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英国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1000字

篇一:《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不用说,大家也在熟悉不过了。本书对统治阶级的腐败,无能,无聊,毒辣,贪婪,自大等做进行了痛快淋漓的鞭挞,批判的声音似乎要越出18世纪初期的英国,而将矛头直接指向罪孽深重,愚蠢,肮脏,毫无理性的整个人类。

利立浦特(小人国)游记

官场之中,做成官之后就是明争暗斗,互相倾轧,就为了他们穿的鞋子的跟高低不同。高跟党和低跟党积怨极深,从不在一块儿吃喝或谈话。

内患方殷,利立浦特却还要对另一个小人国不来夫斯库发动战争,每次战争各有胜负。

第一卷中的讽刺是正面的,直接的,那一些“有所指”的讽刺其实也完全适用于人类,而不仅仅限于英国这么一个国家,其内部的腐败和纷争,也终有一天会将其毁灭。

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游记

格列佛在利立浦特人的心目中是个庞然大物,但一到布罗卜丁奈格,他就象田间的鼬鼠一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手提箱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

格列佛自然很“失望”,不过他很快就从心里“原谅”了这位国王。他明白国王之所以不能欣赏他所宣扬的祖国的种种“伟业”,完全是国王与世隔绝,孤陋寡闻。

第二卷尤其对统治者的道德提出了要求;统治者腐败堕落,不能身正,老百姓的歪和邪是必然的,不能一味骂人心不古。

勒皮他、巴尔尼巴比、拉格奈格、格勒大锥、日本游记

飞岛上的人也并非完全蠢笨,他们之所以有充足的时间终日沉浸于不切实际的冥思苦想,是因为他们的实际生活有保障——地上的人民供养着他们。所以,下面一有风吹草动,他们是非常敏感的,哪里拒绝效忠纳贡,国王就有几种可以使人民归顺的手法:“一种是将飞岛长时间的浮在该地人的头顶,剥夺他们享有的阳光和雨水的权利。”第二种手法是将岛上的大石头往下扔,把人们的房屋砸得粉碎。如果他们还是不归顺的话,国王就用最后方法:“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 的头上,将他们统统毁灭。”

人们不是没有对策。有人想出在巨塔的顶端安装巨大的磁石,使飞岛下降时将它吸住并永远 的固定,彻底改变一下政府。

第三卷,作者讽刺了文学和历史的所谓新批评主义的方法。最终得出结论:“他们是我生平所见到的最受屈辱的人。”

慧骃国游记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与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难忘的。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表示罪恶的字眼,像:欺骗、怀疑、狡猾等等之类的词。所以他们的社会不会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那个世界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地方。以至于当主人公离开那里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当时英国那样败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杀人放火、贩毒走私、残暴疯狂。也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个浑浊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来澄清的。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是可以做我们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头拣起一片垃圾,写一篇环保文章,号召朋友亲戚……这都是我们轻易能做到的。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篇二:《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乔纳森.斯威夫特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和超级讽刺大师。不置可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同样是一部优秀的讽刺小说。但随着时代的变化,英国现在的政府与社会现状早就有了很大改观,也就是说作者原来的写作意图已经不再具有现实意义,但这并不妨碍《格列佛游记》在今天赢得的广泛关注,新时期的读者们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作品中那些幻想性描写让人着迷…..人们把它看作儿童文学作品,认为它包含鼓励儿童了解世界的外向化的价值取向……”(二十一世纪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 ,我想,格列佛游记的涵义还不止仅限于此,它其中也包含了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格列佛一生的航海旅行,屡遇惊险,小人国里,先被小人们俘虏,后来又差点被刺瞎双眼;大人国中被巨人威胁卖命的演出,几乎命丧黄泉……格列佛遇到的危险不胜枚举,然而,在每次开始新的航海时他都义无反顾,这就是他对航海的执着。我们不能说格列佛最后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但他的确获得了丰富的人生经历,让生命更有意义。这就使执着的结果,当你认定了自己的方向后,执着的追求吧,不要轻易放弃,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冰心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 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当然,无论任何事情仅仅有执着是不够的。在这方面,我们就要承认格列佛是一个十分有头脑的人,虽然青年时期的格列佛一直积极的寻找各种机会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零零散散地、东拼西凑地、他掌握了各种航海知识和技能,为自己的航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厚积方能勃发,这些积累让他日后受益匪浅 ----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各种恶劣的条件。而对于我们哪?青年时期正是积累知识,提高能力的关键时刻,虽然说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但人一生中毕竟只有一个学习的最佳时机。“时过而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我读过这样一首诗:曾经想穿过那段最无暇的时光/去实现所有缤纷的梦想/当回首那深深浅浅的脚印/不禁顿足扼腕/恨冬日太短/夏日不长/总想把那段没走好的时光再走一遍/便知该如何珍惜每一抹霞光/每一缕黄昏/从此再也不管懵懂与疏狂。正当年少的我们,正处在“最无暇的时光”,好好的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知识,不致回首时再“顿足扼腕”,悔不当初。

第四次航海,格列佛被聘为船长。中途水手叛变,他被放逐到“慧马国”。在那里,他遇见了一种有智慧的马,而且那里的马儿通人性,善良、仁爱、品格高尚。这是作者把自己对社会理想注入到了慧马国,把最完美的人性灌注在慧马身上。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像慧马一样完美无暇,但有的基本品格我们还是应该具备的。比如慧马们从来就不知道什么是“撒谎”,而我们这里哪?如今在不少商场假冒伪劣产品肆意横行,虽然有消协出来主持公道,但这种现象还是屡禁不止,我想只有那些生产者真正把诚实守信放在心上时,这种事情才不会再发生。我们这些青年更应该把诚实守信融进血液,铭刻于心。

格列佛游记中的教育意义深刻而深远,不一而足。

篇三:《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部伟大的讽刺小说,据说伏尔泰、拜伦、高尔基和鲁迅也很推崇斯威夫特的作品。我深深地崇拜着鲁迅,他用枯黄却瘦劲的手指着青年前进的方向,于是我便朝着那个方向,看上了《格列佛游记》--爱屋及乌。但是看过之后,大呼"上当"也于事无补,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可以问问别人对斯威夫特怎么看,来显示自己是"文学青年",更实际地是写一篇不伦不类的读后感交上去凑数。

每当回想起当年看这本名著的时候,历史的沧桑感便涌上了心头,那些日子真是没有成就感受,很失败。一天仅仅十几页,举"目"维艰,冷不防冒上一句"往事不堪回首",发自于肺腑啊!

打个比方,读《围城》是一种愉悦的享受,就像是用地道战地雷战打鬼子,越打越过瘾,正打在关头上,钱钟书先生将大笔一搁,鬼子投降了;读《骆驼祥子》也挺爽,应该属于三大战争的那种,共军三下五除二地把蒋介石赶到了台湾,我也三下五除二地干掉了老金;但读《格列佛游记》就大不一样了,是一种受罪,就像血战台儿庄一样,拉锯战,特艰苦卓绝,不但要跟斯威特作斗争,还要与瞌睡虫作斗争,不过"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我还是取得了"格列佛大捷",但损失惨重,至今想起来还余悸不已。

因此,此后,看到鲁迅拿着烟斗一副正气凛然的样子,总会口不自禁地唱道:"都是你的错,是你骗了我,还让我不知不觉满足被骗的虚荣"……

但是,尽管受了骗,并未影响鲁迅在我心的地位,我依然固执地认为:斯威夫特是不能与鲁迅同日而语的。

鲁迅,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斯威夫特何许人也?英国十八世纪罪恶腐朽的资产阶级中的一员。他们的阶级属性有着本质区别(假如赶上"文革"就好了,分清敌我很重要啊)。其二,鲁迅是国产的,斯威夫特是洋货(这似乎是废话)。至于第三点,我认为是最最重要的,鲁迅的文章虽艰深生涩但我依稀可辨,斯威夫特的译本虽然都是大白话,但我就是不知所言,所言何干。 经过一番换位思考,我作出如下推测:大不列颠的可爱青年们也必然不知道鲁迅在说些什么,要表达些什么,以及"可能吧--那简直就是一定的"那种鲁迅特色的矛盾句式。

他们正如我一样。

究其原因,彼此在不同的国度,承着不同的文化,对于过去,对于历史,自己的从小就了解,别人的很少去触及。而没有一定的知识垫底,去读这种在特定时期特定环境下的指桑骂槐的作品,看不懂是不足为奇的。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讥讽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阅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有一句话,我认为评论得很经典:以夸张渲染时代的生气,藉荒唐痛斥时代的弊端;在厌恨和悲观背后,应是一种苦涩的忧世情怀。

没有想到在那些朴实得如同流水账的大白话游记中竟蕴含着这么深邃的内涵。

篇四:《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出生于爱尔兰的首都都柏林,父亲是一位定居在爱尔兰的英国人。他是一个遗腹子,由叔父扶养成人。他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被当作是儿童文学作品,实际上却是抨击当时英国社会堕落与腐败的讽刺小说。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个“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等等。在如此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

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的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的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的研究的离奇国家。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访问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仁慈、诚实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中,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牺牲自己的一切。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斯威夫特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治家。小说里指名道姓的批评了当时的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的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争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普特般的小国,他的历史充诉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这部小说不但揭露了社会现状,还有意识的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它只是向我们介绍了历险的经历,它其实话中有话,也许因为今天的地球人大都生活在所谓“现代生活”中,斯威夫特的讽刺和寓言两百多年后读来仍尖锐淋漓。

篇五:《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元旦三天假期,本来很高兴的,可以好好出去玩下了,可是天不遂人意,放了三天假就下了三天雨,哪里也去不成了,所以索性在家看书了,拉开抽屉,上次新买的书格列佛游记还没有看,这下正好。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家、作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一名医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过许多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度过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经过多次冒险,回到英国的经历。

这本书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和挖苦的,即是当日之英国。那时,英国政府专制黑暗,目中无人。人们都奢侈浪费或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要对人的本性生疑。

小说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的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斯威福特的讽刺还横扫了英国社会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描写是直接针对英国皇室学会的,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种种忧虑;有关勒皮他飞岛一段则影射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总之,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则敏锐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

这部小说不但抨击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格列佛在抄下“领土广被”一语后,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他似乎并无评论,只是在忠实客观地为我们解释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就陡然缩为周长不过十余英里的弹丸之地,讽刺锋芒脱影而出。

篇六:《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寒假里,我读了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小说以辛辣的讽刺与幽默、离奇的想象和夸张,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了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

格列佛历险的第一地是小人国。在那里,他一只手能拖动整支海军舰队,一餐饭要吞吃一大批鸡鸭牛羊外加许多桶酒。小人国的人为了把他这个庞然大物运到京城,动用了五百工匠,无数绳索,九百个“大汉”,一万五千匹高大的御马等等。在如此的一个微缩国度里,所有的政争和战事都不免显得渺小委琐。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与“低跟党”你争我斗,势不两立;相邻的国家不但想战胜并奴役对方,还要争论吃鸡蛋应敲哪头之类鸡毛蒜皮的“原则”问题。

而后,格列佛又来到了大人国,他与大人国国王的一段对话,不仅构成对英国的批评,也展示了两种不同的思路,并使它们互为评议。

在这本书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访问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仁慈、诚实和友善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 “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我很羡慕文中的主人公有幸能到慧因国,慧因国是我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境地,在这里你不需顾虑别人说话的真假,而在现实中,有着太多我们不愿看到的事情发生:有人用花言巧语骗取别人的血汗钱、有人拐卖儿童谋取暴利、有人甚至为了金钱牺牲自己的一切。难怪我们的老师、长辈从小就教育我们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受骗。这与我们提倡的帮助他人、爱护他人是很难统一的。当我遇到有困难的人,要伸出援助之手时,我迟疑;当有人替我解围时,我不敢接受。这些都让我内心感到痛苦、矛盾,无所适从。既妨碍了我去“爱”别人,同时也错过了别人的“爱”,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吗?

最近发生的一件事,也从另一方面体现了这一点:交通银行为了回馈用户的支持,举行了一场现场抽奖仪式,在抽一等奖的时候,嘉宾抽出了第一位幸运儿,但其留下的手机号码少一位数字。按照抽奖规则,中奖者“必须留下有效联系方式”,所以该号码被宣布作废。但令银行没想到的是,此后连抽6次,顾客留下的手机、座机号码全都是空号或停机。第7个电话倒是有人接听,但对方告知,没有这个人。一等奖抽到第8位时,电话通了,这位顾客在电话中被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中奖后,回应道:“别骗我,哪有这等好事?”随后就挂了电话。原本预计在半个小时内结束的抽奖活动却拖至三个小时才结束,一些人分析说,“短信中奖”、“电话中奖”等骗局、陷阱太多,致使一些人不敢随便留自己的电话号码,而留下真实电话的中奖者,也不敢轻易相信电话通知的中奖消息。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篇七:《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当我第一次见到此书,我以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小说。而当我翻开书,看了书的前言才知道了,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书中的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的不满。

另一方面,主人公在慧因国里与慧因的生活是最令他难忘的。他们的国家不会出现表示罪恶的字眼,像:欺骗、怀疑、狡猾等等之类的词。所以他们的社会不会有欺骗、怀疑、狡猾、陷害、阴谋、贿赂……。那个世界才是一个真正充满幸福和快乐的地方。以至于当主人公离开那里时流下了悲伤的眼泪。

看完《格列佛游记》之后,我们不能不审视自己,我们身上有没有这些顽疾劣根的影子。

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当时英国那样败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杀人放火、贩毒走私、残暴疯狂。也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个浑浊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来澄清的。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是可以做我们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头拣起一片垃圾,写一篇环保文章,号召朋友亲戚……这都是我们轻易能做到的。

我希望我们的社会能在我们一代一代的努力下,成为像慧因国那样的社会。我愿为此付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阳光,少一点污染。

篇八:《格列佛游记》读后感

连着三天,雨下个不停,下雨天读书是最惬意的,上次买的一本书还放在抽屉里,书名是《格列佛游记》,书很新,还透着油墨香味。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江奈生·斯威福特,是英国十八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家、作家和政论家。《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一名医生,名叫格列佛,他曾去过许多与世隔绝的地方。在小人国里,他成了庞然大物,刀枪不入,一连吞几十头黄牛仍填不饱肚子;在巨人国里,他变成了巨人们的玩偶,被玩弄于手掌间,并与苍蝇和蜂子展开斗争;后来,他来到神秘的飞岛国,这里的人利用岛下部的天然磁铁和海底下磁铁的力量,随心所欲地移动,这同时也是一个可随时传唤鬼魂对话、专门搞些莫名其妙研究的离奇国家;还有令人深感汗颜的慧骃国,在这个人马颠倒的世界里,度过三年奇妙的生活并经过多次冒险,回到英国的经历。

这本书读来让人爱不释手。作者的想象,作者的文采,都令人拍案叫绝。可是,这只是表面的局部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是一把多刃的利剑,首当其冲被评点和挖苦的,即是当日之英国。那时,英国政府专制黑暗,目中无人。人们都奢侈浪费或贪婪无厌。富人享受着穷人的劳动成果,而穷人和富人在数量上的比例是一千比一。因此人民大多过着悲惨的生活,斯威福特看到上上下下的人都如此心甘情愿的被金钱所奴役驱使,不由要对人的本性生疑。

小说第二卷更是指名道姓地批评了英国。格列佛长篇大论的向大人国国君介绍英国的历史、制度和现状,以及种种为国家为自己“挣面子”的事。不过,用大人国的眼光看,英国是利立浦特般的蕞尔小国,它的历史充斥着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所产生的恶果。斯威福特的讽刺还横扫了英国社会其他许多重要方面。如:第三卷里对拉格多科学院人士描写是直接针对英国皇室学会的,表达了对现代科技的种种忧虑;有关勒皮他飞岛一段则影射英国对爱尔兰的剥削压迫。总之,在十八世纪早期,秩序更替、工商繁荣、物欲张扬、政界腐败、党争激烈及对外扩张等构成了英国生活的主旋律;而斯威福特则敏锐抓住了时代的特点和弊病,痛下针砭。

这部小说不但抨击社会现状,还有意识地模仿了某些语言和文体。格列佛在抄下“领土广被”一语后,还在括号里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周界约十二英里”。他似乎并无评论,只是在忠实客观地为我们解释利立蒲特的尺度。然而,随着这句解释,那“直抵地球四极”的无边领土就陡然缩为周长不过十余英里的弹丸之地,讽刺锋芒脱影而出。

介绍伦敦的作文

篇一:雾都伦敦

英国首都伦敦是个非常繁华的城市,它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横跨泰晤士河。由于它几乎过几天就下一次大雾,且久久不散,所以人们又称为雾都。狄更斯著名的小说《雾都孤儿》就是描写奥列佛在伦敦发生的故事。

伦敦可分为三个部分:伦敦城、外伦敦和内伦敦,其中伦敦城是全市的金融资本和贸易中心。伦敦城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外汇市场、世界上最大的欧洲美元市场,并拥有500多家银行,真是个世界商业中心!

伦敦也是个世界文化名城,博物馆、名胜数不胜数,其中创建于18世纪的大英博物馆十分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英国包括世界各国的古代文物,全馆由许多展馆组成,有埃及文物馆、英国文物馆、东方文物馆、希腊、罗马文物馆等。

威斯敏斯特宫位于泰晤士河西岸,建于公元750年,是世界上最魇哥特式建筑。它在以前是国王的宫殿,现在是英国议会所在地。宫殿西南面的维多利亚塔,高100米,用来存放议会文件和档案,东北角上就是著名的大本钟,大本钟重21吨,钟摆重达305公斤。

篇二:伦敦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第一大城及第一大港,也是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级城市之一,与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并列。

从1801年到20世纪初,伦敦因在其于政治、经济、人文文化、科技发明等领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伦敦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城市中使用的语言超过300种。同时,伦敦还是世界闻名的旅游胜地,拥有数量众多的名胜景点与博物馆等。20世纪初,伦敦人大部分都使用煤作为家居燃料,产生大量烟雾。这些烟雾再加上伦敦气候,造成了伦敦“远近驰名”的烟霞,伦敦并由此得名“雾都”。

英国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它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大本钟,站在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伦敦塔桥是泰晤士河上诸多桥梁中,位于最下游的一座。塔桥以两座塔做为基底,采用哥特式厚重风格设计。当大型船只要通过时,全长270公尺、重约1000吨的桥身会慢慢打开成“八”字状。

英国伦敦闻名于世,有时间真想去看看啊!

篇三:雾都伦敦

一看“雾都”二字,便知这又在夸英国的伦敦。伦敦以其雾大而盛名于世,被人们公认为“雾都”。然而我在这里是借用其名而已。

这是一个远离繁华的小山村,每年夏天在夜晚地表一层灰蒙蒙的雾气便开始上拥,尤其在月下,这层似有似无的雾更美。身在其间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的感觉溢满心头,是在梦中?但比梦更贴切。在现实中?但比现实更玄妙。懒的思量,就让心醉于其中吧!就让灵魂在这迷梦中畅游吧!

更妙的还是早晨,隔窗而望,外面好一个灰蒙混沌的世界。这时你就会感到那雾的味道已穿窗而入,直入心肠流淌在血液中。往往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是经不住诱惑的,披件衣服便疾步融入这神奇中来。

消隐了远山,隐退了丛林。不要脚下的一方泥土告诉我,我还以为自己童年时向往的腾云驾雾神功得以实现了呢!站在雾中一阵风吹来那小水珠轻扶在你得肌肤上,夹杂着花香的雾气的芬芳拥入你的鼻孔里,一阵清清爽爽的感觉便会穿透心田浸润身上的每一个细胞。在这迷雾中,那些以往早早出来觅食的小鸟这时是不多见得,可能也栖落在哪个枝头也在独自陶醉。

散步于雾中,偶一抬头,天空中一片昏黄的亮斑出现,那便是藏在雾后面的太阳,这时雾就要开始变淡了。那些如鬼魄般的远山小树开始现出原形,小鸟也开始欢歌而鸣、小虫也开始花丛献技。小山村中的一切开始睡醒。

坐在山头,山下的小山村已看不到雾的影迹。忙碌的农人和着歌声开始了一天辛勤的劳作。然而,这时的山上还在迷雾中,包容着小山村。村里一缕缕青烟飘上天空融入山上的雾中。那种飘渺之气给山村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有种天堂也不过如此的感觉。

站起来,伸个懒腰带着一身雾气回家,塑雾都的奇妙于日记里。

介绍英国的英语作文

篇一:英国

The Englishman love to behave gentlemanly and the Englishwoman love to behave ladily.They also show their respect to ladies.They always say" Lady first".In their daily life.the English pay attention to their appearance.They dress neatly.They shake hands when they meet other.When they are with others,they usually say "please""thank you""sorry" and so on.The breakfast in Britain is very rich.Usually there are all kinds of egg products,oatmeal,bacon,ham,sausages,butter,jam,bread,milk,juice,coffee and so on.They are popular with the western countries.What's more,the English like drinking tea.They have the habit of drink afternoon tea at about 3 in the afternoon.They enjoy drinking tea and treat it as a kind of seeing friends.

篇二:英国

British advocate "gentleman" and "Ladies style", and "Ladies first." In daily life, the British note instruments, dress smartly, the British A Gift is shaking hands. When dealing with people, pay attention to with honorifics "please", "thank you" and "sorry". English breakfast dish is very rich, there is a range eggs, cereal, bacon, ham, sausage, butter, jam, bread, milk, juice, coffee, etc., are generally welcomed by Wester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he British like drinking tea, there are around 3 in the afternoon tea habit, as a British people to enjoy a cup of tea, but also as a social.

篇三:英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is the entire name of Britain,its capital city is London.It's same as Japan,an island country.British symbol the Daihon(大本钟) is as the Mountain Fuji of Japan.In addition,A small part of British people speak Japanese.So British can also be said as a Japanese Spoken country.Despite the decay after WⅡ,it didn't make Britain discouraged.On the contrary,Britain is deciding to Learn from Ja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