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高手的文章 / 高手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高手

文/龚继岳

正好歇歇吧。

一年到头我漂在外面跑销售,居家的时候不多。妻子要上班,还照顾上学的儿子。儿子总算上高中住校了,她却下岗了。出差回来,见她失落的样子,既是安慰她,也开玩笑说,大钱咱挣不了,凭我这销售高手,养活你娘俩还没问题。

我有胳膊有腿,谁用你养活?妻子说着拿出一份签好的接收报刊亭的协议。

宿舍楼临着大街,街对面是证券交易部,交易部后面紧挨着学校。距交易部不远就是报刊零售亭。可学校迁走后,只剩股民们光顾,因为网络的普及,报刊亭的生意就冷清不堪了。转让广告早已贴出了些许时日,根本无人问津。想不到妻子接手了。

半年后的中午,出差回来,我径直走进报刊亭。除了几份涉及证券的报纸,里面全是茶鸡蛋、面包和瓶装水,我注意到。适值饭点,股民们吃着茶鸡蛋或面包,腋下夹着一瓶水,盯着报纸缓缓返回交易部。

你来的正好,帮我收拾收拾。妻子说完,也走向交易部。

我知道她可能内急,就整理好卖空后的箱子之类,等她回来。

股民这么多,今儿全线走红吧?回家后,我问妻子。心里话是“走红不走红的,你也不理解”。

那是。茶鸡蛋,面包,一样不剩。妻子答所非问,还很得意。

当然。你也走红啊,全卖光了。其实,交易部附近卖食品的很多,竞争是明摆着的。可妻子不着急,也不贪,每样食品比别人少卖一毛钱,尽管一天连一百元也赚不到,但一如今天

能全部卖出,看的出,她很知足。我只好顺水推舟。

照看一下。又过了两个月,也是中午,出发回来我再次来到报刊亭。我做好了她向我埋怨生意不好的准备,因为茶鸡蛋什么的卖了一半不到。谁知她竟没事人一样,指使我照看着,自己则向交易部走去。我明白,她这是又去方便了。

我不回来,你平常咋办?等妻子轻松回来,我问。

锁门啊。妻子虽然回答的很随意,我却感慨做小生意也一样不容易。

就这样,转眼三年过去了。期间,每年我也就去过三五次,妻子的生意大都如此。几次话到嘴边,打算让妻子转让。最后,还是算了。赚多赚少的,毕竟有个事做,随她吧。欣慰的是儿子考上了一所知名高校。临走前,我送给儿子一张卡,是他大学三年的全部费用。

“妈已经给过了。”儿子说,“连高铁的票都买好了。”

你妈给的?我愕然。还坐高铁?妻子平常进货连打的都舍不得。

见我惊诧不已,儿子递给我一摞交易明晰单。

这——妻子有记账的习惯。一张张单子上,清楚记录着三年来每一笔股市往来,最后的盈余额竟是我销售业绩的几倍还不止。逢周末或节假日,儿子一写完作业,妻子就缠着儿子给她解释

什么开高、利空等之类的术语。如果我在家,听着儿子那蹩脚但还算正确的解释,尽量忍住不笑。人们想发财都发疯了,连卖茶鸡蛋都不甘寂寞。不成想,我这营销高手还不如妻子这个卖茶鸡蛋的……记起来了,我每次过去,她都要去交易部,还以为她去方便呢?原来是——

你怎么知道涨跌?我试着问妻子。

茶鸡蛋只要买不动,行市一准跌。

怎么呢?

那些人到大厅一看,有的转一圈就走,有的凑在门口打扑克,嚷着等待反弹,就是跌了呗。买茶鸡蛋的自然就少。要是涨势来了,人肯定就多,俺也就跟着沾光。

你也跟着买进?不。

那是?

人家都出手的时候,俺就买。等他们都买时,俺就抛。这样说吧,茶鸡蛋卖不动的时候,俺就去买;茶鸡蛋卖光了,俺就赶紧抛。

我这营销高手更愕然了——

高手之间与之外

文/丁肃清

那一天,离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距离了。一行人从鲁国的曲阜出发,沿着涛涛黄河,一路向西,向着中原地带的洛阳进发。带队的人很受鲁国国君的欣赏,特为他派遣了车马仆役,目标,到洛阳去见另一个人。这就是孔子向老子问礼的故事。

当时的孔子36岁,这个维护周王朝礼乐制度的中坚,正处于年富力强、有为而立之时。至于二十年之后天下进入诸侯称霸、礼崩乐坏的乱世,主张“克己复礼”的孔子周游列国,遭人冷遇、嘲笑乃至是驱赶,那是后话。但这一切更加印证了孔子坚韧执着的品性。中国的儒学、儒学的圣人,大约就是在这几十年间塑造而成了。

孔子为什么向老子问礼?就因为后者太神秘,就连司马迁写到他的时候,都写得扑朔迷离。

孔子向老子问了些什么?老子是怎样回答的?没有确切的考证。这样,这段问礼的故事就多了悬念,剩下的是后人们的判断、猜测,乃至杜撰。尽管如此,那些不甘心的史者和学者们还是旁证佐引,根据老子和孔子的性格和志向的取向,推论出这样的可能:一是老子对孔子说,天下一切都在变,不应该再固守周礼了。二是老子在开导孔子,做君子当深藏不露,要避免骄傲和贪欲。后一句话,也许是老子看到孔子此行带了车马仆役才说的。这样,就不免产生了观点的分歧和碰撞。要是一般人,就可能发生争论了,甚至是脸红脖子粗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天,老子和孔子绝对没吵架,二人都是心平气和、温文尔雅的。

因为,两个人都是高贵的高人。他们高在哪儿?老子的超然洒脱,孔子的恭敬和谦逊,至少在当时是无人可及。

高手遇到一起,不存在彼此讨好阿谀的可能,但一定有切磋,或者叫博弈。对他们而言,比切磋和博弈更为重要的,是另外一种品性——欣赏。不彼此欣赏,高手们遇到一起干什么来了?孔子和老子,都是稀世天才,稀世天才遇到另一个稀世天才,是他们共同的幸事。如此之人,平时大多遇到的不是追随者、崇拜者,就是嫉妒者、诽谤者。不管是盲目和清晰,不管是热烈和歹毒,与他们而言,那些都对他们是毫发无损。鸡,有的时候飞的比鹰高,但鸡永远飞不了鹰那么高。鸡和鹰根本不在一个等级上,所以干脆也就没有比拟的意义。

到了现代,人们都明白这样一个理儿,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不和臭棋篓子下棋。用一个西哲的话说,我不与谁争,与谁争我都不屑。高人们一般都取这样的处世态度。

居高临下。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内涵。气度和内涵都高高在上了,也就没有对手了。像老子,像孔子,他们早已成为中国人心里的神了,除了顶礼膜拜,除了虚心学习,又有谁对他们说闲话、评头论足呢?

真正的高手之间,也互不相争。凡你争我夺的现象存在和发生,那一定是浅薄在发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半瓶子醋。

可以肯定,老子和孔子彼此绝非吃醋。如果是,当年的孔子还会千里迢迢跑到洛阳城问礼老子吗?他不仅是“不耻下问”,且不耻“上问”。后来的孔子,就有“三人行,必有我师”感言。某种文化对人们的感染,就像是须臾不能离开的水,就像是动脉里流淌的血液。像我们如今所崇尚的理念,多源于我们祖先的见地和睿智。

在中国,除佛陀之外,道家和儒家,始终是两座巍峨的大山,一座在那边,一座在这边,遥望对视。中国的文化就如它们之间、它们之中的雾霭山岚、云卷云舒,形形色色五彩斑斓滋生着、滋长着,源远流长。

回到孔子向老子问礼。无论其过程究竟怎样,但一定是一种交流和沟通,或改变、或不改变自己,但一定是更强化了自己。两千多年以来,这种结果一遍一遍得到了印证,老子还是老子,孔子还是孔子。

道理可以以此类推。共存和融合,无疑是产生文明和社会进步的推力。在现代文明步入到今天,像“太平洋足够大,完全可以容得下中国和美国”这样的语言自信,便是中国古老文化最根本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况且在一个城市、一个单位、一个家庭,“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怎么就不能达到实现呢?问题是,你的心量有多大?你的气度有多宽厚?你的文化修养有多深?这就叫“底气”,凡是“接地气”的事物,都是有着生命力、光明前途的事物。一片森林、一方庄稼,可以茂盛和丰腴。一种政策、一项规划、一类学术观点等等,当然也都不可以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

依据,或者叫根据,是最重要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就是现代生活对古老文化继承的意义。我们更有理由怀念千年之远的那个年代,也就是孔子和老子的那个年代,也是西方哲学与东方哲学共存共荣的年代。列一个对应表可以让我们得以启迪:孔子可能只比释迦牟尼小了十几岁,孔子去世后十年左右,苏格拉底出生了;墨子比苏格拉底小一岁;孟子比亚里士多德小十二岁;庄子比亚里士多德小十五岁;阿基米德比韩非子大七岁……那是个太豪华的精英荟萃、明星耀日的年代。而在中国,当时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伟大的哲学、人类的智慧就是在这种生态环境下产生了。

老子的话至今仿佛还在山间萦绕、大地回响着:“以其终不自为大,固能成其大。”这里的“大”即“道”。与时空长河而言,人不过沧海一粟,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对的。为人民服务,是对的。那么伟大的人物,老子、孔子等诸子百家们都那么谦虚,况且凡夫俗子乎!老子说的“不自为大,固能成其大”的话,好像是说给别人?又像是自画像、自言自语、说给自己听的。

孔子不辞劳苦、自东向西,跑到洛阳向老子问礼,其实正是“不自为大”。而最终的老子呢?紫气东来,骑青牛至函谷关,给向他索要文章的粉丝关尹喜写完一篇《道德经》,就算是红包吧,然后西去。有必要引鲁迅先生写他的一段文字,以开拓我们对这位伟人形象的想象:“大家关口目送着,走了两三丈远,还辨得出白发、黄袍、青牛、白口袋,接着就尘头逐步而起,罩着人和牛,一律变成灰色,再一会儿,已有黄尘滚滚,什么也看不见了。”

老子哪儿去了?

孔子也好,老子也好,都还在路上呢,还继续引领着我们前面的路。凡伟大的学说,都将是一串长长的脚印,成为定格。

文案高手

文/上上签

很多年前我还在广告文案这行混的时候,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培训的时候,前辈鼓励我们说:“每次想到人家在敲破脑袋为一罐两块钱的酸奶想广告词,而我们却在为上百万的房子想文案……”

不得不承认,真正的文案高手在民间。景区卖阳伞,招牌印着奥巴马的头像,文字写着:“山顶阳光强烈,半天晒成总统。”网络图书商城,广告谆谆教诲:“常读书天下第一,不读书变成天一,50万种图书全场5折。”这样机变巧思的文案,我就写不出。

想当年,有个朋友卖钢笔,找我写广告词,我用给豪宅写文案的气魄创作:“写就巅峰,舍我其谁。”后来人家产品册的封面弃用我的作品,换成了:“送礼体面过人。”我家亲戚开服装店,我给他挥笔写就“得体,潇洒,型男衣柜”,结果亲戚自己改成:“型男一套,一百块不到。”

我们闭门造车,只能写出“甘甜动人、触动你的味蕾”这样不知所云的句子,而水果摊上只要一句“甜过初恋”就可秒杀全世界。更有“买了我的瓜、忘了那个他”“甜得像,杨钰莹;红得像,林志玲”“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蟠桃会特供”……好文案敢情都被卖水果的写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