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乌镇的文章 / 乌镇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青石路板尽头,念你如初

文/辰兮儿

我不懂什么是爱,只是思念。

只是,我未曾料想,在未来的某一个远方,我竟然会朝思暮想那个青石路板尽头那一曲相思垢。

烟火流年,如梦蹁跹。那时,岁月的信笺上,一袭烟雨,湿湿的,宛如一些飘渺久远的往事。初到乌镇的那个日子,空濛烟雨,撑起墨笔油纸伞,兜转在青石路板上,走走停停,寻摸着一个动人的小镇故事。“苕溪清远秀溪长,带水盈盈汇野塘。两岸一桥相隔望,乌程对过是桐乡。”《双溪竹枝词》里这样诉说着乌镇,如此,走进江南的乌镇,恍若梦里年华静谧,时光也湿润。

一直喜欢走在江南小巷的日子,携着一颗简约的心,撒下一路花瓣,静写流年安稳。记忆里最美好的时光是走在乌镇巷间的那些个春天,流水破冰,和乌镇一起心跳,将积蓄了一冬的心事,抒写成一纸柔情,淡然儒墨。雨后乌镇的屋檐上缀着晶莹的泪,总是打湿着诗人纸上的多情,一袭烟雨,一座城,一个人,一把墨笔油纸伞,一段似水年华。

记忆里的江南,如同一幅水韵流动的画卷,装帧着光阴下的故事。轻捻时光,乌镇总是如此简静,白墙黛瓦,碧水画舫,有着悠长的雨巷,有着湿漉的油纸伞,有着回眸一笑的婉约女子,有着诗情画意的黄昏。暂居乌镇的日子,时光总是柔和,傍水而居的木屋子,充满着灵动。倚在木窗看着如烟的乌镇,品几盏清茶,半躺在木摇椅上,阅一本书,在清浅的时光中,拾起一抹抹暖意,浅笑嫣然,自得其乐。

乌镇的清晨,朦朦胧胧,如烟氤氲像是从水面上升腾起来,靠停的乌篷船歇在水岸边,怕是还未醒。彼岸的老房子穿透着漫长的历史,被打湿的绿叶映着檐下的大红灯笼,一切都让人觉得美好。踩着木楼梯跑下阁楼,出了门迎面而来湿润的空气,一直沿着河畔漫步,途中会邂逅些许古桥,扣着雨痕,湿哒哒的,仿若江南女子,守护着对这座城的爱意。乌镇的巷子很长很长,也很窄很窄,弯弯曲曲的,看不到尽头,每次对着巷口望着,我总要幻想着里面缓缓走出位身着旗袍的女子,撑着印花纸伞,微微一笑,温温柔柔。

家乡的乌镇是这样的清嫩,内敛,素净,我的确舍不得离开,站在青石路板尽头回望,很久,很久。我想,思念你的,不止我一个。我不懂什么是爱,只是思念,念你如初。

在乌镇,茅盾故居

文/韩健畅

从南浔到乌镇,是心念一转之间决定的。桐乡跟南浔紧邻着,开始是想着到桐乡,去看看丰子恺石门湾的缘缘堂,但是立即又想到缘缘堂早就不在了。这些年中国又在大拆迁大破坏,坐上车了,临买票时,看沿途经过的站点,要经过乌镇,就想那就不去桐乡,直接在乌镇下车,去看看茅盾故居。

下车后信步踱去,先看看乌镇都有些啥出产。乌镇的土产是丰富的,竹筒装着的三白酒,竹雕的提梁,筒的上部也雕成打水的印月,简洁的小小的对毛竹的一点工艺,筒便有了江南人家的水气,不似了北方的粗朴。特别喜欢筒装的青梅酒,令我想起自己早年的一段经历,心里也就特别的怡悦。

几乎每个卖酒的小店都有一只小杯,把他们的酒倾来叫顾客品尝:“不买没关系的,尝尝也好啦。”问话答话中,就打问茅盾的故居,才知道这乌镇有西栅、东栅,还有南栅、北栅,茅盾的故居在东栅。乌镇人把“栅”读如“sa”音,北京人却把这个字发“shan”音,而我们关中人是叫“zha”的。如果没有茅盾,乌镇也就是一个一般的没有任何光彩的江南小镇,即使有乌篷船,有水道,有乌瓦白墙的马头墙,也有其他的名人,却也逃不过还是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这样的小镇在江南到处皆是,没什么可吸引人的;因为有了茅盾,才有了乌镇的光彩。茅盾故居的东临是早先的乌镇的立达书院,现在改建成了茅盾纪念馆,里面陈列着茅盾的一些资料,最多的是墙上贴满了茅盾的生平的图片和文字说明。

纪念馆大堂正中安置着茅盾的铜像。游人如织,不知道哪会有这么多的游人?都是因为敬重茅盾先生而来到茅盾故居的么?一个30余岁的女人哄着她的幼小的女儿说:“哦、哦、哦——你看这个叔叔——”指着茅盾的铜像,说茅盾是她的孩子的“叔叔”,我不由得心下涌起一种鄙夷,差一点出声说:“你看看那个人像不像是你孩子的叔叔?”1896年生的茅盾,是上上个世纪生人,一个世纪一百年,这个上上个世纪出生的人能是你女儿的叔叔?在茅盾的铜像前,许许多多的人都在照相,和茅盾的铜像合影,有的男人就胳膊一圈,圈着铜像的脖子,嘻嘻哈哈,在一群男人女人的吆喝声中离开,又一个女人上去,手搭在铜像的头上,腋窝跟铜像的头和身子刚好形成一个斜的三角。我实在不忍卒睹,就发声了,说:“你那动作不合适!”人声嘈杂,也没人听见。我在心里叹息:这些人,这样的人,都跑到这里干啥来了?可惜了乌镇了,可惜了乌镇的茅盾了!可惜了江南的今天的教育了!

茅盾故居是不大的。是江南一般人家的民居,也就是比一般的人家殷实一些。看了他家的老虎灶,他一家三代用餐的饭厅,饭桌上长者和幼者的摆列法,使我感到了这个家庭的秩序,心里好生感叹。但是茅盾故居有三块匾,一块邓颖超写的,一块陈云写的,一块叶圣陶写的。叶先生的匾是写得最为蕴藉醇厚的,但是这块匾却被压在檐下最易被忽略的地方,光线也黯淡。我站在叶先生那块匾下看了许久,还是觉得叶先生写得好,宽博、笔法遒劲又挺立,却又是温恭的,一如他的为人。

梦回乌镇

文/景力颖

喜欢江南的小镇,青石板路,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窄窄的巷子,曲折幽深,走着一位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去过一些古镇,周庄、同里、西塘。这些古镇中我最喜欢的,当然是乌镇,只能是乌镇。

不仅仅因为那里是文学大师的故乡,还因为,那里的水更清,街巷更安详,那里的生活更纯粹……

选择一个暖冬,虽是三九节气却有早春感觉,我和几个好友一起一头扎进了乌镇,寻找逃离世俗生活的可能。这是《似水流年》中文和英的乌镇,这是矛盾的乌镇,也是我的乌镇。

去乌镇需要坐船,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坐电动车。坐船更有感觉,船上没几个人,船老大按点出发,不会为满员而等待。在欸乃的摇橹声中,乌镇就像一个养在深闺的少女,慢慢向我们撩开她薄如晨雾的轻盈面纱。

乌镇住着很多土着居民,走在乌镇的小巷中,前门是深远的青石街道,后窗是幽远的小桥流水,粉墙黛瓦长廊,老人木柜蓝布,历史好像在这里定格,时光的流逝淡若轻烟。这里不像是一个旅游景点,她更像记忆中的故乡,她是一座活的古镇。

这里水多、路多,桥多。旧时的乌镇,据说有120座桥,称得上百步一桥。“桥里桥”是乌镇最富盛名的一座桥,就像周庄的双桥一样,她其实并不是一座桥,而是通济桥和仁济桥的合称。这两座桥最为奇特的地方是,两桥直角相连,互为犄角,交相辉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论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欣赏到“桥里有桥”“桥里套桥”的奇特景观,而当月明星稀的清夜,粼粼的波光中倒映着沉浸在两个桥孔中的一轮明月,几分迷离,几分清雅。

在古镇的小巷、小桥转累了,就在河边的茶楼喝茶。一壶茶,一壶光阴,看着窗外的流水小船,真有些往事如烟的感觉。小镇和心事就随着流水一起荡漾,好像从老远的远处飘来,一路伴着古老的歌谣,这时候,有点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样子,眼前的乌镇似是而非了起来。

乌镇的黄昏,天色如黛,一抹夕阳余晖,宁静安详。抬头仰望,那些冬天的树,树叶凋零,枝桠大小粗细不同,在天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漆黑,像一幅印象派的作品,有一种说不出的神秘的美。来到一处门楼,斑驳的石头墙面,门楼上写着两个字“心源”,仿佛是在提醒我们不忘初心,不忘本真。

在老屋喝酒,喝的是陈年黄酒。挂着的咸肉,藤条包的酒壶,让人想起记忆中的老家。与其说怀旧,不如说怀念的是那份淳朴和自在。酒多了,大家的兴致慢慢高亢起来,推心置腹地聊天,海阔天空。

乌镇是大文豪矛盾的故乡,也是我喜欢的黄磊和刘若英拍摄《似水流年》的地方。文是乌镇的图书管理员,英是台湾的服装设计师,爱情就这样发生了。那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爱情故事,让人想起很久远的爱情,缓慢含蓄,可以用一生等待和回味,那样的故事,是适合发生在这样的小镇上的。

“年华似水匆匆一瞥,多少岁月轻描淡写,想你的心百转千回,莫忘那天你我之间……”夜了,挂上了红灯笼的乌镇,仿佛是我梦里的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