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百科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春日的散文

2022/12/07好文章

关于春日的散文(精选12篇)

春日纸鸢飞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已是初春,徐徐暖风,又到了放风筝的季节。

广场上空放飞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百脚蜈蚣的串式风筝,传统宫灯的立体风筝,娇小沙燕的硬翅风筝和彩色蝴蝶的软翅风筝。其实我最喜欢八角形的板子风筝,它结构简单,制作简易,小时候我对它情有独钟。

春天的鲁西北大平原,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晨塘迷雾,小桥流水;夕阳红晕,月挂柳梢。在在是美景,处处是仙境。美不胜收,目不暇接,让人浑身情不自禁地迸发出一种不可言喻的兴奋。

儿时放学后,我牵着小羊羔,拎着自制的八角风筝,和小伙伴们奔向村东头的旧窑厂。旧窑厂里野花芬芳,青草葳蕤,两座废弃的旧砖窑高耸入云。草场是放羊的理想场所,窑顶是放风筝的绝佳之地。

找一块百草丰茂的地方,用羊链子将羊羔拴好,用半截青砖把固定羊链子的铁穿钉砸入地下。为防止羊羔逃跑,临走前再在铁穿钉上狠狠跺几脚,然后对小羊羔说:“你先吃点儿草,我玩一会儿就回来。”做个鬼脸就和小伙伴们放风筝去了。

空旷的麦田里,我把风筝放飞到天空,小心翼翼地牵着风筝线,沿着旧砖窑的盘道走到窑顶。我们在窑顶上用青砖压住风筝线,让风筝自由自在地在天空翱翔。

那时我有一个愿望,我愿变作风筝飞上天,摸一摸白云和棉花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看一看彩虹和丝绸究竟有什么区别?能不能摘下星星做灯使,晚上在星灯之下写作业;能不能跟着风儿到处看一看:村子附近究竟有没有城市,大海比村子里的池塘大多少。

我呆呆地看着风筝,想知道的很多,想解开的谜底很多。风筝飞的那么远,那么高,它一定什么都知道。等我长大了一定要外面看一看,我的梦想和风筝一起高高地放飞在深蓝的晴空。

小羊羔的 “咩咩”的叫声唤醒了我,应该为小羊羔更换草地了,走下窑顶的盘道时还不忘摘一朵生地黄的花朵,放到嘴里允吸一口花蜜。

年年春鸢飞,日日故乡梦。后来我走出了乡村,来到了霓虹闪烁的城市,但故乡之情,儿时欢乐就像一根风筝线把我牢牢地拴在了家乡的窑顶。

是时候回老家一趟,看一看春意盎然、铺青叠翠的故乡了……

春日絮语

文/xyf771107

[不堪瘦]

足浴室里,年轻的足浴师牵起我的手便说:“姐姐,你好瘦,我都不忍心给你按摩,怕你疼。”

无言微笑。因为温暖,眼眶有些潮湿,心却开始疼,因为那一根心上的刺。

有好一阵了,不愿在镜子前审视这番憔悴与落寞,看自己形销骨立的模样,只有在换上间隔一个季节未穿的春装时才发现衣是真的宽了,却不敢正视亦倔强地否认。

是偏执的女子,从来也没觉得瘦有什么不好,总觉得瘦的东西才精致才隐没才静好。“为伊消得人憔悴”,“过尽千帆皆不是”,“瘦成一道光一缕风”,身瘦了,心就丰了,人生就厚了。

杨柳岸晓风残月,喜欢那份瘦里透着的纤弱、柔软、安静与独立。那柳条多瘦,瘦得婀娜多姿,瘦得风情万种。那风多单薄,薄如蝉翼,轻若流云。那月多瘦凉,瘦成弯弯的相思,瘦成千古的遥远,清凉如水。

你们看,那颓败而光秃的枝丫,瘦得风骨而坚挺。那空灵的琴音,瘦得孤单缠绵。那笔尖的惆怅,瘦得婉转悠扬。还有那些好时光,瘦得才刚来到就已离去,那天边的残阳如血,瘦成最后一抹艳红瞬间幻灭,那相思的红豆,只能握在掌心瘦成凌乱交错的谁也读不懂的命轮。

春日的阳光,在沉寂了一个寒冬后透着压抑后放纵与肆意,矫情却盛大,令人不敢正视这明晃晃的刺痛。而当你在树荫下悠然漫步,便会看到阳光透过枝丫在地面洒下斑驳的投影,虽瘦成一道光,却安静平和,不热烈,不刺眼,这瘦便有了味道。

谁能说这瘦不美,谁不向往这样的瘦?瘦得如此冷落而独立,瘦得如此凌空而唯美,瘦成曲曲震颤的心音,滤尽尘世浮华万千,还一片清朗的天地。

小时候,因为瘦得小巧玲珑,总被老师欢喜着将座位安放在靠前居中的位置,那份关心让我倍感温暖,也滋长了我些许的骄傲。长大后,大家说我瘦得小鸟依人,于是得到许多无端的宠爱,很多时候置身于公主般的飘飘然。

而今,这日渐消瘦的光阴里,瘦的是身心,而疯长的是经年的沧桑,亘古的寂寞。

人生,注定是一场阴差阳错荆棘丛生阴霾密布。而这一路轻瘦,谁为谁承载?谁又会一世心疼?

[害怕夜]

一直迷恋着夜,其实深深地恐惧着。

白日里,睡个懒觉,外出一阵闲逛,让所谓的热闹与繁华充斥于身体的每个细胞,阻挡我忧伤的可能,日子看似过得无碍。

暮色微薰,心便开始纠紧,竟不知该以怎样的姿势去迎接。当万籁俱寂,白日的喧嚣退去而后缓缓沉静,心却无端地不安,过份,汹涌,猛烈,将21克的重量无休地负重,逃不掉亦飞不出。

夜是滋生脆弱的温床。曾与闺蜜在夜里安守家中举杯对饮,她本想陪我的落寞,答应一定要保持清醒才能照顾我,结果几杯啤酒下肚便双双情绪泛滥。我道着心苦,而她心疼着我的苦与瘦,便陪我醉陪我泪。最后,醉了的我安静地昏昏欲睡,而她却整夜吐得翻江倒海,惹得进医院输液。自那以后,再不敢轻言共饮。

习惯了靠着窗台看铺开的夜幕,想像着那些已发生或正在上演或即将启幕的故事,或喜或悲,或快乐或忧伤,与我无关,但就是无法快乐。

玻璃窗不想打开,只想这样隔着一扇冰凉,看前方一片灯火通明夜色阑珊,看树枝飘摇花儿舞蹈的模样,听雨落心扉或星月对话,还有声声空旷的犬吠清脆的鸟鸣,用目光笑送着那些步履匆匆的行人。

雨起的时候。隔着窗,听雨打窗棂的吟唱,用指尖顺着它细细地流淌,清澈而绵长,只愿它能澄洗那一方阴霾,润泽那一方枯寂。推开窗,摊开双掌,任这些清凉的精灵在掌心跳舞,肆意飞溅过后,再重回掌心的温润,任身体转凉,心却是喜的。

当清浅的月色落满窗台,写意着影影绰绰如水蔓延的温柔,如一片幽蓝的深海,将所有的思绪席卷淹没,那么美,那么醉。用冰凉的指尖轻触那些静美的斑驳,才发现,拥有失去拿起放下只是一念之间,拥有并非温暖,放下也并非无路可退。

有时,心就如一块圈地,阻隔着一块永远攻不破的城墙,在墙内看世间风景万千风华绝代,却走不出前世的牵绊。无数次伸出手掌,想要触摸那一方美丽,却发现前方是如此遥不可及,远成心上的伤,盈握满掌的寒凉。

愈夜愈清醒,每每夜深人静,心却辗转难安。任自己抱紧双臂安静地蜷缩在电脑前,久久不肯睡去,只是贪恋这微光,只是不想让这夜太孤单。

关上灯,黑夜来得无声。曾经的山盟海誓已成今日的沥沥心疼,曾经懵懂青葱的岁月已风逝成不再的美丽,曾经说着永不离弃的伊人已散落天涯。

这黑夜,不再纯粹,不再安静,不再乖巧,拼命涂鸦,无法留白。

[在路上]

从不是好动的人,却喜欢一直在路上的感觉。

喜欢走很直很直的路,双眼望不到头,但望得到笔直的前方,滋生一种永远朝前的力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从不甘心就此停驻等风雨的降临或是阳光的宠溺,总希望看得到最后的最后,那清清楚楚的结局。

坐车会让我感觉有些晕,每次出行上车总有些不情愿,却喜欢车轮载着我不停地向前,一路颠簸摇晃,思绪昏沉。车窗外风景如影掠过,来不及细看,无需留恋。但是,因为在路上,心就不容许颓败,忧伤就可以暂时地退避三舍。

时常,一个人在路上漫无目的地走走停停,看蓝天草地,车水马龙,阳光轻风,鸟儿云儿,那些精致华丽的橱窗,还有身边陌生的对话陌生的表情。这些无关的热闹与繁华,多少有一种填补的力量。

与朋友同行,逛街,吃饭,旅游,终于不再是一个人呆着,挑选我喜欢的东西,吃喜欢的食物,去想去的地方,还有温暖的朋友陪着说温暖的话。这感觉真好,不用一个人承受所有安静的侵袭与寂灭,所有低颓的情绪可以暂且搁置。

在路上,听来多么意气风发和充满力量,心灵充实,视野开阔,希望招展,容不得你沉溺与悲伤,容不得你退后脱逃,容不得丝毫的犹豫彷徨,在路上是唯一笃定的选择。

人,在路上,为奔赴某个地方,或是一场相约一次挑战,甚至是一场寡淡年华里无望的奔波。只要在路上,便能感觉美丽温暖,自信丰盈,还有那不负青春的无怨无悔。

心,在路上,不停地自省、思索、感知、整理、删减,而后变得深刻温软,变得丰富慈悲,变得清简恬淡。因为一直在路上,所以不会沉溺,不会迷茫,不会坠落,不会隐匿。

在路上,风雨披靡抑或阳光普照,霜雪阴霾抑或一派晴川,跌宕起伏抑或阔阔通途,听一路冷啸风吟,赏一路花谢花开,笑看人缘聚散,静味欢喜悲忧,识透世态炎凉。再回首,才觉心其实一直不孤单,只是日渐凉薄。

在路上,身心合一的出行,需要势如破竹的勇气,需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果敢,需要不留退路的毅然决然,哪怕把自己逼入绝境。朋友总说,我是看似柔弱乖巧实则倔强独行的女子,所以才疲惫。一语把我看得透透,只能无言以对。

一路走来,个中滋味,岂是他人轻易能尝的?想想这一路,几乎把自己置身于无垠的荒漠里,饥渴,疲惫,荒凉,逼仄得令人窒息,任那些疼痛一次次翻滚鲜活,任无情岁月摧毁我所有的梦想与期待,却不敢声张,不愿流露,只是安静地小心翼翼地守护和舔拭着不为人知的伤。

在路上,没有结束,亦不会结束。在路上,是今生注定的奔波辛苦,我无法绕过。

[字的诱惑]

少之又少的爱好,千篇一律的生活,不知何时,文字成了唯一的心系。

每每打开电脑,最先想到的是上到网站读几篇美文,再重要的事都可以放下,如此心便添几许安然。哪天若实在有事耽搁未曾在文海里徜徉一番,心便涌起一种无端的缺失,悬着一个未了的愿。

习惯了包里总放上一本自己心爱的书,闲来无事时便拿来一读,字里行间的各式美丽,那些精致唯美的情怀,瞬间缤纷了这苍白如许的流年。于是,学会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欣喜着“银碗里盛雪”,懂得了“烟花易冷,人事易分”。这份懂得,这么美,又如此伤。

我想,最快乐的时候,便是指尖与键盘琴瑟合鸣。心中的动荡不安汇成指尖的舞蹈,那么迫不及待,那么滔滔不绝,那么汹涌澎湃。而此时,周围一定是安静的,只有心在轻盈地灵动着,只有指尖在不知疲倦地叮叮咚咚。

瘦笔一支,将忧伤道尽,将惆怅淋漓,那份凝重与沧桑仿若千年的堆砌。我不快乐,而这样的书写让我快乐。无需懂得,无需怜悯,无需欣赏,只是想以这样的方式呈列,那么心的占据是否能因此而空爽一些?

不爱说话,却愿意每时每刻与大家分享一种心情,以文字记录的方式,比如雨飘了,阳光灿了,草儿绿了,花儿开了,比如我的快乐、郁闷、疑惑、迷惘,比如生命中拥有的感动,经历的坎坷,还有那小小的骄傲。

写字,是我今生最勇敢的勇敢。众人眼中冷若冰霜吝啬言辞的我,不可否认的格格不入孤芳自赏,其实同样需要倾诉和懂得,只是选择了不与人同的方式。

从不隐藏,亦不回避,我的爱,我的伤,我的痛,我的冷漠,我的脆弱,我的偏执,我的倔强。把所有的心情倾空而出坦于人前,于是,换取了无言的懂得,那样的懂得,安静而浅暖,靠近亦疏离,很舒服,很妥贴,恰到好处。

从来都知道,字是有魂的,字亦能入心怡情。恨只恨,难有那样一方雪颜冰魄,能全然融入那样清简自在美丽精博的魂。只能,在心中耕一方净土,供自己生息,孕育一片永远的清朗。

电脑前的静坐与敲打,一晃又是一天。上午,大雨倾盆,淹没键盘上跳跃的音符。此时,已是阳光微露,空气中升腾着无数热闹的声响。

窗帘蔓拢,窗前的绿色渐渐生动起来,鸟儿在眼前一路轻歌飞翔,阳光泻落房间满满的温软,这字便似也润了颜色浸了花香,清新的绿,洁白的香。

春日花语

文/朱丽秋

长大了,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有时还是会做小孩子才会做的事。

出去时,遇上春天里移栽花木,看到很多砍下的枝叶上带着花。

拾了一抱回来,插在瓶里看,感觉好痛的呢。

有瓶也大多是空的,不大肯往里面插花,因为不舍得去折。

一直愚蠢地认为,花也是有感觉的。那是树期盼了整整一年的期待。

特别是今春一直在过敏,就更没有靠近过花。

坐对一席花开,原想写字的,竟然一个人呆立了好久。

记得读李渔《闲情偶记》时,他这样写过。

哪怕是很穷的人家,也要在婚嫁后种上些花。

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爱护和尊重。

是啊,一年四季能有花戴或是有花采,也真的是一种奢侈呢。

有时会嫉妒古人,好有闲的那种,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真正的诗。

现在的生活太粗了,女性也是。徒有花型,却无花的气息。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到一定的年龄,不经过一定的风雨,永远也不会真的明白。

一花一草,都有自己的灵性和可爱。

春光无限好

文/刘爱玲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朱自清先生说的诚然不错,春日,一年之中的初日,万事万物皆在更新,世间百态皆有希冀。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心怀慕春情结,争相歌咏,春日也成了我们目之所及的良辰美景,为我们的目光、我们的心灵增添着无限的色彩。

春日,带给我们的是满目所及的万物生发。春日,有着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幽寂静谧;有着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润物无声;有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欣欣向荣;有着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好景不比别处寻,只要你走出家门,千树都在抽条,万花都在争艳,鸟儿都在啼鸣,人们都在欢笑,这是一个让人的目光明亮起来的季节,用姹紫嫣红为人的眼底心上涂抹色彩。

春日,带给我们的是心灵上的情感与希望;春日,有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温情,有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明丽;有着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静默,有着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的相思,所有的或者委婉,或者豪放的情感,皆在春日汇聚一堂。而春天,万物的欣欣向荣,百花的争妍斗艳,又能激起人们熬过了一个严冬萧瑟之后的希望,蓬勃生长着的希望,与暖阳一般炽热的希望,心怀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希望。

春日,带给我们的更是许多自然教会我们的道理。庄稼作物成熟于秋天,但成长于春天,这象征着厚积薄发;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象征着读书当乘少年时,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冰雪冻结了一整个冬天,却终会在春日里消融,这象征着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难与苦难也终会过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象征着我们不论在何时何地,也不要放弃希望。

不得不感慨自然赋予一年四季的各自用意是多么的奇妙。春日,就是一个让我们收获美的季节,为我们赋予情感与希望的季节,使我们振奋拼搏的季节,请乘春日,尽情与春光相遇吧。

闲话“压岁钱”

文/雷焕

春节里,最快乐的莫过于孩子们,不但有新衣裳穿,好吃好玩的自然比平常多,还能收到长辈们的压岁钱。

老家有句俗话:娃娃盼着过年哩,三十黑了散钱哩。

记得小时候日子清苦,总盼着过年时能吃到好的,能得到大人们给的压岁钱。大年三十晚上,带上二斤点心,一瓶白酒,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给他们磕过头之后,爷爷奶奶分别从口袋里摸出换好的新毛票,手指上蘸点唾沫,数上两毛钱,发给我们,甭提多高兴了。过个年,总共也接不了几块钱,但那一毛两毛的压岁钱承载的快乐总也忘不了。大约1986年春节,三叔的一个同学去给奶奶拜年,我正好在奶奶家,他随手给我发了10块钱压岁钱,这可是我长这么大收到的最大一笔压岁钱,连同大人们好生羡慕了一阵,要知道那时候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几十块钱。

有关压岁钱的来历传说:

传说一

关于压岁钱,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原来,这八枚铜钱是神仙变的。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传说二

另有一说源于古代“压惊”。说是太古时有一种凶兽叫“年”,隔365日后之夜,就要出来伤害人畜、庄稼,小孩子害怕,大人则以燃爆竹驱赶“年”,用食品安慰小孩,即为“压惊”。年久日深,便演变为以货币代食物,至宋便有“压岁钱”。据史载,王韶子南下,因被坏人背走,于途中惊呼,才被皇车所救,宋神宗即赐了他“压惊金犀钱”,以后才发展为“压岁钱”。

小孩的是“压祟钱”,老人的才是“压岁钱”。老人的“压岁钱”是指不再增长岁数,寓意长寿。历史上最早的压岁钱出现于汉代。最早的压岁钱也叫厌胜钱,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唐代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称为春节。不少原来属于立春日的风俗也移到了春节。春日散钱的风俗就演变成为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是这样记载压岁钱的:“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

到了明清时,压岁钱大多数是用红绳串着赐给孩子。压岁钱的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它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孩子的压岁钱由几毛、几块普遍涨到今天的成百上千块,应该在新世纪以后。一般来说直系亲属和经常往来的亲朋好友给的相对多一点,稍远一些的亲戚给的少一点。

互联网科技使得压岁钱不再是面对面才能发放,即便相隔万里,手指一点瞬间到账。普通人家孩子之间的压岁钱尽管只有几十到几百块钱,但绝不比富人子弟几万、几十万所包含的情谊少!这里的压岁钱已超越了钱的范畴,更多的是祝福和希望。

压岁钱,发出去的是钱,得到的是祝福和快乐!

还说家乡春日的雨

文/老猴子

风已刮了三天,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雨。希望这场雨,能止住这肆虐的风。在我的家乡,每年三四月间,都是雪风雨的三重唱。给这姗姗来迟的春日,带来些许热闹。

此时的南方,早已是进入盛春。可家乡还在春的门前徘徊。雪不时的还在飘落,风又随后将她吹干。风不断的吹昏天地,雨不紧不慢的赶来,将她止住。大自然这种神奇的造化,相生相克,孕育了北方独特的春天。

其实,干燥了一个冬日,春日的雨,尤其让人企盼。农民说:春雨贵如油。“秀才”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风吹雪,全凭声嘶力竭的猛劲。可春雨止风,却是绵里藏针,四两拨千斤。所以,每当风,吹起漫天尘霾时,我总盼,春风化雨。

每年家乡的清明时节,也常会飘来雪花纷纷,给祭扫平添几许思念之情。可春雨化泪,却不易迎来,春雨真的很贵气。我是北方人,喜欢雪。可我更喜欢春日的雨,她丝丝入扣,又婀娜潇洒。没有夏日雨的张扬,没有秋日雨的凄凉。在浇灭狂躁的风时,也让枯枝,蒿草,如饮甘露,重获新生。这是一种平凡的生命救赎,这同样是一个超凡的默默给予。当大地铺满青苗,万树成荫,瓜田李下之时,我会记住你——家乡春日的雨!?

春日花语

文/朱丽秋

长大了,还是会像小孩子一样,有时还是会做小孩子才会做的事。

出去时,遇上春天里移栽花木,看到很多砍下的枝叶上带着花。

拾了一抱回来,插在瓶里看,感觉好痛的呢。

有瓶也大多是空的,不大肯往里面插花,因为不舍得去折。

一直愚蠢地认为,花也是有感觉的。那是树期盼了整整一年的期待。

特别是今春一直在过敏,就更没有靠近过花。

坐对一席花开,原想写字的,竟然一个人呆立了好久。

记得读李渔《闲情偶记》时,他这样写过。

哪怕是很穷的人家,也要在婚嫁后种上些花。

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爱护和尊重。

是啊,一年四季能有花戴或是有花采,也真的是一种奢侈呢。

有时会嫉妒古人,好有闲的那种,真的可以把日子过成真正的诗。

现在的生活太粗了,女性也是。徒有花型,却无花的气息。

很多时候,很多事,不到一定的年龄,不经过一定的风雨,永远也不会真的明白。

一花一草,都有自己的灵性和可爱。

春天与诗同在

文/薛艳杰

春天,万物复苏,春草青青,是最适合读诗词的季节,面对融融春日,只有诗词的灵秀与静美适合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

从“东风好作阳和使”到“长江春水绿堪染”,从“万条垂下绿丝绦”到“百般红紫斗芳菲”,从“莲叶出水大如钱”到“到处十枝五枝花”——那么多那么多的诗句里,都藏着一个个美丽的春天。

我们心怀喜悦走进春天,从唯美的诗词里寻找那些美丽的景致。不管是吟颂春日、春水、春雨、春草,还是赞美春柳、春鸟、春山、春花。诗词跨越了地域,穿越了时空,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春天的诗情画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写出了二月杨柳抽枝发芽的美丽。“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打开了霏霏春雨的意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则又为我们展现了春天的绿意和活力。

唯美的字句,灵动的诗情,春天的一草一木都绽放在字里行间。不娇柔不做作,寥寥几笔随手一勾勒,就淡而有味。春天是一副画,就需要一首诗来配。“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寥寥几笔就写出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田园风光的旖旎惬意、幽静安逸。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则把五彩缤纷的春日春水描绘成一幅写意山水画。而杜甫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则赋予了春天无限的生机与盎然。还有苏轼的“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写活了人间的莺歌燕舞,春光明媚。

春天有美好,也有伤感。“落花流水春去也”、“人间四月芳菲尽”就能表达出人间的离愁别绪。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则充满了对故去的亲人的哀思。

春天是一幅画,也是一阕词,更是一首诗。春天犹如诗词一样美丽,从诗句中,我们可以想象出欣欣向荣,百花齐放的灿烂春色,可以想像出莺歌燕舞,春江水暖的烂漫春意。春天的诗意,是诗词里绽放的一朵花,芳香扑鼻且生机盎然。

春日食物的温暖

文/王旻

庚子年春天因疫情防控,宅家的假期比以往更长,家人有了更多悉心相处的时光。我没到单位上班,对母亲来说很难得。母亲珍惜相聚时光,巧手做菜,而我也着实喜欢她看着我吃她做的菜时喜笑颜开的模样。

春天里,风一阵,雨一阵,草木应春天而生,应时节而枯,一丛一丛热闹非常。鼠曲草也不例外。我和孩子们一样,将春天的草木抱个满怀,仿佛拥抱了整个春天。春天那些美味的食材是大自然给家庭的馈赠,也是家庭对温暖的定义,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立春后,农村田野上冒出零星的、嫩绿的鼠曲草。母亲带着我逃离城市的疫情,感受泥土和青草的芬芳。摘苦菜,采蕨菜,鼠曲草做成的草粿等食物,为春天的餐桌添上母爱的幸福感。

春天用瓦罐煲汤,亦能唤醒身心的愉悦,还可以传递家的温暖。用大火、文火、微火,不急不缓地掌控着。端详着那跳跃的蓝色火苗在罐底“舞蹈”,深红的枣和雪白的参在汤水中翻腾,喜欢闻着汤的香气,沐浴一屋氤氲香气……因为疫情,不敢外出吃饭,看书兼守汤成了每日功课。

因为疫情,我还在家中冰箱储备了很多食材,学起青海的兄弟制作杂碎。牛羊肉和心肺肚蹄等洗净加水和佐料,慢火炖到硬软适中,蹄筋变软,肠子变软,肚子变脆,软糯适宜。一边炖一边品味,当汤达到咸淡相当,肥而不腻,清香四溢时,才“偃旗息鼓”。

张文宏教授最近成了网红,他说的每句科普知识都很到位:“多吃鸡蛋,多喝牛奶……”因此在疫情期间补充营养很重要!以牛羊肉为主的肉汤,营养丰富又充饥,令我和母亲大呼过瘾,热乎乎,辣乎乎,香喷喷,鲜美得食欲大振,边吃边聊,边擦着头上冒出的汗,畅快至极。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母亲做的江南腌笃鲜。腌笃鲜里的春笋,清香鲜嫩,最是美味。这个春季很少外出,所以春笋也难到农村挖掘,只能到市场采购。腌笃鲜是什么美味?就是将鲜肉、咸肉、笋切块后一起放到砂锅里,搁到煤球炉上,让小火笃悠悠地炖出一锅汤。不过各家有各家的取材。咸肉家家自备,不过条件好考究点的人家则会用火腿肉。鲜肉花头就多了,有用五花肉,也有用小排骨,也有像我家一样用蹄髈的。然后是炖到差不多四分之三火候时加入会吸足汤水的辅材,如百叶结、肉皮之类的。说来奇妙,每次守在煤球炉边上看火候,我都觉得这砂锅就像变身成了发酵容器,笃上一段时间后,鲜甜与醇香便持续酝酿膨胀,顶得盖子“噗噗噗”,水汽香气弥漫一灶间,在我闻来,代表着春之味。记得《射雕英雄传》中黄蓉给洪七公做叫花鸡的过程,让人直流口水。春笋就像《小窗幽记》说的笋含禅味,堪称仙玉版之参。

作为记者,我曾采访过一位营养师。她认为春季调理肠胃很重要,早餐的食物可以选择精细的煲汤,那些酸性健脾的食材,如南瓜、莲子、芡实、薏仁等深度熬煮,火候用不疾不徐的文火。把透着原味的食材煲成精品,盛在心爱的蓝色陶瓷碗中,撒上一些油绿的葱花,任意角度欣赏嗅着香味,都是视觉和味觉的“盛筵”。

这些年我们喜欢点外卖,在家和单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疫情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了大厨,足不出户就可以烹饪出美味佳肴。而春天在家做菜最有收获感,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它代表一种生活方式,更代表疫情过后平和的心境。春天的菜肴,经过精心调配,慢火炖熬,呈现出色香味俱全的风味。那些食物仿佛蕴藏着整整一个春天的活力。

春日里的风筝

此时这草坪夹路两旁的柳枝已抽绿,早的紫荆也有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睛之笔”相映,勾画出一片春日的温和——

今年闰了四月,春天便来得迟些。近几日忽又刮起狂风,下起暴雨,学习、出行诸多不便,对春天的到来便更加期待了。

也许真像下铺老商所说的是春心涌动吧,反正从接触到久违的阳光,再一眼瞥见楼下垂柳的些许绿意,便再也没了睡意···

是风吹来了春天?是雨迎来了春天?已不再重要。天空像是被雨水淘洗过了,一丝云彩也没有,蓝得如此纯粹。然而不是,天上中分明有一个什么在飞行,原来是一个蝴蝶风筝,因为是嫩蓝色,又放的极高,不注意是很难发现的。

印象中故乡春日的天空是鲜见风筝的,即便阳春三月的时候,偶尔冒出的几个风筝,高也不过屋顶。麦田是不让去的,而且多半是潮湿粘鞋,也不适宜。在街道,有限于这狭窄有少风的跑道,放的高度很少需要如今日之仰望。此时这草坪夹路两旁的柳枝已抽绿,早的紫荆也有吐蕾,和孩子们天上的“点睛之笔”相映,勾画出一片春日的温和。晚来的春意便在这蔚蓝的天空中盎然开来···

我是不怎么爱放风筝的,没有条件还在其次,孩提时是因为不能掌握技巧,又不想将欢喜停滞于仰望。大些了,看着越来越远,渐行渐高的风筝,总有种想剪断引线的冲动,觉得飞得高远了就不该收这引线的牵制,无论最后是扶摇直下还是骤然急下,都是属于风筝自己的,无关他人的宿命。且手中也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它极想挣脱开去的力量。

记忆中唯一一件与风筝有关的趣事就是初三时候,中招过后,已是过了放风筝的最佳时期。而小A仍固执着要在成绩出来前扎好一个风筝,并要放得极高,要极高才行。我也是闲来无事,看他如此专注,一时兴起便用我半年的毛笔功底在风筝的背面题了“梦想”两字。也许纸质问题或是我功力过于“雄厚”以致破了个洞,小A便拿胶带连同竹骨粘了一下。我们就来到屋山后的一片空地,我举着,他来放。他跑的劲很猛,然而终不能使它飞得起来,更不用说放得极高了。我们的心也随着风筝不断上升下落,而那洞也时时破开···然而最后究竟放的起来没有?又有没有放得极高呢?终究回忆不起来,只记得掺着泥土的汗味,合着风声的呐喊。

后来的后来,我们一个向东,一个向北继续追逐属于自己的“风筝”。

也开始懂得风筝正因为有了长长的引线才会飞得高远,而这引线就是家里的电话线,父母在传达着一句句牵挂;就是返乡的火车票,对目的地饱含着一次次的期盼。

现在故乡的春日又在这异地的天空明媚起来,只不见了那自制的风筝和风似的追风筝的人。

春日花事

文/王仕学

春节前后十多天,艳阳高照,气温攀升至二十多度。简直有越过春天直逼初夏的意味,花们乱成一团。北方还是冰天雪地哩!

老城中心八一公园奎星阁附近的红梅,枝干碗口粗,斜倚着回廊,含苞欲放,如盘旋的火龙。看到鲜艳的梅花,遥想夏天青梅摇曳枝头,很惬意。奇香园的腊梅开出黄色白色的花,淡淡的清香,若有若无,穿行其间,梅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妙事不断浮现心头。

在2500年前的《诗经》中就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等记载。如今的秦岭一带、大渡河流域及广西兴安地区的山谷中还保留着许多千年以上的野生梅树。据推测,梅最先生长于西南山地,后被移栽。但齐梁之前,人们重视的是梅子而不是梅花。梅子极酸,可以作为调味品,“望梅止渴”“青梅煮酒”都是这重视的体现。隋唐时期文人学士咏梅写梅,花与果并列。王维有“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李白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诗句,这是“青梅竹马”最早出处,以梅子青涩暗喻少时清纯。宋朝开始梅花与菊、松、兰一道进入中国绘画诗词戏剧小说,中国人欣赏植物注重它的品质和神韵,而不仅仅是它的实用。陆游有“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林和靖居住西湖孤山,终生不娶,与梅鹤为伴,雅称“梅妻鹤子”,其“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咏梅名句,着眼点都是梅花的清香和傲雪。

兴义地处偏远,近年来绿化美化城市乡村,梅树逐渐引种,小区、公园、景区、街道等不时有梅花的身影。但数奎星阁这株最为壮观。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同梅一样痴痴等待春天的还有迎春。一蓬一蓬,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在大寒小寒的节气兀自开放,即使冰天雪地也不在乎,其执着的品质可与梅花媲美。

梅花谢后桃花开。《诗经》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结婚唱的嫁歌。新娘满脸喜气,桃花如火,那是青春之烈焰。唐朝崔颢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浪漫与惆怅。兴义本地嫁接的桃树,称“接桃”,枝干遒劲如龙,花色鲜艳,灿烂如朝霞。有人曾将火红的石榴花比喻成夏天的心脏,那么,同样火红的桃花不也是春天的心脏吗?至于近年引种的观赏桃,有花无果,红是红得很,可凋谢之后就没有什么盼头了,夏秋冬三个季节都很寂寞。

杏花也是兴义春天的重要角色。它的神奇主要是花色的变换。“二月开,未开色纯红,开时色白微带红,至落则纯白矣。”小时候住在郑屯乡间,左右邻居瓦屋前都有杏树,数人合围,枝条覆盖好几亩地,树冠弧形,含苞之时,红如火。初开,白里透红,如云霞,称“红杏”。粉白中略带红晕的柔美,仿佛淡妆少女。凋谢如雪,纷纷扬扬,掉在泥路上,掉在粪堆上。如果黛玉路过,一定又要感伤流泪,又要荷锄葬花了。我是野小子,只盼着杏儿快快长大。

杏花烟雨江南,让人神往。而云贵高原的杏花峰林人家,如一幅幅淡雅的水粉画,也不逊色。

梨花出场在杏花之后。清淡,秀美,有几分寂寞,与那桃花的热烈,杏花的娇媚,自然两样。可能与它盛开时间靠近暮春吧。宋代才女朱淑真曾写道“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又说“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梨花带雨”成了美女哭泣的专用词。从前兴义乡间,顶效万屯郑屯一带的布依族山寨多梨树,阳春三月,梨花怒放,村庄掩映在雪白之中。麦苗青青,菜花金黄,加上蝴蝶乱舞,蜜蜂吵闹,那诗情画意十分浓烈!我最爱去的是合兴一个叫下阿嘎的村庄,如今那些百年梨树早就消失了。

最后上场的是杜鹃。杜鹃也是一种哀伤的花,它与杜鹃鸟连在一起,倍增其哀。唐朝诗人成彦雄说:“杜鹃花与鸟,怨艳两可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自古有“杜鹃啼血”一说。兴义杜鹃花,七舍最为盛。革上白龙山一带、七舍岩峰洞的松林里,先盛开的是马缨杜鹃,深红,粉白,大如拳头,气势恢宏。其后盛开的是小杜鹃,也称西南杜鹃,满山遍野,撩人情怀。

无论是马缨杜鹃还是西南杜鹃,其生长对土壤要求极高,据说必须长在有煤矿的山上。如果移栽别处,即使带土,第一年成活,第二年花开,第三年就枯萎死掉。杜鹃虽是做盆景的好材料,倒腾几年,就死掉,可惜了,不如让它在原地繁衍。城里人工培植的品种,住在营养袋里,瑟瑟缩缩的,寿命更短,哪有野生杜鹃的气派!

除了这些大规模的花事,零星的也有。南盘江两岸木棉树高大雄伟,树干笔直,布满尖刺,树冠为伞状,花红色,亦大如拳头。盛开的时候,似乎是无数的小火焰站在枝头,木棉树就成了一支熊熊燃烧的火炬了。还有千里光,黄花绿枝,吊在悬崖上,爬在松树上,密密麻麻的花朵,大堆大堆的,似乎是金色的太阳下凡。这花分布广,花期长,那份野趣也不可小看。

在杜鹃鸟“不如归去”“不如归去”的催促中,春天花事告一段落。石榴花和三角梅该登场了,因为夏天已经赶到。

春日割野韭

文/惠军明

在家捂得太久,全家人对桃红柳绿的大自然充满向往。星期天妻子提议去郊野转转,大家异口同声赞成。去哪里呢?妈妈说咱们去割野韭菜吧!她熟悉地方,那是一片已经被征用但还未开发的荒地,往年她和姨父姨妈常常去那里挖野菜,这时节野韭菜怕是长高了吧!

我们收拾准备一番,带好铲子、刀子、袋子和其它生活用品,立刻驱车出发。行驶约一小时,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果园,桃花正在灼灼盛开。桃林旁边,栽种着数排高大的玉兰树。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穿过果园,绕了几绕,来到一片荒野林地,这里就是我们割野韭菜的地方。

我向四周张望,这里的果树不少,但由于无人管理,都歪歪扭扭旁逸斜出。果树底下,各种春草竞相生长,星星点点的野花袅袅娜娜,远望如绿色的绣花地毯。弯下身子,在草地里仔细寻找,发现东一团西一簇的野韭菜藏身其中。妈妈说这里以前家家户户种韭菜,后来土地被征用,韭菜便无人打理了。但这种蔬菜生命力极其顽强,只要根茎还在,只要有充足的阳光和雨水,它们便会年年生长。

春天万物萌发,野韭菜也舒展开腰身,娇嫩的绿色长条叶片在春风里摇曳。野韭菜以前是这里的主人,备受人们青睐,但如今却沦落成一种野草,和其它草类争夺着土地的养分。很明显,在物竞天择的抢夺战中,它们处于劣势。野韭菜前后左右都蔓生着各类野草,如同身陷野草的汪洋大海中,尽管它们努力挣扎,也不过有少许可以崭露头角。

我们一家人在春天的草地里来回走动,寻找着野韭菜的踪影,不时蹲下身子收割它们。我轻轻拨开密匝匝的野萝卜缨丛,一手提捏着韭菜,一手拿着水果刀认真切割韭菜根部。儿子拿着一把铲子,胡乱铲挖,尘土飞扬,他将割韭菜当作了游戏。妈妈和妻子刚开始也使用水果刀切割韭菜,后来她们发现春韭娇嫩,便舍弃刀具直接用手掐摘。

妈妈长年生活在乡间,见到嫩绿的韭菜如同见到亲人分外欣喜。她心无旁骛,埋头苦摘,动作麻利,是我们一行人的战斗主力。我从小便喜欢挖野菜,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对上天的慷慨赐予当仁不让,割取速度仅次于妈妈。妻子没有我们的热情急切,她慢条斯理,精挑细选,摘下后还要将韭菜拾掇干净。她摘取了一大把后,在我们面前炫耀,说自己摘的不亚于菜市场卖的,并且拍照发了微信朋友圈。儿子的注意力不在韭菜上,欣欣向荣的大自然对他更具有吸引力,他蹦跳着到处乱窜,成果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荒林的面积不小,草丛中躲藏的韭菜真不少,但多数宛若细丝,想割取肥大的韭菜需要仔细寻找。突然到处游逛的儿子向我们高声喊叫,我们以为他遇到什么危险,急忙拨开树枝向他走去。见我们到来,儿子指着一片草地大声说,这里韭菜又多又大,快来这切割啊!我们循声望去,这里植被保存完好,无人涉足,韭菜果然比别处好很多。我们异常兴奋,都精神饱满投入到割摘韭菜的活动中。一把把韭菜不断飞进我们拎的塑料袋,没多久它们便变得绿莹莹的,丰满饱胀起来。

一两个小时一晃而过,我们收获不小,几个塑料袋都装满了。妻子说差不多了,催促我们回家,但我和妈妈意犹未尽,恋恋不舍。妻子无奈,和儿子悠哉去看麦苗,去看桃花。妈妈和我又努力一阵,除割摘野韭菜,我们还挖了一大袋蒲公英。

回到家清理战果,韭菜和蒲公英倒满一大塑料盆。妈妈高高兴兴择菜淘洗,准备为我们制作各种野菜美味。

春日割野韭菜,不仅让我们体验到收获的快乐,更让我们亲近大自然,身心得以彻底放松。此行收获多多,下周我们还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