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几个的文章 / 几个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恋上渣男

文/阿简

认识他的时候,她还不满十七岁,在小城最好的一所高中里读高二。老师,同学,家长……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传说中的学霸,将来肯定是要考个好大学的。可是猝不及防地,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惊掉下巴的决定:她要退学,跟在网上认识的小男友结婚。

像一个响雷炸在屋顶上,一家人都懵了。短暂的惊慌失措之后,家人开始四处奔走。把她带大的姥姥,怕她中途被那个“流氓”接走,每天独自站在校门口,等她下晚自习。舍不得怪她不争气,只后悔自己不该给她买了好手机。“要是不能上网聊天,也就不会认识那个流氓了”——姥姥坚定不移地认为,那个游手好闲、家世不清的小男友就是流氓。因为曾经到那小子家走访,民间和官方的证词,对这个结论都很支持。

她对这样的“中伤”很愤慨,每每疾言厉色地跳出来维护他。吵到最厉害的时候甚至翻脸离家出走,姥姥又着急又担心,拉来最亲近的亲戚说服规劝,算命一样一笔一画地勾画出她那美好爱情的惨淡走势和凄美蓝图。她自然听不进去,于反感之余,很有几分不屑:说来说去,总无非这一套——现在的人说话,太没营养了。再说了,就算他是“流氓”又怎么样?遇见对的人,浪子回头还金不换呢!

反反复复几个回合之后,她还是退了学,义无反顾地跟他一起去打工。她虽然生在小门小户,可是因为从小娇生惯养,一向心高气傲,火锅城的服务员,当然干不来。几个工打下来,都是一样地“被客人支使又被老板克扣”,赚来的钱实在入不敷出,她便追随着伟大的爱情,跟他回家。

他起初是在家养蚕的。可是赶上桑树闹虫灾,蚕宝宝都饿死了。别的地方也刨不出钱来,日子过得很拧巴。她从小在城里,乡下的农活干不上手,在拮据的家里吃闲饭,难免听婆婆的闲话。有一回姥姥来找她,正赶上她挺着大肚子,垂头丧气地站在冷风里生闷气,而那个“流氓”却头也不抬地歪在炕头玩手机,老太太又心疼又生气,说什么也要接她回去。她却无论如何也不肯:我自己的路是自己选的,我不后悔。

十八岁的生日还没到,她就做了母亲。因为营养不良,女儿生下来只有2千克。体弱的孩子,开销难免要大些,孩儿她爸又找不到合适的事情干,奶粉钱就成了压垮生计的最后一根稻草。扛了几个月之后,她回去求姥姥,能不能让他们一家三口回来住,将来也好让他出去打个工。心存顾忌的姥姥当然不同意,她臊眉耷眼地回来,挤下破烂的中巴车,“最好的一件衣服”又被鱼篓刮破了。她沮丧又狼狈,一路含着眼泪赶回家,屋里却没有人影。炕上几声滴滴响,她拿起来看,是他手机上的微信。他正跟一个眼梢儿会飞的大波女越空调情,火辣辣的轻薄话,说得焦灼而露骨。他虽不成器,这方面却是驾轻就熟。想想自己,当初也是这样上了他的道儿,她的愤慨来得格外猛烈。于是,他刚一“上茅房”回来,她便迅雷不及掩耳地冲上去,一把将他抓了个满脸花——长长浅浅的血痕,不算很惨烈,但是足够疼,像她的心。

一阵撕扯过后,两人进入了令人绝望的冷战。她无聊地抱着手机上微博,才想起她的同学们马上就要高考了。她向几个闺蜜加油祝福,心里也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当初没有跟他,自己也许就是甄嬛追忆果郡王的:临风窗下,吟诵他原本平安闲逸的人生……

回想起这一年多的日子,跟亲戚当初的预言和忠告,简直像复制一般的雷同。她对那个亲戚,忽然有一种莫名的怨恨和恼怒,仿佛她过成今天这个样子,都是那人给下了咒似的。其实在过来人眼里,人生的版本貌似丰富,套路却无非那几个。很多爱情,一开头便知道结尾的,只是每个深陷其中的人,都以为自己会是个孤本,可惜几经峰回路转,最后还是落了俗套,连带着整个故事,都没了意义。

小时候,偷豌豆的那些事

文/梁灵芝

在童年庄稼地里,我最爱豌豆。三四月间,豌豆花开了,红色或白色的。花瓣两重,前两瓣儿好似吐着的小舌头,秀美,灵动。后两瓣儿淡白浅粉的则如翩飞在春风里的小翅膀。豌豆花开了,我们的希望也近了。不久就可以吃到美味多汁的豌豆角,没有哪个能抵得住这鲜美的诱惑。

那时,没有单纯的豌豆地,豌豆都是搅杂在蚕豆地里的。磨碎的蚕豆用来拌稻草麦糠喂牛,所以每个生产队都要种一块蚕豆地。蚕豆秆子直硕,黑白相间的花朵一直开到顶,像小猫的眼睛。豌豆的藤蔓扶着蚕豆往上长,豌豆角是个猴急性子,它顶着花一天天地长,直到把花瓣顶脱落。豌豆饱胀起来了,剥开,嫩豆粒磕进嘴里甜津津的。吃完青豆,再手折断青豆壳的柄端,捏住豆角蒂往外一拉,透明的内皮剥离,青皮填到嘴里也是脆生生的甜。那个时代,凡是农村出来的孩子,没有几个没偷过生产队豌豆角。

每次吃嫩豌豆炒瘦肉,妞爸都要唠叨小老四六岁偷豌豆的破事儿。小老四的爷爷是队里的的老保管,常住在离村一里地外的大晒场里给队里看粮食。小老四喜欢跟大娃子滚河坡凑热闹,看人家抓鱼摸虾。晌午了,大娃子们都回去,他就告别爷爷要回村里的家。通向村里是一条土路,小老四一个人走路上不仅不害怕,小心眼里还充满了快乐。因为,下个路坡有一块蚕豆地,蚕豆地里搅杂的豌豆角都长饱了。小老四从路边折条槐树条子,边走边往沟边的草丛里抽打,一副打死蛤蟆气死蚂蚱的样子。等他的身影下了小坡时,猛地猫下腰钻进蚕豆地。豌豆的藤蔓缠在蚕豆秧上,一片片豆角挂在藤蔓上。小老四摘一个先塞进嘴里,忙不迭摘一把往小口袋里装。突然,他觉得身后有一双眼睛。猛回头往埂子上望去,可了不得了,队长站在路埂上望着他虎视眈眈。小老四一个激灵,这被抓住押送给老保管可要挨揍了。他猫下腰沿着麦垄向地头飞窜,突然撞在一个人身上——队长早在地头等着他呢。小老四吓呆了,从口袋里掏出豌豆角交给队长。队长接过豌豆排在手里厉声道:“你自己数数,偷了几个?”小老四用手指点着那些小可爱说偷了八个。队长把豌豆角还给他说才打过药,要洗净了再吃。并告诫他连老保管的孙子都偷豆角,那村里的娃子们还不跟着学。小老四可没有胆量把豌豆角带回去,他蹲在水沟里洗了又洗就地解决进肚里。回到家对谁都不说,只是老觉得爷爷瞧他的眼神儿似乎多了些内容。

豌豆地只要靠近村子,馋虫就会在孩子们的肚里撕咬。要知道,那是个纯缺吃少穿的年代,生活物质极为匮乏,乡下孩子的零食只能从树上摘野地里找。所以,豌豆地头常有一个巡视的老头儿。我们村后井边挨着种有豌豆的是汤营的地,一个麻脸凶巴巴的老头守地。豌豆角一胀饱肚子,男孩子们就按耐不住了。他们常常三五成群躲在不远的灌木里伺机而动,当然,偷到的只是安慰。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终于让孩子们逮着机会。一个午后,有人说汤麻子回村吃饭了,一群小孩子摸过去,摘满衣袋跑回来坐在树荫里大嚼大咽。看看地里风不吹草不动,五六岁的我也溜过去钻进豆角地,近处被摘光了,我只好往里挪几步。刚伸手摘了两个,忽听一声大喝:“好你个泼匪女儿!”我一下子坐在地上。那麻脸老头扯着我胳膊拉出豌豆地威胁我说:“站好,等我拿绳子拴住你!”我嚎啕大哭,他并不理我,似乎在豌豆地里找什么。我一看势头不对转身就跑,那麻脸老头也并不追我。从此,馋豌豆角的时候,眼前自然浮现出那张吓人的老麻脸。

放学路上发生过许多趣事,偷豌豆角更让人记忆犹新。放学铃一响,一个村里的孩子都背书包快乐在放学的路上。路过一大块蚕豆地,可爱的豌豆角点缀在蚕豆秧子里。看豌豆的是个腿脚不好的周老汉,大人们叫他“老跳腿”。因为下地不利落,队里年年照顾他守庄稼。豌豆肚儿圆了的时候,他头戴草帽提条棍子坐在地边上。等到放学的时候,他拿棍棒看紧那几个大小子。盯着盯着,有胆大的飞进地里摘几个豆角就跑。也许小八路智斗鬼子的电影看多了。那日放学,这五六个小子兵分两路,一路快步走到前面,一路靠着地边路慢慢地磨蹭。老汉太知道这群小鬼了,村邻乡亲的,连大人的名字都叫得出。看着后面贼眼溜溜的几个,不由得放松了对前面的警惕。忽听前面有扯长腔,“老跳腿,看豆角,撵走一窝又一窝,一跤摔个仰绊壳”。老汉顿时气破肚子,一瘸一拐地一阵猛追,后面的趁机摘几个豌豆角。老汉再要揍后面的,前面的也钻进豆角地。那一次,老汉可是发了狠气,他硬是追到小贼的老窝。大人又是倒水递烟,又是道歉骂孩子。都是缺粮少菜的农村人,老汉不在人家里多耽误,他提着棍子一瘸一拐地走了。自此,我们那一群学生娃儿中,再没有谁去偷那块豌豆角了。

再以后,土地分到一家一户,想吃啥种啥,家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作为菜蔬,豌豆摇身登上台面。每到三四月里,嫩的,半老的,成车拉到街上买。我更喜欢吃那些饱胀起来的,或者欲老不老煮熟吃籽粒的豌豆角。往事历历在目,老枣树下,碎光浮动,我和小弟妹们围着一大瓢熟豌豆,小手你拿我捏,连皮送嘴里牙齿咬住一拉,豆豆满嘴香,吃得我们心花怒放。每当吃豌豆时,我们自然分享自己幼时偷豌豆角的趣事。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品出真味,那偷来的豌豆角才叫又脆又甜呢!

涓涓细流母爱子女终身难忘

文/冰花花

爸爸早逝,花花和脚下四个弟妹由妈妈一人抚养,虽然有爷爷当牙科医生挣点钱帮补,但单靠妈妈一人在生产队挣工分换粮食养育5个子女的日子,可想而知有多艰难。

在花花的记忆里,妈妈不善言辞,血脉里却继承着中国女性的传统美德:勤俭、贤惠、坚强。

花花从懂事起,没见过妈妈有悠闲的时间,见的只是她不停劳作的身影,为的只是多挣点工分。每天,不是参加生产队出工,就是忙自家的活儿。自留地里种菜,杂七杂八的家务活,里里外外全靠妈妈一双手,妈妈再忙,怜惜年幼子女的她也不会指使我们几个干活。虽小小年纪、懂事的我,不用妈妈吩咐,都会替妈妈分担,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挑水、洗衣服、帮弟妹冲澡、上山打柴、下地割草……

年幼的我也有犯错的时候。有次花花贪玩忘记洗衣服了,妈妈批评了我几句,我却顶撞回骂妈妈。妈妈见状,并没有打骂我,而是流着眼泪严肃的说:你回答我,以后还敢骂妈妈吗?我抬头与妈妈既威严又慈爱的目光对视,弱弱的哭着说,我以后不敢了,而且也真的做到了。

妈妈对几个子女的爱,当大的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年复一年的春节,妈妈自己从来没添新衣服,只是给老大的我和弟弟做套新衣服。在物质匮乏年代,逢下雨天,圩镇的人有蒸沙河粉改善生活的习惯,家里虽然穷,但妈妈一定会想尽办法跟着做,让我们几个解馋。

每逢周末我必定跟着同伴去很远的地方砍柴,心细如尘的妈妈,顾不上自己劳作辛苦,必定抽时间到半路接过我稚嫩肩头上沉重的担子。妈妈虽然没有过多安慰语言,但当她默默地接过担子,佝偻着身子迈着坚实的步子走在前面,我的心中总会泛起一股暖流,自觉有妈的孩子就是宝。

爸爸去世,那年我17岁。形单只影的妈妈因为伤心,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她不仅要服侍因为老年丧子悲痛过度而几乎疯癫的婆婆,还要照常出工挣工分,照顾刚刚满月的小妹。我几乎见不到妈妈在我们面前留下悲伤的眼泪,见到的是妈妈坚毅脸庞下那总是慈祥关爱的目光,时时带给我们力量和温暖。

妈妈每天好像有使不完的劲。白天除了在生产队劳作,晚上干完自家活儿,收拾停当,还到外婆家帮助捻棉花条。日复一日,昏黄的煤油灯光下,妈妈一站就是几小时,也不歇息,很多时候我也跟在妈妈身边,困了就睡在长凳上,等妈妈干完活背我回家,已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成家立业后,每当姊妹几个相约回家看望妈妈,妈妈略有皱纹的脸上乐得像朵花,忙前忙后半天准备一大桌美食招呼我们。当姊妹几个摸着圆滚滚的肚子,抹着油淋淋的嘴巴准备出门时,妈妈还会备好每人一份自家土产,让我们带回家。我总会开玩笑对妈妈说:“九个女儿十个贼,一点不假呢。”当我们给点零花钱妈妈用时,妈妈总是推却说:“你们要供子女读书,正是花钱的时候,还是自己留着吧。”

妈妈去年做脑部微创手术,就算在这样的非常时期,病情稍稍好点了的她,心里惦记的还是如何减轻子女负担,让子女多休息一会,自己坚持上厕所大小二便。小妹做来好吃的,自己还舍不得吃,说吃腻了,让给我们吃。

出院回家第二天,听弟弟说,她又闲不住了,煮饭、喂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吓得我赶快打电话叮嘱妈妈:“妈,别干了,您的身体健康,才是最最重要的!”

妈妈,我亲爱的好妈妈,虽然爸爸早早离开了我们,但在您慈爱羽翼呵护下,子女从来没受过委屈,让我们同样生活在灿烂的阳光里,享受着母爱温暖,让我们快乐健康成长。

有妈才有家。感谢您!我亲爱的好妈妈,你对子女的爱,像涓涓细流,绵延不断,无时无刻在滋润温暖着我们。每次回娘家,每当品尝着妈妈做出来的美味佳肴,就像回到了童年时光,享受着妈妈在身边带来的温馨、快来、幸福。祝福您,我的好妈妈,您若安好,便是子女们的最大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