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情感 > 情感短文 > 正文

那时童年

作者: 潘姝苗2023/04/27情感短文

童年,会在每个人心上刻下印痕,把岁月的味道与芳香铭记。

六一将至,对于某些人而言,却成为了时光的记忆。我儿子今年17周岁,即将高中毕业,也即意味着他将进入青春期,成为一个需要承担社会责任的成年人了。姑且不论年龄,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单纯无邪,充满美好的祈愿。

如果"儿童"意味着天真和诗意,我愿意和儿子一起度过一个快乐的节日。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写得生动有趣。儿童,是生命最初的花朵,儿童节,也应该洒满五颜六色的光彩。我儿子出生于2002年,可新世纪之初的阳光并没有给予这一 代孩子更多眷顾,在他们身上,甚至看不到半点比我那个年代更快乐更新意和更"出彩"的模样来。

丰子恺的《梦痕》写到他额上的一块疤痕,是在儿时游戏中不小心在门槛上跌倒造成的,最后俨然化为作者欢乐的佐证,寻梦的金印。

沈复的《浮生六记》中写幼时童趣,将夏夜里的蚊群比作群鹤飞舞,把丛草当成树林,虫蚊当成野兽,土块当成丘陵,在自己假想的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趣味更甚: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云雀);"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还有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书里包含多层次情绪色彩的景、物、人、事、情……在追忆童年的同时,反映了平民生活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充斥着人间烟火味,而无半分名利心,满含人们对真、善、美的怀念之情。

如今的孩童,大多被"圈养".由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孩子的父母或外加一位保姆"多位一体"地精心呵护。在"金钟罩"下,孩子一个个没脏没菌,没痂没疤,没失落没烦恼,也几乎是有些没心没肺的"完璧".

古语曰,"水至清则无鱼",我们大可不必将孩子放进一个无风无雨的温室里,那对他们的成长一定没有助益吧。

鲁迅的书屋园子虽小,却可以让他与小伙伴们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并捉了苍蝇喂蚂蚁……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便与"小童鞋"们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年幼的周树人则喜欢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这些事,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让本真的自我现出原形,充满了情趣,也濡染了天真的人性。

那时童年真好,如今何处去了?这是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