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味道的文章

2022/12/05好文章

关于味道的文章(精选12篇)

过年的味道——外婆的爱

文/何何专家

快过年了,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过世已经12年的外婆。外婆是这个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因为她的爱,只有付出,不求回报。她只希望你过得好。

外婆一生经历战乱,多子女,3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一生经历坎坷颇多,但凭着从小勤劳,节俭的良好习惯,带大10多个子子孙孙。这与她一生信奉基督教,密不可分。因为有信仰,内心在最困难,无助,无耐之时,可以求助耶稣基督,把对自身不能做到的事情交托与耶稣基督,内心就会一片坦然,而在平时心态平和,就会对每个子女和教友都非常友好。

尤其在过年时会尽力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有各种丰富的新鲜蔬菜,由几样过年必备的压轴大菜组成。通常会有清蒸火腿,红烧猪蹄,炒猪肝,红烧鱼,红烧肉等,汽锅鸡等等,还会有炒饵块,煮饺子等必备的主食。我的外婆会在过年前一个月就开始准备过年的食物,因为那时生活简单,没有现在物质丰富。我会跟着她做所有的准备,从各种原材料的采集和购买,各种菜品的准备,到各种菜品的搭配,准备的过程充满温馨和甜蜜,大家都在等那天的到来。总之,这顿年夜饭浸透的外婆的真爱和心血,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才能代表这一年来过得平平安安,完完整整,让一家人拥有凝聚力,团结一心,面对未来,并预祝来年的风调雨顺,而外婆对家人的爱也就蕴藏于于这一桌丰盛的食物中。

大年三十的一大早,我就会帮着外婆把一切小菜摘好,洗好,把饵块切好,把面和好,还有把生肉切成2寸大小的方块,放入大一点的盆中,加入鸡蛋,灰面混匀,放到油锅中炸好备用,其他的大菜就要由外婆一起帮我做好。

等到所有的菜做好,一家人就围着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吃个团圆饭,所有人都夸我帮了外婆的大忙。其实我觉得这些事情很简单,

我也很是高兴能和外婆一同准备年夜饭。因此学会很多做菜,做饭的手艺。是外婆教会我随时要会用自己的双手收拾出一个干净整洁的家,要随时用手边的材料作出一份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温暖自己的心,温暖自己的胃。人首先要有做饭的能力,收拾房间,清洁家务的能力,才会有生存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我的外婆,她从来不抱怨生活艰难,任何时候,她都可以教我作出一顿简单的食材,作出一顿可口的美食。有外婆的美食和真爱相伴,我在长大成人后的每一天都不觉得做家务和美食很累人。因为你是在为自己和自己最爱的家人做事。幸福很简单,有时就是一顿简单的美食。有时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吃一顿饭。聊一聊天,说一些简单的话题。

所以,我不会看无聊又乱七八糟的韩剧,如果你是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小姐,每天就会喝喝咖啡,谈谈恋爱,那么你就永远不会等来自己的真爱。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白马王子。你要能做好灰姑娘会做的一切家务,会烧得一手好菜,还要拥有一技之长,才能在这个社会拥有一席之地。才会有门当户对的男朋友,才能拥有一份实力相当的婚姻,才能开始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等有了小孩,你才不会受委屈,手慢脚乱。

最重要的是一份美食,也代表一份爱,才能给你拥有一份充分的满足感,安全感。我不用求人,随时可以为你自己创造一份温暖自己的美食。创造一个自己的舒适整洁,干净的家。一句话,就是属于自己的世界,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家。

外婆的爱多年来陪伴我成长,她教我求人不如求己,常常教导我,要以严以律己,而宽以待人。常常教育我舍得与他人分享美食与真爱。

是呀,幸福是什么,其实很简单,也许就是把自己的家收拾干净,做一桌美食,一家人在一起吃顿饭。大家在一起不抱怨,不争吵。友好和睦的在一起吃顿饭。学会在享用美食的时候,拥有一份感恩的好心态。就向我外婆在每次年夜饭前,所作的祷告一样,感谢一天的劳作后主赐予我们的美食,让我们拥有一份永远感恩的心。

秋天的味道

文/枫林小桥

走进秋天,伸开双臂,让阳光洒满。给自己一个浅浅的微笑,留在旖旎的秋空。

秋色美,枫叶红。秋天的味道充满了诗情画意。秋天就是大自然的染料铺。那些青山的层林尽染,那些幽远空旷的寂静都是秋色意境的写照。

走近大自然,一年四季各有各的美和韵。春天时,感受花开的绽放,夏天时,感受大海的浪花。秋天时,感受火红的枫叶,到了冬天则感受皑皑的白雪…春夏秋冬,你就像一位博大的智者,洞察幽微。而尘世间的东西让你包容着,还要面对这浮世的一切。我不知又用怎样的心情描绘你淡泊的心境之美。就让这自然之美化成舞动曼妙的姿韵,让人不胜爱怜。

秋天的味道,有一片涟滟的枫林。红透了一季的相思。

恭城的味道

文/廖君

是在探访桂林海洋乡银杏林时,发现这座小城的。

恭城,一座美丽的桂北县城,无限向往。

认识恭城,从县城拱辰街一碗米粉早餐开始。初冬的桂北,乍暖已寒。除了桂林城的米粉,可能这里的米粉最好吃了,当然未到过桂林米粉发源地兴安。恭城山水培育的食材,质地天然。米线爽滑软弹,有筋道而不硬。在茶南路小食店坐下,配上锅烧、香菜、酸豆角、炒黄豆、碎萝卜干,还有桂林辣椒酱,那种穿透味蕾荡漾口腔的滋味,久久难忘。

我们是奔着恭城古建筑群来的,出发前一直在思索,一座广西偏远县城,为何拥有如此多的文物古迹?原来恭城是千年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时恭城是中原地区通往两广交通要道,与湖南接壤。古代水运发达,一条茶江穿越桂北,直达梧州、肇庆,水路转达佛山、广州。恭城从隋代建县,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原名“茶城”,唐代改为“恭城”。县城地貌酷似大八卦图,茶江以“S”形绕城区而过。这里瑶族人占大部分,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民风淳朴。中原文化在这里与土著文化交流融合,相互渗透,催生了岭南瑶乡文化。

“山水秀美在桂林,古建精华在恭城”,恭城有“华南小曲阜”的美誉。最感兴趣的是恭城古建筑群,这里有深厚的历史人文味道。文庙、武庙、周渭祠和湖南会馆集中在数平方公里土地上,并称“三庙一馆”。还有古老的拱辰街、太和街。徘徊在拱辰街上,只见西山南麓的文、武两庙,气势恢宏,蔚为大观。庙内浮雕、石刻做工精巧,镂空木雕工艺高超细腻,脊山彩陶人物花饰别具一格。恭城文庙是县城最古老建筑,有六百多年历史,轴线上主要建筑有状元门、棂星门、泮池、状元桥、大成殿等;两侧有乡贤祠、名宦祠、昭文楼、尊经阁等建筑,分布在依山六级平台上。走过山东曲阜孔庙、北京孔庙,这应是南方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在香火氤氲中,我专门深入武庙,这座供奉武将关羽的庞大建筑有四百多年。由戏台、雨亭、头门、正殿、后殿等组成,戏台为武庙建筑之精华,台基前饰戏剧故事浮雕,雀替、雕花,脊饰多种戏剧人物和花草虫鱼,形态逼真。

穿行在县城的大街小巷,虽然难寻到瑶族着装的人们,但坡屋顶、小青瓦、白粉墙、吊脚楼、花格窗的现代建筑与独具民族特色瑶乡文化巧妙结合,成了恭城的城市特色,无论是县政府办公楼,还是人民医院都统一建筑风格。

清晨的恭城,远山如黛,江水潺潺,宁静从容。路过手工打铁铺,偶尔有修理的叮当声。从拱辰街拐过茶南路,到达油茶飘香的太和街。这一片是古老文化街区。钟灵毓秀的桂北小城,历史上名人辈出,如周渭、马君武等。恭城能沉淀深厚的历史,也与名人有关。官至北宋监察御史的周渭,是小城千年来重磅式人物。他一生廉洁奉公,执法如山,屡建政绩,被朝廷敕封为“忠祜惠烈王”,家乡百姓感戴他的恩德,捐款为他建庙和立像。

恭城周渭祠也叫周王庙,建于明朝成化年间,有五百多年了。庙由门楼、大殿堂、左右厢房等组成。只见门楼重檐歇山式,面阔五间。木构件浮雕、透雕动物、花草、人物图像。建筑群的内墙壁画精巧,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我们久久地徘徊在门楼下,向上端详,门楼上的斗拱叫“蜜蜂楼”,除了有装饰作用,还有奇特功能。斗拱由坐斗、交互斗、鸳鸯交手斗组合成蜂窝状,使气流通过产生回流而发出轰鸣声,令蝙蝠不敢稍歇,鸟雀恐为蜂巢,有抵御虫鸟侵害的作用。这是古建筑艺术奇葩。听四周街坊说,农历六月十五是周渭的诞辰。恭城县城及附近农村群众在周渭祠前演戏“酬神”,沿街家家户户摆设供品祭祀,仪仗队抬着周渭的塑像游行,锣鼓喧天,气氛热烈。湖南会馆与周渭祠相邻,由门楼、戏台、正厅、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属著名清代文物。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当时三湘同乡会集资所建。

我们沿着太和街,继续向北循江而行。街道由古老的青石板铺成,两侧多为古旧的房屋,庭院深深。我好奇地征求了一户人家同意,深入恭城人家。经过前厅,在黑暗过道穿行良久,只见两个天井夹着一间厢房,楼上隔出了三间房,中间又建了一层阁楼,除了两边墙,中间的房间、地板、楼梯全是木板。年代久了,人走上来,木板吱咯作响。太和街古建筑保存较好,但许多还是破落了,布局形式具有一定岭南特色。太和街门牌号是从码头开始,对面互错,这里曾是民国年间恭城最繁华街道。

信步走到太和街北部东门水码头。一株高大的古樟树,最少有二百来岁。来到江边,呆在码头石礅上,我们不想走了。水秀山清,景色宜人。初冬茶江的水位略低,码头散放的竹架上晾着三两排渔网,瑶族大叔一丝不苟地整理着渔具,停业的竹筏静泊水边。古樟树叶婆娑,篁竹簇拥,恭城的老伯在岸边岩石上怡然垂钓。恭城的婆姨在埋头洗涮着菜,也不喜欢搭讪。远处,拱形的茶江大桥隐约可见。寻觅江边顽石,偶有斩获一阵惊喜,一不小心扰了恭城的宁静。

初到恭城还有一种传统小吃,油茶。这在拱辰老街已见识过。

恭城油茶是瑶胞一种传统食品,始于唐代,距今一千多年历史。油茶不说煮而称“打”,是各地统一称法。恭城人每天早餐都“打油茶”,有的家庭甚至三餐离不开油茶。油茶以老叶红茶为主料,用油炒至微焦而香,放入食盐加水煮沸,多数加生姜同煮,味浓而涩,涩中带辣。恭城一带还加花生粉,使味道多了醇厚少了涩,恭城油茶享誉桂北和广西各地。喝油茶不分季节,一年四季、一天早晚都喝。恭城被评为中国长寿之乡,长寿秘诀与油茶或许有一定关系吧。“恭城油茶喷喷香,既有茶叶又有姜。”下次探访恭城,再认真品味油茶。

非常眷恋地在古老的恭城溜达,但还是要离开了,下午要赶到十三四公里外的莲花镇红岩村。那里有恭城数百年来的一种特产,月柿。

进入莲花镇,四处奔突的拖拉机运送的都是金黄的柿子。村镇街巷,到处是一堆堆的红柿。只见万亩月柿基地红果累累,漫山遍野,不愧中国月柿之乡。作为全国十大魅力乡村的红岩村,背倚马头山,莲花河穿村而过,清澈缓流,河岸翠竹林立,绿柳成荫。山清水秀,四季瓜果飘香。风雨桥,滚水坝,梅花桩,百年古柿树,清代古民居,一排排竹架上晾晒的柿饼,构成如诗如画的岭南乡土图。抓住恭城月柿节的尾巴,我们很快没入人海柿林之中,去品尝恭城柿子的味道。刚从树上摘下柿子,涩味特重。还是经过去涩处理的,才清脆香甜。

我们要回家了,上包茂高速返粤西的路还很远。

恭城,很眷恋的广西边城。

桂北小城,瑶族人家。

油茶的味道,月柿的味道,人文的味道。

醉是秋天最美的动词

文/白俊华

秋天说来就来了,来得没有半点征兆和预期。踏上故乡泥土,站在季节深处,尽情领略无限秋色,天醉了,地醉了,人醉了。

醉,是秋天最美的动词。

庄稼醉了,像一位待嫁的女子。此时,每一株庄稼都在招展饱满的身姿。无论站到哪里,只要有风吹过,你都会听到一阵接一阵娇羞的笑声。秋一来,这些准备出嫁的女子,定会以妩媚的姿态,静静地等待迎亲的马车。而一双大手、一把镰刀,正在精心裁剪充满甜甜爱意的嫁妆。红红的脸膛,舒展的纹路,是喜宴开始之前,绽放在秋韵里最美的花朵。“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每一户农家,都像一个小伙儿,早早地把庭院打扫干净,并敞开厚重的大门,随时迎候款款而来的新娘。如此情形,每一株庄稼都尽收眼底。不信你看,她们泛红的心思,已经爬上脸颊;她们幸福的眼神,已经穿透时空;她们微醉的手势,已经打破宁静。当一条条马鞭发出响亮的邀请,急不可耐的女子们,便迅即投入新郎的怀抱!

阳光醉了,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天高,云淡,风轻,气爽。当蔚蓝与金黄开始交流眼神,阳光便会伸出温顺的手指,在所极之处轻轻地抚摸着,仿佛要把整个夏天的热情,继续留在每一根枝条和每一枚叶片之上。此刻,倘若静下心,稳住神,吸吮一下流动的空气,便能嗅到一缕缕迷人的味道。无论泥土的味道、野草的味道,还是镰刀的味道、老牛的味道,都是醉美的味道。而这味道,都是阳光内部散发出来的味道。就像一位老人,人生成熟之后,思想深处蕴含的所有感悟和哲理,都从每一个毛孔爬出来、飞出去,给深入民间的人们,送去一抹香甜的体味。当我们站到山顶,抑或深入田间,就会在丰收的氛围里,欣喜地感受一位慈祥的老人,用醉人的爱抚和暖意,给我们送来的一份超然的喜悦和酣畅!

云儿醉了,像一位逍遥的神仙。这个季节,每一朵云都自由自在。有时静止,有时飘游,有时聚合,有时离散。但不管怎样,白和红,是秋天的云最纯粹的两种颜色。白天的云,白得让人感到柔软;傍晚的云,红得让人感到凝重。无论白与红,只要我们仰起头,便能领略到两个字:逍遥!能有谁达些境界?唯有神仙!也许,诸多神仙是寻着酒香而来的。这酒香源于四野,并借助炊烟的手臂,缓缓地融入天空,让神仙们有了尽情享用的余地和居所。偶尔,一朵云轻轻地走几步,并向另一朵云伸出手,宛若要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再去赴一场无约而至的约会。如果有一只小鸟恰巧飞过,我们定能听到一朵云与另一朵云,发自心底的干爽的叫声。这叫声随着一缕轻风,舒坦了人间灵性的耳朵,触动了万物饱满的心绪!

镰刀醉了,像一位热恋的小伙。镰刀的餐桌是磨石。镰刀胆小,出去约会抑或相亲之前,总要从农家人手里,讨点酒喝。还不止于此。一边喝着酒,还一边把自己的脸,打磨得光滑鲜亮。或许,这样才有了敢于面对恋人的胆量和锋芒。待准备就绪之后,镰刀就会走出院子,直奔预定的目标而去。而镰刀的恋人,早已等得心急如焚。镰刀一来,便开始了激烈的拥抱和深层的亲吻。累的时候,镰刀会继续喝点美酒,然后依旧体力旺盛地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爱恋之中。从早到晚,无数把镰刀,都在以同样的方式,做着同一件事情。太阳抖动惬意的手指,风儿吹着煽情的口哨,小鸟传来羡慕的歌唱。而不辞辛苦和奔忙的人们,仿佛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动作,每一处场景,每一份情意。当夜幕来临,镰刀的梦里,皆是丰韵的美人!

故乡的味道

文/幽兰萦梦

橙色预警信号:未来几天将连续高温,最高温度将突破38度,请各有关方面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偶的个妈呀!这蛰伏了一年的三伏天,终于在此刻显现出它无与伦比的巨大的威力来了。

骄阳,如一个滚烫的火球般炙烤着大地,空气中布满的也是浓浓的热气,这灼人的热浪,仿佛要将整个天地瞬间融化为一体。树叶耷拉着脑袋,无力地垂挂在枝干上,小草仿佛蔫了一般,弯曲着瘦弱的躯体,枝桠间的知了此起彼伏在烦闷地囔囔着,就连池塘里的青蛙也被这滚滚的热浪折腾得一个劲地宣泄不已。水泥路被日光照晒得泛白,柏油路则显现出另一番姿容,有的地方高高地隆起,完全改变了原先端雅的模样,踩上去似乎有种松软的感觉。大街上行人不再熙熙攘攘,车流也相对稀疏起来。唉!这大热的天还有谁愿意驻足在骄阳下忍受烈日的炙烤呢?

汗,一个劲地如雨水般滚滚而下,热,压抑得人喘不过气来,此时,多想能够有一场及时雨突从天降,用那豪泄的气势一举歼灭这令人恼怒的三伏天的炎热与烦躁。

都说六月天是娃娃脸,说变就变。中午去上课时,头顶烈日,脚踏热浪,还曾发出无奈的叹息声。及至下午,陡然间狂风乍起,黑云压境,一场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耳听哗哗的雨声,心中不再哀怨,仿佛还带有几分愉悦。

雨,一阵紧似一阵,丝毫没有稍作停留的意思。暴雨间杂着小雨,滴滴答答、淅淅沥沥,从下午一直延续到傍晚时分。走出学校,穿上雨披,开着电瓶车,瞬间便融入到烟雾茫茫的雨幕之中。

眼看家就在前方,此时,就在一个转弯处,一声吆喝声穿透雨幕直抵我的耳鼓:"卖香瓜罗!又脆又甜的香瓜,一元钱一斤,不甜包退……"我循着声音望去,这才发现一辆农用三轮车停在我前方的不远处,一个浑身湿漉漉的中年男人站在车旁,正在用喇叭高声叫卖着。

我一听是卖香瓜的,顿时便来了精神,这香瓜可是我的最爱,更是我夏日不可或缺的消暑瓜果。为此,我一个车转头,迅速来到瓜车前,架好电瓶车,便在雨中挑选起香瓜来。

这车香瓜已经卖去大半,剩下的个头都不是太大,有的还非常的袖珍。被雨水一冲洗,瓜皮绿绿的、嫩嫩的,煞是诱人。我知道,在我们这里,当下唯有这种香瓜很好吃。本想多买一点,可又怕淋过雨的瓜不能久放,于是,便匆匆地捡了一点外观好看的香瓜,在称重付款之后便以最快的速度跨上电瓶车,匆匆往家的方向驶去。

回到家中,我迫不及待地从袋子里取出香瓜清洗一番之后便美美地品尝起来。啊!真的好甜,瓜肉脆脆的,瓜囊也是甜的。一个不太大的香瓜瞬间便被消灭得无影无踪,但口中依旧是唇齿留香。

品味着这香甜的瓜果,心儿便也随着这幽幽的香气一路蔓延,让思绪再次回到了那久远的年代……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在那个计划经济时代,各种物质都很缺乏,什么都是按计划供应、凭票卷购买。唯独这夏令时节的瓜果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资金,即使你把它当饭吃,也没有人会来问津的。

记得那时我们每个连队都有着自己的果园,梨子桃子自不必说,尤其是香瓜种植非常普遍,每到夏日的七月,几乎天天都要分香瓜,那时都是以人头计算,即一家几口人,每人平均几斤。这个数字也不是绝对的,要看每天采摘的香瓜总数而定。一般都是午饭之后才分香瓜,每当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小孩子的天下。在家中,手里捧着饭碗,心里想着香瓜,就连耳朵也一点都不清闲,只盼望着那声清脆的哨声和那声浑厚的"分香瓜啰"的吆喝声响起。每每此时,各家的孩子都会迅速扔下饭碗,以最快的速度挎起柳条篮迅速地向连部冲去。

这时,根本不用任何人来维持秩序,大家都会以先来后到的次序井然有条地排好队。望着眼前一大堆的香瓜,看着拿香瓜的叔叔汗流浃背地忙碌着。有时还会看到一些爱沾便宜的叔叔们围在瓜堆前,那双机智的眼睛如闪电般在瓜堆中迅速地搜寻着,往往那些最大、最脆、最甜的香瓜,就会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腹中之享。捡出来,用清水洗一下,然后用拳头一砸,脆脆的香瓜立马就按照不规则的形状一分为二,这时,只听得"卡兹卡兹"地咀嚼声响起,半片香瓜瞬间踪影全无。有些眼馋的小孩子,看着叔叔们大口地咀嚼,不自觉间就会下意识地咽了咽口水。

每次回家,常听爸爸妈妈说起我儿时的趣闻轶事。那时,我们的粮食都是按照计划供应的。有时白米不够分配,就会搭配些粗粮。而夏季正是夏粮上市的季节,为此,就会适当地分配一些大麦。这些大麦都是自己家任意加工,有的人家加工成麦面,有的人家加工成麦粒,有的人家加工成麦麸。而我家就加工成了细微的麦粒,每次都是和着白米一起煮饭。而对于这种饭,我一直就很反感,吃得也非常少。听爸爸妈妈说,每天一到吃饭的时候我就赌气不肯吃,尽管爸爸妈妈软硬兼施也见效甚微。我还把这种饭起名为"木头人饭",每每吃饭时,爸爸妈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连哄带吓,可得到的反应却是:"不吃不吃,就是不吃木头人饭!"爸爸妈妈也彻底地没辙了。好在夏日正是水果上市的季节,而我最偏爱的就是香瓜。每每听到分香瓜的吆喝声,我总是第一个冲到连队部去排队。整个夏日,我就是香瓜当饭,而且天天都是情有独钟、百吃不厌,一天不拉从没有间断过。而每年的夏天,由于不肯吃主食,所以都是变得非常的苗条,小脸上只有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最为突出。

除了香瓜,小时候就觉得梨子也是非常好吃的。由于我们连队的梨树尚年轻,所结的果实也不甚丰裕,为此,我们便会带上包裹到相隔三里路的九连去购买。

看管果园的那家人家有条非常凶猛的大黄狗,看家的本领堪称一流,如果未经主人许可,任何生人都别想踏入果园半步。

一个星期天,妈妈给钱让我和姐姐一起去九连买梨子,恰巧那家人家的大女儿和二女儿都是姐姐的同班同学。当姐姐带着我来到紧挨着果园的河边的时候,那长长的独木桥就让人心生胆寒,姐姐心中也有几分胆怯。这时,冷不丁从一处阴凉处串出一条大黄狗,隔河朝着我们龇牙咧嘴,凶猛地狂吠着,当时就吓得我们魂飞魄散。略微镇定之后,于是,姐姐就扯开嗓子大声呼唤同学的名字,不一会儿,她的同学闻声而来。她一边喝退大黄狗,一边在前面搀着姐姐的手走,姐姐在中间一手搀着她,一手搀着我。当走到桥中间的时候,我的心都快提到喉咙口了,双腿还在不住地打颤,生怕一个不经意间落入河中变成"落汤鸡".待慢慢地踱过那座独木桥的时候,我的手心粘满了汗水,就连衬衫也微微地发湿了。轻松片刻之后,我抬头一望,哇!好大的一片果园啊!梨树排排行行宛若操练的士兵般排列有序,纵向横向斜向都是一般的整齐划一。那巨大的树冠,虬枝兀立,浓浓的翠叶遮天蔽日,一个个青翠的梨子密密麻麻地悬挂在枝桠间,有的枝头都被硕果垂拽得弯下了腰。看果园的叔叔是远近闻名的果树嫁接和管理的高手,其技术堪称一流,所以,这片硕大的果园每年都会为九连赢得不菲的收入。

叔叔非常爱惜他的果树,无论是谁来买梨,他都不会轻易地让别人动手采摘,生怕拽伤了果树,影响来年果树的产量。对于我们这些小毛孩,叔叔更是不让接近果树半步。为此,我和姐姐只能都留在他家门前搭建的凉棚下,等待叔叔采摘归来。姐姐的同学非常热情,从自家的屋后采摘了一大捧无花果让我们品尝。那无花果外皮较硬,轻轻地咬一口,红色的内囊中便有着丝丝的甘甜,中空的果肉软软的,还含有一丝丝宛若牛毛般的细针,看起来很有趣。我们是第一次品尝无花果,所以那种特有的清香和甘甜让我和姐姐久久回味无穷。

二十斤梨子,我和姐姐两个人背了三里路,回到家后已是热汗涔涔。我们顾不得疲劳,放下包袱,便拿出梨子清洗之后,削去外皮,便大口大口地啃噬起来。哇!真爽!白白的梨肉水盈盈的,酸中带甜、甜中微酸、水嫩无比、爽口宜人,食完之后,口中依旧留有丝丝甜润的滋味。

小时候的瓜果虽然没有今日的品种繁多,但那些都是纯绿色的食品,不仅外观光滑圆润,肉质丰美、而且水份特别充沛,咬一口,便能享受丝丝甘甜。

进厂后,远离了家乡,远离了父母,再也没有品尝到儿时的那种脆生生、鲜嫩嫩的瓜果了。尽管离家数百里,可是妈妈却没有忘却我的这一嗜好。每年的探亲假,妈妈总会询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其实,我就一直盼望着能够在炎热的夏日回去探亲,一是可以远离高温高湿的生产车间,觅得一丝清凉闲散,二来又可以再度品尝家乡那香甜脆嫩的瓜果了。

由于我们工作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夏季是不放探亲假的,每年的探亲假的安排从春节之后就开始进行了。一次,我在和领导商量之后,终于得到了领导的应允,为此,当我早早地把这个消息告知妈妈时,妈妈高兴极了。于是,妈妈便在有限的自留地中辟出一块专门种植了香瓜。

我有一位好友,时常和我形影不离,那年她是六月份回去探亲的。自她走后,我就觉得异常地孤单,为此,我便天天缠着领导要回家。最后领导拗不过我的软磨硬泡,终于同意让我回去探亲。在回家之前,我没有告诉爸爸妈妈,只想给他们一个惊喜。当我兴匆匆地到家时,家人感到很惊愕讶然,尤其是妈妈。到家后,妈妈说:"你不是说七月份回来探亲的吗?怎么这么早就跑回来了?现在的香瓜才刚刚撂藤。知道你特别喜欢吃香瓜,所以,今年我特意多长了一些,可你现在回来什么也吃不到啊?"没办法,谁叫自己一时冲动而和美味失之交臂呢!

八十年代初,国内的经济建设正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经济仍欠发达,电视还未能普及,为此,谁家能够拥有一台十二吋的黑白电视机,就相当地显眼。每到晚上,那家人家便会搬出一张桌子,把电视机放在桌子上,再将家中大大小小的凳子倾情奉献,就是为了让许多邻里一起观赏电视节目。当时,附近农村的许多人也会闻声而来。可这些人中有些人以看电视为名,实施偷盗的伎俩,有些人的行为极具破坏性。每次他们走后,总会有人家不是鸡少了几只,就是柴火堆缺失一大块,最可恨的是将我家尚未成熟的香瓜地糟蹋得惨不忍睹。

第二天一早,妈妈去菜地摘菜,当她看到菜地那满目苍夷的情景时,真的好心痛啊!嫩嫩的小青菜被践踏得东倒西歪,茄子辣椒被打得七零八落,最惨的就数那未成熟的香瓜了,一个个被强行摘下,在菜地中间堆了一大堆。妈妈再看看邻近的几家菜地,同样遭受了涂炭,一样未能幸免于难。没办法,妈妈只好将这些未成熟的香瓜捡回家,破开瓜皮,去除内囊,用盐腌制起来做小菜用。

改革开放让经济腾飞了,让国人富足了。放眼现在的市场,各种各样的水果玲琅满目,而且是不分季节应有尽有。可是,不管是国产的,还是进口的,即使是花上大价钱买来的外观漂亮,色泽鲜艳的瓜果,再怎么吃也吃不出以前的那股香甜的滋味。其实,并不是水果不够香,不够甜,而是缺少了故乡那带着淳朴的泥土的芳香和令人回味绵长的故乡的味道。

家是一壶茶

家是一壶茶,丈夫是茶妻是水

女人是水,不同的水质能泡出不同口感的茶;男人是茶叶,不同的品质都让水拥有不同的味道。

当甘甜的泉水遇到劣质的茶叶,她就用她的纯净冲淡他的苦涩;当优质的香茶遇到了口感生硬含有杂质的水,他用他的淡雅和回味掩盖她的青涩。甘甜的泉水和优质的香茶相遇,茶水的味道就会登峰造极;劣质的茶叶和劣质的水组合,除了解渴之外就没有了什么建树。

女人是水,恰到好处的温度可以把茶叶的味道推向极致;男人是茶叶,繁多的品种可以适应各种不同的水温。

人生如同品茶。头一壶茶,沸腾的水和醇厚的茶叶第一次邂逅,彼此的陌生和新鲜感相互吸引着对方,碰撞后的结果是浓郁的味道让茶水终生难忘;第二壶茶是温度适中的水与经历过洗礼的茶叶再次相逢,降温的激情和共同走过的路却让它们唇齿相依,尽管茶水的味道变淡,却搭配的恰到好处,让茶叶和水携手并肩一路前行;三次相遇,颜色黯淡的茶叶和近乎恢复本色的水依然是茶水,尽管快没有了茶的味道,但它们依然彼此拥着对方,守望着过去的日子……

茶壶中茶叶和水的组合就像家庭中夫妻的组合,从相遇到相知到相爱,时间从鬓角间悄然滑过,带走了他们的青春,带走了他们的生命,也带走了他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但在岁月的长河里,却依然有那么一朵小浪花翻滚的痕迹不曾磨灭。

山的味道

一个寒假,我与几个好友跟随两个同学去了宁国与安吉交界的地方——凤凰。年少的轻狂浮躁与山林的幽深寂静便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在我的心里刻下了无法忘却的烙印。

那地方真的很偏僻,偏僻得让人生出一丝怕来!

沉默的大巴拖着我们在几十里地都不见一人的山间公路上转悠,正当车喘着粗气向一个坡顶冲刺时,前方竟突然闪出一个人拦在路中搭车。驾驶员停下车,并没有开门,而是提着一根铁棍走向他。经过几分钟的交流,驾驶员这才让他上了车,又继续前行了。走了一段路,那人下车后驾驶员才说:这地方经常发生抢劫!我们听了毛孔都竖起来了,猎奇与新鲜瞬间就蒸发了,取而代之的是恐惧!

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总算平安地到达了目的地。路的两边,十来间寒酸的房子便组成了的小镇,一个肉案子和几个小店成了山里人唯一的消费场所。卵石与黄土夹杂的两米左右宽的山道被我们踩踏了半个多小时后便消失了,接下来是几里地的一边靠山、一边临壑的羊肠小道。我们终于在太阳落山前赶到了同学的家。“今天运气不错!要是下雨我们可能要到9点钟才能到家!”同学的一句话说得我们面面相觑。

晚餐很丰盛,有鲜香菇和麂子肉。同学的弟弟说麂子是他几天前猎获的。他的话让我们迅速恢复了活力。扛枪打猎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只是以前仅在文学作品中见过,想不到今天竟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饭后我们嘎吱嘎吱地踩着木楼进入了房间。第一次摸起一人多长的土铳别提多兴奋了。“这么重啊!”来自市区的女同学怎么也端不平它。我端起它将黑洞洞的枪口瞄准了她。“我怕!”女同学的嗲叫和胆怯的躲闪引得我更加来了劲。“叭!”我一边模拟着枪声一边扣动了扳机。“快放下来!”同学弟弟的一声吼叫把我们都镇住了。“那里面已经上了药!虽然没上辣子,弄不好也会走火的!”他的解释让我的脸陡然煞白,后怕纠缠了我数年!

经过一夜的修整,第二天我们就在峰峦叠嶂、林木参天的山间转开了。吱吱呀呀的独轮车在羊肠小道上演绎着古老而单调的生活,山民把红芋、冬笋、干菇推到集镇上去交易,再将所需的油盐酱醋和生活必需品驼回人烟稀疏的山寨。间或也有人扛着粗直的木料艰难地往外运。那羽色艳丽,拖着长长的尾翼的鸟儿带着我们新奇的目光从这山悠悠地飘到了那山。

同学带着我们“瞻仰”了几棵在教科书中才见过的伟岸的银杏,一人都抱不过来,肃穆之情油然而生。“以前有很多,被人砍了不少,现在已出台政策保护了!”同学的讲解让我们顿然生出些许惋惜。“那儿以前有人看到过两条水桶粗的大蛇在嬉戏!”同学指着前方一黛色的峰峦说道。神秘和害怕立时袭上人的心头。再往前靠近一点,日照便完全被山峦遮蔽了,身上立时生出丝丝凉意来。

弄出微微的汗来,我们终于爬上了山顶,极目远眺,才真正领略了王家新《在山的那边》的诗意。“……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在山的那边,依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山—那—边—的—海—呢?”我们大声地向群峦索问,颤颤的回音久久地在沟壑间飘荡,给出了一个与问题同样的答案!我们切身体验了诗人当时的渺小和无奈。此时我才恍然醒悟,性别相异的两个同学为什么不约而同地钟情于音乐,没有诗文歌乐,怎能与寂静深沉的山谷交流、互动?!

在我们尽情地陶醉了自我之后,同学说带我们乘“滑道”下山。所谓的“滑道”原来就是山民运输木材下山的通道。准确地说应该是雨水冲刷的溪道,纯天然的。“木料塞进去,咕噜几下就滑到了沟底,已经用了不知多少年了。”同学说道。我们蹲着,双手抱膝、鞋底当滑板,沿着滑道顺势而下,随之叫声、笑声便在掩映的丛林间荡漾开来。滑道底面很光滑,犹如人工铺就的石坂路,坡度也适中,疾、缓、行、止皆好掌控,因为旁边的枝桠就好像扶绳一般,随时拉一把即可停住。“我还想再滑一次!”下到坡底后女同学叫嚷道。“你爬上去再来一遍,我们等你!”“我爬不动了!”“那就回去吧!”无奈,她只得意犹未尽地和我们回到了木楼。

晚餐的主菜是竹笋烧肉,还有清蒸的土制火腿。同学家的储藏室有一大缸腌制的竹笋,灶间的烟囱旁挂着一只熏黑的猪腿。“我们这儿交通不便,一个月只出山两趟。采挖的竹笋都是没破土的,很是脆嫩,也是我们冬季的主要素食。今天母亲特意去镇上割了两斤鲜肉……”同学为没能端上八菜一汤而歉意地作着解释。我们却狼吞虎咽地将菜肴一扫而空,只是那山区的朝天椒呛得我们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纯正、地道的土菜让我们斯文扫地!

八点多钟的时候,我们一人提着一根木棒跟着同学的弟弟出去打猎。同学弟弟头上戴着一盏烁亮的矿灯,刺破了夜空的帷幔,犹如碉堡上的探照灯。刚出村我们就发现光柱中露出两只闪着蓝莹莹的珠子,他端枪立住,我们也屏住呼吸,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声枪响。“是只猫!”他放下枪继续前行。我们蹑手蹑脚地跟进,和鬼子进村没两样!折腾了个把时辰,除发现一只机灵地窜走的松鼠外一无所获。“真遗憾!今晚连只鸟也找不到!”他的一声叹息让我们彻底偃旗息鼓。

“哪怕是听一声响也好呀!”快出山时女同学发了声感慨。“对呀!那就放一个空枪吧!”他姐姐提了个建议。“给!谁来放?”他端着枪递过来。见半天没有回应,我就硬着头皮上前接过了枪。我在老家时曾看过一个村民把土铳绑在树上试枪,远远地通过一根绳子拉动了扳机,结果一声巨响,连枪托子都找不到了!我运足一口气,将枪托顶住右胸,朝着斜上方扣动了扳机。“碰!”的一声,我的上身被震得往后一倾,随即淡淡的硫硝香味在空中弥漫开来。枪声在幽空的沟壑间竟是如此的雄浑、粗放,女同学尖叫着手舞足蹈起来,兴奋得像真的猎着了一只野物。多年后的一次实弹射击中,当我的食指碰触到冰凉的扳机时,眼前的靶子恍然就变成了那黛色的山峦,所以弹无实发也就在所难免了!

回到家,同学捧来一堆干粮给我们当夜宵。大的如刚开窝的鸡蛋、小的似山东大枣,吃到嘴里有点像牛皮糖,香甜可口、柔韧绵稠。“什么东西啊?”我们还是第一次吃。“猜猜看!”同学狡黠地调侃着。“像蜜枣!”我说。“是山芋!俗称大红袍,是山芋中的极品,煮熟晾干后就成这样了!”同学的解答让我们啧啧称奇。是的!这小东西里面竟凝结着山的味道……

天空微痛的味道

文/瓣瓣的瓣

当心里的所有位置都被占领,就像整个森林失去了小鸟,瞬间逊色。

当我抬头看天时,我头晕目眩,就好像地球在玩弄我一样,把我重重的摔在了地上。

一个人,爬也要爬起来,这个世界没有谁会更在意谁,只是会在你失意的时候,狠狠的再跺你一脚。

不要在意谁是谁非,心如静水,才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疯狂,我不是一只蚂蚁,我更不要做蚂蚁,我要强大,一定要强大。谁都阻止不了。于是,我控制不住自己的脚步,天空微痛,咸咸的味道,让我厌恶。

想念的故事,永远会成为回忆,所以不要在傻傻的再去伤害自己,过去了,就不要再想,明天太阳照常升起。

只不过是看的刺眼的的疼,有一种微痛,掩埋在褐色的眼眸里,无人知晓,无人知晓。

一直有声音伴的日子,不能适应没了声音的世界,那是一个人的荒原,没有人烟的世界,让颜色在这个时间里失掉了原本的本真。

不想回到过去,却还要回忆过去。

真的是个矛盾的动物,不同的想法总有不同的结局。永远不想放开自己,一直活在被束缚里,不能自己,一切的想法,全都淹没在无数的劝说下,不想活的没了意义,只想把自己的梦装在一个漂流瓶,让他飘向远方,然后就可以为了那个卑微的承诺,继续自己的梦想,让心在这个夏天承担者应该承担的伤痛以及对自己所有的记忆。

在那一天,我看着自己家养的一条狗,我才发现,原来他也是一样的抑郁,一样的悲伤,眼里充满了俗人读不懂得字符。顿时我像背上了好重好重的石头,不能放手,又不能继续。惆怅在半山腰,一个人在呻吟,却只能无助的再次弓着背强挺着。那路真长,叫我不想再继续走,当我回头看时,看到得原来是一条窄的不能在窄的幽静的小道。那一刻,多么希望那条狗跟着我。让我有一种安全感,那样也许就不会失去太多了,也许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收获。

我不要再次呼吸者天空微痛的空气,我想回到那个灿烂的夜晚,哪怕只是夜晚,我也会快乐,我也会得到小小的满足,因为在那个时间里,我会忘掉所有世俗的打扰,不想面对,也不过如此了吧。

转身后,站在微风吹着得草地上,我闻到的将不再是天空微痛的味道。

春节的味道

文/胡小娟

没有哪一个传统节日比春节更能调动起中国人的情愫了,就像没有哪一个节气能够像立春一样可以骄傲地站在一年之始,被万众瞩目,被万民翘首。

古有四节,春节年始,夏节端午,秋节中秋,冬节冬至。中国人骨子里过节的意识使得人们从来不敢怠慢任何一个节气,可是,任是夏节里再醇香的粽子,秋节里再浓甜的月饼,冬节里再肥美的饺子,都抵不过春节的味道。

热闹是春节里最浓厚的味道。迎接春节盛典的准备,在腊月就开始了。这时的年味还只是若隐若现。时日正是三九四九的日子,肆虐的冷风与冷空气入侵,不过就算是下了雪、结了冰,也丝毫阻止不了春节到来的脚步。穿行于大街小巷的人与车,一日多过一日。腊月二十以后,年的味道愈加醇厚。在外工作的人们被春节的乡愁牵引着,想早一天回乡,孩子们也逐渐放假了,大街小巷到处穿行着欢天喜地的人们,路的两旁更是摆满各色物品。一家又一家的老老少少,几近全员上阵,把所有吃穿用度的东西都买了个遍。吃的自不必说,鸡鸭鱼肉,蔬菜干果,张扬的大户人家与勤谨的小户门庭,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穿的也同样,不论经济条件,不论生活阶层,好歹总要添那么一件。那集市上的门店只要不关,家家户户的年货就仿佛没有买齐。行在熙熙攘攘的街头,满耳都是小贩的吆吆喝喝,满手都是买来的大包小包,满脸都是堆砌的喜气洋洋,满身都是迎新的精神抖擞,空气里到处飘荡着热和与兴奋。

这种味道一直穿透到家里。一把旧筷子,一条老板凳,一只淘菜筐甚至一件旧家电,那些平时凑合着就能用的家什,在这个时候忽然发现不能用了。在迎新的时刻,它们都被找到了可以换掉的充分理由,新的抬进屋,旧的请出去。家中的欢声笑语少不了,莺歌燕舞也称得上。特别是几世同堂的家庭,长年在外工作的孩子,一年中久而不见的兄弟姐妹们,和老人们一边干着总也干不完的活,一边说着总也说不完的话。新一代的孩子们则凑在一起淘气打闹,吃着点心与糖果。此时此情就是天伦之乐、圆圆满满。

隆重也是春节里不可或缺的味道。说庄重也是可以的,庄重中又透出点谨慎。每年一入腊月,人们都开始处处在意。小到说一句话,大到做一件事,仿佛说错了一句话就会带来一年的晦气。角角落落里的卫生是一定要打扫的,陈旧腐朽的一切都要清除出户,任何一种与这个节日不和谐的因素也都要全部清理干净。哪怕是一种东西的色彩,一件家什的摆放,甚至人们心中掠过的一丝念头,都只和吉祥、如意相关。平素里想吃不想做的饭菜,想见又没有空见的朋友,想回又没有得闲回的家,在这个法定的假日与迫切的思念中都找不到推托的理由了。

中国人的任何一个节日都和吃息息相关,只因为“山南海北,胃知乡愁”。在春节,中国的舌尖文化更是被发挥到了极致。人们将搬回家的各类肉品蔬菜进行着煮、蒸、熏、炸、腌,不厌其烦地在这个隆重的时刻展示最好的厨艺。连民谚都说“二十三,炕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饺子儿”,可见吃好喝好是节日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一年中最美、最好、最重要的节日,将佳肴、味蕾、心灵与品味高度地统一起来,让春节的味道愈加醇厚。

春节的味道还有张扬。这是一个把传统文化发挥到极致的节日。它张扬的装扮,更见人们对它的重视。红,大红,张扬的红,妩媚的红,炫目的红,一街两行无处不在的红,中华民族血液渗透出的红。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谦和的中华儿女愿意高调地把自己的心愿用墨汁一条条地展示在那一张张叫做春联的红纸上,与门神为伴映红九州八荒。春联,从最早的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样式,被人们以传说的形式加以润色,使得家家户户将内心深处关乎财富、关乎事业、关乎家族的一切心愿,都寄寓在这里,配以灵动了几千年的书法艺术,更见其传奇魅力。人们怀着一种彻骨的恭敬,小心翼翼地左瞧右看,把它张贴在门上。不能太高,不能太低,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贴完后,反复地念,认真地读,仿佛念得越虔诚,那对联上的心愿就越发容易实现。

当一扇又一扇的门陆续被装扮好时,一个个温馨的亲情故事就在那扇门里一幕幕上演。那些被装饰过的门里,中华儿女咀嚼着春节大餐,回味或者展望着各种赏心乐事,品咂出春节里的同一种味道。

烟花在云气中缭绕,鞭炮在耳畔震响,最醇美的情感都释放在这个一年中最动人的时刻。怀揣着各种各样心愿的中华儿女们,在热闹、隆重与张扬中吐故纳新,虔诚地希冀着这个最美时刻的来到,也在春节味道的氤氲中默默地打算着来年能达到的人生新高度。

妈妈的味道

文/阳光雨夏

看到这个标题,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场景就是:回到家中,妈妈在厨房忙碌,热腾腾的饭香味扑鼻而来。确实饭菜的味道就是妈妈的味道,但这并不是我一开始认为的。

我的爸爸妈妈似乎一直对做饭缺少那么一点点的天赋,但这一点点却是极其重要的。小时候我本身有些瘦弱挑食,爸爸妈妈不会做饭,每次看到我,虽然我是知道的,他们尽力了,但,哎,日子也就被他们这样混过去了。现在长大了,每当别人看到我高高的个子都会以为我从小营养很好,实际我也不明白自己是怎么长得这么高的,我归结于在挫折中,人会愈挫愈勇。上大学离开家,我都认为食堂比家里做的好吃,当同学们在大吐苦水,抱怨食堂的饭难吃时,只有我一个人默不作声,一天三餐,欣然前往。

可是,我发现我变了。前一阵妈妈去姥姥家照顾姥姥半个月,半个月没有吃到妈妈的饭,我竟然十分想念,吃什么都觉得不好吃。不知怎么的,我竟然想念妈妈做的饭。虽然她的厨艺仍然没有增长,但是她了解我的口味,知道我喜欢吃什么,知道我喜欢少油清淡,知道我喜欢多菜少肉,而这些是去多少个馆子都找不回来的感觉。当妈妈回来后,给我做的第一顿饭,我竟然发自肺腑的感觉到: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这种味道果真是细水长流才能明白的。前几天和妈妈在聊朋友的朋友,嫁了一个多有钱的人家,我说:“妈妈,我可没能力嫁有钱人,你不会失望吧。”妈妈脱口而出:“那有什么,我是嫁女儿又不是卖女儿。”这真是我听过最温暖的一句话,妈妈真的就是那个不会在意一切条件标签,只是想让我真正过的好的人。虽然妈妈从来没有说过爱我什么的,但是这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虽然后悔没有早些喜欢上妈妈的味道,但是也很庆幸自己终于明白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过什么才会让人明白,这不是时间的玩笑,只是时间的秘密。

过的是年味

文/萧葛

过年是什么,过年是对流传千年民俗的延续;

过年是什么,过年是对流传千年的民俗的复制和创新。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关于年的传说不胜枚举,关于年的习俗也由来已久,年的习俗各地略有差异,这些经过很多学者或者民俗专家的考证,如果想知道,请到百度搜索。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年的味道。

不管生活是苦难亦或幸福,民谣说“过了腊八是大年“。一阵奔波,一阵忙碌,几多欢乐,几多付出,几多感慨。

春晚过后,除了偶尔的爆竹声响,车流不再,为了生计在城市川流不息的人群不再显现,多了几份休闲,平添几份淡然和欢愉,喧闹的城市突然寂静了许多,时空仿佛定格,这一刻就是年的味道。

“新年到,新年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唱着喜气洋洋的歌谣,又一个新年热热闹闹地向我们走来。春节在中华大地上已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的变幻中,一些旧的年俗悄然淡去,新的年俗应运而生。让我们溯着历史的河流向上,和从前的那些年那些事儿重逢。

年的味道在于人们对于自己理想和喜好追求和满足,在于对美好生活的享用;年的味道体现在姑娘渴望对花衣服的拥有上,见证在小伙的爆竹声中;老太太对大黏糕的追求里有年的味道,老头在有顶新毡帽的满足中有年的味道。“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块大黏糕”,这些目标在今天看来极易达到、极易实现,那么,今天的年的味道是什么呢。我常觉得,从物质富裕的角度说,我们和过去比是天天在过年,儿时为买一挂炮花花掉大人的压岁钱、也是我开学的学费,招致父亲一阵打骂的情景在记忆里难以抹去,那是那个清贫时代留下的记忆,但我并不记恨。

年的味道在于儿女对老人的一声声问候声中,在于父母对儿女回家团圆的期盼中;不管你富足还是清贫,不管你拥有还是失去,年的味道体现在回家路途的奔波中,年的味道体现在家里热腾腾的饭菜中。不管你平时在外山珍海味,不管你在外前呼后拥,

年的味道在于我们对美好生活的体验和享用。在于对你力所能及而拥有的一切的珍爱上,年教人向善,年让人趋美,年教人遵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年让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常想,西方人有圣诞节,穆斯林有斋月,他们对圣诞节的珍视和对斋月的虔是宗教层面的文化,从中华民族对年珍视和看重的角度来说,年成为中华民族不是宗教胜似宗教信仰的东西。

救命粮

文/严共昭

老家屋后那座山,满是茂密的灌丛,牛奶子、刺泡儿、苦李子、野山楂,还有八月瓜、猫儿屎,数不清的吃食,是我们儿时的乐园。

那时,扫地、刮洋芋、打猪草、捡干柴,每天都有农村孩子忙不完的活。而打猪草、捡干柴对我们来说就是“解放”,我们三五一伙结队上山,从春末到初冬,总能找到可口的野味儿。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那些野味儿是我们难得的美味,每次吃到都有不同的味道,总是百吃不厌,因为我们品尝的不仅仅是野味儿,更多的是寻找、发现、采摘的快乐。

阳春三月,漫山遍野开满鲜花,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救命粮”了。远远望去,白花花的洒满山野,像漂浮在林海上的朵朵白云。它的花期很长,直到夏末才会凋谢,成了化龙山地区,春夏季节的一道靓丽风景。

儿时的我们,虽然不知道观赏风景,却在无意间看不到遍野白花时,萌生着探个究竟的想法。我们急冲冲地钻进葳蕤的丛林,原来代替白花的是青色的小果子。这些小果子,慢慢长大,到了秋末,就由青色渐变为黄色、黄红色、大红色,一簇簇挂满植株。虽然大红色的“救命粮”已经成熟,吃起来却是又酸又涩,只有霜冻后,果皮起皱了,才会是酸甜酸甜的。

真正吃“救命粮”,是十二岁时,在姑姑家。他们把大红的小浆果磨成浆,加少许包谷面,稍作发酵,做成圆饼,或蒸或煎,以度青黄不接。我吃了两个,还想吃,姑姑说别吃多了,吃多了不易消化还会便结。临走时,姑姑让我去楼上抓点干的带回去生吃。上得楼去,但见满楼都是红红的“救命粮”,像张大红的地毯 ,我蹲下身子,大把大把地吃了起来,那味道真是美极了,酸甜中杂以特有的清香,嚼起来沙沙作响,在清爽而曼妙的白噪音中 ,吃得我忘乎所以,直到感觉味道变涩了,才觉得张嘴难闭嘴亦难。

回家后,肚子鼓胀,几天吃不了,也拉不出。父亲说,那是人家的救命粮,粮食不够,是接济荒年的,你可好,海吃山空的,吃得自己消化不了。

我的脑海里立即浮现出后山上彩霞般红遍山野的“救命粮”,似乎一下子知道为啥叫它“救命粮”了。父亲告诉我,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救兵粮”。这名字源于一个故事,诸葛亮领兵误入深山,箭尽粮绝,为避追兵,数日轻装急行军,就在一个个快要饿晕的时候,一个士兵猛然发现对面山上大红一片。大家来了精神,一股气冲过去,填饱了肚子。这救了命的小浆果,就被士兵称为“救兵粮”了,随着部队一路传扬。

来化龙山自然保护区工作后,方知它的学名叫火棘,是化龙山地区海拔2000米以下,极其常见的一种常绿灌木,不但花期长,挂果期也长,是极好的观花观果树种。耐修剪,播种、扦插、压条均可,孤植、丛植、盆栽皆佳,广泛应用于园林、公路、庭院等绿化、美化,对二氧化碳有很强的吸收和抵抗能力。果实、根、叶皆可入药,有清热解毒、活血止血之功效。果实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一粒果子所含维生素e相当于一个大苹果,是营养极高的保健性水果,果实还可抑制龋齿的活性物质,是制作牙膏的优质材料。真可谓山中精灵,浑身是宝。

而我仍然习惯叫它“救命粮”,因为它会勾起我儿时的快乐,想起那个艰难的岁月里,姑姑家堆放粮食的楼板上,接济青黄不接的“救命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