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短文 > 好文章 > 正文

夏日散文随笔

2022/12/18好文章

夏日散文随笔(精选12篇)

夏日笔记

文/李季

那些竹子已长成

天越来越长了,竹子越长越高了。竹笋的每一节都包着一片萚,由下到上,萚一片一片慢慢脱落,露出鲜嫩的竹竿,上面罩着一层若有若无的绒毛,像是婴儿脸上的胎毛。绒毛褪尽,竹竿的颜色已经加深,变暗,枝叶也已长开。

竹子的下部一般不生枝叶,一人高往上的地方才开始有。一左一右,交错生长在竹节上,每个竹节生有两支,非常对称,叶子也是对称的,只是顶上有一根单独的竹叶。竹叶开始呈针状,慢慢舒卷开,后来就成了绿色的手掌,承接阳光和雨露、月色和鸟鸣。

竹园生笋的时节,大人和孩子都不进去。竹子长成后,竹园便成了乘凉、玩耍的好去处。鸭们午后卧在竹园里,头埋在翅膀下午休。鸡们整天都在竹园里刨着落叶,翻找虫子。麻雀一早出去,在田野里觅食,晚上回来住。狗喜欢偎着人,随时溜进来卧在主人的脚边。

雨滴竹叶的声音,连成一片,依然清脆。月色姣好的夜晚,若有微风,竹影婆娑,如幽人独自来去。露珠从一片竹叶滑落到另一片竹叶上,这就是所谓的“竹露滴清响”。

小时候听过一个故事。说一个穷书生,家门前有一片竹林,于是在门上写了一副对联:门对千竿竹,家藏万卷书。竹林的主人心胸狭窄,看了这幅对联后,把竹子全部拦腰斩断了,心想,这下你这幅对联总名不副实了。谁知书生把上联下添了个字“短”,下联添了个字“长”,依然说得通。竹林的主人一气之下,把竹子全部砍掉了。书生又添了两个字,上联成了:门对千竿竹短无,下联成看:家藏万卷书长有。毁掉一片竹林不是容易的事,因为竹鞭繁盛,长得长,埋得深,互相交织,密不可分。竹鞭的每一节上都有一个嫩芽,不用说,每个嫩芽都将是一根竹子。来年,这个书生家门前仍将是一片青葱的竹林。

那些竹子已长成,它们守着老家,不离不弃。而我在远方,我将在远方终老,老到拄着竹杖,才能回到那片竹林。

妈妈的蒲扇

很难忘记,那些夏夜在院内乘凉的情景,孩子们躺在竹床上,妈妈坐在旁边的竹椅上轻摇着蒲扇,为孩子们驱赶蚊子,讲着古老的故事。

蒲扇已经不常见了,小一些的孩子只认识电扇和空调。多年前,蒲扇不仅是夏天的日常必需品,一年四季生煤火炉子也离不了它。街头卖西瓜牙子的,人手一把,多半是用来赶蝇子的,因为他们用的都是破旧的蒲扇,扇边散开,几乎扇不出风来,大概新的舍不得用在瓜摊这种纷乱的场合吧。村头巷尾,经常可见的是坐在小马扎上的老爷爷和老奶奶,脚边放着大茶缸子和收音机,手里的蒲扇时不时在腿上轻拍一下,不知是扇风还是赶飞虫。

新买回的蒲扇,必定要缝上一圈布边,加固一下,让它不易散边。一般缝的是蓝色或白色的粗布,讲究的会缝碎花布。爱美的姑娘还会在扇柄下缝一串红色的塑料绳当流苏,这种扇子只放在她们的枕边,轻易不拿出来。小孩子喜欢用大一些的纸折叠成扇子,扇不出多大的风,纯粹是为了玩。

扇子的样式非常多,最难忘的还是最朴实的蒲扇。蒲扇带着居家过日子的味道,风力大,结实耐用,床头、饭桌、灶下,都离不了它。以前的孩子,哪个夏天没出过痱子呢?吃饭的时候,痱子惊了,身上奇痒难当,妈妈拿着蒲扇一阵猛扇,痱子马上就被安抚下去了。

多少夏夜,多少孩子在妈妈轻摇的蒲扇下进入了梦乡。星空低垂,树影婆娑,夏虫呢哝,日子好像长得没有边际,岂知转眼孩子们已经长大去了异乡,留下已经年迈的妈妈依然在乡下轻摇着蒲扇。

给往事添加注脚

怀旧,是给往事添加注脚。能够站出来认真打量自己,能够客观评述自己人生旅程的人,是明智的人。

经过,就是曾经的过往。一切事,转眼即成往事,真正能记住的能有多少呢?到终了,我们撒手而去的时候,撒开的手里,最后放飞的是哪一段不忍舍弃的往事?

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记住的事情,只剩下了一些模糊的片段。勒克莱齐奥在《孤独旅馆》里写道:“勇往直前的跋涉,覆水难收的深情,渐行渐远的面孔,愈退愈远的世界。个中甘苦,冷暖自知。”彩霞满天,只剩下纤云一缕。万千滋味,皆化作淡淡伤感。

“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酒味终将淡去,月色也终将淡去,只是那留恋之意,始终在萦绕。

我换下的第一颗乳牙,被母亲扔在了哪个房顶?我踏在异乡的第一个脚印,到底印在何处?我第一次醉酒喝空的酒瓶,丢在了哪一块地头?

风往南吹,吹到故土,吹到村子的上空看一看。那里的青草正在发芽,田埂上的蒲公英拉着一把把小小的降落伞,把乡愁托离深厚的土地,飞往他乡。

看看我离开故土已有多久,看看哪一朵扯着降落伞的蒲公英是我?

风往南吹,拂过我爱的人的脸庞。我已逝的双亲,我远方的情人,我只能用一棵小草的肉身,在他乡想你。夜深人静时,垂下几串露珠,把露珠当成放大镜,瞄准远方,找你千寻。

田埂上倒剪双手走来的汉子,可是我的父亲?池塘边洗衣的妇人,可是我的母亲?河边掩面而泣的女子,可是我失散多年的情人?

伤心的雨水打在水面,向外画出无数的圆,犹如内心深处发出的无数的电波。谁郁郁的心中,永远涌动着无法重逢的苦楚?

多年以后,我会沿着夏日里最后一场雨水回来。我要守候在往事的边缘,等我爱的人。千年恍若隔日。

今夜在雨里聆听

文/温筱鸿竹

匆匆的,时光又走进一年的七月里……

郊外的玉米禾苗早已长成半人之高,绿油油的禾苗就像是赛跑的生命,在这七月的夏季里疯长着,毋庸置疑,它们应该是这个季节舞台上最耀眼的文字!

北方的盛夏处处焕发着浓浓的绿意,山涧、田野、城市、农村,山区、村庄、桥梁,无一处,不让我们在满眼的绿意里感受着,处在这绿意的尽头,我感受到了一股股青春的气息向我袭来,此刻的我真想变成一只蝴蝶,在这如花香的芬芳里起舞,不再单单学做冬季里的一片干瘪的树叶,而只那在遥远的地方等待。

可能是许久没有写字的缘故,碰到这绿意,内心深处竟然没有一点的触动,难道我仅有的一点灵性也被这干燥的热量蒸发掉吗?于是,我想把自己关进屋子里,慢慢的让自己久违的心思发酵,我不能因为自己的需要而忘记自己责任,我不想因为自己的一点小利,而忘记上天在与我对话时托付给我的一件事情,那是一份生命的重托。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迷惑不解,你这到底在表述一个什么意思呀?一片绿意,一只蝴蝶,一场小雨,怎么会搅乱自己在这个季节里一份平静的心呢?

活着就要在日子里挣扎,因而免不了心里上的一场纠结,因而在有的时候,我们总想给自己的所为找一个恰当的理由,就像干渴了我们要喝水,天冷了我们要生火一样。如今不知不觉又走进一个夏日,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我一样选择了用热情来滋润这个夏日的心情,看看满山长满的果实,听听树林里的鸟鸣,但是在这生命疯长的时节里,我却不敢向这渐长的生命示弱,因为在这疯长的生命中给予了我一份力量,所以我不能不将自己生命的步履滞留在匆匆的脚印里,我要在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寻找!

走进七月,北方的雨水渐渐多起来。多雨的夏日,淋湿了我好久不见的灵感,于是我就像一个迷失归途的孩子,站在一个绿油油的山头,望着雨淋,听着雨声……

多少次走过这个季节,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忘记了雨淋里的笑脸;多少次再走过这个季节,因为自己的一时的粗心,而险些让自己走进这夏日的泥潭。今天再次与夏日邂逅,看看那些似曾相识的绿意,我突然意识到,夏日一样会让我们错失许多心情!其实今天的文字与这样的心情是分不开的。因为我曾错过夏日许多心情,只是每一次,我都向上天祈求宽恕与谅解,如果不去珍惜这夏日的心情,有一天,上天终究会发现,我和这无耻之徒一样,则是因为获得别人的谅解而逃避这个世界?

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下起雨,淅淅沥沥的大雨,顷刻间淹没了我所有的思绪,雨水打在玻璃上,也模糊了我的眼帘,雨滴溅在屋顶或建筑物上,相撞,发出哗哗的声响,往日我总以为这雨最温柔,可是看看眼前这大雨,那些硕大的雨滴,一样是那么的坚毅,一样是那么的坚强,一样是那么的坚强,而向着这世界发出最亮的的声音!

眺望着窗外的雨,我在这夏雨里找到一份勇气,一个人,在行走的道路上,可以失去一切,但切不可没有勇气,有了这份积极向上的心态,我们就会克服一切,我们就一定能在追求中获得最大限度的绽放,因为这个世界需要我们持这份勇敢的信念。想到这些,我再也不敢鄙夷这夏日的雨,相反是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绪,在人生接力赛中跑好下一段路程,这也是我写这篇文字的理由!

许久了,匆匆的,一点多余的思绪都没有,看看天,看看地,自己竟然如行尸走兽,一味的贪图享乐,却把自己置身于这个世界之外。

行文自此,我到真切的羡慕家乡山坡上的那些青草,无论是那个夏日,都努力地向世界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如绿绿的草叶,在微凉的夏风里起舞,细细观之,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被世界文化净化了的心态居然敌不过这长在原野雨山坡上的野草,那么的勇敢?

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止,可却渐渐的淋湿我夏季的心事……

童年在一垄田埂

文/李刚

多少年过去了,《垄上行》那昔日轻快婉转的旋律,此刻依然悠扬熟悉。反复吟唱,眼前浮现出记忆深处那纵横交错的田埂,仿佛又回到童年那天真烂漫的年代,让我不禁魂牵梦绕。横七竖八的田埂,永远是农村最朴素也是最生动的景致,就仿佛是为一幅幅田园风景镶上的画框,框出的是一畦畦的翠绿和金黄,框出的是一番耕耘和一份收获,框出的是难抹的记忆和童年的欢笑。

春天,田埂靓丽。春日的田埂是明媚的,姹紫嫣红,蜂飞蝶舞,还有大地蒸腾出来的那股温暖的气息。春日的田埂是彩色的,春风徐来,嫩嫩的花苞,一片翠绿,“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绿绿茵茵的小草在田埂上铺展出一条条绿绒地毯,还是孩童的我们踏着柔软的地毯,酣畅淋漓地追逐,无忧无虑地欢笑,夹杂着不知名的小鸟的几声轻歌,天际薄薄的流云漾起浅浅的笑意。春日的田埂是潮湿的,庄稼是湿的,道路是湿的,野花是湿的,仿佛整个春天都是湿的,而我们的心境却是暖洋洋的。

夏天,田埂欢腾。夏日的田埂是热闹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那顿挫的蛙鸣,如同一篇和谐的乐章,在田野里奏响。夏日,我们戴上大人的草帽,拿着袋子,手提自制的简易钓具,行走在稻田埂间,任凭大大小小的田鸡在脚边跳跃,钓黄鳝捉泥鳅,到河边,脱掉衣裤,光着身子跳进小河,尽情戏水。夏日的田埂是痒痒的,早上的田埂有一种凉凉的潮润,踩上去舒服极了。午时,田埂被火辣辣的太阳一晒,变得温热起来,踩上去麻酥酥的直痒脚心。夏日暴雨后,我们又挽起衣袖,卷起裤管,光着脚丫走在田埂上,湿软的泥土从脚趾缝里渗出,我们在田埂上,挖土,垒泥,洒下小伙伴银铃般童年的笑声!

秋天,田埂忙碌。秋日的田埂是繁忙的,坐在田埂上,满目金黄,那沉甸甸的稻子,含羞带娇。大人们挥舞镰刀,肩挑背扛,垒起谷堆,田埂上留下串串厚重的脚印,层层叠叠。放学回来,我们不再嬉闹玩耍,扔下书包,挎起篮子,穿过田埂,到田间捡稻穗,颗粒归仓。大人们在晒场打谷脱粒,而我们或而草垛间追逐,或而藏进草垛,分享收获。

冬天,田埂宁馨。冬日的田埂是寂静的,没有春天的朝气,没有夏日的蓬勃,没有秋收的热闹,一切显得空荡荡,但空得坦然,空得理直气壮。寒风从田埂上掠过,青青麦苗挺直身子,枯草瑟瑟和白霜做伴。飘飞的白雪,覆盖大地,淹没麦苗,而在那一垄白色的田埂上,留下了我们的串串脚印。

那一垄田埂,占据了我的心田,四季田埂,阡陌交错,缠绕心间。到田野里去,独自走走,看看田埂,倾听自然,别有滋味。

夏日·稻花鱼香

文/曾洁

夏日,稻田微黄、谷穗飘香,正是稻花鱼最多的时节。家乡的稻花鱼,其实就是鲤鱼、塘塞鱼和“跳坡鱼”。由于生长在水田中,以稻花为食而得名。

我的家乡,地处海岛琼西南。那里气候温润,水土肥美,大小河流、沟渠纵横,稻田密布,正适宜野生稻花鱼。

记得小时候,每到谷子泛黄、稻田排水时节,正是我们小孩子最为高兴的时候。五、六月份的一个周末,儿时的小伙伴三三两两约好一起捕鱼。到了水田边,先挖开水口用淤泥支好竹筛,然后慢慢分开稻丛,用脚在田里由外向里踩出排水沟,等田水流过一阵之后,鱼儿也就渐显出来了。有的呆萌,顺水直接游到了竹筛里,蹦来跳去,无路可逃;有的机灵,游到了水口边,发现情形不对,又折头顺沟游回去;有的狡猾,来到水口边,见势不妙,又游进稻谷根旁躲藏。待水流将尽时,大多数的鱼儿已经在小竹筛里面了,为数不多躲藏在稻谷丛中的也被我们下田捉拿。此时此刻,欢欣和快乐在地平线上摇曳着我们的身影,世间总有酸甜苦辣,汗水和笑容像阳光般挥洒。水稻根中一条条鱼啪啪的挣扎,也被我们捉拿殆尽了。在田埂上,我们将稻花鱼大小对等平分了,就各自带回家。

于是,家弥漫着谷花鱼的香味。用少许的猪油煎出的稻花鱼,透出微黄,一看就令人垂涎三尺。一口咬下,香香的、脆脆的、酥酥的、嫩嫩的、甜甜的,一时说不出的鲜美。鱼骨,脆脆的;鱼刺,软软的,连骨带刺嚼碎,香。

这就是最纯粹的稻花鱼!也是家乡的味道。近年来,家乡河水渐渐变小、变黑,沟渠里也难觅到鱼儿的踪迹,稻田里早已没有了稻花鱼。只有在水源充足的鱼塘,才有一些人家放养。

今夜的回忆,捧起点点渔火,平仄在水的倒影里。我热爱故乡,它像摇篮一样,与我紧紧相拥。

夏日私语

文/月如钩

一转眼,我已经站在五十岁的门槛,半个世纪风雨飘摇的时光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溜走了,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豪情万丈,曾经的欲说还休,伴随着跌跌撞撞的滚滚红尘,已一去不复返了。我正一步步走向耳顺,走向古稀,耄耋迈向人生的终点站。我已经不再年青了!

回首过往的岁月,多少话语在心头。

尽管我的人生道路是如此的平坦,如此的普通,普通到走在人群中不会这被别人记住,但经过了岁月的磨洗,经历了一些人生的风雨沧桑,这并不妨碍我领略了一些人生经验。尽管我的领悟是肤浅的,甚至是粗糙的,但它的确来自一个年近半百人的经验之谈。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以为世界原本是美好的人心都是善良的。人生按照既定的航线既定的轨道就能自由的运行,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后来才知道,有些世间的公理往往在严酷的事实硬面前摔得粉碎。你如果相信世界按照既定的程序去运转,那说明你太天真太幼稚了。有些话并不是人们内心的,有些话是出于礼貌和客气或友好,有些话也确实是肺脏之言,这就看你是不是有双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慧眼。比方说,人家要你在餐桌上随便吃,那么你果真随便了,人家过后会说你是个饕餮狂或者是从没吃过美味的底层人。同样的道理,当一个坏人作恶多端时,你不要认为他一定受到法律重重的惩罚。要是这样那你就想错了。许多十恶不赦的坏蛋同样在耀武扬、威鱼肉百姓、横行霸道,他们或许在某种程度上还得到重用。

对于政府一些文件甚至某些标语口号你都要反过来理解。比方说政府要建立和谐社会,要维稳,那么这恰恰说明这个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一些群体上访事件,干群矛盾冲突时有发生。这就影响这个社会的安定。再比方说,我们的干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那么事实上现在好多干部不是在为人民币服务呢?不是踦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拉屎拉尿呢。就拿某些单位的领导说吧,对他有利的事,他削尖了脑袋往里钻。对他无利的事,他问题遮遮掩掩,闪烁其词地能拖则拖,能挨则挨。

有些事你按正常程序是不能办的,得按潜规则才能办理。有些事在办之前非得打一些驼子,人家才能办理,有时候有驼子人家不一定能接受。有时候看似一些简单的事,其实是很复杂的,它牵扯到一些旁综错节的利害关系,稍有不慎,你就会吃大亏。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样看来,人活到老学到老,不一定是在知识方面,还在能力方面,尤其是为人处事方面要不断加强学习。在这个处处讲金钱就是王道的势利社会,你要多长几个心眼,要善于分析观察洞悉。不要看人家对你笑脸相迎,就一定对你好。也不要人家指出你过错就是为难你。总之人活百岁也不能算是事事洞明,人情练达。

人生这门课程太复杂了。

初秋里的夏日傍晚

文/龚蕾

立秋了,天气依然很热,清晨傍晚有些许丝丝凉爽外,似乎还是夏天。又是一个周末。

已经不记得有多少个周末,校园图书馆宽敞的阅览室里,一杯热饮、一个水果、一扇大窗户、一本飘着书香的厚厚纸书,安安静静,时而可以听到周围同学们翻书的沙沙声音,很亲切。窗外星星眨着眼睛,傍晚的秋风淘气的从窗户里跑进来,秋风落在脸上,很凉爽,很舒服。在校园的日子很享受而时间却很快。

又是一个周末,在笔记本前,外面大商场门前周末总会放老电影,商场门前宽敞的空地上,晚饭后跳广场舞的奶奶阿姨们渐渐散去,大喇叭里传来电影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周末,心情轻松,也很放松。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自然。秋天的傍晚,很安静。有句话说,简单就是快乐,也许生活就是一个由简单走向复杂,然后由复杂走向简单的过程,其实,简单就是快乐。而人生,也许就是取舍智慧,凡得到必有付出,付出了就有得到,得到了也许会有舍去,舍去了总会有得到。没有经过努力和付出,不可能得到,即便得到了,也可能是预支,今后必要有所付出,但凡有所得到,一定是付出。

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原本就是一种平衡,就如这秋天的美丽,一定经过了冬天的寒冷,春天的生根发芽,夏天的烈日酷热,才来到了秋天的丰收。生活的诞生也许是偶然,偶然中蕴藏必然,重要的是珍惜,心态最重要,心情最要好,就如这秋天,自然而美丽。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颜色格外不同,秋天的味道充满丰收喜悦。看看大自然的美丽,请放慢脚步,写下赞美的歌,赋一曲优美的旋律,平平淡淡是真,细水长流是爱。秋天的夏日傍晚,宽敞舒畅,温暖凉爽,天空的胸怀感动你,让你的心胸也变得更宽广,秋天的夏日傍晚,满是自然,满是美丽。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很美丽。奋斗都不一定得到,不奋斗就不可能得到,取舍之间,得失之间,前进的路径,生活总要向前。取舍之间,点点滴滴,走出了人生的路,最精彩的或许不是路本身,而是路上的风景,而幸福或许就是手牵手一起走,欣赏分享沿途风景,一起慢慢变老。

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是宁静的,秋天带给我们宁静和升华,秋天带给我们智慧和思考。秋天的傍晚,惬意又愉快,快乐是一种心情,一种顿悟之后的豁然开朗。因为,放下就是快乐。放下压力,开心轻松,放下犹豫,勇敢向前。放下是一种智慧,顺其自然。当你握紧双手时,什么都没有,当你伸开手掌,世界就在你手中。

夏日回乡手记

文/赣风楚韵

(一)楼房

每次回乡,村里都会增加几栋楼房,如今已是楼房林立。听说今年又增加了三栋——小军家的是两层,大牛家的是三层,六毛家居然盖了五层……

六毛是我初中同学,单亲家庭。他家距我家只有一里地,听说他家新盖了楼房,有幸前往赏光。

来到楼房前,只见气魄雄伟、富丽堂皇,乳白色的瓷砖折射出令人生畏的光芒,足以刺破人的视网膜。但似乎家中人气不高,只有六毛父亲一人在院子里甩花生,远处有一只黑色土狗正悠闲地吐着长长的舌头散发热量。六毛父亲已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仍然光着膀子在烈日的炙烤下吃力地甩着花生,黝黑的皮肤和花白的头发形成鲜明对比,眼神透露出几分空洞与凝滞。见我走来,脸上才挤出些许笑容,但岁月的刀痕已将他的笑容分割成碎片。

我们寒暄了一阵。得知六毛夫妇过完年就远赴温州打工,从事着很有技术含量的车工,只是脏点累点,但一年也有个七八万的收入,在村里打工族中也算有名望。楼房是用这几年打工积攒下来的钱盖的,为了与 “高富帅”的身份相匹配,一口气盖了五层,一举打破了村里最高楼记录。

可不幸的是,自从楼房建成以后,六毛父亲的身体便每况愈下。平日里不仅要打理八亩地的农活,还要喂养几头猪仔,长期过度劳累使他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等多种疾病,现在干活的力度大不如以前。晚上一个人独守着偌大的楼房,电话机成为最好的伴侣,每天都会盼着电话铃声的响起,因为这是楼房里唯一带有温暖色彩的音符。

楼房逐渐占据了村前的稻田,覆盖了村后的树林,代替了曾经的祠堂,驱走了往日的炊烟,却始终掩盖不了楼房内一双双空洞、孤独而又无助的眼神……

(二)老水渠

村前有一条老水渠。

我不清楚水渠的年龄,可能连父亲也不清楚;也不了解它的长度,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水渠的尽头。只是从父亲口中得知,水渠是先辈们用泥土一担担挑筑起来的,主要是服务于家乡的农田水利。

水渠上有一座老桥,虽然已被岁月的风霜剥蚀得伤痕累累,但仍不遗余力地载着一个个过往的行人,载着一辆辆笨重的牛车,载着乡亲们丰收的喜悦与希望。

记得往往在夏秋之交,家乡天旱少雨,田地干涸,关系着乡亲们收成的庄稼生长在田床的裂痕上,渴得软塌塌的。特别是水稻正要灌溉成熟的时候,水渠怀中汩汩的流水就会变成庄稼的血液。这时,上游一来水,乡亲们便扛起锄头拿着铁耙争先恐后地赶往水渠开沟放水,田野便会沸腾起来:有疏沟引水锄耙撞得叮当响的,有喊着“一——二——三”抬沙袋堵截水龙头的,有为分水不均而争得面红耳赤的……把原本静寂的田野炸开了花。即便是夜晚,也有通宵达旦坐在田埂地头等水护水的。这个时季,乡亲们的汗水随着渠水一道输入了干渴的庄稼……

而今,随着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鄱阳湖边的很多村子都用机械化灌溉取代水渠灌溉方式,老水渠已然光荣退役,当年围绕水渠争相放水的场景也不复呈现。然而,退役了未必等于价值全无,在父老乡亲的心中,老水渠永远是丰收的代名词。就像长城,虽然失去了原始的军事防御效用,但始终象征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脊梁。

(三)老年痴呆的奶奶

这次回乡主要是探望奶奶。

奶奶出生于民国12年,今年91岁高龄了,是我们村第二高寿的老人。

奶奶几经沧桑,历经磨难,不幸又在晚年患上高血压和心脏病,还伴有老年痴呆,痛苦一直挥之不去。听父亲说,奶奶现在对很多人和事都记不清了,连父亲的名字也时常喊错。

看着孙儿的到来,老人家表现得异常兴奋和激动,从床榻上艰难起身,不停招呼着我。虽然语言模糊,但能看出眼睛和心灵都是清澈的。像以前一样,奶奶依然会对我嘘寒问暖,依然会和我讲述诸多生活琐屑之事,依然会在我面前发些不大不小的牢骚。我完全知道她要表达什么,能感知到她的爱与怜。

我搀扶着奶奶在院子里走动,走在梧桐的树荫下,走在盛夏的蝉歌里,走在亲情的最深处……

走着走着,我笑了,从奶奶慈祥的眉目间,能嗅到幸福的味道。

笑着笑着,我哭了,这种幸福短暂而又零碎,和病痛乃至生死无可比拟。

(四)从百草园到翠竹林

老家的百草园以前是一个菜园子,现在还能找到些许蔬菜生长的踪迹,但因久未锄整而几近荒芜,杂草丛生,疯狂蔓延,变成名副其实的“百草园”。节节草和小白菜抢夺着土壤的养分,马尾草的光合作用效益明显强于老态龙钟的茄子树,爬山虎也高昂地越过南瓜藤蔓一路前行……看着满园的野生杂草,内心潸然之余,亦悟出一个道理:人生如果不注意自我修复和调整,心灵便会布满邪恶的杂草。

百草园前面有一口老井,村里人都称它东边井,和村西的西边井遥相呼应。东边井是全村最好的也是最老的一口水井,井底有一眼好泉水,从不枯竭。自知事起,全村的父老乡亲都纷纷来东边井担水吃,这里有担不尽的井水,担不尽的甘甜,担不尽的清凉,担不尽的故事。村子很贫穷,是老井使他们富有。

老井旁边是一片翠竹林。也许是因为有了老井的滋润,季夏时节的竹子看起来依然郁郁葱葱、青翠欲滴,也给我送来一隅阴凉,生怕故人来了不懂礼。这里曾经是儿时伙伴的乐园:我们在竹林里捉迷藏,打手仗;我们用竹枝编织花篮、灯笼;我们用竹叶当口哨,为林中欢唱的鸟儿伴奏……岁月流转,竹林依旧,鸟语依旧,消失的是儿时的玩伴和曾经的童真。

(五)别了,村庄

别了,村前的那一汪冷水泉,我本想只要一捧泉水,而你却在夏日给了我所有的清凉。

别了,老槐树上痴鸣的知了,我会把你的歌声录制成苹果手机的铃声,带到城里的水泥森林,继续为我浅吟深唱。

别了,邻居院子里的那株桃树,我不会再用捕蝉的网兜偷摘枝上的毛桃,我要彻底洗去“毛桃小子”的绰号。

别了,隔壁村那个我曾经的初恋,你含情脉脉的眼光我一直记得,即使你现在已远嫁他乡,但是月亮依旧会守在你窗前。

别了,在罗家岭沉睡的老祖先,我会每年回来给你们烧纸钱,几亿、几十亿、几百亿,使你们整天为购物找零而幸福地发愁。

别了,红敏、明明、小东、燕子……所有我叫得出和叫不出名字的儿时伙伴,家乡的星空会为我们点上希望的灯火,一起寻找遗失的美好,一起踏上幸福的路途。

别了,村庄!

夏日香气

文/日夕雪尽

草木深处,最后的栀子,静静地站在那儿,仅此而已……?

玉阶两侧的桅子,在春的烂漫后,终于羞涩地伸出了花的嫩芽。蕾,如雪般纯净,缭绕着碧玉似的青丝,显出秀丽,衬出优雅。?

似近仲夏,桅子花也该现了吧。最后的栀子,是夏的纯净,是夏的热烈,是夏的精灵,是夏天的味道。藤萝漫布,蜿蜿蜒蜒,让栀子更添一份柔和。略去了雨后茉莉的清新,撇开了雾中曼陀罗的朦胧,远离了雪后腊梅的孤傲,也不曾有过微风中百合的淡雅,更无清晨带露的玫瑰的浪漫……栀子就是栀子,她只有馥郁芳香,她只有清和宁寂,她只有晶莹剔透,她只有洁白无瑕,她只有如孩子般毫无遮掩的天真,只为真切无私的的让有缘路过的人们心境平和,神清气爽……

桅子不是席慕容笔下那棵开花的树。她是如此的天真,甚至天真的不懂得等待。她永远不会去守候。她也不懂得去哀求佛,让他们结那段无始无终的尘缘。或许,她觉得,错过了便是错过了,没有什么可悔可忆可留恋的吧。或许,这是一份至高的洒脱,是我们无法企及的境界。又或许,其实她是不安的,但却有着自己的无可奈何……一切只是妄自揣度,毕竟,我不是游鱼,不知道它们的悲欢,我更不会是栀子,又怎会了解……

栀子总是这样的宁静,静静地在一旁馥郁芳香,却让人陶醉其中。我们不如栀子般真切,将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现。我们或许也无法像栀子般真切,毕竟,我们的雨露,我们的土壤,我们的风,我们的阳光,我们的天空是如此不同,宛如隔世,不是吗?或许,我们所向往的栀子并不是寻常可见的栀子,而是并不存在的奇葩?但正是如此,这才值得人们去憧憬,去思索,去回味,不是吗?

夏日的香气,栀子,还是依旧静静地站在路旁,还是一样的馥郁芳香……

夏日咏雪

文/Baigu

夏日,太阳显得特别勤快。尤其是在这天府之国的盆地之内,你为什么一年四季忙闲不均,南方的太阳偏要学习北方人在冬天里懒散悠闲,以致冬日里长起的狗儿见了你出来顽皮,也要奇怪地吠叫不止。

夏日,太阳显得特别勤快。于是不由得想起冬日里的雪,南方的雪、北方的雪。

北方的雪大气,时常如卫青、霍去病率领的骁骑,铺开来既赏心又舒怀,也能引起伟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豪情。南方的雪,如小家碧玉,即使来了,也时常是浅尝辄止;但有时,也如卓文君看到司马相如,开始还抚琴舒意,传音弄情,但旋即也效法北方的狂野粗犷起来。雪,是多变的。

雪有着水一样的灵性。无争无欲,却带给人美丽、带给人清凉。然而,人们也不能轻视这六角精灵,它们一旦积蓄力量,连房屋也能压倒,连希特勒的百万铁蹄也能阻挡得住。雪,是伟大的。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无论说些什么,雪,仍旧是雪,不因为怎样的歌咏而有所变化,变化的是赏雪的人和思念雪的心。雪,是真本性的。

雪有神性,这不是吗,虽然没有看到雪、没有触摸到雪,只是想到了它,便有一丝清凉从指尖流过全身。

夜阑书香

文/徐学平

当年少的轻狂如书页般张张翻过,步入不惑之年的我,一如夏日夕阳下湛蓝又波澜不惊的湖水,稳健的脚步也早已懒于游走于繁华的街头。

一天繁忙后的夜读是我最惬意而安宁的时光,读书总能让我内心深处保留着一抹清凉,像春燕衔泥筑巢般筑建着一个风平浪静的港湾,在波谲云诡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际遇中,为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处停泊和栖息之地。当一张张书页在我的指尖跳跃,我的心也随之律动。享受着与世隔绝般宁静休闲的阅读时光,仿佛也隔绝了车水马龙的喧嚣和霓虹闪烁的繁华。

窗外,夏日的风将梧桐的落花翻卷成曼妙的舞姿。夏日的夜空是美好的,尤其是晴朗的夏夜,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天际的星斗,也能依稀忆起曾经的流年。感受着窗外的清风和室内的清凉,这的确是一件惬意的事,何况无人相扰,可以肆无忌惮地高声诵读,又能随心所欲地于书中人一同欢乐忧伤,这寂寞也因此变得格外的美丽和亲切了。

泡一壶茶,放一段音乐,茶香袅袅,优美的旋律弥漫在书房的每一个角落。音乐如流水一般淌过思想的湖,又似一双温存的手拂过心情的弦,不事张扬,也不曾哀婉,只把那缭乱了一天的思绪慢慢整理,将我带入一片宁静祥和的幽谷。如果说音乐是一条涓涓的溪流,那么文字就该是一汪潺潺的清泉了吧?一样的清澈洁净,一样的静默无言,却总能让人体味到一种灵性的汹涌,一种思想的澎湃。

灯下一页页书卷散发出缕缕墨香,随着《安娜卡列宁娜》、《基督山伯爵》、《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等一一翻过,心随境移,情由心生,烦忧的日子短暂了,枯燥的生活润泽了。读一本好书,仿佛与一位沧桑的智者侃侃论道,品味那因沧桑磨砺而厚积薄发的智慧,又像和一位冰雪伶俐的女子倾心畅谈,体味那份思想澄澈的共鸣。思维在文字丛林跳跃、缠绕,合上书本之时必已深夜,双眼酸涩,内心却还有着几分不甘。

读书,让我眼界开阔,让我心灵柔软,让我在物欲横流的现实中保持一种方向、一份热度,免于迷失,避免轻狂。文字,以她那独特的内涵,绽开了一朵朵清丽的花,描绘出一幅幅淡雅的画,又恰似开封了一坛经年的老酒,醉倒了一棵棵摇曳在风中的竹。不需要壮美的豪言,也不必刺骨的凄婉,淡淡的如一杯夏夜的香茗,让夜风里孤灯下多少年轻的梦多情的心沧桑的眼掩卷而思,凭栏唏嘘。

夜色深沉时,灯火阑珊处,一盏灯、一杯茶、一首老歌、一卷优美的文字,把长夜的孤寂和经年的怀想,装点得充实而完美,清丽如诗行。

虫味夏日

文/郭华悦

小时候,夏天的味蕾上,总少不了“虫味”。

这虫,是豆虫,专吃黄豆叶的一种害虫。老家那一片,盛产黄豆,一到夏天,放眼望去,郁郁葱葱,仿佛成了一片绿海。可这绿海中,是藏着危机的。这危机,就来自于豆虫。豆虫喜欢啃黄豆叶,往往不多时,一片黄豆叶便所剩无几。那时,消灭豆虫,得靠手抓。一到了周末,往往一大早,我们就被大人们从被窝里揪出来,喊着去抓豆虫。到了田里,拔开黄豆叶,便会发现叶子的背面附着一只只豆虫,正“沙沙”地吃着叶子,摇头晃脑地啃得起劲呢!

手起虫落,一条豆虫就被扔进了罐子里。大半天下来,往往能捉到大半罐子的豆虫。说起来,豆虫形似蚕,但颜色有点黄绿,更像是毛毛虫,看着挺吓人。那个年头,乡间的孩子们见惯了,不觉得可怕。

捉回来的豆虫,多半是进了鸡鸭们的肚子。用豆虫喂鸡鸭,不仅鸡鸭的个头长得特别大,且下的蛋个个又圆又大,不少还是双黄蛋。还有一些豆虫,则被母亲用来做油炸豆虫这道菜。说起这道菜,种过黄豆的农家们应该都不会陌生。

母亲把豆虫洗净后,再接着用开水烫,处理干净后,就可以下锅油炸了。豆虫的口感,外脆里嫩,层次丰富,且有嚼劲,令人回味无穷。那个年头的人,难得吃一顿荤,凡是能用来解馋的,都不会浪费。哪怕多年后回到老家,也常听见老人们讲起对油炸豆虫的怀念来。

如今,在外多年,吃遍了各地的特色美食,却独独愈发怀念起那时的油炸豆虫。有一回,听我说起油炸豆虫这道菜,妻子一脸嫌恶,还说什么不好吃,偏偏爱吃毛毛虫?我苦笑,妻子在城里长大,没经历过豆虫当肉吃的生活,哪知道农人们的豆虫情结?

越是吃不着,就越是想。可后来,转念一想,其实我哪是想念豆虫,不过是想念起母亲的味道了。母亲做的油炸豆虫,有着家常的味道,是每个子女们心头永远的牵挂。只是,母亲去世多年,那种家的味道也随母亲而远去了。

油炸豆虫的味道,就这样永远停留在了我生命中那段无忧无虑的时光里。

夏日记雨

文/墨刚

雨是大自然神奇的赠予。在燥热的盛夏,一颗焦灼的心便分外渴盼一场淋漓的雨。

有时候,盼雨,雨便如期而至了。

当田里的玉米长到一尺多高的时候,就该施一次肥了。到时要边浇水边施肥,为了省却浇水这道程序,瞧准哪一天要下大雨了,父亲便套好驴车(那时还没拖拉机),装上几袋化肥,在天上开始掉雨点的时候,一家人全部出动,急急忙忙往玉米地里赶。雨越下越大,我们在身上披块塑料布,胳肢窝里夹着盆,快捷地将一把把化肥施在每株玉米的根部,经过雨水的浇灌,融化、生效。施完肥,父亲抹一把脸上的雨水,兴奋地说:“好雨啊!这能省下不少的浇水费呢。”

坐上驴车回家时,驴淋着雨,不用扬鞭,自己便风风火火往家跑,它知道回家的路。田间路上,也有和我们一样趁雨施完肥赶着驴车回家的人,他们的驴也急急地跑着。车上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将施肥用的盆及装过化肥的空袋子顶在头上,遮雨。彼此看看,谁都是一幅狼狈不堪的模样,并且又有些滑稽,于是,相视大笑,雨中这幅图画,多有趣!

现在,村子里已经没有人为了节省一点点水费而去冒雨施肥了。毕竟,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谁还会去做“傻”事呢?

不过,雨天一般是没有多少正经事要做的,整日为生计而劳碌不停,下雨则正好给了人们一个好好休息的机会。尤其是在太忙太累的时候,恰好来了场雨,便是天意了吧。因此,此时人们大都歇得从容不迫,心安理得。有的人爱玩牌,有的爱喝酒,有的爱看书,有的爱睡个懒觉……无论干什么,雨都能营造一种怡人的氛围。

似乎只有小孩子们最爱与雨亲近了。下雨的时候,他们是在家里憋不住的,头上戴一顶破草帽,身上披块塑料布,穿着拖鞋,或光着脚,全然不顾家长的呵斥,雨不停便冲出家门,到雨中玩。

一群小孩子中,不知谁来了兴致,腆着肚子,大声地叫道:

下雨哩

流水哩

王八挽着裤腿哩……

话音未落,即刻便有人将高挽的裤腿拉下来,并开口还击:

下雨哩

冒泡里

王八顶着草帽哩。

高挽的裤腿可以拉下来,天上仍落着雨,草帽就不必非要摘下来了,玩笑嘛。于是,欢笑声、叫喊声乍起乍伏,如快乐的雨点。

雨天的饭,常常少不了饺子。因为没事,有的是时间,到菜园里割一篮鲜嫩的韭菜或茴香,称上斤肉,或打上几个鸡蛋,便开始和面、剁馅,包饺子。一家人齐下手,擀皮的、包馅的还有烧水的,分工合作,忙得有条不紊,乐乐呵呵。烧开了水,饺子下了锅,锅里腾腾的热气和灶里浓浓淡淡的炊烟在雨帘中弥漫着,一点一点散去。看看隔墙的邻居家也是如此。隔墙问一声,做啥吃?答,煮饺子。

屋外的雨连绵不绝,寒意叠叠,屋内,一家人共享美食和天伦,这或许便是百姓生活中最温暖最幸福的一瞬吧。

雨后不经意才发现,地面上长出了蘑菇,像一把把玲珑的小伞。或许有小虫子在下面避过雨吧,许多枯木上悄悄生出了一簇簇木耳,它们仿佛是人的一只只耳朵,似乎还在入神地倾听雨音的余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