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心情随笔 > 正文

生有所寄 心有所依

作者: 程应峰2023/08/22心情随笔

是人,都会老去。这是自然规律,不可更改。在凡俗的尘世,没有人会真正成为妖精,有形无影,有生无死。人,一旦处于老了老了的境况,对这一点,应该有更清醒更内在的认识。

到了一定年纪的人,就得退休,就得离开工作岗位。有的人一旦离开工作岗位,或是彻底懈怠松弛了,或是无所适从了,其老态也就从退休之日起真正开始了。但有的人不是这样,在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似乎变得更加丰盈更加充实更加多姿多彩了。而且,因为没有了外来因素——比如并不倾心的工作——所造成的心理压力,精神倏忽之间就好了许多。这样的时候,就会处于一种轻松自如的、愉悦可人的、我爱我欲的状态。这样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是极有机缘让一个人的智慧才情、兴趣爱好发挥到极致的。如此一来,一个老有所寄的人,于不经意间搞出点令人眼前一亮的名堂来,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有一位从事文化工作的朋友,他在位在职时,被人称为“全才作家”。首先他是名副其实的作家,出版过抒情诗集、朗诵诗集、散文集、小小说集、长篇小说,可谓著作等身。在此之外,他还挤出时间搞音乐创作、绘画创作、摄影创作、广播剧创作、影视脚本创作,而且,每一项创作都搞得像模像样,令人叹服。应该说,有他这样成就的人,当是底气十足,也很知足的。可教人意想不到的是,他退休没几天,就自费进入了省艺术院国画班研修学习,同时还报了乐器班,吹葫芦丝,吹长笛,吹箫……将自己置于充盈而快乐的忙碌之中,不间断地超越自己。有一次遇见他,言谈中,我分明看见属于他的快乐,在眉眼之间气象万千地流转雀跃。

正因为沉浸于心之所爱,他才事事处处显得精力旺盛,才气充盈,想象丰厚。他更像一个在时光河道里悠游的玩童,不时拾起一颗石子抛入河水中,弄出一声引人注目的亮响。因为生有所寄,心有所依,就算是退休了,他依然一声接一声地闹出大大小小的动静。在旁人眼里,他的艺术之路究竟能走多宽泛、走多远,似乎是个难以揣测的谜。

是的,如我这位朋友一样,退休以后的时光,完全可以成为人生旅途上最惬意的时光。退休后的生活,除了我们挂在口头上的意义,还有点意思。通达的老人或载歌载舞,或下棋茗茶,或听曲评弹,或吟诗作画……负累没了,心态好了,生活也就变得更加滋润,更有兴味了。有一句话说:“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高兴的根基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有所学,有所乐,而后有所为,有所成。

当今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日益完善,提倡老年人注重身体调和的同时,注重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强化精神追求,不啻为“娱乐延年,文化益寿”、“变社会负担为快乐承担”的光明途径。桑榆向晚,夕阳正红。人老,心不能老。后汉大将马援有言:“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曹孟德也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蒲松龄古稀之年写成《聊斋志异》,恩格斯74岁编完《资本论》,巴甫洛夫80岁从事科研,歌德81岁完成《浮士德》,齐白石90高龄还在作画,孙思邈年近百岁撰写《千金要方》,杨降百岁不忘忆旧述怀……新时代的老人,更应树立积极的老龄观,积极面对老年生活,生有所寄,心有所依,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发挥自身的兴趣爱好特长,有利有节地更新知识技能,既陶冶情操又跟得上时代,既葆有健康之乐又拥有精神之乐,就算是桑榆向晚,又何尝试不会拥有光影灵动、生机勃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