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生活随笔 > 正文

锦衣夜行金线鱼

作者: 叶青2023/09/10生活随笔

八仙过海中的何仙姑,喜欢缝缝补补针线活,那年参加白云仙长召集的赏花盛会,从蓬莱仙岛返回时,不小心把针线包中的一卷金丝线落入水中,正巧一条鱼儿经过把线给接住了,从此有了披红挂金的金线鱼。这个民间传说很仙也很接地气。

金线鱼也称黄线、红衫、红杉鱼、金丝鱼、红哥鲤、钓鲤等,我觉得这一串名字都不足以体现金线鱼的美。金线鱼眼睛楚楚动人,眼球饱满,眼膜清澈,如一汪碧潭。八条橙黄色和金色侧线贯穿鱼身,其中两条伸至尾部鳍棘,这是东海鱼类中从未见过的装饰。背鳍的玫瑰红色彩,衔接着背侧自然过渡到腹部的粉红色。鳞片紧贴鱼身,栉鳞漂亮齐整,熠熠闪光,如婀娜的身材穿上感光面料的紧身服,健美的肌体像是海洋世界中的撸铁者,玲珑有致,十分性感。

仙人的仙线装扮了金线鱼,它在海里非常低调,锦衣夜行。白天潜伏栖息在石块较多的海底,栖息深度可达80厘米。夜间出来觅食甲壳类、头足类及小鱼小虾,以及水生植物的种子,喜欢生活在植物比较丰富的海域,荤素搭配,练就修长性感的身材,应该是鱼类界中“别人家的孩子”,颜值比你高还比你努力。

家乡坎门小镇有句口头禅:“鳓鱼炣菜脯,好吃不分某”,闽南语念起来很是押韵,“某”就是老婆闽南语的称呼。大地有三月桃花红千树,四月蔷薇爬满墙;海上有三月鲳鱼熬蒜心,四月鳓鱼勿刨鳞。

在人间最美四月天,是银刀弓背的鳓鱼最肥美的时候,这节令鳓鱼与腌制的萝卜干一起烧煮,汤鲜肉美,可以想象,以至连最亲密的老婆也不分一杯羹,男人此般独食的诙谐场景,叫人忍俊不禁。

渔家女子可伶牙俐齿了,比你鳓鱼更好吃的鱼在此呢,马上怼过去一句,“必香不分尪(ang)”。“必香”是乡人对金线鱼的称呼,应该缘于它烹饪后的浓郁香气。“尪”是“老公”古汉语的沿袭。这句乡人乡语与闽南名谚“肉油(猪油)煎巴浪,好吃不分尪”相呼应。女子说我要做必香吃了,但配什么、怎么烧都不告诉你,馋死你。这场景有点像是布依族男女在用山歌打情骂俏。但小女子敢说不与夫君分享的金线鱼,女子的底气又从何而来?

这就是我家乡闽南语飞地的文化特色。西晋南渡、唐朝和北宋末年三次大规模中原汉人南迁福建闽南,明清入闽之民又一次次南迁,有一部分最后定居玉环、温岭沿海,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碰撞出“必香不分尪”这朵浪花,是中原的大气与大海的豪气汇聚而成的气魄。

汪洋大海,万千风味。必香鱼到底有多好吃?

鲜嗒嗒的金线鱼做成闽式酱油水菜式,无需很多佐料,只用最普通的姜蒜葱足矣,鱼弄干净后,下油锅稍煎,加调配好的酱油水,煮开后文火收汁,不能过久,以免肉质变老。揭开锅盖,鱼肉分解出来的各种蛋白质、氨基酸的鲜美之气,劈头盖脸袭击鼻尖、舌尖,盛在鱼盘趁热吃,鱼肉沾浓稠的汤汁,每一口都滑嫩鲜美,一入口就想咽下去,涎水川流不息,怎舍得与人分享。待到菜都烧好了大家一起坐下来慢慢吃,那“必香”滚烫浓香的味道打了折扣。

加豆腐炖汤也是金线鱼的家常做法,起锅前加一把芫荽一勺猪油,芫荽辛香适合配鱼汤,猪油锁着汤的热气,这样喝汤吃肉,全家其乐融融。

清蒸金线鱼最能保持其颜值,不刮鳞,不剖肚,八条金黄色侧线仍镶嵌着鱼的美丽身姿,只用一双筷子从嘴巴伸入,挖出鱼鳃并巧妙地卷出内脏,清洗干净后,控干水分,抚上一层细盐,把配料切洗干净放在油锅中炒香,再把香料均匀地铺在金线鱼的鱼身上,隔水清蒸。出锅后用筷子揭去成片的鱼鳞,白嫩嫩的鱼肉露了出来,再把头骨一提,鱼肉卸骨而落,原汁原味,芬芳无比,吃起来也十分雅致。

民间饮食教父张新民说潮汕是中国美食的孤岛,没有比鱼饭更美的食物。潮汕渔民的鱼饭,类似于岱山三鲍鳓鱼,一道鱼饭能显示出潮汕人的味蕾风味,最能代表潮汕渔乡的本质,也征服了无数老饕。

这种烹饪法很适合金线鱼,更适合爱干净又贪恋美味的人,没有一点油烟,只需一瓢水一撮盐,便是“鱼趣横生”,是由繁到简的美食工艺。把金线鱼放盐水浸泡后,在高盐水里大火蒸熟。家庭烹饪可以直接把鱼没入盐水煮,高温盐水能让鱼肉紧致,并吸收盐分。根据季节不同放凉几小时,鱼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油脂发生了化学反应,形成了一层特殊的胶质,有独一无二的风味,鱼肉紧致,咸香中带有甘甜。

话说回来,无论是“鳓鱼炣菜脯,好吃不分某”,还是“必香不分尪”,绝对不是夫妻间争吃打闹,相互夺食,应该是我乡人对美味的演绎,更是对金线鱼又通俗又形象的抬举和赞誉。金线鱼攻陷了女人的味蕾,也引诱了男人的味觉,家乡有新的口头禅,叫“男人一生必吃金线鱼”。

近日,我在菜市场徜徉,鱼档上,几条金线鱼张着的嘴还挂着钓钩,如落羽红杉,如霞光霓彩,这是海钓人从深海捎来的一抹靓丽,在火热的夏日,一场艳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