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土豆散文

2022/12/06好文章

土豆散文(精选12篇)

美国的农民不穷

文/布兰妮

最近去超市,想买柿子辣椒,一看一个辣椒1.5美金。我觉得太贵了。这儿的几乎所有的菜都很贵,真的是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啊。以前都是迈克购物的,今天一来吓一跳!再看看其他的:黄国一根99美分,茄子3美金一磅,4个小西红柿3美金,一支小西兰花2.99美金……天哪!!!美国的农民的收入相当高的,他们有好房子,有车,日子过得相当好!

我爸妈是农民,他们到丰收的时候,菠菜,辣椒,芹菜,西红柿,黄瓜,都很多的。去市场卖,太便宜,我们就给邻里之间了。记得我出国那年,跟着妈妈去集市卖菠菜,一大车,才卖了30块。别人给点钱,也不用秤,抓一大把…豆角,茄子,太便宜了1,2 毛一斤,我妈都把它们晒干了,冬天吃。我才突然明白,为什么国内的农民那么穷。在这个世界上最苦最累的是农民,但是他们的收入最低。分析一下原因吧,

美国的食物安全,国内的很多没有保障

在美国你买的任何一个辣椒任何一个苹果,西瓜,香蕉,还有茄子,上面都有标签的,.水果蔬菜都是经过检验的。所以相对来说是比较安全的。另外,美国的超市服务好。记得有一次买的土豆,到家削皮,才发现土豆长芽了。我想回去退货,但是自己不确定,于是给迈克打个电话。

我:迈克,我今天买了土豆,但是长芽了,我想退货,但是已经削皮了。

迈克:我不确定,毕竟你削皮了。你还是去试试吧。

我带着布兰妮去了附近的超市。

我:我想退货,但是我把土豆削皮了。

售货员:没问题的,可以退的。于是她就在那儿给我打退货单,并且告诉我:欢迎常来。我吃惊!!!!!记得在国内一次买了个MP4,第二天去那儿退货,他们不给退!!!!但是允许我换一个其他的产品,现在想想都恼怒,我那个MP4开关键,按了下去,起不来了。我没有选择权,必须接受事实!!!!

土豆也能当花看

文/耿艳菊

那条胡同里都是两层楼,密密挨挨的,住了很多人家。多是外地人,有的拖家带口,挤在狭小的房子里。他乡讨生活,阔绰不阔绰,不需要那么讲究了。只要有一个温暖的住处,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最简单,也最容易幸福。

一楼人家的门都是向外开的,他们的生活,喜怒哀乐,过往的路人都看在眼里。有一户人家很有意思,在门口放了一张旧桌子,桌子上总摆些有趣的植物。比如一个空油瓶剪了上半截,盛了土,放几只大蒜,就长出了青青的蒜苗。一个旧脸盆里养着小葱。一个矿泉水瓶里养着叫不出名字来的小花草,不名贵,公园郊外遍地都是。

我喜欢走进那条胡同,人和人之间特别亲切,又喜气盈盈。生活的有趣和热闹都在那里了,人活着简单,知足。幸福就像门前的阳光,洒落在每个人的脸上。

那户门口摆放植物的人家,女主人是个年轻女子,又高又瘦,还留着齐刘海,很文静,总是笑盈盈地。她家有两个孩子,女孩大些,读小学了,男孩小些,该上幼儿园了。这家的男主人很憨厚和气,是个技术工,每天背着工具,风尘仆仆的,早出晚归。

他们该是整条胡同里最幸福的人家了。每次路过,不管什么时候,他们一家人总是很和乐。

有时,离好远就闻到了馋人的饭菜香味,多半是他们家的。经过他们家门口,果然,女人扎着围裙忙活着,男人在家时则悠闲地哼着小调在门前的桌上掐几根蒜苗或拔两根小葱。男人偶尔也会站在门口和邻居聊天,他说,我每天下班,只要一转过胡同口,看见我们家门前桌上的蒜啊葱啊花啊,我这心就一下子暖了,哈哈。

那姐弟俩很好玩,也懂事。妈妈做饭,洗衣服,侍弄门前桌上的植物,姐弟俩就在门口玩。咯咯笑,唱歌,做游戏。妈妈干活,一会儿抬头看看他们开心的样子,也跟着笑起来。

记不得哪一天了,我和他们的妈妈聊了两句,赞她门前的植物。我再经过他们家门前,姐姐就笑眯眯地喊阿姨好,弟弟也跟着喊。

有一回,他们家门前的桌上放了个发芽的土豆。谁都没有在意,谁家的厨房里没有过一两个发芽的土豆呢?

日子像往常一样,没有人有闲心去关注一两个土豆的世界。然后在某一天就惊了人的眼——青枝绿叶,成了一蓬旺盛的绿色植物。

一个过路人觉得有意思,拿起了青枝绿叶儿的土豆看半天,啧啧称赞,对他的同伴说,好创意,土豆也能当花看。

我正好在他们身后,听到了他的话。想起了之前看过的一幅画,老树画的,和眼前的情景一个模样。一个土豆长成了一株植物,青色的茎,青绿的叶片。很喜人。老树题诗说:土豆已经发芽,不能炒菜下饭,那有什么要紧,可以当做花看。

有人说,经营好一个家庭,把日子过幸福,和掌握好自己的人生一样艰难。尤其是女子,要完成角色的转变,从过去的公主学会做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生活里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很容易淹没了自己。很多人总是说没有了自己,不再有属于自己的时光,甚至改变了往日性情,易怒易躁,或抑郁。

后来,我和小女孩一家很熟悉了。常和他们的妈妈聊天,聊起家庭婚姻,她说最初也有过那样迷茫的阶段。她指指门前桌上的植物对我说,你看,是它们让我变得慢慢平静,那是属于我自己的小时光。我再忙乱,总要抽空去看看那些植物,侍弄它们的时候,心总是软软的。它们是很平常甚至有点俗气,生活也不是这样吗?把它们当花看,心就明净了。

生活就是这样的简素和美好,一个丢掉的发芽土豆,一把葱,几只大蒜,都可以养起来当花看。有一个词叫生活家,其实人人都可以是生活家。只要有这样“当花看”的朴素心地和智慧,便可以把平常的甚至乏味单调的日子过得意蕴盎然。

土豆情思

文/杜瑞光

“老爸,您怎么又给我们吃土豆丝呢?烦不烦您,门口超市里有那么多的新鲜蔬菜,您舍不得买,老是吃土豆,烦死了!省什么钱呀!真是的。”女儿一进门就责怪起了我,看着我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地吃着土豆丝,女儿头一扭便进了厨房。

说起土豆,又勾起我难忘的记忆,在上个世纪那个物质条件非常匮乏、粮食缺少的年代,土豆是最好的充饥食物之一。土豆也称马铃薯,也叫洋芋,又叫芋头等。在植物学分类上系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低能量的全营养作物,除含有适宜的碳水化合物,即淀粉,可提供基本的能量需求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主要氨基酸,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中医认为其性平味甘无毒、能健脾和胃、益气调中,缓解止痛,通利大便,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肠胃不和,大便不畅等功效,而在法国称“地下苹果”。在欧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称号。因应用广泛等特点,与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相提并论,称为全球五大农作物,是世界性的重要粮食作物和工业原料作物。

土豆有如此的功效,大多数人却不怎么喜欢食用,究其原因,不得而知。母亲说我是土豆命,因我出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低标准的年月,确切地说是土豆救了我的命,据母亲回忆说,我的出生,虽给全家族增添了喜庆,父母喜得贵子,然而在那个给苏联老大哥偿还外债口粮紧缺的岁月里,粮食奇少,不免给家里带来沉重的负担,母亲因吃不到食物,奶水自然少的可怜,相继我只有遭罪,望着饿着奄奄一息的我,母亲只有已泪洗面,急的小脚奶奶满地乱跺碎步,心急如焚的父亲,拿着自己仅有的一件新山羊皮缝制的皮袄,徒步几百里,连夜换回了一些土豆。勤劳朴实,手巧的奶奶,把这些珍贵的土豆熬成糊糊,稠的给母亲吃,稀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喂给我吃,就这样,用父亲换回来的土豆,不仅救活了我的命,也使得全家度过了寒冷的冬月和饥荒的春季,可怜的父亲却忍受着冬天的严寒。

小时候,因粮食紧缺,土豆是主食,当饭充饥,也是我们童年唯一的零食,那时的农村不兴吃早点,大人怕我们上学挨饿,便在我们的书包里经常塞上几个煮熟或烤熟的完整的香喷喷土豆或甜津津的黄萝卜。于是,漫长的一个上午就弥漫着土豆的香味。

土豆的吃法很多,不但可以切成细丝炒着吃,也可以蒸、煮、炸、烤,切成片在锅里烙等等,怎么做怎么香。那时母亲常给我们把土豆煮熟捣成碎末,在掺入一些切碎的酸白菜,包成饺子,蘸着蒜醋水,那香的滋味溢于言表,美气咋了,土豆给我们童年带来了温饱,也带给我们快乐,带来了深深的回忆,那情、那景,温暖一生。

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业结构的调整,我们川区农田里成片成块种植土豆的情景已不存在,早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高效、反季节的多元化的超级蔬菜。然而,在大力提倡回归自然,追求纯正绿色食品的今天,不防多吃点自然生长,不靠化学肥料滋润生长的土豆,有营养又有滋味,又利于健康。

记忆中的味道----土豆

文/真水無香

每个人记忆中都会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味道,年终岁尾,在这个数九寒冬,最让我先记起的就是土豆被烧烤过的浓香。

严寒的冬日,土豆对于大部分东北人来说,无疑是温暖的。特别是在物流不畅,物资匮乏的年代,土豆和白菜就是东北人过冬餐桌上的主要菜肴。而且这两个菜都是一样的低调内敛,即可做为主菜彰显味道,也可以默默的与任何的菜品相合搭配。特别是土豆,无论是大火炖出的软糯大块,清炒滑出来的脆片,凉拌的细丝,或是熬出来的浓汤,都是那样的可口。即便是今日,宝贝们喜爱的薯条、薯片也都是由土豆加工而来。

我是大爱土豆的,因为她曾带给我无尽的温暖回忆。

在辽西的山村,当电灯偶尔会亮,煤油灯还是最主要照明工具的时候,我的记忆就已经满是土豆了。寒冷的冬日,坐在姥姥家温暖的炕头,围着一个暖暖的火盆,等待着里面美味的成熟。从早晨烧过火的炉堂中撮出的秸竿灰烬呼吸般的在火盆中明灭,里面埋着满满的幸福和期待,土豆肯定是每天都要放的了,还有在那个时代有些珍贵的鸡蛋,虽然直到现在我还是不喜欢鸡蛋,但每天姥姥家的火盆里都会埋上一颗。那时候的雪是格外的多,也格外的频,山村的整个冬天几乎都是白色的。窗儿外雪花扑扑簌簌,屋子里热气暖意融融。最不安分的是鸡蛋,时不时的就会在火盆中闷响一声,那是鸡蛋被烤破了的声音,蛋壳被挣裂开,涌出的蛋清和蛋黄凝固的隆起,就象是一道伤疤。先不用管,再过一会的时候,用火钳和火夹或是火铲把鸡蛋捡出,扑掉上面的青色的灰,裂口的地方还冒着热气,虽然我不爱吃鸡蛋,但烤出来的已经是我认为鸡蛋的最美味道了。土豆在这个时候还是沉稳的,不声不响,慢慢的自顾自的成熟,时间差不多的时候,就要用火夹剥开覆盖的灰火看一看,已经变得干瘪缩小褶皱的时候,就已经好了。捡出来,在火盆的边沿上嗑掉土豆上粘着的灰,再快速的在左手右手间倒一倒,诱惑的香气却一刻也没有停留,拼命的钻进你的鼻子。每摸一下都是烫的,每一口呼吸都是浓香,急不可待的掰开,黄白色的瓤里,热气夹着香味一并的袭来,咬上一口,一边呼着气,一边让滚烫的美味在舌牙间腾挪,就是这般的感受。而最最美味的部分,则是皮了,剥掉粘灰的外皮,里面的一层被烤的焦黄,筋筋道道,与软糯的瓤相比,又是一般的风味。这是童年的烤土豆,满是香甜。

与烤土豆相比,清炒出来的土豆丝在我心中有着不一样的温暖记忆。那是85年的冬天,父母带着我去遥远的北京看病,初到的时候,爸爸外出去寻一位远方的亲戚,我和妈妈则是在焦急的等。通信基本靠书信的年代,没有任何的联系方法,打个电话都需要不停地往里面续硬币,饿了的时候,记得妈妈带我进了一家再小不过的小店,简单的桌子,铺着陈旧却又整洁的桌布。记不得太多的细节了,毕竟那时候还不满五周岁,只记得端上来的是一盘土豆丝,妈妈说那就是最好的美味了,又是菜又是饭,都在一起。那真的是一种美味,当时觉得是无上的美味,再而后的这三十几年,也再也没寻得那盘美妙的味道。连米饭都没有,就是这一盘炒得淡淡的土豆丝,妈妈也是可着我吃完的,那真是一个艰苦的年代,也是幸福的。我们蜗居在北京沙窝的一间小平房里一个多月,木板临时拼成的床,仅仅能容得下三个人躺下。每天坐上地铁去301医院看排号的情况,每天都可以看见许多黑黑的老外,看到楼房还有地下几层的时候兴奋不已,第一次吃到的榨菜就是真真的美味。空闲的时候我们逛故宫,爬了景山,看了北京的各种海。去动物园的时候,爸爸下车后车门就关了,我和妈妈又多坐了一站,下车后就是凭着都顺着路向一起走的默契再相逢,那个时候真的是怕了,怕丢了爸爸,怕爸爸丢了我们,但到了动物园这一切又都抛在了九霄云外,那个艰苦的年代,记忆却是沉甸甸的幸福。记得了动物园里的大蛇,也记得了那招人爱的黑熊。没有病的痛苦,却都是美美回忆。

美味就是一种记忆,一种传承,而今,我已为人父,理解了所有的爱,也烧得了一手的好菜。香菇土豆片、孜然 土豆片、清炒土豆丝、薯饼、土豆泥、土豆烧鸭烧鹅、土豆清炖牛肉等等也都是我家宝贝喜欢的美味,和我一样,宝贝也爱着土豆的味道。

土豆啊土豆

文/武勇坤

我六岁那年,爹因劳累过度生病躺在炕上。看着爹痛苦难受的样子,只能喝玉米糊糊啃玉米饼,我们心里难受极了。娘想尽一切办法想给爹做一碗可口的饭,可在那个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哪有什么稀罕的东西哟。为此,娘常望着案板唉声叹气。

这天临近中午,娘突然眼睛一亮,对我说,你去咱家自留地刨点土豆回来,给你爹做土豆条汤,你爹喝了,病就好了。

真的吗?我高兴极了,认定土豆就是传说中的仙丹妙药,我立刻找到比我还高的锄头,挎着筐,向自留地走去。

虽然是六月天,太阳却很毒。我扛着笨拙的锄头,在阳光下行走。街上静极了,人们好像都怕热似地躲起来了。

我一路走,一路想着土豆条汤有多么好吃,那一定是世上最美味的佳肴。爹吃了后,肯定马上康复,像往常一样劳动干活。我舔着嘴唇胡思乱想,要是我也生一场病,是不是也能吃到土豆条汤啊。我加快脚步,想尽快把土豆刨回来,让娘给爹做汤吃。

出了村口,便是我家的自留地。地很小一块,我瞅着一簇簇的土豆秧,在阳光下散发出清新诱人的气息,下面藏着我的土豆呀,土豆比药还管用啊,能治好爹的病呢!我迫不及待地放下筐,举起锄头,对准一墩秧苗奋力刨去,可惜我的劲儿太小了,准头又差了些,锄头斜着擦了下地皮。我学着大人的模样,往手心吐了口唾沫,又高高举起锄头,“噗”的一声,我傻眼了,竟将一个土豆切下一块,我心里难过极了,好似受伤的是我。我不敢用锄头使劲刨了,只是轻轻地勾着,结果只找到几个玻璃球大的土豆。大土豆呢?它一定藏在下面,我生怕划破了土豆,便扔下锄头,用手去挖,始终也没找到大土豆。

土豆哪儿去了?我的土豆哪儿去了?没有土豆,娘拿什么给爹做汤啊?我伤心地哭了起来,眼泪扑簌簌地往下掉,土豆,我的土豆……

邻居王大爷不知什么时候走过来,和蔼地问,你哭什么呀?我不管不顾,哭嚎着,我的土豆没了,我找我的土豆。

土豆这么小,刨了太可惜了。王大爷摇头叹息。我抽搐着说,我爹病了,我娘要给我爹做土豆条汤喝……

王大爷俯身拾起锄头,安慰我说,别哭,你的土豆没丢。没丢?我破涕为笑,伸手抹脸上的泪,把脸弄成大花脸。王大爷解释说,土豆和人一样,也需要长大啊。来,我刨,你捡。

王大爷刨了四五墩,大约有二十几个土豆,我小心捧在手里,把土豆上的泥土擦得干干净净。我望着金黄黄的小土豆,像个喜气的娃娃,我左看右看,在脸上亲了亲,舍不得放进筐里。

我挎着筐,拖着锄头,急匆匆赶回家。娘迎出来,一把接过我手里的锄头和筐,问,你没刨错地吧。

我说,没有,是王大爷帮我刨的,绝对不会错。

娘放心了,欢天喜地去做汤,我帮娘烧火。很快,一碗热气腾腾的土豆条汤出锅了,爹吃了一半,便把碗一推,吃饱了,给孩子吃吧。

娘知道我故意躲在街上,于是,娘站在门外,冲街高声唤,娃,回家——吃饭了——

我听到熟悉唤声,像只欢快的小狗,摇头晃脑飞快跑回家。

爹病好后,去自留地补种。回来对娘说,娃刨错了地,刨了王叔家的,我给补种上了,等收秋了,别忘了还给人家四墩土豆。

切土豆丝

文/李欣雨

星期天中午,我写完作业没事干,便来到厨房。妈妈一看我进来,就说:“欣雨,我给你一个任务,愿不愿意干?”“愿意!”我清了清嗓子回答。“好,那你把这个洗干净的土豆切成土豆丝,好吗?”“yes。”我爽快地答应。

说切就切,我放好案板,把土豆放在案板上,拿起菜刀,大声说道:“看好了,我李师傅今天要把你切成土豆丝!”我高高地举起菜刀对准土豆的“脑门”挥去,哪知土豆像个调皮的娃娃,滚到了一边,害我把案板上的一根葱给切断了。我不甘心,又用两手举起菜刀往下一“砍”,土豆又蹦到了一旁的盆里。我生气地想:“臭土豆,我不把你切个稀巴烂,就不吃饭。”

妈妈闻声走过来开玩笑地说:“呦,这李师傅的手艺也不咋地呀!连个土豆都切不了。”边说边把土豆拿起来,从圆圆的肚子上切下薄薄的一片,再放到案板上,土豆老实趴下了。妈妈就用左手按住土豆,右手操起菜刀,一刀又一刀切下土豆片,然后摞成一垛,土豆丝就从那雪亮的刀口跳出来了。

看了妈妈这番“表演”,我这才知道什么叫做“看着容易做着难”。

感谢土豆

文/周寿鸿

有一次,我看到梵高的画作《吃土豆的人》,为之深深震撼。在昏黄的灯光下,一群农夫围坐在一起,他们衣着简陋,一双双手瘦小而又骨节粗大,面对桌上的土豆食物,眼睛里流露出渴望的光芒。“我想强调,这些在灯下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这双伸向盘子的手挖掘土地的。”在梵高后来写给弟弟的信中,他流露出对劳动者的敬意。

我老家在一个贫瘠的乡村,小时候,土豆帮助我们度过寒冷的长冬。在家乡,土豆被称为“洋山芋”,后来才知道它的学名是马铃薯,上初中时知道也是赵树理笔下的山药蛋。老家以稻麦种植为主,土豆是副食作物,既可作粮也可作蔬。下田帮父母干活,我的口袋里经常揣一两只煮熟的土豆,饿了就用它解饥。

每年的元宵节一过,乡村最早的农活就是种土豆。我们从地窖中取出越冬的土豆,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带到田里。此时,大地还未苏醒,要用铁锹下劲翻开冻土,敲碎土坷垃,挖出一个个小坑,将一只只土豆块放进去。一场春雨过后,土豆很快冒出了小苗,随风随雨,自然生长。到了收获季节,土豆被从幽暗的土壤刨出,收储进了粮仓,走上庄户人家的餐桌。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吃土豆,香浓软糯的滋味让我久久回味。

长大后知道,土豆的故乡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一带。古印第安人十分尊崇土豆,把它塑造成英雄和神灵,他们还给土豆起了一个有趣的名字——“爸爸”。是啊,在气候恶劣的高寒地区,只要有一袋土豆,就有了生命的依靠和希望。

后来,西班牙人驾着海盗船来到了南美洲,将安第斯山变成了矿场;再后来英国人也来了,打败了西班牙人,将土豆的种子带到了欧洲。17世纪欧洲一场持续30年的宗教战争,引发了饥荒和瘟疫,欧洲人开始大面积种植土豆。

土豆是什么时候来到中国的呢?有人说是17世纪的明朝末年,最早在华北、京津和山东一带栽培,后来推广到内蒙古;还有人说土豆是经菲律宾群岛到达福建海岸,并且首先在福建种植的。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土豆在明代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1562—1633)最早提到了“土豆”。他在《农政全书》卷二十八记载:“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别小看小小的土豆,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1840年欧洲爆发马铃薯晚疫病,完全依赖马铃薯的爱尔兰遭受大饥荒,几乎有一百万人饿死,几百万移民逃往美洲,开辟了新大陆。有人说,如果没有土豆,美国的历史将会重写,此言并不为过。

土豆同样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在辽阔的北方,原来只能生长莜麦且产量极低,而土豆却很适合高寒气候,很快在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成为劳苦大众的主食。如今,土豆的地图已扩张到长江以南,近年来在华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冬季栽种,成为增收的新渠道。2015年,农业部提出要让土豆成为国人的第四大主粮,引发社会热议。在中国已经扎根400多年的土豆,终于要翻身做主人了。

感谢土豆,虽然它其貌不扬,显得土里土气,却内心圆润如玉、质朴真诚,一点也没有虚情假意。平时,它一直默默地生长在幽暗的土壤中,而在我们需要时,却毫不吝惜地奉献最真诚、最实用、最温暖人心的自己。

人间暖意

文/鲍捷

在德国的某个边远小镇,当一个男孩爱上一个女孩,他就送她一颗土豆。不是玩具土豆,也不是静物画土豆,而是一颗圆溜溜、脆生生、响当当、有手感的真土豆,是可以蒸,可以煮,可以播种,可以烙饼,可以磨粉,可以炒菜和煲汤的土豆。

在这个小镇,土豆代表粮食、代表种子、代表爱情、代表力量、代表幸福;代表勤劳、坚韧、善良、无私等一切最美好的女性特质;代表时光赠予爱人的人间烟火。

想起德国的土豆,缘于前几日在武汉偶遇一位老师,年近六十,脸上却是少女般安静恬然的气息,扎着雅致的发辫,穿着整洁的套装,白净的脸上透着细细的粉红,走起路来有着春燕般轻盈的身姿,举手投足透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共进午餐时,老师多次提起土豆,提起故乡的母亲,提起国外留学的儿子。

老师的故乡在北方,她思念故乡的母亲,留在脑海里的总是母亲俯身削土豆的背影,在那个饥荒的年代,土豆几乎是家里的主粮,母亲常说,只要田地里还能长出土豆,日子就过得下去。在艰苦的童年时代,土豆是信念,是希望,是支撑,是坚持,是饥荒之年的种子,是母亲一俯身就是几十年的执着背影。若干年后,自己成了母亲,儿子如她般热爱土豆,她便想着法儿给儿子做土豆,土豆焖牛腩、干锅土豆片、酸辣土豆丝,一日三餐的土豆仿佛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传递,让她安心,伴随着儿子懂事。老师讲这番话时,细语嫣然,我却深深感动,一位年近六十的女人,有少女般轻盈的身姿不少见,但有着少女般洁净的气息却很少见,此刻的老师,脸上洋溢着纯真、恬淡,整个人晶莹剔透,神采奕奕。

不由想起金马奖影后杨惠珊、张毅夫妇,这对夫妻于演艺最高峰时离开舞台,相伴三十年,远离聚光灯、鲜花和掌声,粗茶布衣,潜心研究琉璃艺术。在不长不短的人生路上,这对如琉璃般纯净的夫妻把春的明艳,夏的清凉,秋的宁静,冬的温暖织成了如水绸缎,真正把日子过成了琉璃,悟出了生活中的禅机。

原来,人间暖意是藏在时光里的密码,藏于一果一蔬,一饭一粥,一言一语,一朝一夕中,藏于寻常日子的似水流年里——远方的玫来信说,你一定记得买些手工面,把它分成几份,要不会坨在一起,吃一份煮一份,煮的时候加两个鸡蛋一点青菜,营养就够了;小小的儿子说,妈妈,你老了,我给你当司机,给你做饭,给你洗脚,给你朗读……在微凉的秋夜,想起这种种人间暖意,居然比山盟海誓还要动心。

我把锦瑟记流年,而流年中,人间暖意是最隆重的一笔。把暖染进光阴里,让爱伴随着时光的小碎步,款款而来,芳香四溢。

厨房“生死战”

文/吕佳怡

“今天我有事,面条给你留锅里了,自己热热凑合着吃了吧。”这是母亲大人出门之前的最后一句话。

“……”望着锅里已经变异成面团的“面条”,掏掏空空如也的口袋——最后知道真相的我眼泪掉下来。妈妈你把身无分文饿着肚子的女儿独自留在家里真的是亲妈?这锅底形的面团真的不是喂猪的?我真的不是你充话费送的?

我在风中默默流下两行“血泪”,伤心了30秒后,坚强的我开启伟大光荣的“觅食仪式”。进入“圣地”厨房——肉,没有;面包,没有;就连“康师傅”也查无此人。

沉默片刻,再次恢复乐观。政治老师说的没错,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兔子急了都能咬人,狗急了也会跳墙,更何况我这种高等生物在“饥饿”这种灾难性情况下迸发出的无尽潜能!我满腔热血地撸起睡衣袖,拎起冰箱里仅存的两只(奇怪的量词)土豆和一坨品种不明的肉类杀向水槽。我要和敌方土豆君以及肉肉决一死战,血染沙场,不死不休(好可怕)!

默默呸掉后面半句灭自己威风的鬼话,拎起土豆扔在水龙头下冲洗,看着土豆君在水槽中旋转,跳跃,翻滚,挣扎,我不禁冷笑三声,受死吧,土豆!从刀架上抽出一把明晃晃的菜刀,瞄准土豆君坑坑洼洼的身体,举刀剁下去(这很危险小朋友们不要学),一刀劈死个马铃薯,我都被自己帅倒了。

一个酷炫的开始必定伴随着一个草率万分的结束。比如说,我切成的“土豆丝”是如此之——臃肿。噫,要我拿刀把土豆君变成“苗条状”,真的做不到啊!但凡事讲究中庸之道,我又何必将事做绝,把可爱的土豆君逼上绝路呢?耸耸肩,便把土豆条摆在一旁了。

相较之下,“干掉”肉肉,就好办许多了。我对肉肉的标准只有——熟了,无毒,(没错就是这么低)。谁让我就是这样一个豪迈而直率(简称懒)的人呢?

肉肉一马当先,成了“开油锅先锋”。“啊——好烫、好疼,啊啊啊啊啊啊——”边有模有样地翻炒(放心我真的放了金龙鱼食用油),心中大喊着“翻滚吧,肉!”边丧心病狂地为其配音。心中默默为肉肉点起一根蜡烛——我是一个多么有爱心和同情心的姑娘啊!

土豆君不甘示弱,紧随其后,争先恐后地奔赴名为“油锅”的战场,前仆后继地扑向肉肉已经开始散发出缕缕香气的“尸体”(希望这句话不会造成小朋友们对肉的心理阴影):“啊——肉肉欧巴你怎么了?哈尼你不能死!你死了我怎么办?要死……要死我陪你一起死!达令你等我——嗞嗞——”毋庸置疑,以上同样是某天才神乎其神的配音。一边持续翻炒,一边为它们默哀——真是个感人的爱情故事,就差句“永别了,欧巴……”就是一部完美的韩剧。

关火,装盘,大功告成!哼,没吃过猪肉我还没见过猪跑吗?本宝宝还不是炒出了一盘可以吃(要求真低)的菜!

我打赌,这是我十二年来吃过的最难忘的土豆炒肉。除了没有优点这个缺点之外,简直可以用金星老师的话来形容——完美!

不管怎样,我在这场与食物的“厨房生死战”中,以智商优势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更在与“十指不沾阳春水”、“不食人间烟火”、完全不会自理的半残废状态的自己的比拼中,战胜了自己!

一个人的追随

文/石兵

世间雅者,多喜欢种花养鱼,我却识得一友,独喜种植土豆。朋友住在二十一层高楼,室内无土只有阳光,他便买来大花盆,填满田野中采集的泥土,再将买来的土豆种切块,切块之时,他用放大镜细细寻找芽眼,那认真的模样如同寻求宇宙奥秘的科学家,及至豆种进土,他又天天呵护,引来阳光温养,淘得细沙催芽,等到土豆种长出勃勃绿叶,他又洒水放风,松土扶叶,那份细致,根本让人看不出这是在养植平凡普通的土豆。

收获之际,朋友往往在一只大花盆便能挖出十余枚土豆,有一次,我恰好在朋友家中目睹,只见朋友挽起衣袖,双手翻动松软的泥土,脸上溢满笑容,不一会儿,随着一个个宝贝土豆的纷纷出土,室内竟然盈满了泥土芬芳,一股温润与甜香沁人心脾,令我恍然忘记了身处闹市中心钢筋水泥堆砌而出的高楼大厦,仿佛回到了童年时芳香弥漫春风荡漾的田野之中。

朋友告诉我,种土豆源于少年时在乡下与母亲种土豆的那一段时光,如今身处繁华都市,要面对与追逐的东西太多了,反而丢失了内心的那份本真,名贵花草骄嫩易折,虽然美丽却总有隔阂,只有这貌不惊人的小小土豆,植根大地,平凡普通,于他而言,却有着最平易与最温柔的念想。

朋友笑称,在这机遇繁多的城市里,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财富与权力,都在渴望灯红与酒绿,惟有这小小的土豆只是他一个人的追随,旁人都在追寻未来,只有他在追随过去,说来也真是有些好笑。

我没有笑,其实,相较于众人有些盲目的追捧,一个人的追随或许更为打动人心,因为,这才是一个人内心最真实的需求。

厨房交响乐

文/郭槟瑞

噢,马上要到家了!呼哧呼哧地爬上楼梯的我,刚推开门,就见老妈在厨房忙个不停。原来她在做我最喜欢的土豆丝炒肉。放下书包,我来到厨房,只见老妈正在将洗净的土豆削皮切成丝,再将配好的料放在旁边。

老妈打开油烟机,再把煤气拧到最大,“轰”的一声,蓝色的火苗手挽着手跳起了舞蹈。老妈把油倒进锅里,顿时,锅里发出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水和油互不退让地玩起了蹦床游戏,直到锅里冒烟,老妈才把切好的肉倒进锅里,只听见“嗞”的一声,激烈的噼里啪啦声再次响起,紧接着土豆也下锅了,只见老妈不停地翻炒,然后把配料倒下去,一股股香味渐渐扑鼻而来。

锅铲声、油烟机声、 嗞嗞声,汇成了一道美妙的“交响乐”。

一盘香喷喷的土豆肉丝成功出炉啰!我忍不住夹了一丝塞到嘴里,味道真好!这是我老妈的拿手菜,也是我的最爱。

妈妈,I love you!

沉重的土豆丝

文/巩琴

我是一个独生女,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也许是望女成凤吧,他们从小就对我十分严厉。虽然在生活上不亏待我一点儿,但是在思想上却很少和我交流,在学习上更是高压管制,从不放松。当时就觉得他们很残酷,现在才明白,他们和其他盲目溺爱孩子的父母没什么两样,只不过溺爱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十分孤独。所以从开始学习写作文起,我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每天晚上做完功课之后,我都要尽情地在日记上倾吐我的酸甜苦辣和我的秘密心情。日记,成了我最要好的朋友。

在这种状况下,我考上了我们市的重点高中。学校离家很远,为了节省往返的时间,我每天早上都带着午餐去上学,中午在学校里把饭盒一热,就在教室里吃。带午餐的同学还挺多,大家免不了会在一起“交流”,要是觉得哪个同学带的什么菜好,我就会在日记里题上一笔,有时有人夸我带的菜,我也会顺手写上两句。开始还没留意,后来,我慢慢发现,凡是我在日记里记过的那些味道不错的好菜,隔上一两天,妈妈就会让它们出现在我的饭盒里。

莫非他们偷看了我的日记?我不愿意相信。在这之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我的日记本就在抽屉里放着,我从没有上过锁。我丝毫没有怀疑过父母,他们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编辑,那么温文尔雅,风度翩翩,他们怎么会这么做呢? 但是,我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发现日记里的书签好几次被动了地方——对这种细节,青春期的我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可是我还是没有贸然出击,我想了一个花招儿。那天晚上,我在日记里写道:“中午,大家在教室里吃各自带的盒饭,张伟丽带的是土豆丝,是用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的,脆脆的,麻麻的,真香!张伟丽的妈妈真好!张伟丽真幸福!”

第三天早上,我打开饭盒,扑入眼帘的便是青椒丝和肉丝拌着炒出来的香喷喷的土豆丝!我愤怒极了,当即就把饭盒扣到了地上。妈妈吓愣了,呆呆地看着我。我冷冷地说:“你们是不是看了我的日记?”妈妈说不出话来。爸爸走过来说:“就是看了日记又怎么样?你也不能这样对待***妈!”我叫道:“那你们是怎么对待我的?你们知不知道你们这种行为有多么不道德!”

说完我就冲出了门,在大街上逛了一天。那是我第一次逃学。我忽然发现这个世界实在是令我失望:连父母都不值得信任,生命还有什么意义?连生命都没有什么意义了,那么学习呀,成绩呀,高考呀,前途呀等等这些附属品更不值一提。现在想起来似乎难以置信,但是我确实就是这样钻进了牛角尖里,开始了严重的心理封锁和自我幽闭。

往后的事情愈发不可收拾:我成了那个时候少有的“问题少女”,被学校建议休学一年。就那么守在家里,和父母几乎不搭腔。他们想和我说话,我也不理他们,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胡思乱想,有几次甚至差点儿割腕自杀,只是因为勇气不足而临阵退却了。过了一段时间,爸爸给我办了一张图书馆的借书证,我就开始去外面看书。就这样,我熬过了漫长的一年——现在想来,能熬过那一年,还真亏了那些书呢。

这之后,我又到一所普通高中复读,高中毕业又上大学,大学毕业后顺理成章地参加了工作。不知不觉间,我的生活又步入了正轨。唱歌、跳舞、交朋友,成了一名平凡而快乐的年轻人,以前的阴影似乎淡淡隐去了。

二十四岁生日那天,妈妈做了很多菜——二十四岁是本命年,父母相当重视。其中一道菜就是土豆丝。看到土豆丝,我一下子又想起了旧事,便以开玩笑的口气对他们回忆起我当时的糟糕状况,没想到父母当时就都哭了。妈妈说:“你知道这些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看到一盒土豆丝把你弄成了那样,给你承认错误,聊聊天,谈谈心什么的,你都不让。我真是连死的心思都有啊!”

我震惊极了。我从没有想到那盒土豆丝居然在父母的心上也压了这么多年,并且膨胀成了沉重的千斤担,而且他们负载的是自己和女儿的双重痛苦。当年他们固然有错,但从本意上讲,他们也是为了我好。他们虽然是父母,可也并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犯错误的权利,也有在人生中学习的权利。他们也像我一样,是个会受委屈的“孩子”,需要在犯错误和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理解和宽容。

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也许我们对待父母最公正的态度,就是用成人的态度而不是孩子的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与他们平等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才能设身处地理解他们和尊重他们。

“父母的爱虽然不能理解我们,但它仍然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这是奥地利诗人里尔克的话。我想说的却是:如果父母的爱能够理解我们,我们的爱也能够理解父母,那么这两种爱便可以融会成我们生命中最重要、最宝贵也最美好恒久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