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美文阅读 > 正文

瓜岭,一个村庄的春光明媚

作者: 龙凌2023/04/24美文阅读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不知何故,每次一到瓜岭村就会想到陶渊明,想到他的《归去来兮》。

瓜岭村是安静的,甚至可以说是安静得有点固执。在"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年代,河道、荔枝林、碉楼、祠堂、民居一样没少,广州惟一的水上清代建筑民居群依然名声在外。

我总觉得有一个人在引领我。

这世界有的是盛宴,唯独缺少的是情怀。

沿新沙路热热闹闹的一路开车北上,将到黄沙头村时,注意右拐弯,再前行就到了瓜岭村。现在去的话,最先见到的是"中国传统古村落瓜岭村"的石碑。瓜岭村始建于明代,之所以取名瓜岭村,是取瓜瓞绵绵一词,寓意子孙繁荣昌盛。下得车来,孩童嬉戏着,不时有老农荷锄擦肩而过,瞬间觉得来到了世外桃源。人世间的尘嚣顿时消失,心灵深处释放着红尘的相聚与别离,俯仰自如,毫无防备。

"苟能发奋自主,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一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亦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主,则家孰不宜读书,即清静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读,还是不读,能看出一个人的境界。办学情况怎么样,更能看出一个村庄的境界。从近洲家塾意会读书不易,再到瓜洲小学体会自强不息。面前的瓜洲小学原址曾是增城第一家民办小学,林森、孙科、于右任等多位国民党政府党政要员纷纷题词表达了自己的赞许。从这里走出去的黄国民受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响,在新西兰发动华人427人捐款支援"讨袁斗争",回国当了增城县的县长,却又选择客死他乡。如今风烟退去,延展过,放飞过,被一个人祥和的内心荡漾过的家乡成了他乡。我看见一只麻雀,跃过了身边绿过,红过,紫过的辽阔大地。

如果你看过开平碉楼,除了震撼还是震撼。这众多碉楼带有浓郁的欧美风格,或独立于小岗之上;或孑形在路旁、田野中,构成了一个偌大的天然碉楼博物馆。

而瓜岭碉楼以另外一种方式出现,它是勇士,无论宁远楼还是棠荫楼,习惯于背着火箭,这广州惟一的水碉楼,就算挨过日本鬼子的枪子儿,也要荫庇着每一个村民,表达对昂首挺胸最崇敬的敬意。

夕阳西下,从容穿过她守护的大街小巷,是我表达爱意的另一种方式。

村里最宽阔的一条街道叫旧街,临街有祠堂八间、书院一间,全部朝东而立,像一次秘密的邀约,便于一缕乡愁的直接抵达?

在村内行走,随着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在巷子里延伸。沧桑的麻石路面像时光在折叠,古老的青瓦青砖与现代的红砖泥墙混为一体,像是散落在岁月深处后找一个位置落座。不经意间瞥见的木桶、木瓢、蓑衣、竹木梯,会时不时撩拨起你柔软的乡愁。

冬天的阳光很柔,生活在11条麻石巷的700多人,却要承载2000多旅居海外的乡亲的牵肠挂肚。

瓜岭村,一个点燃乡愁,抵达乡愁最近的地方。

1856年前后,瓜岭村民乘坐三支桅船到海外谋生。帆影尽头,斑驳的泪痕早已谙熟了一舟渡水,在细雨里,在碧波上,在柔风里讲述异乡的过往,碉楼不语,亦了然于心,见证了历史的流转。荣枯与悲欢只留一片空白,深嵌于河畔。

五月,乡村才是最喧闹的。浪遏飞舟、鼓舞飞扬以及锅碗瓢盆的声响,构成村庄特有的喜悦。

搭乘一条船,亲人"日久他乡即故乡";划出一条龙舟,水色续写相遇的欢悦,点亮了乡村的希望,也点亮了一村人的幸福时光。

现在,我要好好坐下来,倾听你漂洋过海的曲折故事。跳跃的麻雀在长长的麻石巷里飞起又落下,无关陌生的目光打量。很多事物,包括泛黄的族谱已经老去,包括时光慢慢消失在观望中。

大片大片的荔枝林,在河对岸,舒展着自由。所有远道而来的表情都深深藏着热烈,家园依旧温暖。

当太阳升起,我看见蜜蜂和蝴蝶一起舞蹈,阳光是最好的养料,花瓣是最天真的笑脸。从东安大桥到瓜岭桥,是谁在瓜洲河两岸画下轻风细雨,淳朴民风?远方有诗;近处,自由与荣耀并存,简单的就是深刻的替代。

在广州,瓜岭的名气十分响亮。当年黄国民担着新塘的糖环就敢去找孙中山的故事至今让人念念不忘。

在增城,有一个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那是广州市美丽乡村创建试点。乡村的美好擦亮了新生活的渴望。含苞的思想在飞翔。

在新塘的瓜岭村啊,无论在哪儿,如今的瓜岭人,都像是瓜洲河两岸的庄稼,茁壮成长。

漫步乡间,荷叶上的月光,在默默地流淌;水绕山环的瓜洲,在悄悄地绽放勃勃生机。

瓜洲河,在村庄和田园间快乐舞蹈,碧水一湾,诗意一湾,湾出了宁远楼,也湾出了北帝庙、瓜洲桥。

现代农业与美丽乡村不期而遇,在这里发生思维碰撞。古建筑修葺、活化利用、限制建设和外立面统一等一系列的手段,让梦中的飞翔找到了落脚点。我在阳光下祈祷,如果以家园和故乡作为坐标,她的轴心永远是最初的方向。

在瓜岭村行走,石巷、祠堂、荷池、碉楼,收藏岁月,又雕刻岁月。鸡鸣犬吠,带我回到乡下时光,悲与喜之间,岁月从容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