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怀念奶奶的文章

2022/12/14好文章

怀念奶奶的文章(精选12篇)

奶奶和烟

文/赵雁

我一生中只挨过一次打,打我的却是疼爱我的人——奶奶。

她打我的武器恰恰是她最心爱的宠物——烟袋锅。她挥动着长长的烟袋杆上那个烟袋锅,锃明瓦亮的铜疙瘩落在我的身上,不偏不倚正好打在我的脖颈上。

“瘟灾的!老祖宗就给留下这么个金贵东西,也让你给败了!”我第一次听到奶奶骂人,骂的是我,她的喊声像要撕天。

倾刻,烟袋杆因为打我折了,烟袋锅也飞了,从我家窗户飞到楼下的下水井里。从此,奶奶魂不守舍。

我为什么被奶奶打?还不是为了我的小妹,晓晓早就把眼睛虎视耽耽地盯在奶奶碧玉的烟袋嘴上了。那个碧玉烟袋嘴翠绿翠绿,绿的透明,绿的亮艳,在烟袋嘴的下方隆起处刻着活龙活现的龙和凤,花纹很精致,玲珑剔透。

奶奶每次抽完了烟,只要她离开房间,就会把烟袋嘴拔下来,用一块小白手绢擦擦扔进一个口袋揣进大襟上衣兜里。奶奶越是金贵藏着掖着的碧玉烟袋嘴,我们也越是感到神秘好奇。

奶奶干完了活要抽烟,发现那个胜过她命根子的碧玉烟袋嘴没了,脸拉得很长,急溜溜,她东翻西找都不见碧玉烟袋嘴的踪影。她开始对我们挨个盘查,我们一水水地靠墙站在走廊里。我见浑身生着寻麻疹低着头在发抖的小妹,我认定是她所为。

因为,我们家这个被称为“地主楼”的庭院里,总有一些陌生人哄小孩子们回家拿大人的金镏子、金耳环换糖人,再就是换冰棍。晓晓终于在奶奶防不胜防的情况下,拔下烟袋嘴拿到外面去玩,被一个整天在我们“地主楼”前晃荡的吹糖人老头儿用一个糖人换走了。

打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出现过我们家的院子里。

我第一次看到温和的奶奶这么吓人,她气得脸和鼻子都发青。她拿着没有烟袋嘴的长烟袋在半空中一甩一甩地骂着:“瘟大灾的,我明明把烟袋放在炕琴柜上,解个手的功夫烟袋嘴就没了。哪个小瘟灾的拿了我的烟袋嘴?”

“我没拿,我也没拿。”弟弟朗朗、二妹帮帮、三妹朋朋嘴像瓜子似的都开了口。

我用眼睛的余光看着小妹晓晓,她浑身抖得更历害了,奶奶把瞪得跟牛眼睛似的目光盯在小妹身上,手上的烟袋杆也在蠢蠢欲动,我从来没有这样勇敢,抬起头说:“是我,我拿碧玉烟袋嘴换了糖人”。

“你你你怎么就这么馋?我叫你馋!”“咣”一烟袋锅抡在我没有一点设防的身上。

“老祖宗就给留下这么个金贵玩艺儿也让你给败了。”她的声音像把天撕碎了,最后是无力的哀鸣。接着,我才想到了自卫,双手把自己的头捂住。

“啊!”一声尖厉的叫声在房中炸开,我寻声看去,是小妹吓得瘫倒在地上。我忘记自己背上的痛疼,去抱小妹,我抱着小妹哭了,小妹睁开胆怯的眼睛,嘟囔道:“是是我。”

我赶忙捂住小妹的嘴,站在那里的帮帮和朋朋也开了口:“奶奶,我看见不是可可,是……”

“是什么?”我狠狠地瞪着她们说。她们不敢再吱声了。奶奶突然慈悯爱怜地过来抱我们,她扒开我的衣领看我后背隆起一个大包,周边出了血,心疼地责怪道:“哎呦,让你嘴谗,才遭这份罪。”她背起我下楼向校医室跑去,小妹们也跟着我们。

奶奶边小跑着边唠叨地说:“败家子,想吃糖人吱一声,奶奶给你们买,也别这样祸害人呀!那是汗王的伊尔根娘娘传下来的,我婆婆的婆婆给我婆婆的,她偏心才留给了我,都传了几辈子了,怪心疼人的,别看那烟袋嘴不起眼,可值大价钱,一个烟袋嘴能买回这一屋子的糖人。”

我和小妹都没脸哭了,惊讶地望着奶奶:“噢,这样贵!”

从此,奶奶的笑脸不见了。

一个烟袋嘴改变了奶奶的生活,她嘴边的大烟袋不见了,身边装烟叶的笸箩里却多了一摞摞规规整整的白纸条,她那满是皱纹和老年癍的手开始笨拙地卷起搓好的大烟叶子,她小心翼翼地把烟叶放在白纸上,卷把卷把一拧,拧掉一个纸头,点上火柴就开始抽,嘴还不时地向天上吹起一个又一个烟圈。不知过了多久,她的手中的卷烟变成了烟卷。她总是爱不释手地从带大襟的上衣兜中掏出红红的烟盒上写着“大生产”还有“恒大”。

她临终前,回光返照坐起身来,把手伸进我的衣领温柔地抚摸我的脖颈,摸得很舒服,她先是惊恐,后是惊喜,喃喃地说:“疤呢?疤呢?疤没了!”我说:“长开了呗!我都多大了,这点小事,奶奶您还记着。”

“忘不掉,忘不掉的!”

从奶奶的眼光里我看到:人在生命终结前,都会对自己的生前做出回顾,企求一种谅解和解脱,然后,轻轻松松地上路。我微笑着看奶奶,她满意地把手缓缓地抽开,抽开的那样沉重,有气无力。她说她累了,要躺下,从此再也没起来。

她走时,我们给她带上当时最好的、最贵的烟——石林。

我脖子上疤没了,是对奶奶那颗负疚的心最大的宽慰。一生善良、忠厚、勤劳的奶奶,睡在那里,是那样安祥。

奶奶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我常常梦到她各种抽烟的神态和被小妹换了糖人的那个玲珑剔透的碧玉烟袋嘴。有时想起奶奶,我会光顾一下烟店,我不吸烟,但我在想,如果奶奶还在,我应该在今天给她买一盒什么牌的香烟让她品尝?!

最是多情篱笆院

文/陌陌

乡村的人家,日子过的别有滋味,家家户户的菜园子绝对是城里人眼中的宝贝。“篱落疏疏一径深”,记忆中的篱笆外,总有一条小路蜿蜒曲折,仿佛没有多远,但是却伸向远方。

农家院的篱笆,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畜禽野兽进来捣乱,给植物营造出一个舒适的生长小环境,顺便也划清了邻里之间的界限。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有篱笆先要扎好桩,篱笆才能坚固,经风雨而不倒。篱笆桩一般是用粗壮一点的树枝,间隔等同的距离,稳稳地扎根在土里,再加横杆固定住,然后在桩与桩之间固定上一道篱笆夹。

小的时候父母忙工作,家里的菜园子都是奶奶打理,奶奶是个爱美的人,不光给我们缝制漂亮的衣服穿,还把一个单调的篱笆墙,也打理得甚是美丽。奶奶贴着篱笆墙种上一行花草和蔬菜,左边是淡紫色的喇叭花爬满墙,右面是豆角秧子攀延而上,每天早上上学的时候,顺手摘下一朵喇叭花别在发间,蹦蹦跳跳地去上学,放学后,吃着奶奶做的新鲜的豆角菜的情景,三十年后依然清晰如昨。

最美的篱笆墙是秋天,上面爬满各种植物,丝瓜,扁豆,黄瓜,葫芦,藤缠蔓绕,呼唤着清风与阳光,那一墙的姹紫嫣红,谁看了都会眼馋的。这情景就是一首最抒情的诗篇,最唯美的油画,也是奶奶一年当中最高兴的时候。吃不完的蔬菜晒干,收藏起来冬天吃,特别是茄子干儿,泡软之后炖肉,简直就是人间美味。所以现在我也会在夏天的时候买些茄子晒干,冬天的时候和红烧肉放在一起,味道香郁醇厚,被家人列为“家宴首选菜肴”。

篱笆墙仿佛一条线,清晰而又模糊着邻里之间的界限,但是更多的却融合着一份质朴的真情。乡村的篱笆不分你我,左邻右舍的,李家的瓜爬进张家的院,张家的豆结在了赵家的篱笆墙,你只要顺藤摸瓜就好。待做成了美味佳肴,你送过来一碗南瓜汤,我回敬一盆白菜粉儿,真的是近邻似亲啊!

记忆中的篱笆墙永远都那么美,路过的人常常流露出羡慕的眼神说:“瞧,这家人日子过得不错啊!”是啊,一道平平常常的篱笆墙,的确能透露出日子的好坏,或者是不是一户过日子的人家。宋代的刘克庄在《岁晚书事》诗之一中写道:“荒苔野蔓上篱笆,客至多疑不在家。” 青苔野蔓“爬”上了篱笆墙,这样的地方,好像没人打理,客来了往往怀疑主人长久不在家,因为殷勤的人家,是不允许野蔓丛生的。甚至有的人家干脆连篱笆墙都没有,仿佛预示着这是个懒惰的人家,会被别人小瞧的。

长大后离开了老家,住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自然也远离了有篱笆墙的日子。城市的围墙越筑越高,割裂了人与人之间本真的情味,虽然在生活上无限方便与轻松,却依旧怀念充满生机与故事的篱笆小院,今生能有一段那样惬意的好时光,便觉世界都丰盈了许多。

缝在月光里的母爱

文/程予东

母亲热爱生活,这个时令,你一走进母亲的院子,扑面而来的年轻的菜蔬和各样的果树就盛情地款待你的眼睛温暖你的味觉。靠近西边院墙处,有三棵花椒树,它们经营着满身的刺,守护着古老的脾气——麻麻的,鲜美而地道的民间味道;南边几棵柿子树缀满了沉甸甸的青涩果子,母亲用树枝叉住它们要溜到地面玩耍的调皮,用麻绳温柔地打着结,把它们送到阳光的唇边。聪明的辣椒在母亲那里寻到热情的火焰,给母亲呈现出火红的笑靥;韭菜在母亲有次序的裁剪里也懂得勤生绿叶;葱不谙世事的手,表达着一清二白的情义。

母亲和这些生命住在一起,庇护它们,也享受着它们的友善。友善的母亲装扮自己的庭院,也美化着自己出行的道具——那辆红色的电动车。可是她单纯的美化却招来不能悦纳的微词。

那天隔着电话线问及母亲在家里怎么样的时候,嫂子在电话那端又开始絮叨了,“我们老太太越来越花哨了。车把手织成镂空的图案,已经把电动车骑到外面转过几圈了,别人对她啧啧一叹,是孬她呢,她可倒好,呵呵一笑,把别人看似表扬的话当成真的了。现在正给她的‘坐骑’织坐垫呢,恨不得把天上彩虹的颜色都织进她的垫子里。”这样的夸赞像是跌进了醋坛,酸味十足啊。嫂子对母亲的花哨有掩饰不了的反对,不只是她,侄儿也这样呢!

侄儿休假,想来玩,乘车就来了。聊天的时候,他禁不住叨起了奶奶的时髦。“姑,你不知道,我去奶奶屋里之后发现她的电动车上斜跨着一只憨憨的熊猫,依她那节省的劲头儿,才不会出钱来买。不用问,肯定是奶奶在哪个垃圾堆里捉到了,她吧,将这只熊猫浆洗干净,干了之后美滋滋地拴在了车上。我忍不住对她说,奶奶你喜欢熊猫,我给你买个不就得了。姑你指定明白我的意思,我想谁不懂我的意思呢。可奶奶不懂啊!她偏偏说,哎呀,我的孙子懂事了,还没有捞到钱,有这心就成。结果奶奶到外面逢人就称赞我长大了。姑啊,你说我该哭还是该笑?”

我愣愣地看着青髭破土而出的侄儿,不禁悠悠说道:“佛家有言,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侄儿不言语了。在母亲之外,大家站在自己审美的世界里看世界,凡是合宜自己观念的都是美的;相反不合宜自己观念的都是不美的。把出格的东西当成扭曲和变异,不能接受生活的多样性。真想问一下你们,你们的观念就是合宜的吗?母亲没有从自己的观念出发对别人评头品足过,她用善良的眼睛来审读周围的人。当别人裹挟着讽刺的话霍霍而来的时候,她没有怀疑自己的做法,她在别人的丢弃里依然执着地守望着对生活的热爱,她活在自己的自足里。这个特立独行的老太太,我的母亲啊!

电话里的母亲还是欢快地诉说着自己织锦般的生活,“我的车啊,真是华美,横梁上下垂的毛线很像灯笼底下的流苏儿,风一吹,跟着飞扬,看着就喜欢。这不有人央求我也给他们家的电动车打扮打扮,还要我抽空给他们家的板凳戴上罩衣呢。”想象母亲在露水还没有退隐的清早侍弄她的院子,然后又在月华泻地的晚上,用粗糙而沧桑的手指绕着五彩的丝线在竹针上勾出美丽的图案,丝毫不顾惜更加雪白的头发和伛偻的脊背,累了,只是摇一摇自己的手指,捶动一下腰身,依旧借着月光继续描绘手底的织品,而后在天空如洗的清晨把织好的活计送给有所求的人手中,那时你看不到她丝毫的疲惫,因为她的脸上盛着满满的快乐。母亲,热爱生活的母亲,装点着自己生活,美化着别人愿望的母亲。

母亲欢喜地驾驭着她的华美车子从别人惊诧的目光里穿越而过的时候,一个被子女零落的老人呲开有豁口的嘴巴歆羡地冲母亲的背影喊着:“看人 家这老太太啊,精神头足着,活很久呢!”母亲把这样的境遇转述给我听的时候,我的内心灌满了感动。我知道母亲热爱生活的理由,“我可不想每天愁眉哭脸的,病呀灾呀专门找心里苦的人。把她害在床上,让孩子围着自己把生活转得一团糟。我要乐呵呵的,不能给老远的你和你弟弟找麻烦,还有你在外打工的哥哥,我倒下了,净连累你多病的嫂子啊!”我曾经在丁立梅老师和肖复兴先生的笔下读到过他们的母亲,不声不响在月光里锻炼自己日渐苍老的身体就是想为儿女分担些家务。

母亲的爱缝在夜晚的月光里,我们享受着,却不知道啊。

奶奶的目光­

文/蓝雪冰儿­

睡梦中,我又看到了奶奶那双浑浊的眼睛。这双眼睛是温柔的,是欣喜的,也是忧郁的。

——题记

转眼间,奶奶已经去世5年了。如今家里的老房子变成了新房子,可是每次回家,我却分明感觉奶奶依然躺在床上,用那双眼睛注视着我。

难忘的是奶奶温柔的目光

小的时候,调皮的我经常惹得父亲暴跳如雷。然后父亲就会毫不留情地在我的屁股上烙上五个鲜红的手印。我捂着屁股,躲到奶奶的小屋,撒娇地向奶奶告父亲的状。奶奶用手轻轻地揉我的屁股,我回头看看她,她的目光是温柔的,没有父亲眼里的火。可是天黑了的时候,奶奶总会牵着我的手把我送回家。奶奶训斥着父亲,但是我却看不到丝毫的愤怒。后来做了人母的我,真正体会到了当时奶奶的心情,她既疼爱孙女,又理解做父母的无奈。

又忆起奶奶那种欣喜的目光

奶奶守寡多年,长大后的我们理解她的不易。我们姐妹和她玩扑克牌娱乐时,总是故意地出错牌,让她赢。她的眼睛中闪烁出的欣喜是我们所盼及的,她的样子好可爱,犹如一个鹤发的“老顽童”。我们自认为做得天衣无缝,可是一次偶然听到的对话才明白了奶奶是明白的。一次奶奶和一个邻居唠嗑,说:“我的孙女们可懂事了,这几个调皮鬼,整天琢磨着让我开心,所以我会尽力表现地欣喜。”

忘不掉奶奶痛苦时忧郁的目光

奶奶病卧在床一年有余了。一个傍晚,奶奶突然全身抖动。姑姑和姨奶守在床上,泪流满面。父母手忙脚乱地张罗后事。我呆呆地望着奶奶,她的眼中流露出痛苦。我知道她一定很难受,她不停地抹眼皮。这是一种对生命结束的渴望,我不忍心再看下去,悄悄退出了房间。一会儿,屋里恢复了平静,我闯进了屋,没有想到奶奶坚强地闯过了鬼门关,她慢慢睁开了眼睛。这个时候,她的眼中没有惊喜,只有忧郁。这是一个被脑血栓压住神经,不能动也不能言的病人的无奈!

最后的疾病让她变得瘦骨嶙峋,深陷的眼窝中那双浑浊的眼睛,也时常只有一个缝隙。但是在我看来,奶奶的目光依然如从前一样炯炯有神。

如今,奶奶走了,一切的记忆都已经变成了回忆。天国的奶奶,露出了笑靥,我又看到她的温柔的、欣喜的目光。我微笑地注视着她,不觉睡梦中发出了“咯咯”的笑声。

时间是把利剑

文/风中的蒲公英

时间是个无情的东西,它带走了我很多重要的东西和重要的人。

不知不觉中爷爷离开我也快七年的时间了,七年,听起来好漫长,但是转眼发现却过得好快,但是爷爷的音容笑貌在我脑海里还是那么深,我爱他,很爱很爱,常常听妈妈说起爷爷是她见到过的最好的公公,在爷爷那个年代还有好多人都有封建思想,奶奶就是因为不喜欢女孩所以从我小时候就没有带过我,连抱都很少抱,后来弟弟出生后奶奶很开心,天天带着弟弟到处跑,而我就是爷爷带着,听妈妈说爷爷带我很开心,每天乐呵呵的带着我到处跑,似乎想要告诉全世界似得我是他最疼爱的孙女。

爷爷好像是在部队当过兵的,吃过很多个苦头,记得小时候经常见爷爷奶奶吵嘴,奶奶是个性格很强悍的女人,每次看见她跟爷爷吵架我就很难过,因为我总觉得爷爷非常非好,小时的我经常搞不懂爷爷这么好的人怎么就娶了奶奶这样的人,不过后来大了也明白了其实奶奶也蛮好的,也许有些事情我们都不是很懂,当然也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在初三那年因为爷爷病重离开了我,那时候的我快中考了,对于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当时的我真的不敢相信这么疼爱我的爷爷竟然在我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连一声再见都没有跟我说,当时的我傻眼了,之后每每回家我都会看到墙上爷爷的照片像他在世时一样开心的喊一声爷爷,可是我知道后来的喊声我永远听不到回应了。

爷爷在我心目中的位置很重很重,好爱好爱爷爷,望着窗外的风雨我又想起了曾经的我和爷爷的种种事情,其实我与爷爷之间的承诺还有很多都没有实现,在上学那会学校每次发的牛奶都会带回家给爷爷奶奶喝,记得爷爷走的那天我下午回家包里还装着两盒牛奶,说好了陪爷爷去逛街的,可是因为小时候的贪玩,喜欢看电视一直都没有去,后来也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我此刻的心情,时间是个无情的利剑,带走了我深爱的人,我知道我能做得就是珍惜现在身边的人,我不会再让这种遗憾产生了,未来的日子我会更努力的,我相信在天堂的您会依旧守护着我。

最疼爱我的人

文/茗轩

奶奶的身体一直很硬朗。她80岁那年,有一次我二姐在挑水,二姐非说奶奶挑不动,奶奶当即与二姐打赌,结果,约50公斤的水被奶奶轻松地挑了起来。因此,我一直相信奶奶能活到100岁。

直到那一天,我正在上班,小表弟打来电话唤我回家。刚到家,我的三个姑妈说奶奶怕是不行了,但即便听到奶奶已经开始交代身后事,我仍然不信。因为我清晰地记得,那之前不久,奶奶还喝到了重孙辈的结婚喜酒,当时她很兴奋,说还要喝曾孙子的满月酒。后来,有一天夜里,奶奶去洗手间时不小心摔了一跤,不得不躺进了医院。姑妈和父母似乎预料到了什么,父亲让我去墓地给奶奶准备一处归宿时,我还坚信奶奶一定没事。过了那年正月十五,父亲说,奶奶身体水肿,器官有衰竭现象,做了一辈子医生的他也感到无能为力了。在余下的十几天里,奶奶受了很大的痛苦,她的每一次呻吟,我都心如刀绞。

2009年2月28日凌晨5时,我在奶奶床前,眼睁睁地看着她离我而去。

奶奶生于1912年6月16日,在她6岁时,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我爷爷家,爷爷由于儿时高烧不退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听力与语言能力很差。

那年端午节的前一天,爷爷在生产队挑泥,突然感到肚子剧烈疼痛,奶奶磨破嘴皮向人借了3块大洋后,一步一步地把爷爷抬到30多公里之外最近的医院,但由于时间拖得太久,爷爷病死在途中。从此,奶奶未再嫁人。每到端午节,奶奶总会把两盘粽子放在灶台上,我与姐姐不得其解,后来二姑妈道出了其中的缘由,爷爷生前最喜欢吃粽子,他去世的那天清晨,还特意叫奶奶多包一些粽子,而这句话成了爷爷最后的遗言。奶奶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她对爷爷的怀念。

奶奶从小心灵手巧,很讨她公婆的喜欢,自从进入爷爷家,奶奶从未受过公婆责骂。奶奶很爱干净,她的衣服、床单包括碗筷都是她自己动手洗,奶奶还是个“热心肠”,邻居主妇们在生活上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来请教奶奶,她90多岁高龄时还帮人家蒸米酒、做元宵……只要村里有人家里办酒席,都会邀请奶奶参加。奶奶躺在床上的最后两个月,每天都有邻居到奶奶的床前探望。

我们姐弟三人与奶奶的感情很深,我们小时候的衣服大多都是奶奶缝制的,我从小与奶奶一起睡直到我上初中,我们放学回家总是先叫奶奶,然后再叫父母,即使我们成家立业了,包括我的两个外甥和我的女儿,每次回去总是先到奶奶的房间里看一下奶奶。奶奶去亲戚家也总是把我这个唯一的孙儿带上。我印象最深的是我5岁的时候,与奶奶坐船去无锡她的妹妹家,当时我们还拍了一张照片,那是我与奶奶唯一的合影。

一直以来,我有一个心愿,就是用摄像机记录奶奶一天的生活,但我一直以工作忙为借口骗自己。如今,相册里的合家欢每次缺的就是我。

最近我又去了奶奶的房间,看到照片上她的笑容,我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眼泪不停地往下流。这段日子,我总是不停问自己一个又一个问题,自己整天忙忙碌碌的到底是为什么?为了生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文件上,整天对着笔记本不停地工作就是我所追求的?总是以工作忙、出差多为理由,很少陪父母吃顿饭,或许陪他们吃顿饭就是他们一天里最开心的时刻?从奶奶这一辈子,我明白了幸福的真正含义,我会努力做到更好。

想起奶奶,永远勾起我美好和悲哀的、含着微笑和泪水的回忆。清明时节,我用心写下这篇祭文,愿它化为一缕青烟,给远在天堂的奶奶,带去我的一片真情与心意。

胜似亲人

文/ta-nicole学作文

深秋到了,树上的叶子都黄了,天气越来越冷。人们穿的衣服也越来越厚了。

早晨7:40,在森林旁多族山丘村的一个小木屋里,苗族老奶奶起床了。她独自一个住在里面。老奶奶满脸皱纹,穿着一件宽松的灰色上衣,头上戴着头巾。她叹了口气说:“唉,又该洗床单和被罩了,我先把它们泡上,去森林捡点榛子回来洗。”说完老奶奶把床单和被罩泡到水里按了按,抓起来字就走了。

老奶奶说话时,汉族小姑娘姗姗正好在外面。他听到了老奶奶的话。她的脸白白的,头上扎着两根小辫子,身穿粉色的长袖体恤和一条黑裤子。珊珊想,老奶奶没有亲人了,只剩自己一个人在里面住。自己又做饭又扫地又洗碗,还要做更多家务一定很辛苦。如果我帮老奶奶洗了床单和被罩,她肯定会高兴的。

姗姗想着就走进了小木屋。她朝四周看了看,看见洗衣盆放在墙角,就在洗衣盆旁蹲下,把床单提起来,放到洗衣板上搓了搓。等脏的地方都沾上水后,姗姗就拿起肥皂,想往床单上涂点肥皂。可是肥皂太滑了,从珊珊手上滑了出去,姗姗捡起肥皂,把衣服上涂满肥皂,又把床单放到洗衣机板上,把脏的地方使劲搓搓了好长时间都搓不掉。珊珊想,怎么办呢?这时他看见了一包洗衣粉,就把洗衣粉倒在了床单上。珊珊把床单揉了揉,脏的地方立刻变白了。过了一会儿,床单变得像白糖一样白了。但上面还有许多泡沫,珊珊就把另一个盆子倒上水。

她把床单放到有清水的盆子里又仔细的洗了一遍,等泡沫都消失了才满意,她把床单从水里拎出来,两只手握住床单使劲碾压。瞧,床单里的水都流了出来。姗姗再把床单放进的一个干燥的盆子里,自言自语地说,该洗被罩了。盆子里的水冰凉冰凉的,手都快被冻裂了。但他头上却大汗淋漓,汗水顺着脸峡滴到地板上,姗姗始终没有放弃。 所有的床单和被罩都洗完了。珊珊拿起夹子把床单和被罩,挂到晾衣架上,用夹子夹住。当最后一个被罩晾起的时候,老奶奶就回来了。她诧异地问珊珊,“你来这里做什么?”姗姗回答:“我想帮你洗一下床单和被罩。”老奶奶又问:“你怎么想起给我洗床单和被罩的。”珊珊回答:“你这么大年纪了,自己又干这么多家务,太累了,于是我就想给你洗床单和被罩。”

老奶奶听了激动地抱住了姗姗,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说:“你真像我的亲孙女啊。”珊珊低下头,把手在围裙上擦了擦,脸红了,不好意思的笑了。外面的人透过窗户看见了,都以为老奶奶和姗姗是一家人呢!

太奶奶

文/暮雨飘萍

太奶奶是奶奶的亲妈,在我小的时候经常会在奶奶家看到她,满头稀疏的白发,穿得很朴素、很干净,高高瘦瘦的,人很精神,大概七十来岁的样子吧。她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丈夫在打仗的时候被日本鬼子抓走杀死了,只剩下他们娘儿五个艰难地生存了下来,儿子也在她五十多岁的时候生病死掉了,只剩下一个瞎眼的儿媳妇,据说对她并不好,经常骂她、打她,后面年纪大了,便轮流着去几个女儿家过活。每家轮流照顾她一个月,于是她一年中便有三个月是在奶奶家度过的。爷爷奶奶经常出去干农活,不干农活的时候就出外面打牌到晚上才回家。于是太奶奶便一个人留在家里给他们看家,有时候还会给他们做点家务,更多的时候我看到她坐在院子,一个人望着远方,我没事便跑过去和她聊天。她虽然年纪大,但是脑子很清醒,她喜欢和我讲她小时候的事,她说她出身在一个地主家庭,家里很富有,小时候家里请了人教她姐妹几个读书,她不肯便经常挨父母的板子,所以到后来长大了也认不得几个字,她说起来的时候还是有点后悔的。后面她嫁人了也分了些家产,只是在战乱逃亡中丢了不少,所以到后来家里也很穷了。她丈夫死后她是怎么把几个孩子拉扯大的,我并不清楚,只是偶尔听奶奶说她们小时候过得很苦,没念过书,所以一辈子都不识字,奶奶的话里带着些许的遗憾,也颇有责怪太奶奶的意思。

母亲说太奶奶以前是个能干的女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做的饭菜很好吃而且在我哥小的时候经常给他换尿片、洗尿片,对我们也很好,有什么好吃也经常拿过来给我们。爷爷奶奶对太奶奶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每天吃两顿饭,一周给她洗个澡,白天就让她一个守在家里,好在她并不生病,人也干净,所以并不招人厌。有时候会听奶奶呵斥她几句,因为当她一个人的时候,总会听见她在那里念叨着:“菩萨啊,菩萨,保佑我吧!”我不知道她为什么总这么念叨,也问过她,但是她说她并没有念叨,也许她自己并不知道她在念叨吧。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到了过年的那一个月,几个女儿都不愿意她呆在家里,说是不吉利,于是她便被送回到了她原来那个残破不堪的屋子里,一天送两次饭,便再也没有人管她,等过正月再把她接回来。她虽然年纪大,心里肯定知道女儿女婿们嫌弃她,但是也并不能说什么,也拿她们没办法,谁还会关心她这么一个老太婆呢?于是几乎每个春节她都是一个人冷冷清清地度过,偶尔我们说起,我的那些奶奶们便说,谁叫她一天到晚念叨的,把我们的好运气都念没了,活该!寒冬腊月的,也从来没有人关心她冷不冷,苦了一辈子的人,按理说该享福了,却不曾想会是这个样子。当然她从来没在我们面前说起那几个奶奶的不是,只是一个人默默地流泪。

在我十二岁那年我们全家搬出了那个小山村,再也没和奶奶住在一起了,也再也没有见过太奶奶,只是知道她还活着,刚好在别的女儿家里。听到她的死讯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很震惊,那么精神的一个人,从来都不生病的,怎么会突然间去世了呢?后面母亲告诉我太奶奶死前过得很苦,因为年纪大了,几个女儿都不愿意管她,生怕她死在家里,所以给她搭了个棚子,屋顶都没有,直接扯了块彩条把四面布围起来,吃喝拉撒全在里面,一天给她送一顿饭。刚好那次我母亲回去看她,八月的天太阳毒得跟什么样的,太奶奶一个人躺在床上,风扇也没有,里面就像一个烤炉,旁边饭盒里饭菜上爬满了蚂蚁,母亲看不下去,便把饭倒掉,重新做了给她送过去。但那只是一次,往后的日子谁能天天跑过去照顾她,况且她是有女儿的人。所以母亲听到太奶奶的死讯并不奇怪,她说你太奶奶那么精神又从来不生病的人,好好照顾她一下,活到一百岁都没问题,真是可惜。

我想太奶奶至死都不明白她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几个女儿到头来为什么会那样对她,她苦了一辈子,早已儿孙满堂,本该享受天伦之乐,却不想会有那样的结局。其实我也不明白,太奶奶那么好的一个人,我的奶奶们为什么会那样对她,难道就不怕有一天她们的儿女们也会一样地嫌弃她们吗?每次回去看到奶奶一个人孤零零地守在那个小山村,我总会想起我的太奶奶,她的亲生母亲,我不知道奶奶会不会想起她,也不知道以后奶奶的命运会是怎样。

母亲和我

文/北山的月

小时候我上学成绩不好,妈妈常跟我说她上了两年半的学成绩一直是班里的第一,而且当了两年半的班长。千百次的说有时我会反驳却也会被她批评得指哪哪错。讲起她的小时候她始终满脸的自豪,我开玩笑跟她说:妈你再多给我说点你的故事,我就可以把你的事写成小说了。

我的母亲,生于湖南张家界一个山村。我的姥爷,是一名国民党将军的儿子,兄弟十人,但由于一些我还不太清楚的原因姥爷不像电视里那样风光,家里条件也不是很好。母亲弟妹四人,她是老大,有一个妹妹,两个弟弟,因此母亲只上了两年半的学就在家帮忙干活了。那时姥爷开着个小卖部直到前些年才不干了,母亲就经常看着店,在四个儿女中她是最懂事的一个,所以姥爷姥姥特别的偏爱母亲,直到现在回到那里姨都很嫉妒母亲姥爷那个倔强的老头还是那么喜爱她。

南方人家里屋子中间都会有个做饭的小火坑,母亲小的时候在旁边玩不小心一只手拄了进去,整个手的手指都被烧的剩下很短的一截,但她像姥爷一样倔强,从来谁都不服,别人能干的事情她也一定要做到,每次讲起这个她都很自豪。我去年回姥爷家时看过她年轻时的照片,那个时代的人照的相全都没有表情,不知道她当时快不快乐。关于母亲和父亲的婚姻我有问过,她说当年我姥姥把我父亲的妹妹说给了舅舅,可是后来舅舅自己在外面搞了个对象,也就是现在我的舅妈,姥姥因为这事对我那个姑姑有些歉意就又把她介绍到了一个好人家,然后把母亲介绍给了我父亲。父亲当时高中毕业,那时候算是文化人了,听母亲说因为她是残疾人当时还看不上她,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还是结婚了。父亲家里很穷,到什么地步我无从说起,只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有一只老母鸡,下了十一个鸡蛋,母亲一个没留下全都拿去集市上卖了换了别的东西。在那里家里都想要男孩子但很多都是闺女,只有我们家兄弟三个。我妈说生我前想要的是个女孩儿,男孩儿就打掉,结果说去了几次检查,但医生都不在于是我就降生了,母亲说曾想把我过继给一个亲戚,结果没忍下心。三个儿子,即使现在无论谁家都会觉得压力太大。后来有一个来过河北的亲戚回家说河北特别好,我不知道父亲为什么没有阻止住,不知道为什么那么亲戚没说上几句管用的话,母亲带着我来到了河北衡水。

后来母亲经人介绍给了现在的老爹。我亲爷爷奶奶过世的早我未谋一面,听母亲说很喜欢她。可是这位奶奶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时住在一个院子里动不动就骂人吵架,尤其在每年的初夕都骂人,于是我儿时的每个除夕都会看到母亲一个人坐在炕头摸眼泪。母亲说那时候奶奶还说她是他们花钱买来的媳妇。因为我不是亲生的奶奶也不让我叫她。因为她的原因爹也常和母亲吵架,有次我记得特别清楚正在吃早饭,突然吵了几句,爹就把菜锅扔了出门,他们吵架时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能担惊受怕的在旁边看着。这也让本来就不喜欢说话的我更加的沉默,没有家人的护佑我胆子特别小,经常被欺负,但我从没有和母亲说过一句。以致初中毕业我考上县一中时,经常和我一起上学的同学和母亲提起我在学校被欺负的事她都是一脸茫然。这个奶奶平时都不会理会我,最不能让我忍受的事是有次她问我南方家里的情况,那时年幼的我以为可以和她搞好关系了,把所有我还记得的全都告诉了她。就是这个我从小到高中毕业一块糖都没有给过我的奶奶,坐在我家大门前把我告诉她的内容稍作加工就骂了起来。母亲那次哭着训斥了我,自那时起我才明白该怎样对待这个老人,直到后来高中的时候有次我在外面玩她跟我说了句话我如临大敌就跑开了,她就又在门前破口大骂我不理她。吵架的生活不可能会不让人动摇,三年级那年含泪别了这个老爹母亲带我回了湖南老家父亲那里,我见到了印象已经模糊的父亲和哥哥,在那里生活还是难的很,父亲出门打工去了,我们兄弟三个人都在上学,母亲既要顾我们还要到地里干活,后来有次母亲回忆跟我说那时候每次回来都很晚,一个人听到山里的鸟叫特别害怕。父亲打工寄回来的钱不多,母亲和他吵了一架,半年后父亲回来,由于一些我已经模糊了的原因吵的很厉害,母亲把姥姥都叫了来。就这样母亲又动了回河北的念头,其实这也是我一手造成的,离开父亲时母亲特别茫然的说咱们回还是不回啊,就在房子下面徘徊了好一会儿,我不知道我怎么想的可能就是看着母亲难过伤心就说,走吧。走之前的前一段时间母亲因为有人骂说我二哥偷了他家的东西打了二哥,二哥特别伤心。我们走了之后她就说再也不认母亲了。多年后母亲提起二哥时她总说我们兄弟三人里二哥最像她,有出息。回到河北后,继续过着隔三岔五被人骂的日子,这个奶奶一手造成了我很不幸的童年,我的所有不幸母亲都看在眼里,却也无能为力,只是更加的溺爱着我。

我考初中时考区中学发挥失常要交最多钱的那种才能上,当时家里借了大估家几千块钱买了拖拉机因为想再买个拖拉机斗没有送我去榆科中学而是在乡中念的书,母亲那时觉得特别对不起起我,怕我念完初中就像别人一样该去打工了,因为向大姑借钱的事奶奶还在大门前骂了母亲说以后不许向她们家人借钱。我平凡的乡中生活后来让我考上了县一中公助,母亲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抱住了我,高兴的要跳起来了。我不知道奶奶的转机是在什么时候,尽管我曾怀疑她怕我大了会不管老爹的死活自己跑掉,她向我们抛来了橄榄枝。可是已经晚了,我觉得我已经不懂怎样爱一个奶奶了。

我的两个哥哥都小学上完就出去打工,现在因为家境贫穷都给别人当了上门女婿。去年大嫂子生孩子母亲和我一起回湖南看看了,回来后母亲说看着自己的亲孙子名字是别人的姓自己特别的难受,说这都是她造的孽,她遭报应了,二哥也始终从没以一个儿子的目光看过他。回去时父亲找母亲离婚,母亲决然答应了。后来母亲说父亲还是看不起她,她问我是她过的好还是父亲过的好,我只能哑言。她说如果父亲求她回去,看到大哥二哥这样她很可能会答应。我见到了父亲,这位十几年未见的亲爹,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只像个认识的人一样寒暄了几句就被母亲叫开了。生活就是这样残酷,不会给你任何的如果。

多年后上大学的时候,因为母亲的溺爱,老爹和这些“亲戚”的漠不关心,我成了一个除了上学学习基本什么都不会的人。性格内向,不善交流,从小到大从未向父母要过钱,从未去“想要什么东西”,很多生活常识不懂,不会人情世故……就这样在崇尚理想的浪漫主义中与现实碰撞着。我庆幸碰到一些同学,他们把我生活的门窗打开,我看清了很多人的弱点包括母亲的犹豫和父亲的胆小不担当,并改变充实自己。母亲厌倦了这些还是希望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得到她真正的爱情,很多人说她一把年纪不安分,甚至我也一度很不理解,她抛弃自己二十年来经营的一切的跟着一个连房子都没有的人。可是她有多少错呢,只是抛弃了世人困扰的责任去追求自己的生活。

而我只希望有个家,或者只是一种家的感觉,可以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像亦舒在喜宝里的一句话:“我需要很多的爱,没有爱有很多的钱也是可以的。”而母亲却只想要爱。

奶奶,您一路走好…

说实话,这里写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我都悲恸不已、泣不成声…很多人不太喜欢去回忆那些不开心的事情,试图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忘记它。以前的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现在我突然之间变了,反倒喜欢去回忆、去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写这篇回忆录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深切悼念我的奶奶;第二,是想让未来的孩子们知道她的曾祖母是什么样的人,她是如何爱他们的父亲。

我的奶奶叫吴新珍,1933年农历9月27日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农民家庭,2012年农历6月24日去世,享年80岁。奶奶一生吃尽各种苦,早年为家庭的生计不辞劳苦的干活,晚年疾病缠身,特别是与病魔斗争这几十年她所体现的坚强的意志深深的感动我。

早年的奶奶我并不了解太多,知道的也都是奶奶亲口和我说的。改革开放前期,中国经济及其落后,在农村很多是多子女的家庭,解决温饱成为当时最紧迫的问题。奶奶从小没上过学,到老了也不会说半句普通话,所以她只能靠体力去赚钱。那时候煤炭在农村还不是很盛行,有钱的人家也是靠烧木柴,家里穷的人靠砍柴卖给有钱人家是一种很不错的谋生手段。据奶奶说当时她一天砍两到三担卖,有时候得走到好几公里的路,翻山越岭,七个孩子的温饱,那一点钱只能勉强维持家庭的生计。温饱都成问题,哪还能读什么书,我的父亲成绩特别好,由于交不起学费,初中没毕业就退学了,据说当时老师都来家求,可又能怎样呢?我的大伯压根就没进过学堂,几个姑姑也是小学没毕业,所以我父亲算是家里学问最高的。由于这样的家庭的背景,所以上大学一直是我们几代人不老的梦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努力考上大学的动力。

奶奶她是很命苦的人,爷爷糊涂年轻的时候把二伯给卖了,现在二伯到处漂泊没有一个像样的家,奶奶觉得特别对不起他。奶奶临终前那一刻二伯刚好赶到叫了一声娘,奶奶听了流下眼泪就这样走了,在她心里她是很挂念二伯的,非得见到二伯才肯走。爷爷嗜酒如命,每次酒醉的时候,或骂奶奶,或打,奶奶只能默默的忍受着。

奶奶她是很爱干净的人,洗衣服都是很用力地刷,每一个角落都不会放过,而且还不只刷一遍呢?晚年她患病不敢长时间接触水,这一点她是最清楚不过的,可衣服脏了,她又体谅我母亲的辛劳,就坚持自己洗,每次洗完就生病,打针吃药,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想的,那时候我是没法去理解。除了洗衣服,奶奶对桌椅、锅、碗筷等等也是擦了又擦,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是她连长在石头缝里的草都要拔,而且要除根,拔断她就用剪刀头挖。总之在奶奶眼里她是不喜欢杂草和垃圾在她的身边存在的。

奶奶她是很心细的人,缝衣服的时候都是一针一针缝地特别紧密而且还很好看,奶奶说这样才会结实。小时候奶奶眼镜还没花的时候我特别喜欢让奶奶给我缝补衣裤,邻里乡党的人也很乐意让奶奶帮忙做衣服,在他们看来奶奶是最放心不过了。缝衣服之外奶奶还很会收藏各种比较贵重的东西,特别是各种发票证件,几十年都能找到。记得有一次我父亲很早以前向人借了钱,后来连本带利还了,他还给父亲开了收据,这收据奶奶保存好好的。后来过了很多年那个人狡辩说父亲没还,他找上门来,等到奶奶拿出那收据,他哑口无言。我们一家人那些收据、户口簿还包括我的毕业证都是交给奶奶保管,交给她我们都很放心。

奶奶她是很节俭的人,从来不会自己去买什么衣服,那几件衣服都是几个姑姑买的,几件衣服穿了几十年,她走的那天衣橱只是寥寥几件。一生省吃俭用,年轻的时候吃地瓜饭,把地瓜推成丝然后拿去晒干煮着吃,到老的时候从没叫我父亲买一些山珍海味给她,桌上面有什么她就吃什么,一碗饭,一点酸菜足矣。到老了还会为一角钱和卖家讨价还价,平常姑姑和亲朋好友给她的钱她都收藏起来不舍得花,最后慢慢都给我们这些子孙。临终的时候,奶奶不想麻烦我们后代子孙,说后事一切从简,连走了都想着我们。

奶奶特别疼我,我是奶奶一手带大,听奶奶说有一次我突然生病把我母亲吓傻,是奶奶背着我跑里跑外看医生。还有小时候我流鼻涕,由于鼻子太小、太嫩,奶奶心疼不敢用手擦,用嘴巴一口口吸掉,现在想想我一点没觉得恶心,反而特别感恩。

奶奶特别疼我,每次亲戚朋友送她吃的东西,她自己舍不得吃,都给我吃,好几次我都拒绝了。可是奶奶却骗我说自己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吃那些东西还有竟然用激将法,说什么不吃是因为嫌弃她老人家脏,虽然我喜欢奶奶自己多吃点,可她这样一说我只能妥协了。记得有一年中秋节我在县城上学没在家过,奶奶为了让我吃上那块月饼,她留了好长时间,等到我回家的时候那块月饼已经发霉了。很多东西奶奶为了让我吃上,自己不舍得吃,最后心疼地扔在垃圾桶里。

奶奶特别疼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烧不起煤,我和姐姐、弟弟周末只能上山去砍柴。后来姐姐为了我和弟弟能够顺利上学她退学去外地打工,当时她的班主任也特意来我家求,可最后她还是和父亲一样的命运,为了身边的亲人选择放弃自己的梦想。姐姐去打工,砍柴的任务就落在我和弟弟身上,那时候还很小,好玩,不是很情愿和弟弟去砍柴,是奶奶不断的督促我,那时候我还很不理解,觉得奶奶啰嗦、爱管闲事。以前我住的是那种木头老房子,有很多水沟,周围也会长满很多草。奶奶说虽然我们建不起新房子,但是至少房子要干净、整洁,所以她就好言好语劝说我拔草、锄草、挑水沟里的赃物,我也很乐意做。后来煮猪食、扫地、洗衣服、种菜等一切家务包括很多农活都是在奶奶的督促和指导下学会的。虽然现在自己建了一栋新房子不再像以前为了清洁干了那么多粗活,家里条件也慢慢好起来也不用干那么多家务活,但是本事还是有的,至少通过小时候的历练,现在不怕吃苦,意志也坚强起来了。

奶奶特别疼我,每次我回家奶奶都会和我说很多大道理,告诉我外面坏人很多晚上头不要到处跑 ,有时候我很晚回家深怕奶奶知道说我,于是偷偷爬窗户进去,现在觉得自己好可笑;告诉我骑车一定要慢,注意安全,年轻心浮气躁的我很多时候都把她老人家的话当作耳边风;告诉我要省吃俭用,衣服不要补丁就可以不要讲求华丽,饭吃饱就可以不要讲求山珍海味;告诉我一定要为爸妈争口气,努力读书,出人头地;告诉我要孝顺父母,他们为了我和弟弟的生活和学习到处奔波,没有真正闲过。告诉我和姐弟要友爱、对人要礼貌、要好好做人…

今年暑假还没到来的时候就听母亲说奶奶快不行了,父亲请假回家准备奶奶的后事。考完试我匆匆忙忙赶回家,得知奶奶一直在挂念着我,希望能见我最后一面,当时我哭了。此时此刻奶奶为了叫我一声名字,不知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是那次是奶奶最后一次叫她的孙子。奶奶临终前我一直守护在她身旁,她走之前嘴巴动了几下,那时候我哭的特别伤心,那是对生的渴望啊!长这么大我没看见过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我的面前就这样走了,以前看到村里的老人去世却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的奶奶会有这一天,我真的没法去接受这个结果,到现在我还是没法接受奶奶走的这么快。亲朋好友哭天喊地,我也不断呼唤着奶奶回来,可是…我一直守护在奶奶的身边,不舍得离开她,在入棺的时候我亲手抬着奶奶,我的手特别沉重,我知道奶奶一旦进去,紧接着就是去火葬场。坐上灵车的时候我还一直幻想着奶奶一定还活着,只是暂时休克而已,我知道这只是自欺欺人。到了火葬场,我亲眼看见奶奶被推进了火炉2中,忍受着烈火烧身最后剩下的只是一小堆骨灰,随后就埋在山中墓里,入土安息。

在送奶奶上山的途中,听到亲人说奶奶临终前特别希望能看到我找一个和堂嫂一样好的媳妇,我哭的特别伤心。国军不孝,没有那么好的福报在您临终前带这样媳妇回来见您,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会去累积福报,一定给您找一个和堂嫂一样好的媳妇的,还有国军答应您一定会为我们家争口气,早日出人头地。

记得今年2月份奶奶还好好的,才半年的时间,活生生的人到一堆骨灰,这一切来的太快,快的我有点接受不了。其实人活在这个世间,从出生到死亡也就几十年而已长的也不就一个多世纪,这一个过程也是很快的。我们在感叹生命的脆弱和短暂的同时,更应该珍惜我们的生命,无论是好事坏事,贫穷富有都应该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年轻的时候应该为自己的梦想好好努力,竭尽全力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这样等到我们要走的那一刻我们才能安然自在,不留一丝毫遗憾。

各位兄弟姐妹们,别在以为自己还年轻离,总觉得离死亡还早着呢,那些在突发事件死去的人他们哪会想到自己今天会这样走呢?时间一分一秒在走,我们也在渐渐地变老,一定要让自己活的有意义。

奶奶她现在还活着,一定还活着,而且还很快乐得活着…

儿时农村的冬天

文/女小白

大人们终于将网中的鸟儿全部拧断脖子抓了出来,李大爷这一次抛网,鸟儿装了半箩筐,没有一百只,也有八九十只。

抓鸟过程中的叫声,将工房一带的鸟儿,一群群吓的飞向远处,也许到别的生产队工房找吃的了,不知别的生产队有没有捕鸟的人。

捕鸟结束,大人抬着箩筐往牛房走。李大爷看似平淡无奇的抛了一次网,其实当中暗含很多技巧,抛网往斜上方抛,腰部力道与手臂上的力道既要协同,又到拿捏到位,不是象平时抛鱼那么容易的,为了捕鸟,李大爷平时没少在草堆上练过,这是我长大后才知晓的。

回到牛房,大人们又忙着进一步收拾鸟儿(收拾鸟儿的过程过于血腥,这里就不详述了),半箩筐鸟儿最后变成满满一箩筐的羽毛。

当大人们将所有的鸟儿都收拾好后,甚至我都知道,他们会将鸟肉红烧,油炸,还要做一碗饺子馅,包饺子吃。我当时在旁边听着,心里真的好想吃,好想吃。可惜的是母亲下工了,过来接我回家,我赖在牛房里不想走,说是牛房里暖和,实则是想留下来能否有机会尝一口鸟肉的滋味。

另外几个小伙伴的妈妈也过来叫其回家,有两个小伙伴说是肚子不饿,晚上不用吃晚饭,就想在李大爷的大床上睡,我听他们这一说,我也不想回家,晚饭更不用吃,因为我怀里还有一小块豆饼呢,我正想张口对母亲说。

“你们这些皮猴子,白天就知道疯皮,晚上没准要尿床,不行,不行,都给我回家去”

李大爷粗大的嗓门直接拒绝了那俩个小伙伴,想在牛房李大爷床上睡觉的心思断了。我一听,当然不敢向母亲吱声了,只能悻悻的跟着母亲回家,还好,我收获了一块豆饼,没有空手而归。

我偷吃豆饼,怀中藏着一小块豆饼,并不敢告诉母亲,害怕母亲不同意我的行为或者担心被队长知道扣工分,以后不允许我来工房玩。其实,因为父亲是大队的会计,我们的生产队长还是给我父亲面子的,在我后来的印象中没怎么刁难我们家。

在后来的几年的冬天中,我都成功的和几个小伙伴以帮助李大爷照看牛为借口,在李大爷的大床上总要睡上几晚,然后夜里悄悄偷吃豆饼(请参见我另一篇文章《那年那月那个看牛老人》),我们在牛房偷吃豆饼,我们几个小伙伴都铁了心的守口如瓶,再没有别的孩子知道了。

回到家里,我找出家中小铁锤,悄悄将豆饼敲成若干小块,用小姐姐的旧作业本上的纸包好,塞到土墙的贮物洞中,留待自己慢慢品尝。我并不自私,拿出一个小碎块,塞给在火堂后边烧火边烘火的小姐姐,并嘱咐她不要声张。小姐姐平常搞到零食带我吃,我当然不能忘了她,以后小姐姐有零食更不会忘了我,这个人情我晓得做。

晚饭是稀粥,我破天荒的要吃稀的带汤的,以前吃粥我都要吃稠粥,实是豆饼吃多了,渇的很。

“乖乖,匣子今儿个肯定皮疯得了,现在才知道口渇了,要喝粥汤了,粥汤喝多了晚上尿床的”

父亲见我一个劲的吹着粥汤,并不停的喝着,在一旁笑着说道。

“么得事,么得事,我大孙子今晚靠我睡了”

奶奶及时在旁边说道。

奶奶这一说,我顿时有点小激动。其时我晚上睡觉,和父母亲睡一床,母亲单独在床里面为我放置了一个被窝。

平常晚上洗完脚,母亲就抱着我,脱了棉衣,将我塞入被窝,被子四周塞的严严实实,做到保暖。但是冬天那个冷被窝,是我最不想钻的,冰冷,睡上一夜,脚头都不暖和。

当时没有热水袋,连电都没有,更别谈电热毯空调了。我所处的江淮地区,冬天没有热炕,没有制暖设备,当地不产煤,取暖的煤炉也没有。冬天里取暖,一是做饭时,在火堂处烘一会;二是睡觉的房间墙角,用土矶围造一个火坑,做饭时用的柴禾灰烬掏出倒入火坑,或者火坑里用麦衣生闷火暗燃,来取暖。有的人家用铁制脸盆当作火盆搁床前取暖。

总之,当时的农村取暖,屋内总有些许烟,温度比屋外稍为高一些,只有围坐在火坑边,才能感觉到暖和。所以,我冬天白天若不出去玩,就坐在火坑边烘烘。火坑是没有明火的,麦衣耐燃,但也要添加。我们围坐在火坑边,要是有红薯和花生在火烬上烤烤,那是最快乐最享受的一件事。

不管火坑还是火盆,只能给屋中增加了几度,温度没有高到让你脱棉衣。所以,晚上睡觉前的被窝,依然冰凉。

奶奶让我和她一起睡,不但有焐好的热被窝,还有一个暖被窝的工具,装热水的盐水瓶。

奶奶在我记世的印象中,一直体弱多病,经常性喝中药,我和小姐姐也经常在室外,两块土矶间隔放着,药罐往上一搁,下面生火熬药,内心是烧火玩为主,熬药为辅。

奶奶偶尔有一次,医生上门挂水,有了一个盐水瓶。盐水瓶差不多能装二斤水,瓶塞很奇特,不但塞的紧,还带一层包皮,加固了瓶塞的防脱落。

盐水瓶装开水,不会爆裂,其它的玻璃瓶装开水很容易就爆裂,经过实践,盐水瓶装开水暖被窝,是当时最实用最安全的工具。但是当时的农村,能有盐水瓶暖被窝是很少很少的,人们身体不好,首先就是喝中药,其次是打针,很少挂水,因为挂水价格贵。

奶奶有盐水瓶暖被窝,我曾想将盐水瓶占为己有,但母亲会对我说,奶奶年龄大了,又体弱多病,更需要盐水瓶暖被窝暖身子,我就似懂非懂的明白了道理,尽管奶奶有时还喊我将盐水瓶拿来暖被窝,我都没有要,倒是很想和奶奶蹭一个被窝筒。

爷爷奶奶住的西厢房中也有火坑,奶奶帮我脱掉棉袄棉裤,紧靠着火坑洗脚。那时的冬天人们洗脚,并不是单纯的洗脚,而是要通过热水洗脚泡脚来驱寒促暖,可是我们小孩子的脚经不住烫,稍为在洗脚盆里晃荡几下就不洗了。

奶奶将我棉袄袖口和棉裤的裤口,放下来搁火坑上的一个铁丝做的烘架上烤,以前小孩子穿的棉袄棉裤袖口和裤口通常比较长,有的是哥哥穿过的传给弟弟穿,或姐姐传给妹妹穿;有的是故意做长一点,我是父母唯一的男孩,我的棉袄棉裤就做的长,至少让我穿三年,长了怎么办,就卷起来。在雪地里玩耍,卷起的袖口裤口也会浸湿,晚上就利用火坑烘干。

洗完脚我就赶紧钻进被窝,被窝里果然被盐水瓶焐的热乎乎的,奶奶可能怕盐水瓶烫着我,用一只袜子套着盐水瓶。我把盐水瓶抱在怀里,甭提有多热乎了,心里美滋滋的,这样的享受说给别的小伙伴听,可是让人羡慕的。

晚上睡觉前,奶奶将挂在墙上的油灯,用纳鞋底的长锥子,将灯芯拔到最小,昏黄的豆子般大的灯光下,屋内还是能隐约看清的,夜里大人需要给火坑加些麦衣。

睡觉时奶奶总是搂着我睡,胳膊从我的脖颈下穿过,我也喜欢把奶奶胳膊当枕头。

兴许是白天玩的太累了,我会很快就睡着了。

朦胧中,感觉到爷爷布满老茧的脚伸进我和奶奶之间,老茧划我肚皮,将我划醒了,然后在奶奶的嘀咕声中,爷爷的腿被揪到一边去了。

又在朦胧中我睁开眼,感觉嘴角流的净是口水,浸湿了奶奶的衬衣,奶奶及时的拿出干毛巾,将我的口水擦干,并小声嘀咕道:“乖乖,我大孙子要换牙了”。

又一次朦胧中醒来,这次很着急,跪在被窝里,嘴里嚷着:“我要尿尿,我要尿尿”,一只手捏着自己的雀雀。

“老头子,尿壶,快点,尿壶”

奶奶急促的声音,很快,尿壶口就递到我身下,然后就是哧哧的尿尿声。

爷爷床头下有个尿壶,我尿尿不用下床,这也是我冬天喜欢和爷爷奶奶睡觉的原因之一。

冬夜很漫长,我朦胧中要醒上几次,可每次醒来,奶奶总能及时知道,感觉奶奶没睡觉一样,奶奶慈祥的面容总能出现在我朦胧的眼帘里……

时光荏苒,年轮周而复始,我一年年长大,又一个五六年过去,我已长到十一二岁,成为一个少年。

几年的时间里,我学会了钓鱼,那条通往生产队,两边是水塘的塘埂上,就是我钓鱼的专用钓位,通常是西面的水塘钓一会,东面的水塘又钓一会,轮换着钓,什么鱼都有,有时候东面钓鱼西面放,鱼从东面水塘钓上来,却在空中脱了钩,落到西面的水塘里。

我还学会了钓黄鳝,扣黄鳝;学会了游泳,一个猛子能扎出三十多米远;学会了打弹弓,而且特别准,但是弹弓的威力小,只能吓唬吓唬鸟儿,由此也得罪了鸟儿。有一种全身黑色羽毛的鸟,尾巴剪刀形,其叫声“喳住喳住”。我只要出门,就向轰炸机一样,不时对我附冲轰炸,弹药就是它的屎,我上学的全路程,有一半的里程被这种鸟儿轰炸,它的窝又高又小,一般筑在粗枝杆上,只因为我经常以它的窝为目标练习弹弓准头,而得罪了它。

其次,我还跟附近的猎人学会了下套,下夹子,但是仅限于在本生产队地盘上玩玩,总共收集了三五个旧夹子,只是试着玩玩,少有猎物。

我的所有爱好,归纳于一个字“皮”,是本生产队皮的最全面的一个男孩子,但是皮有皮的好处,野外所有的野味都被我尝个遍,当然家里人也跟着沾光,可惜慈祥又疼爱我的奶奶已离我而去,奶奶病重期间,我猎到最大的斑鸠炖汤,然后喂给奶奶喝,奶奶只能喝一两口,就摇头不喝了,然后就望着我笑,我永远忘不了奶奶最后那看着我的慈祥的笑容……

又一个冬天,同样在一夜的大雪后,不用母亲叫,我就早早起了床,吃过早饭,就迫不及待的出门行动。

村庄空地上,依然有一帮五六岁的孩子们在玩堆雪人,打雪仗,他们身上有我曾经的影子。

而我的兴趣,我的目标是在野外的雪地里,这么一场大雪,正是撵野兔的好机会,岂能错过?

这几年年年跟着大人们雪地里撵野兔,合力撵到过野兔,也尝过野兔肉的滋味,确实好吃,并喝过人生中第一次的酒,并且喝多了,睡了一夜加半天,但是,也学到了雪地里找野兔的经验。

臃肿的棉裤我已不再穿,十一二岁的少年,火性正旺,穿上姐姐织的毛线裤就足够了。

从自家草堆上绕几根草绳,将膝盖以下的裤腿全部缠上绑紧,就象电影里八路军的绑腿一样。

拿上一根平时就常玩的两米长的细木棍出发了。

走到村前,我一个忽哨,很快就出来几个差不多大的男孩,几乎是一样的装束,每人一根木棍或竹杆,汇到一起,向野外走去。不言自明,我们要去野外撵雪兔子,我们一般大的几个男孩,想自成一派撵野兔,不想再跟在大人身后了。

看我们几人拿着棍杆走向野外,堆雪人打雪仗的小男孩们也跟在后面,到了村头也不得不驻足观望,眼里对我们满是崇拜和羡慕,一如我当年的眼神,而我,已成为能在雪地里奔跑,撵野兔的少年了。

雪下的越厚,越利于找野兔,也利于撵野兔,因为野兔会陷进雪地里,跑不快。

搜寻野兔的地方,通常是农村菜园附近,种有庄稼的田沟中间,比如冬小麦的田地里。野兔藏在这些地方,主要方便自己觅食,一场大雪后,即使天放晴,也要三五日才会融化掉,野兔需要就近能获得吃食。

“兔子不吃窝边草”,是需要窝边草隐蔽遮掩,但是在雪地里,兔子吃的就是窝边草,大雪覆盖下,窝边的麦苗会被啃的光光的,农民们对野兔没有好感,只是对它的肉有好感。

野兔藏身在雪下,它当然需要透气,喘气,雪在覆盖过程中,被其喘气自然融化成一个透气孔,葡萄般大,黑洞洞的,野兔在下面长久的呼气,呼出的气使孔洞口有点黄浊,于是我们的目光就在雪地里搜寻这样的孔洞。

野兔在大雪覆盖的环境下,一般不轻易挪窝,它也怕在雪地里留下脚印和气味。獾子,黄鼠狼,野猫,包括农村的土狗,都是兔子的天敌。

我们几个小伙伴,都有过两年雪地里搜寻野兔的经验,几个人间隔五六米远,形成一排向前推进,在每块长有庄稼的地里搜寻,搜寻中尽量不说话,野兔对人声很警觉,一旦发现类似藏野兔的孔洞,发现者就停下脚步,然后打手势,大家就握好棍杆谨慎的围上去。

洁白无瑕的雪地里,很容易就能看到黑黑的小孔洞,我们减轻脚步,不再言语,悄悄走到近前。

孔洞口黄浊的印痕清析可见,里面定藏着野兔无疑,于是我们几个使了一个眼色,同时举起手中木掍,使劲砸向孔洞处。

谁知还没等我们棍子落下,雪块猛然间迸射,一个灰色的身影破雪而出,棍子砸下后,那灰色的身影已在三米外。

“打兔子,打兔子~”

我们气恼的大声疾呼,边喊边追。

原来狡猾的野兔在孔洞后面,将我们无声的举动窥视的一清二楚,我们的棍子落下时,它早已逃走了……

野兔在雪地里拼命的奔逃,我们几个就在后面撒开腿猛追,几人各凭能力体力,也是施展自己速度的时候,紧紧的撵在野兔身后。

尽管雪很厚,但是这只野兔腿很长,比较大,应该达到顶级大野兔了。

猎人们有句俗话:“鸡不过三,兔不过五”。意思是野鸡再大,不会超过三斤,野兔再重,不会超过五斤。

这只较大野兔,肯定是只老兔了,怪不得如此狡猾又能跑,看似在雪地里腿都陷没了,但是一跳跃就是两三米,依然被我们快很多,我属于跑的比较快了,也渐渐与野兔越拉越远。

我们几个在雪地里造成的声势,已引起不远处另一拔撵野兔人的注意,也快速向我们靠拢,野兔一旦逃脱,失去踪影,大家就凭本事,追寻足迹了,谁再撵上就算谁的了。

虽然我们与野兔的距离越拉越远,但是只要野兔还在雪地里奔逃,在我们视线里,我们就不担心失去目标,野兔逃出一段距离后,以为甩开我们,会自以为是的钻进雪地里藏身,我们就能很快追上来。现在就担心野兔往坟地灌木丛里钻,往村庄竹林里钻。一旦野兔逃入这些地方,你连脚印都很难分辨,狡猾的老兔子会在里面跑圈,摆下迷踪步后,才藏身,你很难再找见。

奔逃的野兔眼见远处又有一帮人大声呟喝着围过来,我们也一边追一边呟喝,感觉到处是呟喝声,饶是老兔子,也被呟喝声吓得心慌意乱,我眼看野兔消失在田边的走水沟里。走水沟在冬季基本上是干旱的,没有水。

野兔消失的地方我看在眼里,在循着雪地上明显的足迹,我们很快追到消失处。

消失的地方是一处涵管,有三米左右长度,涵管口被雪覆盖的只留一丝缝隙,野兔从一边钻进去,明显的钻出一个缺口,涵管另一头没有足迹,野兔肯定在里面,这条涵管定是被这野兔藏身过,感觉它一路直奔这里,原以为这野兔慌不择路了,现在看来我真是小看野兔了,野兔是有目的的奔向这里。

我们几人简单商量一下,五个人,我负责用木棍从进口处捅,其他四人在下口处放大距离围着,木棍高举,就算野兔猛然窜出,大家有反应机会,只要有一棍子砸到野兔,野兔就逃不了了。野兔的骨头很轻,但是很脆,受外力打击,很容易折断。

我将木棍伸进涵管,边跺脚,边呟喝,使劲的来回捅木棍。

没捅几下,我的手被撞开,一条灰色身影箭一般从我胳膊旁窜出,又从我的胳肘窝下逃走了。

“这狡猾兔逊子…”我暗骂一句,抽出木棍转身就追。

下口的几位伙伴可能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我追出十来米,身后才跟来他们的怒喝声……

野兔折了一个方向,一开始是往南跑,南面已被另一拔人迎头拦上,现在野兔向东跑,我们唯有在身后穷追不舍。

两拔人,在开阔的雪地里,都能看得清奔跑的野兔,大家都朝野兔追去,呟喝声引起村庄上的人们围观。我们当地的村庄星罗棋布,有两三户一庄,有七八户一庄,也有独户单庄。其时农村人就是一个人多,一有大的动静,一个庄传一个庄,很快就被人们知道。

站在庄前的人们,看到了野兔也会呟喝几声,有的年轻人甚至拿上家伙什,准备拦截野兔,仿佛全民皆兵,野兔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海洋里。

野兔几次想逃向农庄屋后的竹林,都被庄上的人呟喝着拦截回头。由此,野兔不停的折返,虽在拼命奔逃,但是我们却是渐渐拉近了距离。

野兔这次真有点慌不择路了,不远处有一处农家菜园,明显有遮蔽物,野兔直奔菜园。可惜菜园有竹篱笆围栏,野兔钻了好几次都没能钻过篱笆,兴许是野兔没有力气跑了,加上后面我们的呟喝声逼近,篱笆的一处长有几簇露在雪外的枯草,野兔就一头扎入草下面。

我在不远处清楚的看到野兔扒动雪块,钻进去。

我气喘吁吁的追到近前,已看到新扒开的雪坑,我停下脚步,叫其他追上来的伙伴呈扇形包围,一面篱笆挡着,完美的包围圈。

我们一步步逼近,近到两米,看到了野兔湿漉漉的身子,伏在泥土混杂的雪坑里,野兔眯着眼睛,一动也不动,自以为我们发现不了,这是野兔最自以为是的,聪明过头的做法,人们在菜地里,能踩上野兔,就是这个原因,此野兔跑不动了,也想来这招。

我们看的清楚,不由分说,举起棍棒,一起砸了下去……

结果不用说,这场追逐了几个村庄的撵兔子战事算是结束了。

我们五个人,轮流拎着野兔往回走,第一次猎到了属于我们几个的战利品,那种高兴,开心,又有点自豪的心情无法诠释。

浑身湿透的野兔,拎在手中沉甸甸的,感觉能破了五斤的记录,拿到我家,用称一称,四斤九两,还真是没有超过五斤。

接下来,由父亲操刀收拾兔子,好多大人小孩知道我们撵了一只野兔,都赶来围观。

父亲收拾好野兔,转由母亲撑勺,柴火灶大锅,我们几个小孩烧火,红烧焖炖黄豆配野兔,几乎焖了一锅,午饭比平常晚了一个钟头才吃。

家中还留有几个大人和几个小孩,都是撵兔子小伙伴的家里人,十几个人,分食了一锅黄豆炖野兔,人人都尝到了兔肉的滋味,也吃的开心。

冬天雪地里的野兔,是一年中肉感最好吃的时候。

有过一次成功撵到雪地里野兔的经验,在后来下雪的日子里,我们这几个小伙伴,总是能逮到野兔。我们的捕具不再是一根棍子了,我们会拿上家中罩小鸡崽的竹筐,或者用一块旧鱼网,发现野兔的透气孔后,直接将网,竹筐,扣在孔洞处,几个人再扑上去,野兔基本上被我们活捉。

野兔急了还会咬人,我们抓住颈上皮毛,野兔就只能挣扎了……

于是,整个冬天里,我们就盼望着下雪,下雪就能逮到野兔吃了。

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从少年成为青年,喜欢打野的我,早早就拥有了真家伙——土铳。打野的经历,经验,不亚于当地的老猎手。

直到又一年的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小孩子玩堆雪人,打雪仗,大孩子们撵雪地里野兔,而我已经不屑一顾了,刹时,我也明白了,我那纯真的儿时已经过去了……

如今,更是几十年过去了,我已人到中年,我依然住在农村,地还是那块地,水塘还是那面水塘。变化的是村庄少了,人也少了,农村的人们也大都住上了楼房,却是没有了儿时满村庄的人气和欢声笑语。

也许是我多愁善感,也许是我的恋乡情结太重,几十年来,我始终没有远离生我养我的地方,儿时的小伙伴们都各分东西,有的已在城市安家,很少象我一直住在农村的。

于是,每当我有空闲时,就会钓钓鱼,摸摸虾,徘徊在乡间的田埂上,思绪却在追忆曾经的一幕幕……

儿时的冬天,冰冷的被窝,热乎火坑,慈祥的奶奶,和蔼的爷爷,辛劳的母亲,忙碌的父亲,看牛房的老人,严厉的队长,父辈一代人,他们都几乎离开了尘世,长眠在我脚下的这片乡土。

若干年后,我也和他们一样,融入到这片土地中去……

但是余生还有,仍需待搏,祈愿农村不杇……

给爷爷奶奶拜年

文/刘兵

小时候,我们对春节充满了期盼,能对平常难得一见的各种美食“大快朵颐”,能得到一串八百响的鞭炮,能穿上新衣。最让人憧憬的是,给老辈们拜年,能得到“不菲”的压岁钱呢!首款而且是数额最多的压岁钱铁定来自奶奶。

除夕夜,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完年饭,我们意犹未尽,根本睡不着,兴奋地谈论着奶奶会带我们去哪几家亲戚拜年呢?亲戚家有的大方,有的小气,家境不同。不过,出去一趟,转下来,总还是有些收获。我们仨姐弟聊着,不知不觉地睡着了,进入到甜美的梦乡。

大年初一,父母和爷爷奶奶早起床了。门楣上贴好喜庆的对联,大门挂上红红的灯笼,门口的雪被铲得干干净净,整个小院内外被收拾得洁净亮堂。母亲系上了围裙,准备来拜年的亲戚朋友招待好吃的。揉着惺忪的睡眼,快速地洗漱完毕,母亲给我们换上了新衣。没等吃热腾腾的肉糕挂面,姐姐拉了我们一把,得先给老辈们拜年啦!

爷爷和奶奶端坐在堂屋里的太师椅上,笑眯眯地看着跪着的我们。弟弟心气儿足,十分机灵,不用姐姐提示,他的吉利话一套套地脱口而出:“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那一刻,爷爷颔首微笑,也祝我们新年快乐,健康成长。慈祥的奶奶脸上荡漾着幸福,颤颤巍巍地把那包了几层的手巾打开,一毛一毛凑成的十五块,给我们每人发了五块。

在一旁拿着拖把的父亲跟弟弟开玩笑道:“二子,该轮到给我们拜年啰!”小弟伸伸舌头,调皮地说:“谁发红包,我就给谁拜。”说完,他一溜烟地爬起来,进了房间,清点“战利品”。堂屋里一阵哄笑,父亲无奈地摇着头,说这小子越来越调皮了。母亲赶紧从屋里柜子里摸出三十张一毛的新票子,给我们补发了一块。

随后几天,我们由母亲带领着,到最近的几家亲戚拜年,也能收到五毛一块的压岁钱。集腋成裘,整个春节下来,我们发了大财,压岁钱竟然有十几块。我们心里幸福满满,盘算着开年后,就能把那套心仪已久的连环画买下来,还能买一双洁白的回力牌球鞋。姐姐节省,只打算用这钱做一条漂亮的裙子,再买一对蝴蝶结。如果有结余,她不准备再跟大人要零花钱,甚至给我们这两个花钱大方的小弟弟补贴,以备不时之需。

以后长大了,每年春节,我们总能如期收到奶奶给的压岁钱。通过母亲,我们了解到,这些钱都是奶奶省吃俭用积攒了一年才得来的。母亲时常给她一点零花钱,叫她买些点心,小病小痛的去医院看看。奶奶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身体有小恙就拖着。

得知原委,我们觉得奶奶给的压岁钱里饱含着对晚辈厚厚的爱意,也有生活的艰辛和对我们的期待。打从上中学后,我们再也不要奶奶给的压岁钱,学会自强自立了。

现在,慈祥的奶奶早已离我们而去。而每年的春节,我总是想起小时候给长辈们拜年的情景,奶奶“厚重”的压岁钱温暖着我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