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小妹的文章 / 小妹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我在原地,但不是等你

文/梁小桥

他叫她小妹,她也的确小他两岁。

客户们送给他的小礼物他会随手送给她,一个人不想吃晚餐的时候约她一起吃饭,也会深夜醉酒后给她打电话,半真半假的说爱。

他说如果到了四十岁,你未嫁,我未娶,我们就在一起吧!

他是精明的,他看得出她对他的感情,所以肆无忌惮,尽情消费着她的爱情。

不论他如何,她都会一如既往的爱他,都会一直在原地等他。

这几年,他们之间就是这样,开始的时候,她还会为他送个自己的小礼物开心感动,她还会在他送给她的花束中寻找玫瑰的踪迹,因为他打来的一个电话而感到惊喜!

时间久了,她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他生活的旁观者,永远不会参与其中。这些年,她看着他丰富多彩的生活,听他倾诉和每个女人的感情起起伏伏,成为他忠实的情感垃圾桶。

她要有自己的生活,她不是任何人的附属。

终于,在某一个午后,他们面对面的喝着咖啡。

"不如,我们在一起吧?"他放下杯子,一边对她说这句话,一边漫无目的的望向远方。

她摇摇头。

"我们不适合。"她回答他。

"这么多年,你一直单身,不是在原地等我吗?"他表示自己已经看过繁华,觉得还是她最适合自己,他想把以后的生活交给她。

"我是在原地,但,我不是在等你。"她一字一顿的说。

这世上,所有的东西都有期限,包括一个人的等待。

小妹如斯

文/钟伟

惜别农村十八载,终于有机会回到老家台门。费了好大的劲才打开锈迹斑斑的锁,撩开满屋蛛丝。正暗自伤神,一个小木盒映入了我的眼帘。

“小妹如斯”,我一阵激动,急忙上前,轻轻拂去上面的灰尘,小心翼翼地打开,里面是一束松软的发丝,我知道那是小妹如斯的,是那可亲、可爱、给我快乐、伴我度过童年的小妹如斯。

如斯,比我小4岁,是我家邻居的女儿。因如斯家和我家世代同住一个院子,故我们俩走得很近,自然成了兄妹。

如斯很乖。那年我5岁,如斯才三个月大,她的父母为养家糊口,不得不让她一个人待在家里,去工厂上班。每当听到如斯孤独的哭声,我就会跑过去扮小丑逗她乐。如斯一见到我,就会马上止住哭,冲着我笑。时间一长,小如斯就认定了我这个小丑。哪天没见着就会哭个不停。可我不愿意长时间陪伴她,我有自己的小伙伴。如斯的父母使尽了办法,给我好吃的,给我好玩的,让我多陪陪如斯,但不出几天,就失去了作用。最后,如斯的父母连哄带骗,说如斯长大后是我的媳妇,如果现在不陪她玩,将来我就娶不上媳妇。我半信半疑,向父母询问,父母竟然点头称是。我勉强答应下来。

如斯很美,凡是见过如斯的熟人和陌生人都这么称赞,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很讨人喜欢,特别是如斯的皮肤,出奇得白。

如斯很聪明,大人们都这么认为。自会讲话那天起,如斯的嘴就很甜,很博大人们的“宠幸”。而也幸亏有了如斯,我才免去了许多“灾难”。那年我8岁,和几个小伙伴戏耍中,因好奇玩起火来,把人家的柴草垛烧掉了一大半。晚上,父母铁青着脸,我正等着挨“板子”,如斯跑了进来,一边护着我,一边大声说:“不能打!不能打!”父母很奇怪,对如斯说,大哥哥做错了事就得受罚。如斯煞有介事地说,大哥哥屁股开花,将来怎么娶媳妇,我可不想有一个屁股开花的老公。父母听了哈哈大笑,我因此躲过了一场“灾难”。从此,如斯成了我的庇护神,哪天闯了祸,我就告诉如斯,聪明的如斯总会出其不意地让父母开心,我很是感激如斯。

如斯上小学一年级那年,我告别了老家台门,全家搬到了城里。离别那天,如斯很伤心,要我经常回去看她,我满口答应下来。转眼小学毕业,我升入了初中,繁重的课业,紧张的考试,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和如斯最后索性连信也很少写了。我只能从父母的谈话中,偶然得知如斯的一丝消息,好像如斯身体不太好,经常无端得病。

我上了大学。一日,正专心听课,班主任把我叫了出去,说有人在办公室等我。我匆忙赶去,是如斯的母亲,红肿着眼睛,脸色很难看。她告诉我,如斯得了白血病,拖不了多久,她很想见见我。我大惊,急忙随她一同赶到医院。病房里静悄悄的,输液管一头连着血浆瓶,一头插入如斯的身体,鲜血在缓缓流动。如斯的眼睛还是那么美,只是脸色有点苍白。那年如斯12岁。虽然4年没见,我也长高了许多,但如斯还是一眼认出来了。如斯没责怪我为什么这么久没去看她,只说自己很懒惰,没有写信给我。临别时,如斯很忧愁,问阎王爷会不会要她嫁给小鬼。我告诉她绝对不会,并向她保证一定写信请求阎王爷,如斯要嫁给自己心爱的人,不愿嫁小鬼。如斯很是认真地点了点头。

三个月后,如斯走了。我没能赶去送她,但要求母亲去了。母亲回来告诉我,如斯走得很安详,临终前再三要求母亲转告我,千万要记得给阎王爷写信。母亲说,如斯还送我一份礼物,是个小木盒,放在老屋的长桌上,忘了拿来。

要疼中间那一个……

文/宋艺

一户人家有三个孩子,大哥、二姐和小妹。小妹生下来,二姐就成了“二的”。

家里的事儿基本靠奶奶管,但奶奶年岁大了,脑子、力气都不够用。爸爸、妈妈都上班,还经常加班,顾不上家。大哥学习好,一直是学校的小干部,放学总是晚,回来就做功课。小妹还小,根本指不上,还得人哄她玩儿。二的自然就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妈妈说:“二的,给妈把衣服收起来,天阴了。”

爸爸说:“二的,给爸扶着梯子,爸爸看看房顶怎么还漏。”

奶奶说:“二的,添把柴,别让火灭了。”

邻家娘娘也说:“二的,来白菜了,快排队去。”

后来连家附近的人也叫她“二的”。

副食店的看她提着油瓶子进门,便招呼她:“二的,打油来啦?”

煤场的远远看见她走过,会提醒:“二的,天凉了,你们家今年的煤还没买哪!”

二的从来都是脆生生地答应着“哎,好嘞”。然后麻麻溜溜地办了。临了,跟帮她的人还得周到地说声“谢谢您”。

奶奶没工作,对孩子们是一碗水端平的。“六一”节的礼物肯定是一人一份,过年的新衣服也是一人一身崭新的,谁过生日,前一天奶奶都给包饺子催生,正日子打卤擀面条。

大哥后来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奶奶那时候也老了,抱着大哥直哭:“我的大孙子啊,一年见不了一面了。”最后塞大哥手里一沓票子,那是奶奶辛辛苦苦攒下的养老钱,那时候面值最大的是10块钱的票儿。

二的学习一般,但不至于倒数,高中勉强能考上。二的自己就说准备上中专,考不上中专就上技校。最后二的说,有的技校二年级就能实习领工资呢。爸爸妈妈说,咱家不指着你挣钱。最后,二的考上了中专,毕了业,在国营大厂的工会上班。第一个月领工资,二的连硬币都交到了奶奶手里。二的负责家里的采买,爸爸妈妈工资都不高,大哥又在北京上学,奶奶治病也得花钱,二的知道家里不富裕。

小妹学习比不上大哥,但也不错。小妹刚上大学第一年,大哥在北京读博士,二的工作有两年了,奶奶就瘫床上了。那时候不兴请保姆,二的就成了照顾奶奶的主力。二的早晨起来先收拾完自己,再帮奶奶上厕所,给她洗脸、漱口、穿衣服,把早点和水摆到奶奶跟前,再去上班;中午回来接着帮奶奶上厕所,做午饭;晚上继续做饭,收拾。外地亲戚听说奶奶病了,来看奶奶。“您瞧您老太太,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儿都是大学生,多有出息啊。”说话这工夫,二的正把沏好的茶递到亲戚手里,亲戚看到她,忙加上一句:“二的也这么能干懂事。”二的笑笑,到厨房忙活饭去了。

后来大哥留在了北京某部委,娶妻生子。二的也结了婚,有了儿子。小妹大学毕业后,随着男朋友出国了,在国外一连生了三个孩子,那边请保姆挺贵的,爸爸妈妈间断着就去了十几年,帮着照看孩子。但爸爸妈妈一直不太适应国外的生活,觉得语言不通、寂寞,加上孩子们也都大了,就回来了。

二的这时候也赶上单位改革,下岗了。二的就回家了,每天去看看爸爸妈妈。家里的生活不错,大哥和小妹都给家里寄钱,二的就给老两口做点顺口的,收拾收拾家,跑跑腿儿,还经常带他们去医院看病,已经快80岁的爸爸妈妈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

过春节的时候,大哥一家子回来了,小妹和大家视频聊天,和家里每个人都说几句。

小妹说,姐你最不容易了,爸爸妈妈全指你了。

二的说,跟我客气啥,不是我爸妈啊?

二的说了两句,就到厅里,忙活摆桌子上菜。

最后换爸爸和小妹聊天。

一会儿,二的过来叫爸爸吃饭。

就听爸爸对小妹说:“你记住,一定要疼中间那一个……”

二的一下子停了脚步,静静地待了一会儿,擦擦脸上的泪,喊:“爸,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