,但是寻觅的快乐让文友两手空空也不失落;有时,不经意间却满载而归,旧书塞满了回程的行囊,文友却毫无抱怨辛苦之言。关于旧书的求索,那种无怨无悔的精神,实在让人钦佩,更让人向往。

像歌中唱的“慢慢地知道结果”,一本新书要有熬成旧书的耐心,这对于出版社和作者,都是一次无比辛苦的历程。不过,最终能够深入人心、甚至世代相传的好书,都是能不畏寂寞和冷落的。换言之,一本书成为旧书再走进读者的心房,何尝不是一件幸运和幸福的事情。

德国有一句名言:看一眼书,看两眼生活。当我们把头从旧书中抬起来的时候,必定汲取了文字里的所有美好,等待我们品尝的将是美酒般的人生。

感秋

文/新会文学

今年秋天是一夜之间来到的。在新会这南粤小城里,四季难辨,已经是许多年的事情了。啸风长雨,落叶凋花,百里外的台风就这样把秋天送到了我们身边。

小时候,课本上常说春天阳光明媚,充满生机,一切皆美不胜收。每次读到,我总纳闷,在我有限的经验里,关于春天的印象分明就是阴雨绵绵,寒风凛凛,每逢潮湿日子,更是四壁流汗,衣服在竹竿上排得密密麻麻,晾干了穿在身上也总带着那么一股阴凉。后来我才知道,课本的春天是属于北方的,南北气候差异明显,葵乡的春天自然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在这里,最让人迷恋的季节是秋天。忘了从哪里听过这样一个说法,“禾”字从“火”,表示容易火烧禾田,意指季节干燥。不管这说法准确与否,听着倒有其理。然而,我偏爱《说文解字》和《尔雅》中的解释,“秋,禾谷熟也”,“秋为收成”,不仅描绘了一片丰收之景,更道出了农民苦尽甘来和天道酬勤的真谛,每一颗低垂的稻穗,都撑满了农民的汗水与智慧。

即便在城里,没有秋收的起舞,秋色也以一种宁静的方式书写着其诗梦情怀。秋天之美可在白昼。秋游郊外,随心漫行,感天高气爽,观花舞叶招,听风音鸟语,寻涛影琼瑶。在这气温与湿度皆到了最舒服的时候,仿佛只要深呼吸,便可吸纳一股仙气,呼出几分诗语。前不久我去冈州画院,阳光穿透屋顶满屋散落,瞬间便吸引了我的视线。仰头一看,原来顶上乃一个由九块玻璃拼成的大天窗,数片棕黄色的落叶正躺于其上,蜷缩着干枯的躯体,仿佛倾耳细听,便能捕捉到一缕意欲燃烧的声音。白玉兰花瓣零星散布,虽已泛黄,透过玻璃却似乎依然能闻到其洁白的余香。秋天之美亦可在黄昏。落日西沉,余晖倾泻,一抹嫣红之彩在深蓝的天空中慢慢散开,又渐渐与整片云天化为墨色,极具中国画之写意。秋天之美又可在夜间。尤在望日时分,更可见繁星闪烁,皓月成盘。此刻,若伸手抓住一缕月光,张开之时,异乡人便满掌沉甸甸的乡愁,而诗客则不禁摇首吟诵,正所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也。我曾与几位文友于中秋之夜登凤山赏月,是夜凌云宝塔身裹金颜,沧桑斑驳之色历历在目。塔下,一群外来年轻人正围圈对坐,把酒当歌。我不懂其语,然曲音深沉延绵,直渗心头。异地之声,流露的除了相聚之欢,更是思乡之感,念亲之情。人总是这样,离家远了,才明白情之深亲之切,正是断肠,人在天涯。四周灯火摇曳,一位文友背上吉他站在塔前自弹自唱,引得前来赏月的众人绕其高歌,尽唱心中情。此刻,古塔成台,皓月似灯,一时多少情怀。举盏过后,兴尽灯灭,另一位文友不知是懒是累,只见他躺在月华浸润的长石凳上,随着手机乐曲音韵起跌,闭眼吟唱。“凉风有信,秋月无边,睇我思娇情绪好比度日如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中秋去后,盈月渐失,而近日月过半弯,满月可待。岁月苍茫,世间多少相聚分别难以预料,让人黯然唏嘘。只是路走远了,风景看多了,才明白几番秋风秋雨,人如月,亦如秋。

此时,窗外云淡气清,月明如镜。掐指一算,方知今夜乃农历九月十四,望日将至,遂起身提壶斟满,以茶代酒,到秋风中邀月对饮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