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换个的文章 / 换个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换个角度看世界

文/易庭锐

我曾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火车上,一位乘客的一只鞋掉出车窗外,但这位乘客并未因此而愤怒苦恼,而是将另一只鞋扔出了窗外。

许多人可能不理解这样的行为。其实,乘客是站在捡到鞋子的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自己拿着一只鞋没有用,不如成全了捡鞋人。这样一来,捡鞋的人得到了好处,乘客也并不苦恼。

有时,转换角度看,世界变得清朗愉悦。

古代的诗篇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三国时期,大战将至,将士们无不提心吊胆。月色笼罩着大地,将士发出“明明如月,何时可辍?”的感慨,只得“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在这冰冷的月光中,战士们就像那“南飞的乌鹊”。“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也就有了赤壁一战曹军大败。可见,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的心态,从而引发不同的结果。

与人相处不也是如此吗?翻开课本,我们学习怎样“与人为善”,如何“换位思考”。而现实中,由于一些小小的矛盾而引发的不愉快层出不穷。其实有时只需要转换一下角度,就像书本里说的“考虑到别人的感受”,这些矛盾又岂能成为“罪魁祸首”呢?

学习也是一样的。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读这么多书?”其实,书本给了我们一个平台,让我们站在了别人的角度,看到了不同的故事。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们用保尔的眼光,直面各种艰难;品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用海伦·凯勒的双手,“触摸”万象;研读《三国演义》,我们站在乱世枭雄的角度,体会历史的残酷。“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它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用另一个角度看世界。

能够转换角度,也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逐渐成长的我们面对各种挫折,面对不幸,我们是“抽刀断水”见“水更流”,还是以“门前流水尚能西”自励,这就取决于你所选择的角度了。生活在这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用何种角度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已经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朱利安·阿桑奇说的那样:“故事就在那里,关键是你所看到的是哪一个故事。”

转换角度看世界,我们会看到更多的美。现在人们不就常说“换位思考,开心就好。”

换个季节换个心情

文/黄建朝

四季的更替让我们在季节的轮回中感受着岁月的流逝,不经意间,秋天就这么来了。其实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是不会轻易感觉到季节的变换的,一年四季仿佛都是同一个气候。前段时间在QQ上跟一位家乡的老师朋友聊天,他说他给小朋友们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就是寻找秋天。我想,完成这个作业的孩子是很幸福的。通过寻找秋天,在他们的心中,从小就有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寻找秋天,只能用孩子的视角,他们的童心更能感悟到秋天的韵味。我也在想象着家乡的秋天应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特别是在乡下,更能体会到盎然的秋意。气候的变化也是一种见证吧。

秋天是出游的好季节,北京的香山,四川的九寨沟都成为秋天的主角。对于那些整日像陀螺一样忙碌的人士,把很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学习上,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整个神经像绷紧的弦。在秋天找个节假日出去放松一下,忙里偷闲,也算是调节心情,缓解工作压力的途径之一吧。

天高云淡,阳光烤得草地干燥而且温暖,可以坐一坐,到城郊,到乡下,也可以感悟到更浓的秋天的气息。我想在我的家乡,那江边的风一定很凉,那芦苇也会在阳光下齐刷刷地闪动。在乡下,不但田野的内容变化了,就连天空的星星也换了位置。而在城市,航空公司换上了新的航班时刻表,商场也放置上了换季的衣服。

在秋天,我们很容易感叹时光的脚步如此匆忙,感叹岁月总是这么不尽人意,在满腔思绪还没有尽情泄露的时候我们应该收起那些如花往事,想想谁不都是行走在红尘之上呢?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害怕那些花飞花谢的往事,会被我们遗忘在身后,那我们不妨用文字记录下过往的点滴。经年以后,懒散地晒着太阳,戴上老花镜翻出来看看,曾经的故事就成为记忆中璀璨的一页!

秋天不是萧落,它是一种梳理,一种收获,一种成熟的升华。对于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种秋收,这是自然规律。其实利用换季的时机来换换心情真的很不错,人也不容易感觉到疲惫,我想每个人在季节的变换中也应该收获一份快乐的心情吧。

换个角度看人生

文/张欣雨

宇宙的存在足以以亿万年计,与之相比,区区人生则不足以一瞬。从人生的角度看,悲耶?幸耶?我想,悲与幸,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从上古至今朝,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的诗文,抒发他们对时光流逝的无限感慨。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从“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到“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这些慨叹,为从古到今的“感时文学”抹上了一层忧伤的色彩——春去秋来甚至夕阳西下都可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感伤。人们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去看人生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苏轼“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情?为什么不能拥有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壮志?

人生苦短,相对于宇宙的亘古,人类简直就像是庄子《逍遥游》中提到的那些不知晦朔的“朝菌”。然而正因为如此,人生对于我们才是一种“幸”——因为短暂,所以珍惜;因为珍惜,所以美好。在人生短短的几十年中,体验生命的诞生、成长、繁衍、死亡,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中的聚、散、离、合……这对于我们来说,难道不是一次充满惊奇与欣悦的旅程吗?当我们面对困难时,与其去想象可怕的后果,还不如去想象它可能带给我们的帮助;面对失去时,与其去懊恼悔恨,不如感谢曾经的拥有……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与其悲叹,孰若庆幸?

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也有人说:“生活是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由此可见,面对“悲”,我们如果能从“幸”的角度去看待它,那么“悲”就有可能转化为一种“幸”。杨绛先生在被问及文革时期的感受时说:“文革时期啊,我只记得干校旁有一条漂亮的小河。”面对“悲”,如果用“幸”的眼光看,苦难也能开出花朵。《红楼梦》中的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可谓是人生的大灾难,然而她“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于是才有了我们印象中那个豪放洒脱的“憨湘云”的形象。史湘云便是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使自己人生的苦难开出了动人心魄的花朵。

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和不幸,我们应该学会换个角度,用“幸”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不过短短一瞬,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快乐地度过每一天。记住,悲与幸,只在一念之间。

愿每个人都能以“幸”的眼光看待人生,愿你的人生之路洒满鲜花和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