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书中的文章 / 书中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书中的红枫叶

文/饶京水

早与红枫叶结了情缘,却从未近距离赏识过万山红遍,满山流丹的景象。

深秋又至,爽冷的气息不时敲打着旧年的记忆,蝎子沟的枫叶又该红了吧!幸有朋友进山采购,便搭车一同前往。山中的秋色没有山外的那么肃寂,依然描绘着火热的色彩,东山的苹果,西山的柿子,还有路边的山楂果都红彤彤的,像一堆堆燃起来的篝火,分不清哪儿是果实哪儿是叶。

在窄窄的街道里,扛着满口袋果子的乡亲从身边擦过,周身裹着的果香和挂在脸上的笑容,你便会猜出今年又是个好收成啊!进山收购的客商将车排成了一条长龙,占据了整整一条街道,空气里充满了讨价还价的声音和装车发出的咣当声,将本就不太宽敞的街道充斥得更加逼仄了。

一位旅店的老板看出我不是买卖人,主动上来搭讪,他问我说,是来看红叶的吧?来早啦!山上的红叶还没有红到极致,枫树的叶子还没全红呢。我店里有几位客人正等搭伴上山看红叶呢,我给你介绍一下?

原来,那几位客人也都是本地的,几句客套话后,也就成熟人了。老板主动当起了向导,简单地规划了一条路径就出发啦。老板看上去有60多岁了,一抬脚就看出是个常爬山的人,谈话中得知他就是本地的农民,起先为游客义务当导游,以后就把自家改造成了农家旅店,专门从事旅游服务业,这次是免费带我们看红叶的。

老板边走边介绍,他说这里的红叶主要有黄栌、山漆、五角枫和藤蔓的叶子。他指一下山坡,你看,一簇簇黄里透红的,那是黄栌。山里最常见的树,数它的叶子红得早,但不成林,像星星般点缀在山坡上。山中间那条红带子就是山漆林了,现在已经红透顶了,就是叶子小,颜色也有些暗淡叫人觉得不震撼、不过瘾,它有个不雅的别名,当地人管它叫“王八木”,说它“咬人”。其实,说的是与漆过敏的人从树下过,碰着树枝会过敏起疙瘩瘙痒;山漆树人高马大,远看是一片红海,站在树下时,便会看到割漆时,留在树干上眼睛似的伤口了,让人不舒服。山的高处是枫林,红起来时像血染、火烧得一般,让人心跳加快,眼眶发热,随口便能诵出那句不朽的诗篇“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我们去时,枫树的叶子还没有全红,但树梢部已经红透顶了。我诧异地观看着树枝根部黄绿的老叶,脑海里悄悄改变着臆想中对红叶的意识。原来红叶不是先从根部的老叶红起来的,而是从梢部嫩芽开始变红的,越是梢部的嫩芽越红得鲜艳奔放。拉低一枚红枫叶近距离观看,你会发现叶子的边沿有些微微上卷,青黄色的筋脉凸出在叶面,血一样的色素沿着清晰的筋脉向四周分布,把叶子染成了夕阳的云霞。将一枚红枫叶托在掌心,冰凉的感觉让人心里发怵,僵硬的身躯已经没有了水分,厚度也只剩下绿叶时的三分之一,随风摇曳的身姿就像挂在天边的云霞,随时都会飘入沉睡的黑夜。

红枫叶面的沧桑代替了她春夏时的娇柔,暴露的筋脉隐潜了她往日的葱茏。一种对红枫叶的膜拜,不时拍打着狂跳的心口,陈毅元帅的红叶诗篇,就像浪涛一般涌向脑际,“书中夹红叶,红叶颜色好。请君隔年看,真红不枯槁。”叶是树的孩啊!树是叶的本,红叶在生命的最后,也没忘记紧紧牵住母亲的衣襟,即便飘然离去也要依偎在母亲的脚下,化一捧净土滋养来年的春夏。我望着血一般的红叶,真想抱住头颅痛哭一场,张开双臂高呼一声,祖国!我亲爱的母亲!

下山的路上没有了上山时的喧嚣,都默默地回味着对红叶的眷恋。带路的老板也没了上山时的唠叨,故意拐了一个小弯,他把我们领到一棵老橡树下。老橡树的叶子已经落尽,树下积了厚厚的叶,疙疙瘩瘩的躯干上挂满了伤痕,像一张张刚毅的嘴唇紧闭在一起,秋风从树梢掠过发出呜呜的响声。橡树的下方有一条普通的石洞,垒洞口的石墙已经坍塌,里面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老板望着我们漠然的面色说,这就是八路军的弹药库啊!当年,敌人扫荡了几次就是为找这弹药库。为了保卫这处弹药库,有多少好青年从这里拿着武器走出去,就再也没有回来,这弹药库就是他们的命!他们叫什么名字,后辈们都记不清啦!

我们听完老板的讲述,默默地对着弹药库,深深地鞠了一躬!

载我上山的朋友正在捆扎着满车的果筐,他漫不经心地问一句,采到红枫叶了吗?我说,采到啦!我已把它夹在生命的书页中了!

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阅遍书中悲欢离合

文/璐琅

看尽人间花开花落,阅遍书中悲欢离合,是否也能把你我看的风轻云淡不再痛彻心扉,是否能在离别时潇洒挥手不再满心凄凉。然而,每一段回忆都像一张网,我始终无法逃离你给我编织的这张网,

在含情脉脉的看着,仿佛还听到你少女绿茵里的心跳,噢!我陶醉了,在那美丽的一刻,想着你的花香,你的漂亮和你的美好,是多么幸福和开心的事。可是一切,都不是那么的如我的愿,我象在痛苦中煎熬,走不出爱你的怪圈。

朝花夕拾酒中悲,世人皆叹朝花美,我笑众生皆尘土,不知几度痴人泪。江山风月身相寄,浩荡烟雨离江去,何时拜过景中月,忆时不负柳下约。

都是这样,偎在你美丽的怀中。这也许是自编自演的一场梦境的场景,但我真想融入其中,就象柳锁莺魂,花翻蝶梦的想,在填满我梦呓的梳妆。

把思念酿成一杯水酒,陈藏于岁月,慢慢品读,有时有些醉,有时有些涩;醉梦中,于你转身的水湄,画一季嫣然,一撇一撇描出记忆的影子

悠然地踏步于嫣然的花丛间,被你邂逅的流年,温润生香;破茧时,我着一双粉红的羽翼,飞越千山万水,只为寻你而来!

偷得浮生半日闲

文/何庆良

时常怀念这样一个场景:和风清舞的午后,搬一把藤椅,泡一杯清茶,落座于洒满阳光的阳台,慵懒地翻看心爱的书卷,无所谓时间的流转,只为享受这片刻的安静与舒适,一切仿佛凝固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之中。若是看累了便闭上眼睛,慢慢地呼吸着阳光的味道和书卷散发的阵阵墨香,心底一片澄澈……

在这样的场景里,书是最好的伴侣。如同那盏清茶,清亮的水中透出温淳与幽香,余韵悠长。我想,文字也该是会呼吸的吧。每每读到那些灵动的文字,便会不由自主地随之一呼一吸,反复玩味、品读,心底涌起无限幸福与满足。

从甲骨到竹简,从绢帛到羊皮,从线装到平装,从纸质到电子书,图书的载体变得越来越小,人们读书需要花费的力气也越来越少,科技成就便捷,但经历多少起承转合而亘古不变的却是那一段段历史,一座座古城,与记载它们的文字共同勾勒出一幅幅锦绣长卷,描绘出壮美山河!

“三日不读书,言语觉无味。”古人道出的读书重要性,看似有点不可思议,但细细思之颇觉有理:书中营养可日日给人以滋补,令思想充盈饱满。倘若长时间远离书本,自然就会缺失精神上的富足;到了思想肤浅庸俗,意识呆滞木讷之时,言语当然就无“味”可谈了。

怎样从书中汲取营养?培根说得形象而又透彻:“有些书只需品尝,有些书需要吞咽,还有一些书则应细嚼。”这无疑是读书的一大妙方——即从每个人精神需求的实际出发来确定摄取书之营养的方法:思想充实,对一些书只需随手翻翻尝鲜;腹中饥饿,则需要当即吞咽一些书,以填空虚;精神贫瘠者,就得对极有营养的书爱不释手,细细咀嚼。

会读书的人品味书中精妙,不仅要看作者在书中说了些什么,更重要的是看其背后还有什么隐藏的话,从中领悟到其笔下不便明说但读者心里明了的东西。故那些见识高远,俯仰天地,直入玄微,且能补过、进德、解惑、增知、益智的书,乃读者真正的良师益友也。

读书就像一场旅行。让自己在心灵的后花园做一次远足,且随文字到处走走吧,去看看那些花样繁复却被时空所阻隔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