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谚语的文章 / 谚语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小雪节令

文/马洪利

“小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也是农历冬季的第二个节气。太阳黄经达到240度时,是小雪节气的开始,从每年11月22日或23日开始,到12月7日或8日结束。“小雪”的到来,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

“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雪小,地面上又无积雪,这正是“小雪”这个节气的原本之意。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下得次数少,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表示降雪的起始时间和程度,它和雨水、谷雨等节气一样,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节气。

“小雪雪满天,来年必丰产”、“雪是麦田好棉被,雪多枕着馒头睡”……从一些关于“小雪”的谚语中可以看出,小雪期间如果下雪,来年庄稼就会长得好。“小雪”节气一到,家乡长清的人们就忙着开始储存冬季大白菜,担心收获晚了会遭到冰雪寒潮的突然袭击。因为家乡是远近闻名的林果产区,所以在很久以前就有了“到了小雪节,果树快剪截”的谚语,说的是加强果树的冬季管理,极力搞好果树冬季修剪整形。此外还有诸如“节到小雪天降雪,农夫此刻不能歇”、“小雪封地,大雪封河”等谚语,也都从多方面说明“小雪”节气与农时的密切联系。

上世纪初期,在家乡还流传着诸如“小雪到,睡懒觉”、“小雪小雪,暖暖被窝”和“小雪到了天气冷,晒晒太阳猫猫冬”等谚语。意思是说,“小雪”节气过后,天气越来越寒冷,农活结束,冬闲开始,就不用再忙着出力干活,参加劳动了,顶多上山拾点柴火,或三五成群地抱着膀子聚在一块唠唠嗑。现在看来,这几句谚语显然有些陈腐过时,不合时宜了,因为现如今的新农村已经是日新月异、今非昔比,许多家乡人正集中精力、鼓足干劲充分利用冬闲时间,忙着学技术、上项目、搞建设、奔富路。

在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习俗。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

“冬应肾而养藏”,小雪节气是补肾的好时机。肾在五行属水对应黑,平时可多吃些黑色的食物,以补养肾的元气,如紫米、黑豆、黑芝麻等。益肾食品还有腰果、芡实、山药熬的粥,栗子炖肉、白果炖鸡、大骨头汤、核桃等。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血液黏稠,应多食保护心脑血管的食品,如丹参、山楂、黑木耳、西红柿、芹菜、红心萝卜等。同时,还应适宜地吃些降血脂类食品,如苦瓜、玉米、荞麦、胡萝卜等。

三条谚语成家风

文/董青春

我们兄弟姐妹六人都出生、生长在苏北农村。父母是朴实、本分、勤劳的农民,他们文化水平不高,对儿女品德行为方面的教育、引导说不出多少深刻、生动的大道理,他们平时就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教育、带动、影响和熏陶着我们兄弟姐妹,培养我们做一个“讲理人、好人、普通人和守法的人”。而要说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风”、“家训”,我想父母平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三条谚语”就蕴含着我们的家风。

一是“吃亏是福”。小时候父母常教育我们说“吃亏是福”,要我们遇到吃亏的事学会忍让、宽容,谅解别人,不要一心想着争强好胜占上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和我们家耕地相邻的村民犁地时过了我们家一尺多宽地,既没打个招呼也没道个歉,我们兄弟生气之余商量着欲把他家过界种下的麦子扒掉,父母知道后制止了我们,还讲了古代六尺巷的故事,说“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让我们跟那家讲明道理,商量处理。后来我们两家人心平气和地到地头通过实地测量,证实对方确实占了地,我家同意对方来年麦收后把地让出来,并谢绝他家承诺的赔偿。由于信奉着“吃亏是福”,我家老少为人处世都与人为善,从不恃强凌弱、斤斤计较和得理不饶人,与邻里街坊及同事都相处得友好和谐。

二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我们逐渐长大懂事了,父母教育我们要学会当家过日子,他们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是“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要求我们越是生活条件好了,越要发扬和保持不奢侈、不浪费、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老传统,不要一味追赶潮流和贪慕虚荣。老三前年从国外务工回来,打算到县城买房,父母劝说他们从实际出发,没有人在县城上班、读书,还不如在集镇上买房,节省下几十万元还可以投资别的项目再挣钱。后来老三听了劝告在集镇上买了房,又做了其他的生意,结果证明在集镇上买房的选择是正确的。

三是“家里没病人,牢里没罪人”。小时候父母通过这句谚语教育我们要遵纪守法,不要干违法乱纪的事情,人不一定要有多大本事,将来有多大的前途,但一定得做一个品行端正的正派人。要是一个家庭有一个人犯罪入狱,一大家子都会跟着提心吊胆、寝食不安,都不会平安踏实过日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村里有年轻人夜晚出去偷鸡摸狗、有的沉迷赌博或打架斗殴,常有人被警察带走受到处罚或关进看守所。那时父母每天都对我们敲警钟,让我们踏实安心地在家里读书练字,到地里耕种庄稼,在外老实做人。由于父母的严格教育和管束,这些年来,我们整个家族里无论在外工作或在家乡种地,从没有人发生过任何违法违纪的事情。而且大小人出门,都会被邻居在背后议论说:那家人是有教养的。这让我强烈地感悟到,好家风对子女的润养,是多么的重要啊!

民间谚语里亦爱“鸡”

文/钟芳

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凝练的口头文化,又是十分形象、生动、诙谐、有趣的语言艺术。2017年是农历丁酉年,生肖是鸡年。鸡是吉祥如意的动物,在我国民间流传了很多脍炙人口有关鸡的谚语,念起来既朗朗上口,易记易传,又充满了有益的经验和知识。

鸡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禽,性情温和、勤勉,每日清晨打鸣报晓。《诗经·风雨》云:“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在没有钟表的古代,不管酷暑寒冬,还是阴晴雨雪,鸡都守信报晓,从未有丝毫的懈怠。“犬守夜,鸡司晨”。我们的先辈就是借助于鸡鸣来掌握时间的,于是有了所谓“鸡鸣而起”、“鸡栖而息”、“鸡鸣盥漱”、“鸡鸣而食”、“鸡鸣而驾(乘车)”、“鸡鸣思贤”、“鸡鸣结带正衣裳”等说法,而老百姓则习惯于以“鸡叫头遍”,“鸡叫三遍”来判断时间。“三更灯火五更鸡”、“雄鸡报晓,不怠不误”这诸多谚语的由来,就是因为鸡有勤奋、准确、守纪律、不误时、认真负责的好品德。

同时,鸡还是人类最佳的营养食物。北方一些地方至今仍有“民以食为天,食以鸡为先”之说,在广东也有“无鸡不成宴,无鸡不成欢”的说法,充分说明中国人对鸡这一食物的喜爱。鸡的药用价值很大,有“济世良药”的美称。据《中国传统饮食宜忌全书》记载,鸡肉性温味甘,有益五脏、补虚损、健脾胃、强筋骨及活血调经的功用。最适宜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气血不足、产后及月经不调的孕妇食用。民间有“逢九一只鸡,来年好身体”、“冬至数九,鸡不离口”、“一九一只老母鸡,九九补个好身体”的养生谚语,意思是说冬季人体对能量与营养的需求较多,要经常吃鸡进行滋补,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抵御寒冷,而且可以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年前夕的腊月二十七,民谚称“二十七,宰公鸡”、“腊月二十七,宰鸡赶大集。”这一天,除了要宰鸡为年夜饭做准备外,人们还要去赶大集,购买各种年货,有吃的,有玩的,一样不落。为什么要在二十七杀鸡呢?这其实是因为谐音,“鸡”同“吉”、“七”,公鸡为大鸡,有大吉大利的意思,所以家家户户要宰杀大公鸡一只,在除夕享用,但不吃完,要剩余到跨年后再吃其余部分,以求富裕(余)。

在日常用语中有不少关于鸡的谚语、俗语都是贬义。比如假鸡头、鸡婆都是爱管闲事的意思。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比喻做无多大意义而又不忍舍弃的事情。鸡毛蒜皮、鸡零狗碎是说东西很零碎,事情很小,看不上眼。鸡屎下土有三寸烟,讲的是鸡身虽小,五脏俱全,仅有一点本事。偷鸡摸狗指不正经的勾当。偷鸡不着蚀把米、鸡烂嘴巴硬,比喻自知理亏,还要强辩。

另外,在民间流行的有关鸡的天气谚语也有很多。如“鸡搭脚,有雨落”,其意思是鸡飞到板凳、椅子上或飞到树枝上蹲着,天就快要下雨了。还有“鸡早宿窝天必晴,鸡晚进笼天必雨”、“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鸡回笼早,天气晴好;鸡回笼晚,大雨将至”、“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鸡啁风,鸭啁雨,蚂蚁拦路要落雨”等等。这些农家谚语都短小精练、实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