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多大的文章 / 多大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一床温暖的厚棉被

文/心灵飞鸿

每当母亲您问我:"你是谁?多大了?"我总会逗您说:"我是你的娃娃,才刚刚一岁。"听了我的回答,您总是望着我腼腆地笑着,似乎为记不清这些而羞愧。可您也分明察觉到我在逗你乐,然后抬起手来,佯装着打我,我再笑着躲开。

有母亲在,无论多大,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小孩子。

近年来,母亲记忆力大不如前。忘记了喜乐和苦难,忘记了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与年龄,甚至分不清物品的用途,竟把暖水瓶放在火炉上,可没有忘记的是关爱家人的心意。

每次回家,总和母亲睡在一张床上,总能一次次重温母亲给我盖被子的暖意。

那天晚上,突然觉得浑身发热,厚重的棉被把我压醒。开灯一看,才明白那是母亲怕我受凉,趁我睡着,悄悄到隔壁房间,抱来了一床厚棉被,偷偷盖在我身上。

这个冬天,母亲体弱,更怕冷了。家里烧着土暖气,窗户上挂着厚厚的棉窗帘,室内也有十五六度,晚上睡觉时,还开着电褥子,母亲盖着两床被子,才觉得不冷。我盖了一床被子,也已觉得很暖和了。可母亲总以她的心思,觉得我会很冷。睡觉前,母亲要为我加一床被子,我连声说不冷,再三阻止母亲这样做。母亲拗不过我,没办法,只好装着很听话,嘴里嘟囔着"不拿就不拿". 可谁知母亲躺在被窝里,并没有真睡,竟趁我睡着了,像个孩子般,偷偷实施着为我盖棉被的计划。

要知道身体虚弱的母亲,连走路都颤颤巍巍,拿个东西也不稳当,也不能清楚地识别物品的用处,更何况另一个房间里,还关着灯,锁着门,拉灯绳与钥匙在哪里,母亲也未必记得清!

寂静、寒冷的夜晚,母亲要把这床厚棉被,从另一个黑着灯、锁着门的房间的柜子里抱过来,盖在我身上,得费多少周折啊!

这床盖在我身上的厚棉被,是年迈、体弱、失忆的母亲,创造的爱的奇迹!

而此时,母亲竟熟睡地像个婴儿,脸上还露着甜甜的笑。也许在母亲的梦里,她正为我--她的孩子,能睡在她亲手盖上的,暖暖的被子里而高兴呢。也或者她正在为终于可以依着自己的心思,在寒冷的冬天,把厚厚的棉被,盖在我--她的娃娃身上而得意呢!

望着慈善的母亲,即使这床棉被盖在我身上再热、再厚重,我却也不能把它推开。因为这是已经八十五岁,已有些失忆的母亲,偷偷盖在我--您五十岁的女儿身上,满含着爱的温暖的厚棉被。我不能让母亲醒来后,发现我蹬了被子,担心我会受凉,再睡不安稳。我也要做个母亲您心目中的乖孩子,乖乖地听您的话,安享您的爱。

厚厚的棉被,凝聚着失忆的母亲,永不变更的爱的心意。

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文/曹锦军

五月,初夏,气温开始上升了。白天热闹非凡的梅城,到了夜晚很寂静,只有恋爱中的情人在拍拖,除此之外,偶有星星在天街上一闪一闪。

午夜归来的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边敲打着键盘,边在想家是什么?印象中,有的人说家是能让人遮风挡雨的幸福港湾,也有的人说家是难舍的亲情。其实家,是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1991年2月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上,一位来自台湾的女孩,她一头的短发,不施粉黛,素面朝天,身穿一件黑色的皮夹克,略带倔强表情,另类的中性气质。在第一印象里,很多人根本不看好她,可她的《我想有个家》唱出了出门闯荡游子以及恋爱男女的心声,有憧憬也有担心,有梦想也有寂寞,当时这情感真挚、琅琅上口的歌曲就红遍神州大地,成为那个时代点播率最高的流行歌曲。现在许多35岁以上的人依然记得歌词,“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

许多人记住了这首歌,更记得了这个歌手,她就是潘美辰。1990年该歌获台湾第一届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奖。后来的她还演唱了《我曾用心爱着你》《拒绝融化的冰》《你就是我唯一的爱》等许多经典歌曲。我那时候在军营,还特地跑到浙江长兴县城买了好几本她的磁带,一到周末就拿出来听听。有时候听着听着,不由地就想起了千里之外的家,鼻子不由地发酸

……

“我好羡慕他/受伤后可以回家/而我只能孤单的/孤单的寻找我的家/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被关怀……”

家,是温暖的地方,是可以供人遮风挡雨的地方。因为那里,有自己最爱的——亲人。

家,不要多大,有爱就足够了。

吃个苹果多大的事?

文/陈鲁民

前不久,山东巨野县田桥镇政府办公室主任魏衍顺到县城了解苹果行情时,食用、收受了商户两个苹果,均未付款。后来受到纪委通报批评,并对其进行诫勉谈话。消息传开后,有人说处理得好,就是要严肃查处,小病早治;也有人说小题大做,矫枉过正,吃个苹果多大的事?

吃个苹果多大的事?这事说小也小,两个苹果不过是几块钱的事,官员吃了不会营养到哪里,不吃也不会掉块肉。说大也大,在《圣经》里,亚当、夏娃因为偷吃了个苹果,被赶出伊甸园。在希腊神话里,几个女神为了一个苹果的争执,引起了长达十年的特洛伊战争。当然,这都是神话传说,不足为凭。

现实生活中,也有人把吃一个苹果看得很重。1956年,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说:“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有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这个消息很感动。在这个问题上,战士们自觉地认为:不吃是高尚的,而吃了是很卑鄙的,因为这是人民的苹果。”他从一个苹果里引申出这样的道理,有了铁的纪律,还要有自觉遵守纪律的高尚精神,这支部队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1960年深秋的一天,外交部长陈毅会见外宾谈了两个多小时,又饿又累。送走外宾后,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说:“陈老总,吃个苹果吧。”陈毅严肃地说:“现在国家困难,这苹果是专门招待外宾的,我不能吃。这是我订的规矩,我要带头执行。”陈老总深知,上行下效,如果他能随便吃一个苹果,下边的司长、处长、普通工作人员也会跟着学,外交部的风气就彻底完了。

1953年,在朝鲜战场的上甘岭战役中,被困在山洞里的志愿军断粮断水,嗓子干得冒烟。增援的同志好不容易带来一个苹果,大家互相推让,谁也不肯吃。在连长的命令下,全连官兵一人咬一口,传了一圈还没吃完。这种弥足珍贵的团结友爱精神,支持着他们克服困难,咬牙坚持,终于迎来了大反攻的机会。反之,如果连长一个人把苹果吃了——似乎也有理由,因为他的责任更重,也更辛苦,更需要补充营养。但那会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巨野县纪委从一个苹果看出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意义;毛泽东从一个苹果看出“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陈老总从一个苹果看出领导带头执行纪律的重要性;上甘岭官兵从一个苹果看出革命部队同甘共苦的宝贵作风。确实,苹果里有纪律,苹果里有操守,苹果里有作风。

吃个苹果多大事?吃个苹果确实是小事,但官员今天吃人家一个苹果没人管,明天就会吃人家一个西瓜,后天就会吃人家一顿酒饭,发展下去事就大了。须知,那些“巨贪”都是从占小便宜开始、在一次次纵容姑息、监管不力中养成。因而,对于金额不大却带有苗头性的违纪行为,需要更多关注与警觉。

“针大的窟窿斗大的风”,把一件件“吃个苹果”小事管住了,就刹住了官员下滑的脚步,是对他们的最大爱护,因而,巨野县纪委在一个苹果上大做文章,正所谓“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