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茶园的文章 / 茶园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采茶时节

文/夏妙录

又是“桃花烂漫杏花稀,春色撩人不忍为”的采茶时节,满眼的茶尖绿意撩拨眼球的同时,也撩拨着身上的每一根神经,一时间,春茶的气息萦绕在鼻跟前经久不散。

还记得第一次采茶。那是上小学五年级时,学校组织全校师生义务劳动——到附近茶园采茶。集合、列队、出发,一路兴味盎然地前行,人未到茶园,心已经在春色中飞翔开来。往日与文字符号、数字公式做伴的伢子,今日唧唧喳喳走出书山学海,像久困牢笼的小鸟般兴味盎然。顿时,三百多号“小人儿”制造出一副“莺贪春光时时语,蝶弄晴光扰扰飞”的祥和画卷。

到了依山傍涧的茶园后,划分好各班劳动区域,在老师和茶农们的声声叮嘱下,一双双小手欢快地在嫩芽上跳跃……午饭时间到了,茶农给我们每人两个甜饼,虽然没能吃饱肚子,却让人回味无穷。时隔二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记得当初吃饼时的情境,舍不得大口咬,只是轻轻地舔一舔又舔一舔,在边沿舔湿一个小缺口后,甜字化在了舌尖,然后滑入喉咙,立即润遍整个肺腑。就地休息时,各班对唱比赛,唱累了我们也不忘贪婪地欣赏四周的美景:不远处山峦叠嶂色彩纷呈,不止是墨绿浅绿鹅黄火红雪白等各种花草树木在争春,甚至每一座山峦都在拔节成长……从此,春天赋予的甜蜜深深印在了脑海,我们牢记了春天的味道——岂止一个甜或美字!

第二次采茶是在升入中学后的初夏,为了筹资买下一双看中的凉鞋,足足三个周末没回家,都待在茶园。记得第三个周末是雨天,心想着雨天的茶叶会超出实际重量,不免暗自得意。殊不知,想象和现实永远都有差距——撑伞采茶大大降低了速度,于是干脆扔了它,只戴个斗笠,身手再度灵活起来,真如《采茶舞曲》中所描述的那样:采茶采得心花放,采茶采得满山香……脑子里浮现采茶舞曲歌词的同时,我开始学习双手采茶。“双手两面一齐下,一手先来一手后,好比那两只公鸡争米上又下……”虽不及歌词里的那般活灵活现,但是我让自己的双手不停歇地劳作,直到浑身被雨水浇透,也浑然不觉得累。那个周末,我的采茶收入比前两周采茶所得总和还多。一双新凉鞋到脚底下的时候,成就感膨胀到空前绝后。

几乎只在转眼间,就到了成年,为人妻母。每年新茶上市邻居茶农开始为兜售茶叶忙碌时,我就絮絮叨叨地向儿子讲述采茶往事,儿子竟然嚷嚷要采茶挣钱去!

选个风和日丽的周末,带足干粮和水果,带着儿子上茶山。

这是县城周边的茶园,园子附近不见山峦叠嶂也没有纵横的沟壑,唯有平铺的水泥路在茶园里穿梭,站在最高的坡上就可以饱览县城的部分建筑群了。放眼望去,一眼就能看出茶园的管理是很费了心思的:没有杂草,茶树也不参差,像乖巧的孩子排排站着等待分果果。我交代儿子怎么采茶后,他雀跃着前往,小手飞舞起来……不到一个小时,儿子喊累,开始打退堂鼓,我鼓励他继续坚持,告诉他挣钱本来就不容易,并且许诺他两人的采茶所得全部归他一人所有,他与我“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后,积极性有所提高,可是不多久他又喊热……我几乎用尽往日在教学上鼓励学生的招式,也没能激发起儿子初到茶园时的兴奋,只好交茶算工钱去。儿子看着袋子里的茶叶,猜测能得多少工钱,结果两个人的收入还不到五元,看着他失望的表情,我估计他晓得劳动的艰辛和挣钱的不易了。

之后的几个春天,我几度鼓励儿子再去采茶挣钱,都被他断然拒绝。类似的经历也出现在很多朋友们身上,大伙儿一致感叹:世道好了,经济宽裕了,孩子们却变懒了,怕吃苦了……

在成都喝茶

文/杨小云

在香烟缭绕的宝光寺南侧,无意间发现了一处不大的茶园。其时,暮色渐起,噪鸦归林,能摆四五十张桌子的茶园已茶客寥寥。我们便拣了一处茶座坐将下来。

上茶!

话音刚落,一僧人托一大盘,盘里置放四个三件套:茶船、茶杯、茶盖,徐徐走来。僧人将四个三件套分置四人面前,然后逐一打开茶盖。旋即,一把长嘴紫铜壶远远地将滚烫的沸水在空中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注入茶杯,竟滴毫不洒。茶是普通的茉莉花茶,沸水一冲,那淡淡的茉莉花便香飘四溢了。

想起明朝人陆树声的“茶道”: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

又记起周作人的“喝茶”:喝茶当于纸窗瓦屋下,邀二三好友共饮,可抵十年风尘……

此时与几位老年朋友,品茗于宝光寺半露天回廊式茶园,茶虽是一般的茉莉花茶,却周身通泰。想必,那茶是蕴含了禅意的。也许,这正是陆树声先生之茶道的意境了。

川人喜欢茉莉花茶,是因其清香沁人、香味恒久,非六七杯不能泡白。所以,许久以来,它一直是大多川人的常饮。除此,重庆沱茶、峨眉毛尖,也很得川人喜爱。川人喝茶与我们陕人不大相同。陕人喝茶,一般是与熟人、朋友共饮,与生人是不搭界的。川人喝茶,只要共处一桌,皆可纵论天下,或滔滔宏论,或涓涓心语,都侃得非常投入。川人喝茶实是为了一叙衷怀的,所以,茶座茶馆茶园茶庄,在成都的数量是非常了得的。街角、公园、广场、寺院皆有“茶”,且都人声鼎沸、人满为患。茶馆里,聊天、说书、唱川剧的,修脚、掏耳、打瞌睡的,千姿百态,应有尽有。

说到底,川人的喝茶,是对生活的审美和享受。它精神上的高雅和形式上的大众化、平民化,使它得以长兴不衰。但若探及它的源头,恐怕还脱不开位于成都附近的都江堰。千百年来,都江堰不舍昼夜的湍湍激流,灌溉和滋润了广袤的成都平原。因是自流灌溉,农民们春天插秧,直到秋收,田间劳动仅需施肥除草,这就“培育”了大量“闲人”。加上川地自产的大量茶叶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阻隔难以外运,于是,喝茶之风遂起。

喝了一壶茶,从僧人那里得了一通关于川茶的知识,是为幸事。

茶毕,结账。按西安的行情,应付一笔不菲的茶资。想不到僧人说:“只需8元。”听了这话,朋友笑了:“8元就请了一回客,沾光了。”

于是我悟:平常人喝平常茶得平常乐,是为川茶。

茶乡·茶香

文/饶昆明

我们到达宣恩伍家台茶乡的时候,天气还不错,虽阴霾未散,但天光尚明。我们在一户伍姓人家开办的农家乐里吃过午饭,就去观看传说中的万亩茶园。

刚下车时,我们在伍家台那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广场,看了那些雕塑、牌铭,对伍家台贡茶的来历已有所了解。那些散落在四周群山上成片成块的茶园,是其茶文化主题的延伸和补充。

我们沿着木质观光道边走边看,从来没见过如此规模的茶园,心中的惊奇溢于言表。那些茶圃,各自因势就形,形态各异,相连成片,铺天盖地。再看那色彩,有的油绿,有的翠绿,有的嫩绿,恍若翡翠铺满山野。如今采茶的高峰期已过,偶有茶农在园中机采粗茶,使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鲜茶淡淡的清香。

实在耐不住茶香的诱惑,我顺手摘下一片,放入嘴里,也不忍咀嚼,就那么含着,感觉一种叶香沁人肺腑,让人精神大爽,爬坡上坎,一点也感觉不到疲惫。山野中的茶园,这是大地奉献出一道视觉和味觉的大餐,让人只此一见,便会终身难忘。

观光木梯依山顺势上上下下,引领我们来到了一个处于居中位置的山堡上,上面有座三重檐的八角观光亭。此处视野开阔,四周是层层叠翠的茶园,还可远远观赏伍家台的地标性塑像——大茶壶。腑视四周,那些平视时显得密不透风的茶圃,此时显露出了间距,或纵或横,跌宕起伏,错落有致,有如龙飞凤舞。这是大地最壮美的诗行,是大地最壮美的旋律,是大地最壮美的舞姿,是大地最壮美的画卷。

流连于此,有人说在此扎营肯定很爽,大家一拍即合,都表示晚饭后就带装备上来在此扎营。于是我们加快脚步,到对面山巅去看那个大茶壶。我们刚走到那里,突如而来了一场阵雨,还好有大茶壶的遮挡,我们才没有被雨淋湿。但这场不大不小的阵雨,却浇灭了我们上山扎营的那股热情。

待到雨小了,我们回到落脚的那户农家乐,见大家的神情因这场说下就下的雨而有些沮丧。再观天色,这场雨肯定不会停歇,于是我便和八妹去寻找新的营地,与当地茶叶公司的人几经商谈,说好让我们在其收购鲜茶的候售雨棚里扎营结帐,以避风雨浸扰。

雨棚紧挨着的是公司摊放鲜茶叶的库房,满屋子平摊着待加工的鲜茶,浓厚的夜色都遮掩不住那一屋的青翠,更有鲜茶的清香隐约透出。真可谓:满屋茶香关不住,丝丝缕缕出窗来。与茶相邻同眠,在茶香里沉睡入梦,那定是件多少惬意的事啊!

扎好营帐,泡上一壶当地的好茶,我们就围坐成一圈,玩起户外露营最经典的“杀人”游戏。游戏正玩得起兴时,那家农家乐的伍老板,带着伍家台村的村主任小杨来看我们。此时正好柠檬酒煮好刚出锅,于是大家又将茶杯换成酒杯,你来我往,开始了当晚的第二场酒事。

我们边喝酒边听杨主任给我们介绍伍家台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当时大家都已经有些醉意蒙蒙,话来话去都听得不是很真切,大致听得:伍家台贡茶起于清康熙年间,兴于乾隆时期,曾得乾隆帝亲赐:皇恩宠锡,成为名副其实的贡茶。其茶有两个典型特质,一是茶汤黄绿清透,味带栗香;二是茶叶富含硒,硒无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长寿元素。伍家台贡茶由此闻名遐迩,每至清明前后新茶上市之时,这个偏僻的山村那是车水马龙,全国各地前来采购贡茶的客商络绎不绝,使得伍家台成为全国有名的茶乡之一。

如今怕伍家台已经发展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集茶叶种植、采摘加工、集散销售、茶文化展示,以及乡村特色旅游观光、餐饮娱乐为一体的“乡村综合体”,有着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伍家台的雨夜,温馨而豪爽。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这成了我们那个晚上的祝酒歌,有种少见的豪气冲破浓厚的雨夜,歌声压过了雨声,回荡在雨夜的伍家台。还真是那样,伍老板他们果真是大醉而还。

茶乡伍家台的雨夜,风也茶香雨也茶香,连人也茶香。在茶乡的雨夜,在贡茶的抚慰下,在茶香的熏染下,我们带着醉意,沉静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