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景区的文章 / 景区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老子说经的地方

文/袁国燕

一直自私地认为,诗人王勃的“人杰地灵”这四个字,用来评价家乡的楼观台最为恰当,可谓字字珠玑。自从云游的老子遇见尹喜,楼观台这方寂寂之野便因人杰而地灵,成为人类思辨的源头、智慧的源泉。

三千年前,函谷关令尹喜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一日忽见紫云聚集、滚滚东来,预知大圣人必至,静心等候。不久,伴着一团祥云和紫气,老子骑着青牛云游而来。在尹喜的挽留下,在这里讲经、升天,结晶了一部不朽的人类宝典《道德经》,使楼观台烛照千秋、万代俯仰……

老子无疑是人类生命智慧的启明星,以博大精深的哲思照亮了世界。他曾经讲经的楼观仙地,吸引着无数后人朝奉膜拜,悟道养生。在经台仙地悟道数年的任法融道长,深谙道法自然之玄机,不但将道法自然蕴于书法和讲经,还撰写了《道德经释义》,传播老子思想精髓,更使说经台鸿儒盈门,访客如云。

很幸运,我与这个道风仙骨之地,还是有缘的。参加工作的第一站,就是周至焦镇的楼观邮电支局,离老子讲经的地方仅有十余里。我的单身宿舍在三楼,刚住下的那天,无意间一抬头,厚重的秦岭山很突兀地逼进了眼帘。峰回起伏的剪影,被几团云雾环绕着,仿佛嵌在窗外的一幅山水画。第一次感觉,山是如此清晰,空气是如此洁净,老子是如此之近。我向着楼观台的方向久久眺望着,默默地问自己:我在这个“天下第一福地”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是不是也是一种福气呢?

竹翠山青的楼观台,果然是一个福地。同事不但年纪相仿,更一样地热爱福地。我们常常在夜色中结伴,由焦镇向楼观台步行,看黑黝黝如剪影似的山,赏大雪压迫下竹子的玉立,听竹海松涛;或者借着月光去寻找老子手植千年银杏树,甚至模仿着隐蔽的战士,在地上作匍匐状,静听竹笋拔节的声音……玩够了,又步行着回来。十几里的路程,我们轮流唱歌,讲笑话,看月亮,从来感觉不到远,从来感觉不到累。不知是因了青春勃发的轻狂,还是楼观台的仙风灵气。

在歌声和行走中,这里有了百竹园,各种竹子亭亭玉立,竞展风姿;这里有了珍稀野生动物园,大熊猫、羚羊在它的家园里悠哉游哉;宗圣宫重新修建,更显肃穆和神秘;汉白玉老子塑像巍然屹立,继续凝视着世界和自然……白云深处仙都店、疗养基地温泉水,吸引着各方游人问道养生……楼观台,在我们的眼皮底下一点一点丰腴、一天一天奇魅。

两个可爱可敬的人,如楼观台的青竹,一直在心里郁郁葱葱。

一个是负责楼观台景区投递邮件的同事。他清清楚楚地知道楼观景区驻扎多少家单位,每个单位有多少员工。一起上山,他闭着眼睛都知道景区哪有一道坡、哪有一道弯,甚至连哪个景区有多少层台阶、哪个竹林有几百棵竹子,都如数家珍。印象最深的,是被他领到楼观台道观,和道士们一锅吃午饭。那是我第一次走进道观,触碰道士的生活,感觉既神秘又紧张,说话都不敢大声,任所有的感触、疑问和震撼在心里飞溅。后来,从他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我了解了楼观台的历史、景区的许多“名人”轶事,慢慢理解了道士的信仰,开始一遍遍研读《道德经》。若干年后,我带着“上善若水”的滋养,从这里出发,让青春的梦想逐渐开花。

还有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女子,陕南人,被分配在楼观台林场工作。虽然背井离乡,但竹韵绵长的楼观台,早已温润了她的心灵。业余时间徜徉楼观台的山水竹林间,学摄影,把楼观台的一组组美景留在镜头里,又发表在杂志上;学导游知识,凭着自己的聪慧和幽默,居然一不小心成了楼观台的名导,每次有重要来宾和外宾,都点名要她接待;学写文章,楼观台林场抢救大熊猫的事迹,一经发表立即引起了轰动和关注,为大熊猫赢来了更多的关爱……干啥成啥。有次我当面夸她,女子却只是淡淡地谦笑:这是沾了老子的仙气,沾了楼观台的灵气。

莫非真有灵气,从三千年前一直逶迤至今?

在祥瑞之气里,西安又大手笔铸造道德的精神家园。楼观台不仅仅是老子讲经之处,而且成为中国道文化展示区。文化交流、文物博览、旅游观光将在这里融合、繁荣;华夏文化探源与大道文化体验将在这里升华、蒸腾。楼观台的一竹一树一井一石,将永远和道德经一样蓬勃丰美、惠泽万代。

想必,这也是老子在三千年前就预见到的吧。

大洲竹影

文/张钦平

大洲竹影景区是黄州遗爱湖又一新景。原来叫大洲岛,由三块荒芜的坡地和大片的沙洲组成,经过精心打造后,荒芜的坡地变成了三道承载着美景的山,大片的沙洲被花草绿树覆盖着,山水相依,整体造型如“品”如“川”,取名大洲竹影后,我们再走近她,原来的荒凉仿佛是一夜之间被神仙点画成了人间天堂,人在画里走,画在景中游的感觉成就了人们心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大洲竹影不是天然的景致,却比天然的山水更有味道。白天去看,三山相望,沟壑有序,桥水相连,立于山顶的阁楼亭台,放眼望去,湖面浩淼,波光潋滟,绿树婆娑,繁花点点,竹林如海,青翠欲滴;掩映在绿阴里的亭子若隐若现,坐落在竹海树林院落的廊房和阁楼古朴,山村水乡,互为比邻;夜晚去赏,如梦如幻,四处霓虹生辉,舞榭歌台,光影互补,廊桥栈道,如虹蜿蜒,苏东坡描绘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美景跃然眼前。

竹屏、竹廊、竹楼、竹园分别引领着景区里面的风景。走进景区,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大的竹屏,有如景区的客厅。竹屏是用石头砌成的墙,如同北京的九龙壁,但是这里的壁洁白,白壁之中嵌入的是苏东坡笔下那写意的竹,栩栩如生,中间是个圆形的窗,鲜活的水竹从圆窗里探出,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青翠。竹廊在“品”的东面山头之上,圆柱造型,翠竹居中,四周为廊,廊壁之上篆刻着历代大家颂竹诗词。竹楼在“品”字中间山道的顶端,遗爱湖周围的幽兰芳径、江上瑶村、琴岛望月等景点皆收眼底,是揽景的好去处。在“品”字西面山地是万竹园和紫竹园,竹园里群竹荟萃,竹叶青青,竹枝楚楚,有的清高纯朴,有的清丽脱俗,竹林深深,潇洒自然。

仿古如旧的院落和亭阁在绿树掩映中散发着古韵馨香。在如“川”的山岗中间,几棵高大的梧桐树枝繁叶茂,绿阴之下,矗立着一座宽敞幽静的新院落,院落坐南朝北,靠墙之处,种满了各种草木花卉,成簇的月季和栀子花格外妖娆。在万竹园的最高处,耸立着平台高筑,高台之上建有亭,取名落金轩,初识不知其意,可是在夕阳红的时候再去这里,看到万余晚霞散落湖面,万顷湖面波光动处金星闪烁,如金色的池塘,方才恍然大悟。

大洲竹影的桥独具匠心。山水之间形成的沟壑是用桥连接的,如潇湘桥,白天高大气派,而夜晚在灯光的映衬下如同长虹卧波,弯弓映月。而最具特色的还是那横贯如意洲上的木质栈桥。栈桥的一端连着高大的连体榆树,另一端连接问水矶,夜晚的感觉最是美妙,满湖霓虹映照如同鹊桥飞渡,走在上面,让人真正体会到了繁华不惊,喧嚣不扰,处落寞不寒凉,于缤纷中不迷茫,多了一份淡定和懂得。

满眼蔓延的是让人心悦的绿。无论是宽敞柏油路还是拾级而上的弯弯山路,到处可以看到那高大的榆树,茂盛的樟树、待放的桂花、繁茂的法国梧桐,精美的女贞、挺立的广玉兰、笔挺的水杉、俏丽的紫薇杜英各类风景树,在路边、在桥头、在石岸、在山顶、在亭台楼阁间簇立着,树枝相邀,树叶缠绵,遍地的珊瑚树,小叶女贞,小蜡树,雀舌黄杨,黄杨,海桐等细树穿梭其间,间隔有序地绿化着观景行道的两边,绿化着坡地岸边,高矮相依,叶叶相映,错落有致。

各种花树和花草一年四季在这里轮流值守,绽放美丽,散发清香。有的细碎洁白,温情殷殷;有的片片金黄,灿烂自然;有的朵朵粉红,娇羞动人;有的淡紫如云,顾盼生辉;有的花簇如球,憨态可掬;有的花粒如穗,实诚可信。五彩缤纷的花儿在一枚枚翠绿叶子的衬托下,夺人眼球。有的成片聚集,如同花海,锦绣成片,有的散落开来,或与宫灯绿树相对,或与亭台楼阁相伴,或与拱桥栈道相望,或与天空湖水相映,淡然温润,静谧摇曳。在这里,她们与古亭老树相对而谈,与亭台楼阁相伴成趣,与拱桥栈道相望而守,与天空湖水相映生辉,且开且珍惜着。

非去不可的景区

文/王志锋

乘大巴到达牛背梁山顶,远处被白云薄雾环绕的山峰尽收眼底,阵阵冷风袭来,翩翩白云掠过,记忆中诗仙“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的诗句要从胸中蹦出。此时我实在说不清是对龙脉秦岭的敬畏?还是投入大自然博大怀抱的惬意?或者是对天才诗人为秦岭写下不朽诗篇的五体投地?反正我来了!来了,就要体会一次“云横秦岭家何在?试登秦岭望秦川”的心绪。

两山之间是幽长的峡谷,峡谷中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河流。游览的路径沿峡谷流水的方向向下延伸,一路走过,有拱形的仿古廊桥、有摇摆晃动的吊桥、有大理石铺就的台阶、也有在天然巨石上开凿的路台。走到峡谷较为宽阔的地带,两边的大山被茂密丛林的绿色覆盖,满眼青翠,一派生机,完全看不见山体凹凸的表面。丛林上空的飞鸟不时地自由盘旋,发出清脆悦耳的鸣叫。仿佛是在欢迎来此旅游的男男女女和老老少少。浓密的树阴、阵阵的凉风使你爽得痛快。道路旁有多处供游人歇息的石桌石凳,也有人们在这享用自备的美味野餐。

峡谷中的水流沿河道顺势而下,形成的大小瀑布有七八处。大的瀑布虽不必夸张成“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可这里大的瀑布也有十多米高。瀑布顺着巨石间的沟槽飞流急下,犹如空中飘舞的白色哈达,哗哗的水流声悦耳动听。瀑布的下方形成一处水潭,水潭底部的石块清晰可见,一群人们在水潭中嬉戏玩水,美哉!乐哉!

最险峻最刺激的是葫芦峡,峡底水面呈葫芦状,宽处约五六米,长约二十米。若不是人工修筑的水中蘑菇状的石柱,人们是无法通过的。从这里经过,很像僧人练功时在走梅花桩。葫芦峡两边是高几十米、鬼斧神工般的巨石,上端合拢,露出宽约1米的不规则罅隙,峡谷间光线黯然,石头的表面布满了薄薄的水层,不时向下滴着水滴,水滴落入潭水发出洪钟般的滴水声。小心翼翼地走过这里,心中顿生恐惧,不由想起东坡居士对石钟山“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的生动描述。好在可以抬头仰望,那“一线天”的光亮,给人以向往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