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放电影的文章 / 放电影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放电影

文/丁明烨

儿歌曰:电影队,到俺庄,点火做饭早喝汤;摆凳子,放椅子,再放两个马扎子;接闺女,请女婿,喊上外甥也跟着;电影幕上人影晃,喜得老头眼发亮,戏匣子里会唱歌,惊的老婆咽唾味。

小时候,电视机还没有普及,看一场电影就成了庄稼人的娱乐盛宴。哪个村放电影,村子便像过年一样热闹,全村人个个奔走相告,兴高采烈。如果哪个村经常演电影,村民们脸上便写满自豪,与邻村人交往也格外受到敬重。

当时,全县只有几个电影放映队,在乡村轮回放映,他们拉着发电机、放映机、铺盖卷,在乡村的泥泞土路上跋涉,吃着百家饭,睡着柴草铺,可他们就像快乐的使者,给乡村带来了巨大的欢乐,带来了外部世界的神密和精彩。

电影放映场一般选在学校操场等地面宽阔地段,天不黑,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占地方,有的搬上椅子凳子,有的磊上小石头,有的划上方块,为家人抢占有利地势。待电影放映时,场地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一般荧幕背面也坐满了人。

听说哪个村放电影,周围十里八乡的群众也要去观看,孩子们更是坐不住,有的电影已经看过多次了,还是要去再看一遍,尤其是革命战斗故事片,每看一遍都让人心潮澎湃。像《地道战》、《地雷战》、《侦察兵》、《渡江侦察记》这样的老片子,有的人都看过七八次了,邻村放映还是要老远跑去再看一遍。回家的路上,更是热闹非凡,谈论声,模仿声,让乡村的夜晚增加了许多的笑声。

电影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新天地,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视野,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孩子,《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让我们了解了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学会少年英雄的勇敢机智;《英雄虎胆》、《烈火中永生》让我们欣赏到革命战士的智慧胆略,更学习了他们坚强不屈的品格。影片虽然还停留在革命化、公式化的层面,但对于我们这些未见过世面的农村孩子,好长时间都会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据教育学家介绍,人生不同年龄阶段对某方面的教育影响最深,幼儿阶段是人的情感启蒙期,童年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期,而青少年时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在这个时期,观看各种故事片,模仿英雄人物的一言一行,对英雄主义、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回想自己人生中少有的几种优良品格,都与那个时期的“电影教育”密不可分。

忆儿时看电影

记忆深处,仍深深刻着小时候看电影的情景。

从小,我生活在外婆家。用现在的说法,我当属“留守儿童”。爸爸在外面打工,妈妈也随同。弟弟和奶奶住在一起,我呢,从小呆在外婆家,外婆、舅舅、表姐和我,我们四个人算一家。二姐比我大十一岁,从小,我就是她带着。料理我的吃喝拉撒,照顾我上学,带着我到处玩。在我心里,她就是我的亲姐姐。七八十年代的农村,看场电影、电视还真不是易事,不过,只要哪里有放电影的消息,不管是七村八垸的,我们自会拿着凳子,不辞辛苦赶到目的地。

记得小时候去得最多的是一个叫“十大队”的地方,那里是大队部,离我们住的地方有好几里地儿。现在也记不清那会儿放电影的信息是怎样传过来的,只记得放电影的日子,天还没擦黑,我们就扛着凳子往大队部赶。外婆和舅舅有时候也和我们一起去,多数时候我是和二姐还有其他表哥表姐、村子里的人一起去的。牵着二姐的手,我无比兴奋蹦蹦跳跳地跟着,小小心眼里溢满了快乐。

大队部放电影多半都是在外面空旷的场子里放,赶到目的地的时候,就得在热热闹闹的场子里找好位子。其实,在小孩子的心里,看电影是其一,更重要的是看个热闹,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往小馋嘴里送点东西。放电影的场子是露天的,小摊小贩都可以在这里自由摆摊。什么甘蔗呀、荸荠呀、柿子呀、小玩具呀等等吃的玩的丰富得很哪!电影开场之前,只要我们不走远,大人们都允许我们在场子里自由奔跑,到处乱窜。当然,小摊前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每逢看电影,舅舅自会给二姐备点零钱,以防我这小馋猫馋坏了。拿着买好的东西,和小伙伴们一起美美的吃着,疯疯的玩着。

电影开场了,就各自跑回自家大人身边乖乖地坐着。一场电影散场了,精神点的还能自己走回去,碰上不感兴趣的电影,玩累了的时候就得大人们背回去了。我可是最享福了!舅舅在一起必定舅舅背着,舅舅不在一起还有好几个表哥表姐呢。只是他们也累了的时候我就得被强行推醒,田埂上,小路边,就那么被他们牵着小手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回赶。记得当时有一个笑谈:晚上走路的时候照着白地儿走!殊不知,有月亮的日子,白地儿说不准正是一水坑呢,冷不丁的不注意就一脚踩到水坑里去了,大家的笑声立马在田野里回荡,瞌睡也便飞到爪哇国去了!

儿时的记忆如烟如梦,时不时会不请自来,萦绕梦中。外婆家的一切,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亲人,那里的伙伴,到今日,仍是我梦中的主题……

乡村电影

文/张燕峰

前几天,一个炎热的夏日晚上,小区里放电影,大家坐在大树下乘凉,摇着扇子闲话家常,孩子们追逐打闹,笑语盈盈。屏幕上的人物兀自热闹着,上演着各自的爱恨情仇。我突然很失落,不禁回想起二十多年前,在乡下看电影的情景来。

那时,放电影是乡间的盛事。由于没有电话,因此一个村庄要放电影,亲戚们就借一辆自行车四处出击通风报信。消息所到之处,整个村庄便沸腾了。大家胡乱地吃几口饭,急不可待地向村口涌去。晚霞还未褪尽,几十口人就组成一支队伍,浩浩荡荡地向放电影的村庄进发。匆忙而杂乱的步履,纵声的谈笑,孩子的欢叫,田野里此起彼伏的虫吟声,汇成了一曲雄浑迷人的大合唱。

急急地赶到那里,电影还没有开演,幕布刚刚挂起来。可已经是人山人海,有的搬着小板凳坐在前面,还有站在椅子凳子上的,最佳位置已经被本村的人占据,外村人只好站在更远的地方,有的人甚至爬到了屋顶或者大树上。好在场院宽阔,无论站到哪个位置都能看到听到,只是偏着头,常常是一个多小时下来,脖子又酸又累。但这有什么要紧呢?看电影是精神大餐,不付出辛苦和劳累得来,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年龄小,经常被前面黑压压的人群挡得什么也看不到,急得又哭又叫,爸爸们便把我们抱起来,架在脖子上。这时,银幕上的一张张脸格外生动清楚,一颗小小的心充满了欢喜,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电影散场了,几十个人又匆匆忙忙地往家里赶,大家个个热血沸腾,还沉浸在刚才精彩的剧情中,兴致勃勃地议论着电影内容,谈论着自己喜欢的角色,表达着各自的爱憎。

夜深了,天空更加辽远苍茫,星星却还没有入睡,调皮地眨着眼睛。月亮升高了,玉盘一样,明亮地高悬在天空,月华如水,铺天盖地,路边的白杨、垂柳、麦穗、稻田,一切都像在牛乳中洗过一样,有着朦胧的美。草木的清香,谷物和野花的芳香,丝丝缕缕,钻进鼻孔,沁人心脾。远处的池塘里传出几声蛙鸣,树上几只鸟儿扇动翅膀,扑棱棱地飞向高处,孩子们困倦得睁不开眼,已伏在大人的背上睡得正酣。

到家,往往是午夜时分。睡梦中,还常常发出几声模糊的呓语,分明是电影里的某句台词。第二天,仍意犹未尽,孩子们上学玩耍,大人们出工,谈论最多的仍然是昨晚的电影。然后大家便热辣辣地期待下一场电影的盛装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