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虚荣心的文章 / 虚荣心的散文

2020/03/08好的文章

虚荣心

文/陈广胜

虚荣心是被扭曲了的自尊心,它将自身存在的价值,主要依赖于他人的肯定。归根到底,人是为自己而活。即使境况不理想,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又何必刻意重构一个虚拟的我?

都说高跟鞋是女人的尤物,可它最初却穿在男人的脚下。由于身材矮小,路易十四曾让鞋匠为他装上4英寸高的鞋跟。这一招也许并不让双脚舒适,但满足了法国君主想显得伟岸的虚荣,高跟鞋自此也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时尚标志。

虚荣心是一种追求表面荣耀的心理。为了赢得社会的尊重,不少人不惜采取造假的手法。在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看来,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真要找一个毫无虚荣心的人其实很难。从某种角度讲,虚荣也是有效的激励机制,能使人们不甘于现状,努力实现心理期望。许多人正因为有那么一点虚荣心,才倒逼自己不断迈上进步的阶梯。

但凡事过犹未及,虚荣更是如此。应该说,对“荣”的追求本非坏事,每个人毕竟都想获得称赞。虚荣的问题是“虚”字当头,甚至用彻头彻尾的谎言来支撑脸面。这好比肥皂泡,纵然可一时出彩,却只有瞬间的幻觉。幻觉不能当饭吃,肥皂泡迟早会破裂。随着时间的推移,虚荣同样会被戳穿,最终展现给大家的,还是那个遮掩不了的原形。

作为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虚荣源于相互之间的攀比。爱慕虚荣者通常极其自尊,特别在乎他人的评价。这样的人普遍敏感,且缺乏心理承受力,一旦不如意,要么以浮夸来自我平衡,要么以逃避作自我保护。但他们的内心总充满痛苦,始终有一股强烈的挫折感。

虚荣心是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根子里透着自卑。因为它将自身存在的价值,主要依赖于他人的肯定。假如受到冷落、讥讽或鄙视,即加倍难熬,以致丧失抬头挺胸的信心。可见,虚荣仿佛精神“缺钙”,是逞强外表与脆弱内心的结合。当一个人实力不足又渴望表现,形形色色的“高跟鞋”便接踵而至。

自古以来,虚荣汇聚于名利场,弥漫在交际圈。前些年网络流行了一个字——“孨”,本意是谨慎、懦弱,却被喻指有房子、车子、女子,称之为“21世纪最理解中国男人的汉字”。豪宅、名车、美色是人之所求,但以此炫耀,所满足的恰是国人好面子的虚荣。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面子几乎等同于尊严,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首先想着不丢面子,继而想更有面子,于是引发种种非理性的角逐。许多人宁可损里子,不肯丢面子,甘愿“打肿脸充胖子”,就是虚荣心在作祟。

虚荣心到底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好比戴上一副面具,它让人活得不再像自己。鲁迅先生说:“面具戴太久,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过分虚荣的结果是活得很累,因时时需要伪装,自然“死要面子活受罪”。换句话说,虚荣也许给人增添暂时的体面,却难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更难有持久享受的快乐。许多人正是被虚荣绑架,也被虚荣奴役,为此失去了轻松自在的生活。

虚荣超出了限度,不仅没有让自己满足,反而让自己排斥自己。“真我”与“假我”之间的距离,极易转化为无形的自我折磨,并且越来越难“解套”。因此,不如让自己回归真实,少一些没有意义的虚幻“包装”。

在路易十四离世50多年后,法国又诞生了一位着名的小矮个——拿破仑。当面对某位人高马大的将军,他说:“我们有一个脑袋的落差,但如果不听命令,我随时可以削平它。”拿破仑是无需穿高跟鞋的。他的存在就是一种威严,也许低矮的躯体反显出气魄的宏大。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拒绝被虚荣扰乱心神。虽然你不是拿破仑,只要实实在在做人,也将有属于自己的气场。

诚然,现实总会有缺憾,这是人之常态。但每个人的长短、优劣,往往不可分割又相辅相成。你所羡慕的人,或许同样羡慕着你,就看如何衡量。归根到底,人是为自己而活。即使境况不理想,也是独一无二的自己,又何必自惭形秽,刻意重构一个虚拟的我。

人的一辈子很难伪装,其实也没有必要伪装。对心理期望中的差距,当然应着力改变,但不该徒劳地掩饰。做人不是三两天,与其争面子,不如争口气,通过超越自己来弥补短板。在人生的旅途中,穿高跟鞋是走不了长路的。只有远离场面上的追逐、玩虚,专心于更可发挥潜能、实现价值的追求,我们才能像穿平底鞋那样走得坦然,一步步赢得可经受时间检验的尊严和风采。

我的高靴

文/王心海

爱美的心,人皆有之。上世纪80年代中晚期的时候,神州大地流行一种冬天穿的高靴,神仪很久,价格200多元,对于我当时的家庭算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当时年纪尚轻的我,要说没有点虚荣心,那感觉太假,再说花样年华,不得有个行头、装备什么的?十八九岁的花季,陆续有媒人提亲。准备买靴子,与哥商量凑钱买,哥穿几天,我穿几天,哥也同意了。那时候,祖国已出现了许多万元户,但对于我这个建筑小工来讲,买这双靴子要差不多一个月的工资。当时母亲知道我花那么多钱买双鞋子,叨唠着阻挠着,但最终经不起我的软磨,母亲平凡善良,虽有些叨唠,但爱孩子的心与天下父母亲的心一样。

靴子总算买回来了,好像有点大,里面塞了些棉花,穿上神气,左瞅右看,满足当时的虚荣心。我穿的次数比哥穿的次数多得多,也曾穿着靴子相过两次亲,自我感觉良好,清瘦中还算俊秀,天庭饱满,眼睛睿慧。只是这一切掩饰不了家境的寒酸,也不想掩饰。打听了我的家境,连女孩都没看到,对方就让我与媒人打道回府,当时家里一无所有,我记得当时相亲的衣服与自行车都是向邻居借的。现实的农村婚约,我不怪谁,谁也不想把自己拉扯大的女儿往火坑里推,看来好看的靴子,没起到作用。回家把靴子脱掉,郁闷了几日,总想着离去的父亲。每年开过春,都会随着建筑大军开始北上超负荷劳作,只是多少年一直没有忘记阅读,从席慕容、汪国真的作品,再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感谢这样的岁月经历!少年时代唯那双靴子算是一件像样的物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