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关于月亮的文章

2022/12/11好文章

关于月亮的文章(精选12篇)

空旷月光

文/七号

我很庆幸,搬到高三楼后,我能穿过操场回家。

我与吴总是相伴而行,穿过那条黑漆漆的路,扶过斑驳的树影,便能见到那空旷的月光。

视角的放大是美的初始。我想我是爱它的,爱它的本来面目,不加雕琢也无需雕琢。月亮的美便在于此。朴实与柔美的共同是空旷赋予它的独特。在无数次的仰望之后,竟在某年某月的某日,究透了其固有的芳华,欣然而坦荡地接受其本该有的原点。

那不是创世界,是千百年来坚守的信仰。

月亮不属于夜晚,只与影相伴而足以慰藉。在无边无际的天幕里,模糊着行人的视角,即远即近的朦胧之间悄无声息的融化着行人的冷漠,柔情似水,莫过如此。

我固执的认为色彩的饱满感胜过声音,在清风湖水声的冲击中熄灯却不肯入睡,绘在夜里的抒情诗如此缠绵。我企图去铭记着温柔,却又不得不嘲笑自己,究竟错过了多少触碰才会如此青涩。过于狂妄的我怕便在不经意间发现了这种渗透,消磨其中,无声无息。

从皮肤到血液,不粗暴的镌刻在胸膛。不深刻不浅薄,却足以让我铭记每一缕月光的温度。

那个框架天空,从来不是它的满足。

我多么期待大漠之上的朗月,白而昏暗会小三干旱中最后一丝燥热,那样的夜晚,想想都觉得浪漫。

然而林立高楼狭窄地给不了它一片天。越过操场,我只能望见它隐藏于枯藤之下的阴影。那刻,我情愿闭上双眼。束缚从来不是借口,正如偶然惊叹之下隐藏着的无知,轻然挣扎便足以逃脱。

即便如此,我也期待,着月光垦区尊,在我心里安放一晚。

月亮依旧睡在窗口

文/陈瑞芬

(一)

这是一条没有船的溪流,需要卜算,需要顶礼膜拜。和月亮谋划一场叛变,在岁月的大树下开一地细碎的白花。

不去惊动沉思的原野,不管顾来来往往的日子。

借用那年一只蝴蝶的舞步,一对蜻蜓的身姿,一个意向不明的春天。一丛绿叶等待一朵花盛开的时辰。

阳光明媚,溪流潺潺,水草一片丰腴,转个弯,花红柳绿。你是歌者,蹬一辆自行车,叮叮咚咚,向东向西都是路,由着性子去罢!

一片假装沉思的原野,半生半熟间。

(二)

我什么也没有。就连一片绿叶,也遗落在那年的小道上。

一路都是归宿,你没能为我把住门。你看!孤独闯进来了。

像每个夜。像宿命。

像黄塘溪流,从不肯回头的。这日子,似乎只为我量身定制。

身后都是过客,阳光自顾自行走,日夜赶路,赶一个又一个轮回。赶得日子陈旧了,寡味了。

风,信马由缰,来来往往。

(三)

在江南,没有一座桥通向你。只得每夜开着窗,为严严实实的思念放风。一夜几次醒来,月亮依旧睡在窗口。

你看:天空也不安分。梦和夜一样的长。

可以不再流浪,不需做梦。只要虚构一日三餐,再拾掇一间客家草庐,南面靠山,北门朝水。向东或向西,都有你的身影。

看见烛,学着心旌摇荡;看见酒,尝试举案齐眉;看见阳光,想起层染的往事。

看烟雾,看落日。看空气与风,互相抚摸。

……

月亮依旧睡在窗口,思念严严实实。

中秋月

文/游刚

相信每个人,都对中秋的月亮有着无限的眷念和向往。 小时候,也唯有中秋的月亮,最让我们欢喜。因为白露一过,中秋节就快要到了。这时大人们白天在地里忙着收庄稼,晚上就着月色,在院坝里忙着送粮食入仓。成堆的玉米需要脱粒,成堆的稻子需要用大风车筛出杂草和稗子,成堆的红薯需要分类装入地窖……关键是,父亲会在石头做的碓窝里舂糯米,准备着过中秋节的糍粑。父亲甩着有力的膀子,将杵锤狠狠地砸进碓窝中,发出咚咚地响声;奶奶和母亲在推磨,母亲推动石磨,那姿势像在舞蹈,奶奶将麦子一勺勺添进石磨中,看着石磨轰隆隆地将麦子碾成面粉;姑姑坐在窗前的油灯下穿针引线,偶尔看一眼山巅上的圆月,她又在给远方的人儿绣鞋垫了……月色中,村里处处回响着砸糍粑的咚咚声、石磨的轰隆声、还有风车转动的吱吱声,此起彼伏,共奏一曲乡村大合唱。 而月色中,乡村就是我们这些小孩天然的舞台。我们在村子里追逐,打闹,躲猫猫,追萤火虫,捉蛐蛐,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唱“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欢叫着,嬉闹着,小狗小猫也加入我们的行列,不顾一切的疯玩。直到月上中天,大人们呼唤着吆喝着孩子们回家,留下一轮月亮静静地照看着所有人的家。 待到中秋节,月亮圆圆地挂在山头。爷爷总会在院坝里摆出八仙桌,把精心准备的美食全部堆上,燃上香,让所有人拜月。尤其是小孩,不拜月就绝不允许吃东西。我们吞着口水,忍耐着内心饥渴的小虫子,任爷爷令我们站成一排,然后像他一样,满脸虔诚地向月亮躹躬,作揖。爷爷做一遍,然后转身看着我们再做两遍,直到他满意为止。爷爷再将桌上的空酒杯,慢吞吞地倒上酒,嘴里叨念着一句我们听不懂的句子,大概是祈求月亮神保佑全家安康、来年五谷丰登之类。爷爷还会将桌上的碗添上一些糍粑,将酒沿着桌子洒一圈,这大概是在祭祀祖先。这样的仪式总是那么漫长,不知过了多久,月亮都躲进云朵里,爷爷才允许一大家人围上桌子吃饭。我们小孩自然欣喜若狂,围着美食狼吞虎咽,直把肚子撑得圆如月亮。 少年时,中秋看月,是一种诗意般的情愫。记得一次中秋,是在校园外的小树林里,我那时正在读琼瑶的小说《月朦胧,鸟朦胧》。秋夜里,明月挂在林梢,自己一边回味着小说里的故事,一边把自己想象成为主角。正当我在月下徜徉之时,却发现小树林里,竟然还有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朦胧的月色里,她有着乌云般缱绻的头发,一袭云朵般的白裙,我看不清她的面容,却清晰地看清她朦胧而秀美的身段,她时而踱步深思,时候望月舒展双臂,不知她是在等待谁,还是在如我般被月色沉醉。我不忍前去打扰她,远远地看着她,默默地记住了她那月下的身影。“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此后无数个月夜,脑海中都会浮现那少女的倩影。 如今,中秋看月,是对往昔深情的怀想。在都市里,再也无法看清那月亮原有的澄明、秀丽,城市的灯光与喧嚣,还有那高耸入云的建筑,总会遮蔽月夜的天空。只是每到中秋,心中就会更加挂念那轮远天的明月。如果再轻轻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就会有阵阵隐痛,伴随着无尽乡愁浮上心间。每逢这时,就越加期盼中秋那轮圆月,能如愿地升上中天,用那圣洁的清辉,去照亮遥远的故土,照清父母的旧居,照进父母的鼾梦。还无端地祈求温柔的月色,一定要照暖自己这孤寂、失落、迷茫的心房,就像怀念慈祥的祖母,祈求她能继续给我轻轻的呼唤,深情的抚慰。

爱在童谣里

文/刘子扬

三岁左右,就用含混不清的口齿唱着儿歌:鸭儿哩哩,走路拐拐,没得妈妈,晓得回来。心里明白,要像小鸭子一样别什么都依赖妈妈,学会独立做自己能做的事。后来,在搜集民间歌谣的时候,发现流传的童谣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版本,就像这“鸭儿回家歌”也有“鸭儿哩哩,走路拐拐,没得妈妈,各人晓得回来。”和“鸭儿哩哩,走路拐呀拐,不要妈妈,各人晓得回来。”等不同的唱法。一般都有自己的的方言词语。

稍大一点,早晨起床或傍晚时分,独自坐在当屋或者坝子里,摇头晃脑地唱着:大月亮,二月亮,哥哥起来学木匠,嫂嫂起来打鞋(hai)底,婆婆起来蒸糯米,放牛娃儿闻到香,打起锣鼓接嬢嬢,嬢嬢走得摸,跶到牛屎坡,嬢嬢走得忙,跶到牛屎塘,嬢嬢嬢嬢你莫哭,转个弯弯就到屋,白米干饭老腊肉(ru),把你嬢嬢胀得哭。唱这首童谣的时候,只觉得家人们是多么的勤劳,小孩子是多么的快乐和逍遥。到后来还明白那时生活艰苦,有好吃的都要同亲友分享,那糯米、那白米干饭和老腊肉是稀缺的美食,不可以独享的。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一群孩童高声唱着: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剪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在桥脚(jio)歇,桥脚有根红颈蛇,把我耳朵咬成两半截,边走边流血,回去(ke)妈也诀(“骂人”的意思),爹也诀,诀起我心里过不得。

这童谣真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吗?那时的我们还真不知道,只觉得唱起很顺口,很好玩。其实现在才悟出它包含着浓厚的亲情之爱。你看:给姐姐打剪刀送去,我受伤了,爹妈心痛了,骂人了,这骂一定是爱!

有时天黑回家,望着天上的月亮,不自觉的就唱起: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背笆篓。接着又唱:月亮光光,姊妹香香(姊妹耍得好),香香辣辣,买枇杷,枇杷苦,买嘟嘟(很好玩的东西),嘟嘟烂,买鸭蛋,鸭蛋壳,买菱角(go),菱角尖,买上天,天又高,买把刀,刀又快,好切菜,菜又蓝,买只船,船又漏,把资本主义弄来斗。

啊,想起儿时的时光,真是无忧无虑,这些童谣烙印了时代的痕迹,也反映出那时人们的简单与朴实。

每当周末或暑假,一大群背着背篓割草或者打猪草的大小孩童排成很长的一路,此起彼伏地唱着童谣,这时的童谣比较成熟,有颠倒歌:日白(吹牛)就日白,六月天气落大雪,三天到广安,两天到湖北;牯牛下个儿,三天就犁得,灯草做牵索,一天犁到黑;楼上掐蚊子,楼下都是血,合筛抗(盖)蚊子,气都出不得。有顶针歌:九九八十一,下河摸团鱼,团鱼要钻洞,我去学裁缝,裁缝难穿针,我去学医生,医生要按脉(mie),我去学打铁,打铁要捞(举)锤,我去学做贼(zui),做贼要摸路,我去学织布,织布纺线,我去把席办,办席要磨刀,我去把砖烧……有起兴歌:豌豆管管掉下岩(ai),嘎嘎(外婆)的生我要来,打烂嘎嘎的红花碗,嘎嘎看到不做声,舅娘看到鼓眼睛,你鼓眼睛我不怕,我和舅娘打一架;粑粑菜,开黄花,哥哥来了杀鸡鸭,老汉来了打酒吃,嫂嫂来了不管她。也有搞笑歌:大舅舅,二舅舅,脱了裤儿打斑鸠;大舅娘,二舅娘,脱了裤儿晒太阳。

真是太多了,应有尽有。

到过年的时候,我们会唱:胡萝卜,咪咪甜,看到看到要过年,老汉想吃噶尔(肉),娃儿想得挂挂钱;过年过年,勾子(屁股)向到外前。

童谣伴我成长,是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它们反映了时代,反映了生活,反映了愿望,虽然随着经济和物质的进步,它们几乎不再传诵,可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我于1986年开始做了民间歌谣的搜集工作,其中绝大部分是童谣,仅广安区采风所得就有200来首,真是太令人惊喜了。

感谢童谣伴随我的童年。

心心念念的牵挂

文/健康

三月的春风,忽暖忽冷;三月的阳光,忽大忽小;三月的雨水,忽有忽无;三月,人的心情也忽明忽暗。

外婆的心情是怎样的?妈妈对着月亮感叹。意识不清醒的外婆躺在床上,嘴里念叨着,又在说过去她与外公如何的恩爱?又在絮叨着儿女们要好好读书?又骂着以前哪些人对她的不好?又在喊着哪个儿女的名字?又在惦记着哪些随风而逝的陈年往事?

月亮里,外婆的面容是那样的清晰,往事如烟,使人淡忘了许多快乐与忧伤。可是在妈妈心里,外婆的容颜铭记于心,外婆的喜怒哀乐常常萦锁心头。六十年前,外婆浓密而柔顺的头发,曾柔顺的划过妈妈的指尖;慈祥的双目,温柔的凝视着妈妈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勤奋伏案的身影。如今,外婆花白的头发,模糊了妈妈的双眼;呆滞的眼神,刺痛了妈妈坚强的心。六十年前,外婆灿烂的笑容温暖了妈妈插秧时劳累的腰骨;如今,外婆痛苦的呻吟鞭打妈妈如钢的意志。

月亮里,外婆悲切的眼泪那样凝重。妈妈对着月亮深沉的感叹。外婆辛劳一生,为了六个子女磨去了五十多年的青春,她付出的血汗,她流的泪,有多少人可以看到?有谁安慰她千疮百孔的心灵?有谁听她叙说满肚子的心酸往事?有谁在她开心的时候陪她一起笑?有谁在她悲伤的时候为她抹眼泪?离开外婆的每天,每月,每年,母亲都对着月亮思念外婆。

月亮里,出现了外婆骨瘦如柴的双手。曾经,它为妈妈洗过澡,为妈妈抓过跳蚤,为妈妈洗菜做饭,为妈妈缝衣裁布。曾经,它挑着粪尿淋菜,它挥过镰刀砍柴,它为儿女搓洗尿布,它准备着全家十口人的香喷喷的粥和木薯,它一砖一瓦的砌起老宅的高墙。妈妈看着自己的手,现在六十多岁的她,双手也如外婆六十多岁时的双手那样粗糙,那样薄如纸,皱如布,老人斑像黑色的雨点滴在白色的地上,一点一点随着时间增加。

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雨滴,大树离不开根,小草离不开阳光,婴儿离不开母亲的乳汁,小时候,妈妈就会像这样离不开外婆。长大了,离开外婆,你就蒲公英离开了母体四处飘散。不管去到哪里,心里总是牵挂着外婆。

飘走的蒲公英在别处生根发芽,它的样子跟它的“母亲”一模一样,它的细胞里还留有母体的基因。妈妈的血液里流着外婆的血,妈妈的记忆里留着对外婆深深的思念。

外婆一生辛劳,妈妈也为我操碎了心;外婆一生能干,妈妈也心灵手巧;外婆好善乐施,妈妈也乐于助人;外婆尊敬老师,妈妈也体恤老人;外婆智慧聪明,妈妈也善于交际;外婆承担着所有的责任,妈妈对这个家也义不容辞的付出;外婆美丽善良,妈妈也明眸善目。

这就是妈妈对外婆深深的牵挂,这就是妈妈对外婆以身作则的传承。

妈妈的牵挂如一杯苦涩的咖啡,又浓又香,夹杂着悲伤与深情;妈妈的牵挂,如一杯清香的荼,温暖又回甘;妈妈的牵挂,是一道酸甜苦辣的菜,吃进嘴里,顿时心里五味杂阵。外婆对妈妈的牵挂,何尝不是这样?

无论是外婆还是妈妈,到离世那天,都牵挂着彼此深深的情。

也说中秋

文/半介寒儒

宋人林光朝有句云:“一年月色最明夜,千里人心共赏时。”此最明夜即中秋之夜也。然今年的中秋夜,云封月隐,无月以赏,便着笔几句闲聊,也算这节还没白过。

以前话过端午,今又说中秋,道不准哪天会叙叙清明乃至春节。这些节日从姓“汉”到姓“中”,值得述本阐源。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的生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中秋”一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节名始定于唐。该节有“祭月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等诸多别称,与岁旦、清明、端午并称为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说到中秋,最绕不开的是月饼和月亮。传闻月饼源于纪念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一说源于“胡饼”,得杨贵妃更胡为月,始称月饼;一说源于元末明初,扯上了朱元璋的农民起义。不一而足,都说得来有龙去有脉,孰真孰伪,也已难于定论。然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月饼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的文化象征。

至于月亮,从古至今,无数骚人逐韵,不少墨客挥毫。唐·李峤《中秋月》“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苏子《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最耳熟能详的莫过于唐。张久龄之《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重温这些文采十足的清辞丽句,不觉已逸兴遄飞,诗心萌动,由是拙句跃然纸上:“桂叶婆娑皓夜长,清辉朗朗洒微凉。银壶过处分秋色,玉盏停时落桂香。疏篱影瘦虫鸣密,老屋星高鸟宿忙。难得今宵凭任性,浮生仅此又何妨。”律韵既成,随之一曲《西江月》词韵又生:万里星光淡淡,一眸皓宇茫茫。今宵望月好称觞,四五云朋座上。两盏三盅下肚,凭添几许疏狂。素来谦逊未彷徨,哪觅从前模样!”

要说中秋,尤忆是儿时:是夜,孩童们聚在一起,自然而然的会背上几段从大人们那儿学来的童谣:“大月亮,小月亮,哥哥爬起来做木匠,嫂嫂起来炒阴米,婆婆闻到糯米香,连忙起来补裤裆。这一补,那一补,补来补去都***个穿屁股”;再如“月亮光光,芝麻烧香,烧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幺姑娘不要哭,买个娃娃打鼓鼓。鼓鼓叫喊,买个灯盏。灯盏漏油,买个枕头。枕头开花,接个干妈。干妈脚小,气死癞疙宝。”这些段子,至今仍有好些差不多和我同龄的人依然记忆犹新。

是的,儿时的月亮,那才真正是土生土长的农家月亮,也是最接地气的月亮,更是我喜欢的月亮。

中秋无月,如长冬无雪。无月之中秋,恰如羊肉粉少了芫荽,屁巴虫没有大蒜。从食欲的角度,缺的便是那独有的味道;于风雅的层面,缺的则是那诗意般夜的澄明与静谧。古人亦不喜中秋无月,有唐人司空图之《中秋》为证:“闲吟秋景外,万事觉悠悠。此夜若无月,一年虚过秋。”

从月饼到月亮,即乃从物质到精神,二者不可或缺,皆人们之所需。诚然,没有一定的物质保障,再美的佳节也是悲催的,再圆的月亮也是扁的;饥肠辘辘时,再明的月色也是惨淡的。幸得逢盛世,温饱充盈,要赏点月有的是诗酒文章。

2022年的中秋已过,于情于景,未敢忘东坡先生的向天一问。窃以为: “明月年年有,不必问青天。”即便此处无,而别处自有;即便眼里无,而云上也是有的。只要人在、情在、乡念在,兼无高处之寒,那轮明月自在心中。

安静-舞月光

夜,有月才美。星星簇拥下的月夜,我们都快要醉了。

好喜欢一个人跑上宿舍的天台看月亮,看星星,看你在的那个方向。就那么看着天空,什么也不讲,看着看着就看见你的笑脸,然后我也傻傻地笑了。思念是一块巧克力糖。

只有越接近天堂的地方才愈安静吧,所以,我喜欢西藏。一个人踏上远途的列车,去寻找城市里永远也看不见的蓝天,那么广,让我呼吸才自然。世界在倒退在前行,不要停下来,就那么走着吧,越远越好,我再也不堪,我要一个人静静的静静的想想,我要逃亡。世界那么小,困住我磨平了我的勇气,世界那么大,却没有容下我的地方。我并非愿意一个人的,一个人很可怜,我害怕自己可怜害怕孤单,我真的是希望有你陪在我的身旁,然后看着你,靠在你的肩膀,再不愿意分开。可不可以就这样永远下去?

我想人要是活到四十就足够了,也许我的想法太消极,但我却认为是很有自己的道理。当四十年后,青春不再,我没有了那份激情和勇气,那份执着和浪漫,漫漫人生路没有让我留恋的地方。可惜我不能够摒弃亲情、友情,或许我不能失去它们,也或许它们是另一种牵绊。这不是结束,不是我要的结果,然后又是一个生命的轮回,可以新生,在那个遥远的天堂。我孤独的灵魂习惯了独舞,踩不出和谐双人舞步。

月亮变幻着,却距离我那么远那么远,如果兔宝宝有魔法,那就带我去月球吧,我想走,真的想走,逃离地球,远远的离开这里。月亮永远那么温柔,那么柔和的光,看月亮,想月亮,心里是说不出的舒畅。我既不是你最爱的人更不是你心灵深处的那个人,只是你永远无法忘记的那个人么?月亮受伤了,好受伤,那如水的月也会落下颗颗泪滴,然后是那么莹亮的泪,化作浩瀚星空的点点星光。我想摘星,摘星星拼凑出我所有的美丽的梦、拼凑出一个你和一个我,然而只摘下了所有的悲伤。用情越刻骨越像在迷途,爱神从不轻易赐给人们幸福。

我会很听话,看到你送我的“月亮”就早点睡,心里默默的和你说晚安。我这里有半个月亮,你那里是否也一样?月光啊月光,请守护在他的身旁,把所有甜蜜的梦照亮。

如果是太阳,值就得月亮用一生去追随。我一个人在月光里,收拾所有的支离破碎,小心的把它粘好,月亮可以为我疗伤。在每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天在天上,人在人旁,珍惜彼此存在的时光。

月光爱情

柔柔的月光洒在广阔的草地上,清清的小河银白,生命升华到了透明的境界。河边挺拔的杨柳,枝条柔得不能再柔,腰弯得挺累,原有的那份刚强哪里去了?都是月亮惹的祸。

谁也没有注意到月亮一直在惹祸。草地上一片热闹,我们正在举行露天篝火晚会。我们青春的心都已发了芽,都急着寻找一片可供情感自由生长的广阔的草地。于是,我们选择了晚上,选择了月亮,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浪漫,又不缺乏诗意。

朋友邀请我时,我本不想去,我正赶着刨一篇小说呢。但听说她也去了,我也就去了。她比我的小说重要得多了——她是我心仪已久的女孩子。我不会放弃任何与她接触的机会。

晚会告一段落的时候,我大胆地邀她单独走一走,她爽快地答应了。我们肩并肩地慢慢走着,但是我感觉不到她心跳的声音。我嗅着她身上的幽香,心醉神迷——今晚的月亮太美了。我热烈地讲着我所钟受的文学,讲着我写的与她有关的小说。她静静地听着,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走到一个无人的地方,突然,她轻轻地叫了一声,仰面倒了下去。我心胆欲裂。

“你怎么了?”我跪了下去,急切地说。突然我被她的美深深吸引住了:月光洒在她身上,显得那么圣洁,仿佛浴在一泓微波起伏的梦湖里,犹如一缕轻舒曼卷的烟霞,那浑圆的肩膀,饱满的乳房,纤细的腰肢,修长的美腿,构成了神奇的起伏完美的曲线……

月光一尺又一尺地往下泻,贪婪地看着。我目光一寸又一寸地灼热。我没了思想,嘴唇颤抖地印在她的唇上,身体一阵颤栗,同时也感到她的唇灼人。我像在飞翔,跟小说里的情节一样。一只如从地狱伸来的手,狠狠地扇在我的脸上,我的脸溅出金星,脑空的月光全部被刷新。我不知所措:“对不起……我不是……无法控制……她已站了起来,沉默着向篝火那边走去。我知道我完了。篝火那边燃着美妙的歌——《月亮代表我的心》。

月亮真的能代表我的心吗? 刻骨铭心的吻,将成为我最宝贵的财富,想想,几十年以后,回忆起曾经的吻是否依然全身颤栗呢。

但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第二天,我不敢去找她,她却主动来找我了。我高兴得跳了蛮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运的男人。世界末日竟如此之短!

女人的心实在难琢磨。

不久后的一天傍晚,我和她手牵着手,散步。又谈到了那次篝火晚会。

她说:“那次篝火晚会上,我假装晕倒,是为了测一测你的胆量,也是给你一个机会,假如那时你没胆吻我的话……那么我就不会是你的妻子……尽管我真的喜欢你。”

“庆幸得很。”我说:“那时你不知道月光有多美吗?月光柔柔地洒下来,洒进我的脑空,多迷离,多浪漫,多好的吻的氛围,我无法控制自己就吻了你,而你却扇了我一巴掌……那时吻你的感觉就像刚完成一篇最满意的小说。”

“不对,是像一首优美的诗。”

不管怎样,她已是我妻子。爱情有时候需要大胆,甚至武断,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窗上的月亮

文/山坳蛙鸣

忽然抬头,看见了不知谁家窗户上的月亮。
月亮是清晰的,云也是清晰的,月亮和云之间的天空也是清晰的。
月亮是明亮的,即使在镜子里也是。明亮、皎洁、真实,散发着清辉,只是稍稍有些变形。
云是清爽的,一小絮一小絮静默在那里,像静静注视着月亮的观众,柔软而洁净。
它们只在这家的窗户上小憩着,一方小小的夜空的剪影。
我相信,这家人会因此而幸福安详。
我静静地看着,目光不舍得离开,球场上孩子们的喧闹,大人的低声闲聊,似乎都听不见了。
我动一动酸痛的脖子,月亮也随着我的头的左右摆动和俯仰变幻着。有时拉长成椭圆,有时幻化为两个,显出虚幻的样子。
月亮在不知不觉中款款地走着,在窗棂上被挡住了,我正为它着急,它却轻轻巧巧地分为了两半,只是一半高一些,一半低一些,然而,两半都是从容的、安静的。
我找那些云,它们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躲开了,不知所踪。
我于是挪动脚步,我相信在其他角度,它们可以团圆在一起。我不喜欢它们被这僵硬的窗棂隔开,彼此守望,即使它们貌似安静从容。
然而,我没有做到,即使走了好远,终于看到它们合二为一,它却不再是远远的明亮的皎洁的了,它随着我的脚步变幻成了各种不规则的形状,有时是一片难以消融的寒冰,有时是一滩肆意横流的大大的泪滴。
我知道,幸福安详只是那么短短的一瞬间,哪怕只是幻影。
我注视着它,忽然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我皱起眉,看它渐渐变成摊开了许多光晕,就像忽然间涌出泪水的眼睛。
泪水也涌出了我的眼睛,我知道,不是因为月亮,而是因为我自己,因为你。
曾经的安静祥和的日子在不经意间永远没有了,即使那幻影也渐渐地消散着。你永远离开我们已经三年多了,我渐渐的可以睡着觉,渐渐地噩梦少了,渐渐地貌似从容地行走在人群当中。只是,会在不经意间泪流满面。
忽然想起刚才,傍晚天空似乎突然暗下来,许多星星在天空中闪烁。普照大地的太阳,似乎只是假象,那些冰冷的无法消融的悲伤,像星星一样在心底,只等夜的到来。
月亮又到了隔壁家的窗户上了,明亮、皎洁、真实。

2021年7月26日

明月有声

文/董国宾

舍外弥望,白云团团,星光点点,月亮迸射出银光。

茫茫月色,映在墙上、河坝上,山崖、田地也弥散着碎光月影。有月的夜空,若细雪纷纷菲菲,满天满地都是轻的纱。

麦田滚着绿意,杂草泛着青色,荠菜、野蒜、水芹蓬蓬地展着叶。明月当空,大地上有月光照过来,自然之声便隐在了梦幻里。菜花初绽,野蔷薇一簇簇吐着嫩芽,它们被无遮障的月洗了心思。一湾碧水没有波涛,却有一塘幼荷,在时光里幽幽地流着。有小船摇橹划过,脆脆的打浆声冲破了月的闲适。你若走入花坛,看到的是淡若清梦的影子。月光如霜,散发着夜的微凉。月光长照,大地裹在轻纱般的薄光里。这一轮月,像翩翻的彩蝶,闯进人间的梦境,把世间的一切都美化了。

云雀听不见一丝响动,田间没了流水声,独有疏朗的一枝,直指月亮。矮墙一隅,有独步行人把身影投在地上,没有人语,格子窗里唯一注光柱汩汩有声。银白色的一轮,挂在天盘,烁烁月光幢幢而来。虽夜思轻柔如梦,洪亮的月声已弥漫天地了。

仰望月亮

文/陆肖鸣

四十岁的光景,有身份有地位,收入稳定,一名讨人喜欢的妻子,一对端正开朗的儿女。这种安稳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普世中大多数人所追求的人生模式。

英国作家毛姆的作品《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翁查尔斯。 斯特里克兰德,却在这个本应“不惑”的年龄被梦想击中,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家庭、婚姻、妻儿,踏上了追寻梦想之路。对于一个中年人而言,一切从零开始,自然是条噩运之路。绘画是查尔斯心中的月亮,而他一走了之的不负责任与对朋友的毫无人性,用当今最为流行的“人渣”二字来形容最为贴切。

他告诉前来劝说的我:“我就跟你说我得画。我没办法克制自己。一个人掉进水里的时候,他游得好不好并不重要,他就是得游出来,不然就等着溺水。”他对绘画的热情与狂热,让我在惊异中似乎读懂了他不顾一切追寻的理由。四十岁的他重新拾回的梦想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他的生命,梦想就是他的爱人、他的事业、他的孩子!他人的鄙视与失望,他人的不解与误会,他在前四十年所应付与度过的人生,他生活中所有凡俗的一切,曾经井然有序却枯燥无味,瞬间已成过眼云烟!

一夜之间,他将自己从一个成功的股票经纪人,变成一个身上仅有100英镑的流浪汉!是的,那时的查尔斯仅是一个绘画的狂热爱好者,没钱,没有艺术成就的流浪汉,住在龌龊肮脏的居所里。画布与颜料是查尔斯最青睐的情人,只要可以肆意地追逐自己的月亮,每天吃什么、用什么、住在哪里,查尔斯都毫不在意!只有身无分文购买画布与颜料时,他才会为人人追求的“六便士”吃饭钱出一把力气,而一旦拥有了短期内可以应付的“六便士”,他就毫不犹豫地放弃工作,重新投入到他的画作中去。

查尔斯只在乎绘画的过程,也只享受绘画的过程,每一次创作结束便将画作放在一边,再进行新的构思与创作。他从不在乎别人对他画作的评判,不屑于将自己的画作给别人欣赏,也不在乎别人对他生活的侧目,更没有想过售卖自己的画品为生!似乎他天生就是因画而生。创作,收藏,再创作,再收藏,这就是他作画的乐趣,他的整个人生方向。

“而攫住斯特里克兰德的狂热,是一种创造美的热情。它让他不得安宁,一直驱策着他四处奔波。他是永远的朝圣者,被神圣的乡愁所缠身,他体内的恶魔毫不留情。有些人追求真理的欲望无必强烈,为了达到目标不惜粉碎自己世界的根基。斯特里克兰德就是这样的人,只是对他而言,美取代了真理。我对他只能寄予深深的同情。”查尔斯在塔希提岛的朋友布鲁诺船长开诚布公的这段话,客观且深刻地评价了斯特里克兰德的一生。其实斯特里克兰德的乡愁,并不是一般人心中的乡愁,他的乡愁,是一处可以让他自由栖息,自由作画,毫无牵绊地追寻月亮的原乡。为了心目中的原乡,他一直不停地寻找,从伦敦,到巴黎,从马赛,再到太平洋上的小岛屿。当他遇见塔希提岛的那一刻,竟一见如故,他终于寻到了自己的原乡,并决定定居于此。

这样一个疯狂的画家,爱情之于他是种累赘,他需要的是生活保姆,唾手可得的模特;他需要的是愿意为他,为他的创作牺牲的女人!查尔斯在仰望月亮、追逐月亮的时候,身后也有仰望他、追逐他的女人。她们被他迷恋,无怨无悔地为他付出。经年之后,不懈追求梦想的查尔斯终于追上了心中的月亮,在他拥抱月亮的时候,每一幅画作后面,都有女人的影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只不过面对时,查尔斯更加坚定地遵循了自己内心的方向! 尽管查尔斯最后在病痛中离世,甚至,在面临死亡的时间里,他一如既往,平静地以画疗病。

月亮这个皎洁无瑕的梦想,有多少人在夜空下默默地、遥遥地仰望着它?有多少人想拥它入怀?可有多少人为了它愿意放弃“六便士”的味道?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德,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惊叹号!

红月亮

文/梁媛

夏夜,我出门散步,被一个橙红色的月亮吓着了,那么大的一个,亮澄澄的,悬挂在黛青色的天幕上。“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脑子里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诗来。只是眼前的月亮,不像是白玉盘,倒像是一只橙红色的气球,那么的大,那么的明艳。

月球自身不会发光,我们所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线混合而成。当太阳光经过地球上的大气层被折射到地球背后影子里去的时候,它们都受到大气层中极其微小的大气分子的散射和吸收。黄、绿、蓝、靛、紫等色的光波比较短,在大气中受到的散射影响比较大,大部分向四面八方散射掉了。红色的光线波长比较长,受到散射的影响不大,可以通过大气层穿透出去,折射到地球影子后面的月亮上,月球因此变成红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才慢慢变成黄色、银白色。

眼前的红月亮,自然是折光所至,却美得不可方物。我笼罩在它的光影里,浮想联翩。小时候,我曾望着这轮清晖,做过多少晶莹的梦。清代德隐说:“对此怀素心,千里共明月。”我很喜欢他说的这个“素心”,经月光的洗濯,再染尘的心,也会渐渐变得明净吧。只是,我们一日一日穿行在俗世的庸常里,一颗初心,似乎早已迷失在岁月的波光涛影中,头顶上方的这轮明月,有多长时间不曾仰望了?一生中,我们又错过了多少这样的月亮,辜负了多少这样的良辰美景?

月光如纱,轻轻抖落,几颗星星,在天幕上闪着微弱的光。近处的湖水,波光迷离,远处的灯火,影影绰绰。初夏的风,一波一波拂来,是恰到好处的清凉。空气里,流动着夜的体香,树木的、花的、草的、露珠的。偶尔一两声虫鸣蛙叫,更显得夜的宁静。

“妈妈妈妈,快看哪,红月亮!”清脆的童音,划破了四周的静寂,也唤醒了沉思的我。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看上去五六岁的小女孩,正一手牵着妈妈,一手指着月亮,欢天喜地。月光下的她,扎着朝天小辫,穿着白色衣裙,活泼可爱。欢喜过后,她安静地站在草地上,站在一圈月色里,静静地望向月亮,虔诚的神态,真像是一个小天使。我看着看着,忽然感动,为她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美。成长的路上,她会记得今夜的月亮吧,这么明亮的一枚红月亮,曾如此惊艳过她的目光。而我,也会永远记得她,她仰向天空的小脸,多像一个小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