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土司的文章 / 土司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唐崖土司城怀古

文/罗跃

国庆假期,有幸到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参观怀古。

驱车前往恩施咸丰县,车过阿蓬江大桥往朝阳寺,因周遭环境的不熟悉,陌生感油然而生。

咸丰县城至唐崖土司城,路面正在进行整治,车行时间约为40分钟。

唐崖土司城位于阿蓬江流向的右岸,顺山而建,气势磅礴。唐崖土司城,顾名思义,就是建在阿蓬江边的一座土司城市,阿蓬江在咸丰境内名为唐崖河。唐崖土司城遗址城址周遭风景优美,山环水绕。背依玄武山、前望朱雀山、左视青龙山、右仰白虎山,群山起伏磅礴,缓缓向东南延伸。四周青山叠嶂,谷壑纵横,雾霭缠绕。浏览之余,感叹土司城宏大之外,也可以想象,古人在城市建设领域中,房屋建造注重风水,到了不可复加的地步。

清澈的阿蓬江水数年来,从土司城下从容而过,见证了唐崖土司城的兴盛与没落、存在与破坏,亘古不变。然而,土司城却在千百年来,从兴盛到没落,土司文化从兴起到挖掘,再到传承,也只能在几处断壁残垣中,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唐崖土司城败落后,在我看来,土司城里现在能够感受到当年繁华的标志是“荆南雄镇”牌坊,雄伟矗立。明天启四年,朝廷为表彰第十二代土司覃鼎的战功而立。为衙署区建筑群的起始,前有石阶与主干道垂直连接。牌坊为巨石砌成,正面上书“荆南雄镇”四个大字,牌坊雕刻技法精湛,内容既有反映本土文化的“土王出巡”等,亦有外来文化的“麒麟本天”、“哪吒闹海”、“渔樵耕读”等。那么大的石柱如何得来,原来在牌坊右手方向几百米开外,有采石场。

而牌坊后侧区域为衙署区,衙署区建筑不复存在。现在,从裸露的地基上,依稀还能够看到当年衙署建筑的影子。衙署区为遗址的核心遗存。遗址位于城址中心位置,当年,周围院墙合围,为一大型院落,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55米,总面积有3万余平方米。可以看出的是,房屋建造讲究对称,体现出它衙门的威严。站在“荆南雄镇”牌坊下,遥想当年,是何等的气派,何等的森严,武士把手,达官贵人往来其间,很多区域治理的方针政策出于此间。

除却牌坊、衙署区标志性建筑外,目前,遗址内还能够见其当年繁华兴盛的遗存还有张王庙和皇坟。张王庙为三进格局,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九年,重建于清乾隆年间,毁于文革。目前能看到完整的建筑基址,以及马殿的遗存,即石人石马。

夕阳西下,乌鸦嘀鸣。土司城内的农家,傍着余晖,炊烟四起,一幅乡村夕照图映入眼来,又何曾会联想到当年这座城池的繁华,人声鼎沸呢?阿蓬江,流水潺潺,却永远也带不走土司城留给人类的文明。

土司城走笔

文/戴益民

因某种机缘巧合,我与一群“笔杆子”结伴而行,走近恩施对山湾土司城。午时三刻,冬日的阳光将这座牌坊式的门楼照得分外耀眼。站在城门口,首先看到的是两座虎虎生威的神龙雕像,右侧墙壁上是三幅浮雕壁画,图案分别为稻谷、神灵和歌舞,充满了膜拜和祈祷的意味。两边乳白色仿古门柱上,刻有“华中第一城,天下无双景”的绝妙对联。或许是第一次走近这座神秘的都城,我们似乎有些诚惶诚恐起来。

穿过门楼,步行百余步,便看到一泓清池,清池之上有座古桥,桥头山上有座古楼,这就是史料上介绍的风雨桥和六角楼,据说是专供侗、苗、汉各族往来客商歇气纳凉、遮阴避雨之处。走过古桥,便看到左侧山上有座古庙,牌匾上书“廪君庙”三个大字,门上有白虎的浮雕像。白虎是土家族图腾,廪君魂灵的化身,历史上有称土家族为虎氏民族的说法。古庙旁边的大树上,挂满了吉祥祝福的红绸带,堪称一景。

再往前走,地势忽然变得开阔起来,这便是土司王府的所在地——九进堂。顾名思义,九进堂共有九进出,是名副其实的土司皇城。所谓九进,即第一进为门楼,第二进为戏楼,第三进议事厅,第四进摆手堂,第五进为后院,第六进为仓廪,第七进双亭楼,第八进为中堂,第九进为后堂。这里是土司理政和生活的地方,是土司权力和身份的象征,一般臣民百姓是不得进入的。伫立堂前,举目望去,庞大的建筑群就像一张多彩的立体图案,雕梁画栋,错落有致,飞檐拱角,玲珑典雅。两边门柱上,两条雕龙盘绕而上,托着“九进堂”匾额,颇为壮观。五对大小不等的石狮,以五种不同的姿态呈现在游人面前。四尊虎背熊腰的武士塑像紧贴山壁,象征守护土司王宫的四座门神。这些建筑由数不清的檩子、椽木、雕花组合而成,虽历经数百年沧桑风雨,依然气势恢宏,雄奇巍峨,富丽堂皇,充分体现出巴人后裔的建筑才能和艺术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

趁同伴们还在九进堂踯躅之际,我独自一人从后堂攀上土司城墙。土司城墙全长两千余米,形同万里长城的缩影。它们依山而建,全部用石块筑成,厚实坚固,巍巍延绵,就像一条巨龙将土司城严严实实围住。城墙之上有箭孔烽台、钟楼鼓亭,令人回想起烽火诸侯的战争场面。钟楼顶层有一口重达3000余斤的大铜钟,钟上铸有999字铭文,记述了远古巴人筚路蓝缕的沧桑历史。恩施土家人为远古巴人的后裔,早年繁衍生息于富饶的江汉平原,后因与楚人相争,败退至古夷水(现今清江)、川东一带,建立巴子诸侯国,后被强秦所灭,余部退居湘鄂川黔毗连地区,并与当地部族融合形成土家族,亦称“土人”,后来土人称外来汉人为“客家”,自称为土家。一部巴人开疆拓土的创业史,就是一部慷慨悲壮的战争史。每当鼓角钟声响起之际,就是重大历史事件发生之时,或祭祀,或登基,或祈祷,或预警,上至文武百官,下至黎民百姓,无不神情肃然,闻声出动。如今,血与火的岁月早已风干,古老的部落已沉没于疏落和荒芜。风吹过来,烽火台发出吐呐的呜咽,如泣如诉,它们裸露在旷野中,在夕阳的辉煌之下流露着峥嵘和高古,令人浮想联翩。

“巴”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名称,已是人所共知,但在字面下,它究竟还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汉人崇拜龙,巴人崇拜虎,两者之间有何文化渊源?在国人的心目中,虎是威仪与力量的象征。虎的存在,常常给人一种精神上的参照,那就是勇敢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堂堂正正地活着,所谓“虎死不倒威”即是此意。一个以虎为图腾的民族,明显寄托着强烈的自尊自信、自强不息的主观意识。

夕阳西沉,回首身后的土司古城,笼罩在一层暮霭之中,恬静,威严,神秘。回神静气,沿来路返回,我的脚步忽然变得矫健、有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