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散文 > 优秀散文 > 正文

冬日取暖琐忆

作者: 施直东2023/07/09优秀散文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小时候,觉得最难捱的是冬天。

因为冷,所以一天到晚,缩手缩脚。

那时候,最盼的是大晴天,可以端张凳子,找个背风的地方,享受老天赐予的冬日阳光的温暖。有时是三五成群,聚在一起,谈天说地晒太阳。不一会,便会觉得浑身暖暖和和。

阴雨天呐?晚上呐?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呐?那就受罪了,就得想办法取暖。

当年的扬中,多数人家都是以种田为生,住草屋,喝稀粥,生活艰难。寒冬腊月,用于取暖的办法极其有限。因此,大人和孩子,冬天手上脚上生冻疮的很普遍。

为了抗寒,那时候,扬中人最常见的取暖设备是 "火罐(Guān)".这就是在陶缽里放些稻壳、麦稳之类的可燃物,在上面加点灶膛里未完全熄灭的灰烬引火,于是,陶缽里的可燃物就会慢慢闷燃,散发热量,可以用来烘手、烘脚。这就是最简单、最节省、最实用、最普及的一种取暖办法了。

另一种设备是"脚炉",黄铜质,陶缽状,大小不一。上有铜盖,盖上密布着黄豆粒大小的通气孔,其中的可燃物与火罐相同。这脚炉,放在桌上可烘手,放在脚下可烘脚。孩子们打开炉盖,可以在里面炸黄豆,炸玉米粒,炸扁豆籽,边炸边吃,也是一乐。但购置脚炉,花钱较多,所以比较富裕的人家可以有一只或几只脚炉;一般农户家里,是少有这种"奢侈品"的。脚炉上安有铜环,便于手提。所以,记得我冬天上学时,常常会提个脚炉,带到学校去烘脚。晚上睡觉前,有时会将脚炉放在冷似铁的被窝里烘一会,赶紧拿出来。因为这行为非常危险,脚炉里有火种,稍不当心,就会酿成火灾。

第三种是"汤婆子".黄铜或白铜制成,荸荠形。睡觉前,在里面充满开水,旋上带有螺纹的盖子密封,放到被窝里,使其传导出的热量温暖被窝。这样,整个晚上,被子里既暖和又无着火之虞,所以非常实用。但是"汤婆子"价格不菲,而且每用一次都要装满开水,很舍不得。所以,用"汤婆子"的人家极少。

还有一种 "手炉",白铜质地,只两个拳头大小。里面同样放进一些可燃物,盖上镂空花纹的盖子,其形袖珍,小巧美观,可以很方便地携带,用于烘手。但用手炉是身份的象征,这通常是富人或乡绅才有的东西,一般老百姓是没有"福份"享用的。所以手炉非常罕见。

孩子们最常见的取暖办法是跳绳,踢毽子,追逐打闹,或三五小友划地为格"踮格格".这些游戏,既可健身,又可暖身,一举两得。

往昔的扬中普通百姓,世世代代,常常是缺吃少穿,每年还都要经受这冬日寒冷的考验,而取暖的办法和设施,少之又少,想想实在不容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当今扬中人家的生活,全然是今非昔比了。多数人家,与城市一样,住在向阳的楼房里。不仅丰衣足食,而且,寒冬腊月,或有空调,或有地暖,或有暖气,还有热水器、电热毯、淋浴房等等。有了这各种各样的取暖设施,任你雨雪风霜,数九严寒,人们都似沐浴在宛如春日的温暖之中。当年的烘火罐,烘脚炉,生冻疮,都已成为历史。

如今的扬中人民,尽情享受着现代化带来的美好生活。可以预见,绿岛扬中,与全国一样,一定会有更加美满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