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位置的文章 / 位置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再次的没有结局

文/这些年的那些事

心里还是思绪万千,坐在位置上,表面可以很安静的像是在工作,其实内心还是千百滋味上下翻腾,不禁还是来到了这里……再次见面的结果我想已经是不言而喻了,我要的未来你给不了,你要的爱我也一样无法的接受;我知道昨晚打球走出球馆,有人打了你的电话,语气中我知道也许你们是现在的不开心吧,一切都会过去;我还是会被你割的遍体鳞伤;不选择在一起生活所有的一切注定不会有任何的交集,表面的开心还是无法掩饰内心最深处的这层隔膜。整晚躺在床上脑子里面都是你,我知道自己流入的很深很深;内心特想见到你,所以我尝试讲出去找你的想法,还是被你拒绝了,也是我预料之中,我能感觉到那里不会是你想让我迈入的地方,既然如此,我也会很好的保持好这样的距离;这样的滋味太煎熬了,平静心腹,这里是我寄托对你的爱的最好的释放的地方;我知道我很爱你,如果不能选择一起,我选择好好的远离这里的一切吧,因为我别无选择;我知道当你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我还是会紧紧的抱住你,我的内心很清楚,因为你是我的那个例外;请你也不要再 选择靠近了,这样的选择注定我们走的路是不同的,再有万种的牵挂,伤害的会是你自己,我不想,也不会去做这样的事。

我的今后人生真的已经足矣了……既然有了今生,就不想再有来世,静,沉静,静水深流……永远的爱

一块砖

文/朱秀坤

一块砖,被反复敲打拷问,又抹上砂浆,瓦刀磕磕实,才能卧于地基。又一块砖,同样的遭遇,不断被拷问,反复被敲打,有的甚至被敲去大半。一块又一块,横平,竖直,墙角处更是严格,得用线锤,确保墙体的正直与坚实。那些青砖、红砖,或侧卧或平躺,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砖头,一块块摞起来,在砂浆、石灰、混凝土的共同合力下,便成了一面墙,聚为一家子,成了团结一心的整体。墙砌成后,你去看,地面上总会留下许多残碎的砖头,原来它们大多也是整砖、新砖,只因建筑需要,被弄残了,敲碎了,部分被砌进墙,剩下的、丢弃一地的,那是砖头作出的牺牲。

原来,并非所有的砖头都能成就一面墙。

也有的砖头,被铺进一条路,或垫了床角,或成了猪圈的地面,甚至是茅厕的一部分。就算被砌进一面墙,也有的被压在地下,永远见不着阳光。风风光光矗立于蓝天白云下、又处在最上层的,那是少数。

最不堪的,本来踌躇满志,要擎起一座大厦,到头来出于种种原因,终是好梦难圆,没能砌成墙,堆在风雨之中,任时光漫漶、岁月流逝,它只能心灰意冷,风化成泥,如《红楼梦》里的那块顽石,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任谁见了都着急,那才是悲催。

当然,一名好的工匠,他总能让合适的材料放在恰当的位置,尽最大努力发挥出材料最大的作用。譬如一块新砖,是不舍得敲碎它的,总是将其放在重要位置,砖头也会不负使命,尽职尽责地站好它的岗,守土有责。若不得不用碎砖,也会用那破了相的、不太结实的残次品,敲敲打打,置于不太引人注目的位置上,一来不影响墙体的美观,二来也不让它担负太重的责任,给它以慰藉。除非不得已,泥瓦匠才咬咬牙,敲碎一块完整的砖头,心里也要对它说声抱歉,这才小心地将其砌于墙上,轻拿轻放,那是对一块完美材料的尊重。而且在砌的过程中,力求将它置于门楣处、窗框上,它原不是废物,应该风光一下的,不至于埋没了它,本就是块好材料啊。遇上这样的工匠,一块被敲碎的新砖,也会心怀感激的,毕竟是因祸得福,重新被重用。

工匠精神,如今成了热词。一名好的工匠,无论是木匠、瓦匠、玉石匠还是裁缝师傅……都该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块原料的,不仅要根据品质将其切割、砍削、雕刻、敲打、裁剪成合适的形状,还要将其置于最恰当的位置,反复酝酿斟酌,以最精湛的工艺与技术,一丝不苟地打磨雕琢,制成最精美的作品,让每一块材料都发挥其最大的功效,那才是对原料的最大尊重,也是对作品、对自己手艺的致意。如此制成的作品,即便不够富丽堂皇,也一定能经得住专家的挑剔、买家的评判和时间的淘洗。

有时想想,每个人其实也是一块砖,新的、旧的、完美无缺的、毛病不断的,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砌进社会这座建筑的墙体中。你若是新的完美无缺的,被砌在最高层,每日里雄峙攀云,那你是幸运的,不必沾沾自喜;若不小心就被砌到了地下、被铺成了马路,或被敲打成断砖,也不要整日里不平,只要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就行,毕竟能为这座建筑作贡献,那就是对工匠的理解与尊重。俗话说“小小零件人人夸,哪里需要哪安家。”当你被砌成长城,那你就要挺直脊梁;被置于门额,就要学会装点门面;砌成台阶,就是扶人上进的阶下石;铺在路上,那就是承担行者重量、日日引领众人前行的平坦大道啊。

既然是一块砖,就得坚持自己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格调的符号

文/阮直

我不太喜欢聚堆,因为我是没有格调符号的粗人,特别是文化圈内无主题沙龙性质的聚会,更让我如坐针毡,真的怕被朋友拉着入伙,不是我讨厌人家,我是怕人家烦我。

聚会都是以社团一员的符号与人交流的,比如官员、企业家、法官、诗人、学者,这些社会符号赋予了人的角色与定位,决定着你在这次聚会中的位置与等级,虽说没人为你排位,但每个人都在心中排好了你的位置,而且排得井井有条。

我当然不嫉妒人家的权力与名望,我也从没在这些人面前有过自卑,让我尴尬的不过是这些社会名流的格调处处让我手足无措。吃西餐的规矩,别人都告诉我十遍了,我还是没记住,别说动刀、动叉手忙脚乱,就是餐具放在什么位置也没个对的时候。有一次用餐还没结束,我与一同吃饭的李老师去邻座跟朋友打招呼,回到自己的座位一看,我的食物、餐具没了,可李老师的还在,我问他这是咋回事?他说,一定是你刀叉摆的方式错了,服务生以为你吃完了。李老师告诉我几种摆放刀叉的方式,哪种表示什么隐语,可今天说起此事我还是忘了,于是我的朋友常常对我说,看来你真的是不太讲格调,我说我哪是不讲格调,简直就是没格调。

我不会打领带,只会撸扣,西装的纽扣常常系不对,去酒店吃饭脱下的外罩不知交给服务生,随手就搭在椅子上,也记不住拿高脚杯的位置,与人碰杯时,不能根据对象的身份瞬间找准高低的位置。没给官员开过车门,没给美眉夹过菜肴,整个一个刘姥姥混进大观园。唯一有用之处就是反衬了那些衣冠楚楚、风度翩翩的优雅之人。

几经折腾,我发现这些极有格调的红男绿女有时并不着调,他们在餐桌上大谈美食文化,与某某名人在哪个私人会所吃过鱼翅、熊掌,喝过法国路易的“祖宗”(对不起我忘了是十几),有哪个当红的明星过来给他们敬酒。这些有格调的人一边喝酒,一边高谈阔论,从索马里海盗到达尔沃尔纠纷;从文物行情到埃及旅游遭受重创,张嘴就来。说完了天下,说自己,每周要打两次高尔夫,缓解应酬的压力;听一次高雅音乐会,陶冶情操;看一次美展,提升审美情趣;买一本《读者》,坚持读书。说完了自己说孩子,孩子更有格调,母语都不标准了,在美国读硕士,毕业论文答辩都是用英语……

这样人的格调老夫不配,别说我没有闲钱消费奢华,就是有钱了我也绝不用这些东西填充自己的外在空间。当然这也不是个钱的问题,人家英国的强盗打劫银行的时候,第一句话先说:“对不起了先生,不许动,马上把钱拿出来。”拿到了钱,逃跑之前还摘下帽子,说声“谢谢”。当然,这是个笑话,但英国人真的讲格调,流浪汉的行李中都有几本书,这说明人家的格调是习惯。我们的习惯在公共场合往往看不到,自由独处的时候才毕现。我喜欢一个人骨子里的真格调,我讨厌装腔作势的瞎讲究。明明与我一样张嘴“吱、吃、嘶”不分的舌头,硬装着港台发嗲的格调,真让人反胃。

人生最高的格调就是真诚,无论社会多么纷乱,人际关系多么复杂,都要实实在在,在权贵面前不巴结,在名流面前不自卑,在美女面前不猥琐,在大款面前不自萎。只要你的内心阳光,即便是吃地沟油的命,也有资格忧国忧民,即便一生经历最大的场面是孩子的婚礼,也不影响你内在格调的优雅。就如诸葛亮出山之前是山野匹夫,可三国时代谁的生命格调高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