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作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叙述的作文

2020/03/18作文大全

叙述作文错过

篇一:错过

我已错过了14个年华,在这些年华,我是马马虎虎的度过,没有一点意义,还如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一点我的生活,我只记得最快乐和最难过的一件事情,就是好朋友小萱离我而去,不会在理我了。

在小时候,我刚开始记事,来到这里,一个美丽的地方,这就是瓜州,一个人与人毫无距离,毫无防备,但是你如果犯了错还不知悔改。那你将失去一个和你最好的朋友。

我在这的第一天,就结识了一个叫赵小萱的女孩,我一直叫她小萱,她叫我小源,我们俩很快成了最要好的朋友,我们经常一起上学、回家、写作业、玩耍。,他有好吃的第一个和我分享,我喜欢弹钢琴,我只要学会新曲子,她是我的第一个听众,也是唯一一个也不会说我弹得难听,只会鼓励我,为我加油鼓劲。在钢琴大赛上,别人一有几个或者十几个听众,他们为自己的孩子拍照,欢呼。可我却只有她一个真实听众,没有认为我欢呼,没有人为我鼓掌,以为爸爸妈妈怕丢人。那次大赛,我得了第五名,在回家的路上,我难过极了,爸爸妈妈一直在批评我,只有小萱用微笑给我鼓励,告诉我,你已经很棒了,下次加油。

小萱又来找我玩了,我在看书,我旁边放着我新买的橡皮,我打算让小萱看一下我的橡皮:“小萱,我叫你看一个东西,可好看了呢,是我新买的橡皮。”我一摸旁边,哎?我的橡皮呢,刚还在着呢,怎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没了。小萱在催我:“小源啊,你快一点啊。”我想都没多想,肯定是小萱拿得。

我便冲小萱大喊:“小萱,你这个小偷,你偷了我的橡皮,快把它还给我。”小萱一听我这话哭了说:“小源我真的没拿,我不是小偷,我不是小偷,你冤枉我了,你再找找,看看是不是放在哪了,我真的没拿。”“你快点拿出来,要不然我们绝交,永远不是好朋友,到老死了都不是朋友。”“我真的没拿,相信我,我没拿,我也不是小偷。”我把小萱推了出去边,推还边说:“我们永远不再是好朋友了,老死不相往来,你再也别找我玩了,你这个小偷。”第二天,我去上学,小萱没来叫我和她一起去上学。

第二年,我又参加了钢琴大赛,我得了第一名,我笑了,忽然看到小萱在最后,看着我,我翻了她一眼,嘴里还说着小偷。小萱看懂了我的嘴形,哭着跑了出去,我去呵呵呵的笑了。

在那次我再也没有看见过小萱,我去了她家,去给她道歉,当然,橡皮在我书桌下找到了,我一进门,就看见小萱的妈妈在哭,我问道:“阿姨,小萱在家吗。”阿姨说:“小萱在看完我表演完回家时,出车祸死了。”我大哭起来。心里在说小萱对不起。

以为我的任性,和我的胡搅蛮缠,和我的不讲道理,失去了我儿时的唯一一位好朋友。才明白,有些事错过了就没有机会了。

篇二:曾经错过的友谊

人生犹如一列火车,每一节车厢就是自己的一个阶段,而每个阶段总会有一段深刻的回忆。就像那段曾经错过的友谊,至今回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那是在小学四年级。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你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使我们几乎无话不谈。

那时,我有一把非常漂亮的尺子,我很爱惜它,每天用完它便小心翼翼地放进文具盒。一天,我正在用尺子划线时,你走了过来,直夸尺子漂亮。见你如此喜欢,我答应借用你一天,你开心地笑了。

到了第三天,是你答应还我尺子的日子,可我翻遍书包和课桌也没发现尺子的影子,我以为你还没还我,就向你索取,但你一脸真诚地说已经还我了,我疑惑地回到座位上,左思右想,总觉得自己这么仔细不会乱丢东西,我又想到你借走尺子时那喜欢的样子,冒出了你想把尺子占为已有,不想还我而撒谎的念头。我气冲冲地走到你面前,质问你是不是拿走了我的尺子不想还了,还装模作样的。你惊讶地抬起头望着我,随后竟然捂着脸哭了起来,看你这样,我只能悻悻地回到座位上……

往后的日子里,你每次看到我似乎想说点什么却没有说出口,而我对你也是不理不睬,两个好朋友渐渐疏远起来。直到有一天,我脱衣服时,一件东西掉在了地上,捡起一看,竟是那把尺子。原来你早已把尺子还给了我,而我随手塞进了口袋却忘了。我后悔不已,后悔自己太粗心,更后悔说了那些重话伤了你的心,我决定找机会向你道歉。

但每次见到你我却总会犹豫,想着怎样弥补我对你造成的伤害,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有时又有小小的自尊心在作祟,你每次看我的眼神由期待慢慢转为黯淡。时间一天天流逝,你又有了新的朋友,而我那声对不起却始终没有说出口。直到那一天,我走进教室没有发现你的身影,同学告诉我你转学去上海了,我顿时呆在了原地,多么想和你重归于好,但你已远在另一个城市,我们还是错过了,连声再见都来不及说。回想起一起放学回家,一起学习玩耍的那些日子,失落、懊悔、不舍刹那间涌上了心头,我大哭起来……

一年多过去了,偶尔翻开相册,看着我俩手拉手的笑脸,我还是会回忆起那些美好的日子,为这段错过的友谊感到遗憾。远在上海的你现在还好么?还记得我这个曾经的朋友么?如果能有机会再见到你,我一定不再错过,真诚地向你说一声:对不起……

篇三:错过

错过”对我来说即是“交错而过”。我们每个人在这十三亿人口中可说是沧海一粟,每天发生的事情、遇见的事物数以万计,宛如坐在飞机上鸟瞰着地面,所有物像都模糊的掠过,又何尝知道我们究竟“错过”了什么呢?

我走在自己内心的回廊里,随着时间滴答滴答的流转,小学六年的生活亦将告一个段落,摸索着接下来该怎么走?私立初中与家附近的初中困扰着我,有能力上私立却不一定有能力克服─私立初中那焚膏继晷、披星戴月的庞大压力;上了家附近的初中,忧心能否有心如止水的自制力来督促自己。我真的踏进那偌大的校园、花木扶疏蓊郁的校园、有着交响乐钟声的学习环境,但我选择了亲切熟悉的乡下初中、有好朋友在的初中。面临着两难的状况,我为自己三年的初中生涯作出决定,训练自己不管在哪里都可尽情发挥并求取进步,选择了乡下初中亦即代表我“错过”─被选上私立初中的那个名额,这是真的“交错而过”了。没有太多惋惜、没有太多想法,只是很单纯想着我与“它”,在回廊里擦身而后往各自的方向走,可以确定的是,我该成长,为自己的抉择负责。

也许很多人在生命的蜿蜒崎岖中,总不经意的错过了很多很多,可能是一场重要的会议,可能是来不及赶上的一班飞机。曾经,不小心的错过让我懊恼不已,以致于做每件事都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害怕自己疏忽错过了什么,而造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自责。生命中偶遇的机会是天上掉下来的礼物,我们可以及时把握却也不用担心错过;就像我一样,错过了大家都钦羡不已的名额,却也得到自己的成长与态度,不必叹息什么。“错过”有时是给自己的一块试金石、测验自己应变处理的能力与心态的调整。

“交错而过”是一种美丽,使生命增添更多不平凡与惊喜;“交错而过”是一种警惕,使我们在面对大千世界的变化时更加仔细。请努力认真的生活在当下,不要让错过成了不可挽回的遗憾;如果曾经错过了什么,请微笑着将“错过”转化成教训,蜕变成最美丽的回忆。

头发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头发的故事读后感

《头发的故事》通篇流动着愤激的情绪。n先生在纪念双十节时大发感慨:“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民众为什么忘却了对辛亥革命的纪会呢?而那景象又确实让人觉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这一天,“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时,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推翻帝制的革命付出了多少烈士的鲜血,何以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会如此冷漠呢?n先生是亲身经历过辛亥革命的一位民主主义者,在这时,他不免要为那些在革命中牺牲的故人们而深感悲凉了。他们中,有的虽尚年纪轻轻,便“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有的“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有的“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这场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学期间剪了辫子的他,“ 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然而最让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众除了革去头上的辫子外,没有别的收获,社会状态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n先生的感慨让我们想起《阿q正传》中所描述的革命后的情形:“……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带兵的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革命并未带来社会的巨大变革,也没有给民众实际利益,难怪民众对革命节的纪念十分冷漠了。如 n先生所述,再进一步追溯,其实民众并不了解什么是革命。这样,他们与革命十分隔膜就是很自然的事了。革命党人并未在国人中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结果,民众只是头上去掉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同时也顽固地统治着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万端。《头发的故事》还用了不少篇幅,描写n先生回忆起当年因为没有辫子遭受人们嘲骂的磨难,这就更强化了对民众的愚昧、麻木进行启蒙的思想意蕴。《头发的故事》内容的深刻性在于,它通过n先生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了一个大问题:面对今天的现实该怎么办呢,不能再致力于象剪辫子似的那种“ 革命”了吧!作品结合历史教训,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启蒙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向社会提了出来。

篇二:头发的故事读后感

“我不知道有多少中国人因为不痛不痒的头发而吃苦,受难,灭亡”N先生说。

在鲁迅先生的《头发的故事》中,N先生这个人物似乎一刻也没有停止对中国人“头发”历史的讲述与评论。他真得是在谈论“头发”吗?

――其实不然!在看似简单、平淡无奇的“头发故事”背后,却暗藏了先生对辛亥革命的一声长叹:中国的革命,不彻底啊!

这并非是后人对先生思想的无端臆测。事实证明,这次革命革得真是不彻底。否则,人们为什么还像清人一样思考问题呢?小说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新”社会中人们的旧思想。

“早晨,警察到门,吩咐:“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是N描述的北京双十节(旧国庆节)的情形。“挂旗”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在“懒洋洋地踱出”的“国民”心中,“国旗”已成了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他们没有将“国庆”放在心上,更别提他们对革命的态度了!

“几个少年……连尸首也不知道哪里去了。”“他们……现在他们的坟墓……渐渐平踏下去了。”这就是“国民”眼中的革命烈士!他们心中何曾有过“烈士”的概念?没有过!根本没有过!中国的旧思想里是没有“烈士”这一条的。

是的,辛亥革命,革掉了反动的旧封建清政府,建立了一个“中华民国”,革掉了人们头上的一条辫子,却革不掉“国民”的封建思想。为什么有人说这一次革命“虽胜犹败”?恐怕就是这原因。

篇三:头发的故事读后感

n先生在纪念双十节时大发感慨:“他们忘却了纪念,纪念也忘却了他们!”民众为什么忘却了对辛亥革命的纪会呢?而那景象又确实让人觉得痛心:到了十月十日这一天,“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场革命使n先生感到唯一“得意的事”,便是早就在留学期间剪了辫子的他,“ 自从第一个双十节以后,在路上走,不再被人笑骂了”,然而最让n先生悲哀的也是,民众除了革去头上的辫子外,没有别的收获,社会状态是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革命党人并未在国人中进行思想启蒙、唤醒民众,结果,民众只是头上去掉了一根辫子,封建传统思想依然占据着他们的头脑,同时也顽固地统治着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日后的改革也就举步维艰了。无怪乎n先生对现实十分失望、感慨万端。《头发的故事》还用了不少篇幅,描写n先生回忆起当年因为没有辫子遭受人们嘲骂的磨难,这就更强化了对民众的愚昧、麻木进行启蒙的思想意蕴。

《头发的故事》内容的深刻性在于,它通过n先生的回顾与思考,提出了一个大问题:面对今天的现实该怎么办呢,不能再致力于象剪辫子似的那种“ 革命”了吧!作品结合历史教训,沉痛地把尚未完成的思想启蒙这一十分重要的问题,向社会提了出来。

篇四:头发的故事读后感

《头发的故事》放在中国小说的长河中看无疑是最特殊的。它的特殊首先表现在形式上。它也是一篇第一人称叙事小说,全文共二千三百余字,其中叙述语句总共只有二百五十余字(这个字数包括了对话前的诸如“他说”、“我说”等引导语),“我”的话才三十五字(包括标点符号),其余二千余字都是一个被称作N先生的话。

二百余字的叙述语言,第一句讲“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阿,十月十日,——今天原来正是双十节。这里却一点没有记载!’”“我”讲了撕日历及一句随便的感想,接下来的叙事交待了N与我的关系:“我的一位前辈先生N,正走到我的寓里来谈闲天,一听这话,便很不高兴的对我说……”然后是最长的一段叙述,这段叙述交待了N先生的性格及我对他的态度:“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当这时候,我大抵任他自言自语,不赞一辞;他独自发完议论,也就算了。”此后的叙述就只是对N谈话中表情、动作及“我”的动作的简略描写,诸如:

“N忽然现出笑容,伸手在自己头上一摸”

“N两眼望着屋梁,似乎想些事”

“N显出非常得意模样,忽而又沉下脸来”

“N愈说愈离奇了,但一见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站起来取帽子我默默的送他到门口。”

“他戴上帽子”

由上引文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这篇小说在两个人物“我”与N先生之间没有我们通常所说的故事情节,他们之间什么也没有发生,只不过是N先生因双十节而发牢骚,待到他发现“我不很愿听的神情,便立刻闭了口”告辞而去。小说中也没有通常的所谓人物性格描写,仅有的一段描写其实是“我”对于N先生的评论:

“这位N先生本来脾气有点乖张,时常生些无谓的气,说些不通世故的话。”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无疑是对于中国古代传奇、话本小说传统的彻底决裂。中国传统的传奇、话本小说,故事情节无疑是它的生命,情节的发展就是故事的展开,故事的完成就是情节的终结,故事与情节是一致的。不仅如此,欧洲近代小说的纯文学传统也是要讲究故事情节的,鲁迅的《头发的故事》显然也不是对于欧洲近代小说传统的借鉴。《头发的故事》的兴趣既不在编织精巧的故事情节,也不在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它的中心指向一个人物的独白式话语,《头发的故事》显然是一篇小说传统之外的小说。

这篇小说的构成依赖什么?

第一层次,显然是亲身经历的叙述样式,他叙述的是他的亲身经历,具有明确的时间、视点,而亲身经历这一点,为叙述提供了一个叙述的真实性的道德的证据。在叙述的第一个层次里,“我”与N先生形成一个对比:这是两种人的对比,一个有历史记忆,尤其是辛亥记忆,一个则无,一个通世故,一个不通世故,一个是有声而喋喋不休的,他正好是少数的,是不通世故者,虽然喋喋不休却无力,一个是沉默少言,他正好是多数,是世故的表现,虽然是沉默的,却是沉默的多数,是强大而有力的——正是他拥有对于N先生的评论的话语权,这两类人对于辛亥革命的感受构成强烈的对比。对比是这篇小说的第一层次上的结构原则。[13]

第二层次是N先生的叙述,N先生的叙述是《头发的故事》关注的中心。从第一层次看,N先生的话只是对话之一部分,是人物话语,但是这个人物话语其实是小说的主要部分,所以必须单独考察这个层次。

N先生的话其实也是叙事。每个小说家都会在其小说中叙述其认为可叙述、值得叙述之事,这个可叙述之“可”,值得叙述之“值得”,也就是叙述性的问题。所谓叙述性在叙述学理论研究中不同的看法,罗伯特?斯柯尔斯从阅读反应角度理解,认为叙述性就是“释义者从任何叙述中介所提供的小说资料中构筑故事的过程。一篇小说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形式是叙述文本,它只能给我们提供引导,而要靠我们自己的主动的叙述性去完成形成故事的过程。”我们不妨从从阅读反应的立场仍回到文本立场,文本中介只有提供了这种引导,读者才能阅读解码,或者说,作者在编制符码时就有一个编码规则,这就是文本中隐含的叙述性,文本中隐含的叙述性在很多时候与读者一致,但也有很多情况下,与读者不一致,在文体发生变革的时期,这样的情形尤其普遍。

N先生的叙述和叙述性首先在于其历史性,通过双十节的时间因素、北京的地点因素、历史人物、事件(中国古代的刑罚、扬州十日、嘉定屠城、洪杨、长毛、辫子、《革命军》的作者邹容等等),将其叙述锚定在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上;其次,其叙述性在于人物,历史中的个人(“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尤其是关于N先生这个“我”的无发之灾的遭遇的叙述)遭遇,在历史、历史中的个人的叙述中,都隐含了一个时间点,只要有时间的点,就必然有过去、现在、未来,这样他的叙述也就是从这一时间点向前的运动,这个时间与历史、现实、未来联系在一起,预置了一个读者解读的结构。当然,这个结构是语言结构表现的文化的结构。因此,N先生的叙述,其实质是对于历史的叙述,是他从一个独特的视点出发的对于历史的叙述。

不用仔细研究就可以看到,在N先生的叙述中,作为叙述单位的,不是行动的序列,“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这是关于革命者的叙述,在这个叙述中,重要的不是革命者自身的事迹,而是“我”的观点,同样的,关于“我”的没有辫子而遭遇的事件的叙述重要的也不是故事自身,而是“我”关于事件的看法。也就是说,推动叙述前进的并不是故事情节,也不是人物性格,而是“我”的关于历史的独特的观点。由此可以进一步看到,在“我”的叙述中被普遍使用的各单元的关系就与传统的小说大异其趣,既非故事的进展,也非人物的性格的结构,而是对比这一散文、诗歌中常用的结构原则。前面已经指出,第一层对比是“我”与N先生的对比。

第二层对比是N先生话语中的各种对比。

N先生的话语中第一重对比是历史上的辛亥革命与大众记忆中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一般群众中已经忘却:

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这样一直到夜,——收了旗关门;几家偶然忘却的,便挂到第二天的上午。

但是历史上辛亥革命其实是无数烈士用生命、鲜血换来的:

“多少故人的脸,都浮在我眼前。几个少年辛苦奔走了十多年,暗地里一颗弹丸要了他的性命;几个少年一击不中,在监牢里身受一个多月的苦刑;几个少年怀着远志,忽然踪影全无,连尸首也不知那里去了。——

“他们都在社会的冷笑恶骂迫害倾陷里过了一生;现在他们的坟墓也早在忘却里渐渐平塌下去了。

社会记忆中的辛亥革命,它在一般群众中已经成了听令而挂一天的“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一场革命与“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烈士的献身与平塌的坟墓,对比触目而诡异。

辛亥革命的纪念形式与辛亥革命中的牺牲者的被忘却这两段叙述中没有叙事上的连续性,它们在小说中的连续性依靠的是对比原则。

讲完辛亥革命后,接下来一下子跳到头发的事件,先讲历史上的刑罚,再讲到满清入关的“拖辫子”,然后讲到洪杨时的辫子的遭遇。满清入关为了辫子曾经有过激烈的反抗,而待到“顽民杀尽了,遗老寿终了,辫子早留定了”,留定了就形成习惯。待到洪杨一来,百姓的辫子与生命相连,真是欲做奴隶而不得。待到洪杨平定,他们又得到留稳辫子的时代,他们又要辫子了,成了辫子的守护神,形成一个无名的包围圈,迫害率先剪去辫子的革新者、革命者。群众对于满清的辫子的接受是由于暴力,对于辫子的守护则出于遗忘与习惯。通过辫子显示的正是群众的守旧与善忘。这一段中国历史上的辫子谭,与上文辛亥革命的被忘却是呼应的关系。

接下来是“我”的“无辫之灾”谭。“我”在革命前因为没有辫子而到处受到包围:

“一路走去,一路便是笑骂的声音,有的还跟在后面骂:‘这冒失鬼!’‘假洋鬼子!’ “我于是不穿洋服了,改了大衫,他们骂得更利害。

我的遭遇与前面讲的历史上的辫子的事件正构成历史与个人经验的对比、对应。“我”对付群众的手段与日本人本多静六的手段又是一重对比、对应:

“在这日暮途穷的时候,我的手里才添出一支手杖来,拚命的打了几回,他们渐渐的不骂了。只是走到没有打过的生地方还是骂。日本的本多静六如何对付中国人与南洋人?这位博士是不懂中国和马来语的,人问他,你不懂话,怎么走路呢?他拿起手杖来说,这便是他们的话,他们都懂!我因此气愤了好几天,谁知道我竟不知不觉的自己也做了,而且那些人都懂了。……

然后讲到“我”革命前的对于辫子的态度,“我”自己的剪去辫子与不同意学生剪辫子的矛盾,这也是对比。

最后归结到现实:

“现在你们这些理想家,又在那里嚷什么女子剪发了,又要造出许多毫无所得而痛苦的人!” “现在不是已经有剪掉头发的女人,因此考不进学校去,或者被学校除了名么?

“改革么,武器在那里?工读么,工厂在那里?

“仍然留起,嫁给人家做媳妇去:忘却了一切还是幸福,倘使伊记着些平等自由的话,便要苦痛一生世!

“我要借了阿尔志跋绥夫的话问你们:你们将黄金时代的出现豫约给这些人们的子孙了,但有什么给这些人们自己呢?归结到对于改革者的诘难与劝告:

“你们的嘴里既然并无毒牙,何以偏要在额上帖起‘蝮蛇’两个大字,引乞丐来打杀?……”

鲁迅的《头发的故事》从结构形式看,是对于传统传奇、话本小说的全面背离,在这个意义上说,是与传统的决裂,但是如果考虑到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世说新语》这样的作品,考虑到《世说新语》中许多“记言”片断,或许可以说是传统的一种继承创新。知识者的“震惊”经验。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一:点亮心灯

黑夜,它又一次袭来了!它总是那么无情,夺走光明的世界。夜,是孤独的,残忍的,可怕的!我恨黑夜,因为我是一只没有小灯笼的萤火虫。黑夜中,我迷失了方向……

曾几何时,我也拥有过那钻石般闪烁的小灯笼,可是有一次,我把它弄丢了,于是黑夜中永远失去了我闪动的舞姿。

白天,我和别的萤火虫一样,躲在翠绿的叶子下,逃避那火辣辣的夏日的光芒。伙伴们都喜欢宁静的夜而厌恶那喧闹的昼。唯独我——一只没有小灯笼的可怜的虫子,喜欢那喧闹的昼,尽管我害怕那毒辣的阳光,但只有这时我才会和伙伴们一样,我才不是一个特殊的可怜虫。

然而,白天过去就是黑夜,夜总是要来的。黑暗中,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小角落里。周围寂静无声,偶尔有一缕清冷的月光阴森森地照着大地,让人害怕。我悄悄地看着伙伴们那闪闪发光的身影。

“孩子,你怎么躲在这儿,伙伴们都在找你呢。”妈妈听见了我流泪的声音找到了我,她焦急地说,“快跟妈妈走,小心遇上敌人。”

“不,我宁可被敌人吃了,我是一个残废,活在世界上也没有用。”我倔强地说。

“孩子,明灯是心中的,只要你心中有一盏永不熄灭的小灯笼,即使在黑夜中,你也不会迷失方向。你看,你没有了小灯笼,被敌人发现的机会不就少了吗?”妈妈语重心长地说。

我的心被深深触动了,但还是不敢面对自己。心灯如何才能在心中点亮?我一遍又一遍地问我自己。妈妈拉着我的手说:“孩子,飞起来吧。”于是我们一起飞过了金色的麦垄,飞过了人们闪着灯光的房舍,飞过了流淌着碎银子般月光的小河。黑夜漫漫,无情的黑夜夺走了光明,但却夺不走想发光的事物的心中光明。于是心灯一点点在我心中点亮,最后我的心竟然像刚刚亮起的天,明朗又纯清,放佛一个快乐的人间天使。没有小灯笼算什么,我的心就是黑暗中一盏最亮的灯,照亮我前进的道路。

我想,只要我们点亮心灯,那么一切困难险阻都会对你说拜拜的!黑夜中,我依旧没有小灯笼,但我已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小灯笼……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二:点亮心灯

在余老师教我之前,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很不好,三年级第一次考试只得了70多分,语文基础知识有时要扣7、8分,阅读部分最多也只能得一小半的分,作文减得的分数就更多了,因此我对语文也不太感兴趣,每次语文考试,我都是不情不愿才去做的。

可是自从余老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后,我变了,我完全变了,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似的。原来不喜欢语文的我,现在越来越喜欢语文了。每次语文考试的时候,我都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去做试卷,不像原来那样这儿玩玩、那儿闹闹,所以我的语文成绩有了不小的提高。余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课外多阅读,每次我都认真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经过一段时间后,我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大大提高了,由于我不断的努力,语文由我原来的弱项,变成现在的强项了。比如,我昨天语文考试时,阅读题只扣了一分,余老师还在那题旁边写道:“你的理解能力提高了不少,老师送你一个笑脸。”我看了以后,心里非常高兴,比吃了蜜还甜。

余老师,正是您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让我领略到了语文这门学科的无穷魅力和阅读习作带来的欢乐,是您点亮我心中这盏明亮的灯,指引我不断前进。余老师,让我再真诚地说声:谢谢您!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三:点亮心灯

从小,我就是一个自卑的小孩,认为自己扮演着一个犹如空气一样的角色,热闹是别人的,与我无关。

从此,与影子相随,与寂寞做伴。

有一天,我一进教室,便看见课桌上放着一张“生日邀请卡”,向周围看看,大家都拿着邀请卡议论纷纷。我打开邀请卡,署名是田韵,那是我们班的“公主”。她的生日,怎么会请我?一定是全班每个人都发了一张,我不去一定也没人在意吧!我将邀请卡塞进书包,再也没看它。

“丁零零——”放学铃声刚响,大家拿着邀请卡跟在田韵后面,我独自一个人抱着书包,准备回家。

“等一下!”在回家的路上,田韵叫住了我。

“干嘛不去我家呀?”田韵似乎有些生气。

“我,我妈在家等我呢。”我乱找了一个借口。

“没关系,到我家打个电话给你妈。”许多同学都是这样的,我的生日,怎么能少了你的祝福呢?”我站在原地,没有说话,反复温习着“怎么能少了你的祝福呢。”我不敢相信自己也会变得这么重要。

“快走吧!大家都在等你呢!”田韵拉着我跑。大家都在等我?我真的这么重要?大家都没有忘记我?是我忽视了我自己?我的脑际不断地重复着这一连串的疑问。原来自己不是最平凡的星辰,也是大家所需要的太阳啊!我被田韵拉着,甜甜地笑了……

现在,课上,你可以看到我高举的手;下课,你可以听到我爽朗的笑声。因为,我的心灯被点亮了!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四:点亮心灯

“星”通“心”,谐音,其意也好懂,但意义却有天壤之别。

又一阶段的数学测验成绩出来了,望着不尽人意的分数,心中的无奈,伤感……不觉而升,面对老师上课,头也不敢抬,只听见他滔滔不绝的演讲,心中的不悦抹杀了以往我上课的激情,心停滞了,屏住呼吸,除了老师的讲课声外,也隐隐约约听到同学们沾沾自喜或惋叹的声音。

下晚自习后,独自一个人走着,耳畔只回响着老师那句:“你要再被我警告,你数学也就完了。”心情更加无法释放。

夏夜的晚风习习,扰乱了我的思绪,天上的星星在眨着眼睛,也好像在讥笑我的无能。

不禁停住脚步,一片灰暗的灰黄的光亮在远处闪动,好飘逸,好灵动!为了满足好奇心的需求,我走过去,原来是一群可爱的萤火虫,在夏夜的晚风中正翩翩起舞,他们好像在开展一场时尚partyshow,各自比着美,渐渐地,我的眼睛朦胧了,一大片的光亮缓缓地向上飘移,慢慢地,慢慢地,升到了那寥落星辰的夜空,点缀着星空,点亮了星灯。

他们好像是在帮我照亮回家的路,刚才那几点的星星光辉,现在变得好亮,好像看到黎明,看到力量,看到希望。

一只萤火虫纵使我虽小,但千千万万个,不就组成了一个团结的整体,我不禁想起了《成功》一文中古人勤奋刻苦的例子,晋代的车颖用布袋装着萤火虫,靠着它们微暗的光,也勤学成了一代大学者。

萤火虫的团结,大学者的勤奋给我一个启示:失败,并不算什么,要有勇气,重新拾起信心,面对下一个挑战,我豁然开朗,远处的希望也好像在向招手。

那些精灵好亮,好美!感谢你,“身教重于言教”你是一个好老师。

点亮心灯,点燃激情,继续向前冲!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五:点亮心灯

人类心中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它让这个本来阴晦的世界充满阳光。它就是每个人心中的那盏用来照亮他人的灯。点亮它并让它熊熊燃烧,这个世界便拥有一个亮丽的天空。

在他人最无助的时候拉他一把,就无异于重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位面试高分者,也许并没有侃侃而谈的名校高才生的实力,可他竟能在于他来说人生的重要关头用宽容让安徽考生重拾了信心。“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他有了并不意外的回报。心灯的点燃,照亮了他人的世界,也让自己光彩夺目。点亮心灯,在拯救他人的同时,也就活出了自己的价值。

二战时期,盟军司令在一次去开会的途中,亲自驱车把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送到了医院。因为临时改变了路线,使他避免了狙击手的暗杀。同样的是,一位连长为了救自己的战友,意外地免于敌人炮弹的轰炸。

故事里的主人公是可敬的,也是幸运的。心灯点亮了别人可能黯淡的生命,自己的人生也就熠熠生辉了。真正的心灯啊,它是一种爱的大悲悯,情的高品位,拥有了它,生命之泉清澈常新。

我还要说,心灯的照亮,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它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幽光。一人一事的时候,心灯的照亮不仅仅会照明了某一个人,还要影响了周围,许多的暗夜也跟着被照明了,世界渴望与每一盏心灯同行。

我是一个从乡村、从困顿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止一次地,我被认识或不认识我的人扶持,心灯的温暖,是那样真切地照亮了我的不幸而又有幸的人生。

冉·阿让,这个很多人都熟悉不过的人物。被他心灯照亮过的不仅仅有为女儿而牺牲的芳汀、失去人间亲情的珂赛特、浴血街垒战的马吕斯、重压于马车底下的割风……还有跨越世纪的几代人。他的心灯驱除了黑暗与无助,尽管他自己却长时间生活在黑暗里。他爱别人,别人也爱他,他是幸福的,而一切幸福都源于无私的给予。

回望我们的这个世界,有着太多暴力、毒品、甚至战争,我看见了烽火连天的中东,流离失所的乡民辗转于枪弹的攒射……点亮心灯吧,一个人的呼喊当然微弱,千万万人的呢?驱除你这黑夜,世界需要光明。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六:点亮心灯

世间万物,都要用心去体会,父母的爱,师友的情,生活的绚丽,山水的灵动,万物的博大……我们的心灵,因这细腻的情感而生动,为此,我们感恩,感恩我们拥有的一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亮时,会让人内心安宁,让幸福充裕,但当它熄灭时,这个人便会对万物冷漠,无动于衷,这就是感恩的心灯。父母给了我们最大的恩赐,如果没有他们,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我们的踪迹,常言说,父母恩似山高,情似海深,我们在岁月的长河边行走,有了父母的爱,才不会感到孤独,干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艰辛,是我们坚实的后盾,避风的港湾,向父母感恩生命的赐予,爱的馈赠吧!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对年轻人来说,朋友是提醒他们不犯错误的谋士;对老年人来说,朋友是补充他们衰竭的体力,照顾他们生活困难的助手;对成年人来说,朋友是辅佐他们完成宏伟事业的臂膀。

朋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总在我们困难时帮助我们,与我们共渡难关,他们对我们付出了爱。人的一生,为他人付出得越多,他的心就越富足,心灵富足的人,必然会爱人,在别人有困难时伸出缓助之手,让友谊常在,让我们向朋友感恩友谊的长青。对生命,对生活,对大自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心灵便会得到不断的净化。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那河中水,指间沙,是顺境与逆境的交替,生活让我们走过无数弯道,跨越无数逆境,经历无数沧桑,感受无数快乐与喜悦,它使我们磨炼了意志,煅炼了毅力,培养了才干。生活是一把双刃刀,若只看见一面,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可它,也让我们体验失败后成功的喜悦,感恩生活,因为它是那般绚丽,那般珍贵!庄子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对于大自然,若用心体验,会感到它是那样亲切,它像一个朋友让你感受到天空的宽广,草原的渺远,大海的深沉,高山的坚毅,流水的柔情……寒冷的冬日,第一缕阳光照在你身上,它像母亲温暖的手。夜幕降临,月,聆听你絮说心中的情丝。昙花一现,缕缕幽香萦绕在你的心头,娇艳的花儿给你带来喜悦,向自然感恩,感恩明月照亮了夜空,感恩朝霞捧出了黎明……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吧!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人生会变得幸福而充实,让我们用心去看世界,用感恩点亮心灯!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七:点亮心灯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读了使人流沙河的《理想》仿佛心中有一座没有点亮的心灯。不知是缺少理想的火,奋斗的灯油还是那自信的等蕊。

现在要点亮那一盏熄灭已无青烟的心灯:那一盏熄灭已如古物的心灯。不愿在错综复杂的生命立交桥前彷徨,不愿在人生十字路口时无奈地怅望,不愿在人生的迷宫路上忧心忡忡。我要寻找心灵中久违的光明,清新的空气以及博人生巨浪与狂风的自信。为些,我要点亮心灯。

但一个问题又如沙尘暴般,使我的心再一次迷失。怎样点亮心灯?我的心在大雾中航行,已找不到停泊的港湾。问问命理的老爸,问问慈祥的老妈。问问要好的朋友,问问那迷茫的自己。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爸爸说:“点亮心灯,是男子汉的那种坚强,有恒心,有毅力,能持之以恒。”妈妈说:“是对别人的关怀与关爱,有关怀弱者,体会别人的心情。”朋友说:“是一声快快乐乐,做事不后悔,有许多知己陪伴。”

迷茫的我更加迷茫,为什么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难道每个人心灯点亮的方法不一样吗?我自问。

忽然,答案如灵感般飞闪而过,心灯一时间竟点燃了。我明白了,原来心灯的点燃,就在答案寻找的过程中。

原来,心灯的点燃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支持我,关心我,爱我,替我着想。在我迷茫的时候,有人为我之路;在我难过的时候,有人替我分担;在我彷徨的时候,有人给我谈心;在我怅望的时候,有人为我讲解……

心灯已经点亮,眼睛已很明亮,人生虽有歧路,却有那些朋友与亲人。满怀自信,因为心灯已经点亮。

点亮心灯叙述作文八:点亮心灯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一盏可以照亮心灵的灯,只是许多人将它禁闭,从而束缚了自己的灵魂,而有些人却能够点亮这盏灯,于是小小的一盏灯,便照亮了整个世界。

心灯,是无形的,也是有形的,它隐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如若这盏灯长期黑暗,人就会在自己设计的陷阱里无法自拔,看不到前方的路,看不到生命的阳光,久而久之,便自我封闭,逃避现实。而一旦点亮这盏灯,眼前就会是另一番天地,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没有亮光,我们不能总在黑暗中摸索,我们必须适时调整自己,打开心窗,阳光才能照进来,点亮心灯,才能看到生命的色彩。

人生总有不如意的地方,明媚的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我们生长的这个世界,同一个太阳,同一个月亮,却有着不同的山水和季风,有着不同的风景和自然。有的地方鲜花盛开,有的地方冰冻三尺,有的地方碧水蓝天,有的地方寸草不长,我们不能片面的说哪个地方好,哪个地方不好,好的地方未必尽如人意,不好的地方也未必没人光顾,重要的是一个人怎么去看待,从哪个角度来看问题。心态好的人,即使久居贫寒地带,仍旧活得快乐充实,心态不好的人,哪怕周围尽是鲜花掌声,仍然感到彷徨苦闷,为什么呢?问题很简单,快乐的人很容易满足,时时怀着感恩的心,不管身处那里,总不忘把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盏灯点亮,让它随时照亮自己的心。而不快乐的人,大多急功近利,追逐浮华,在贪欲面前,常常遗忘了自己心灵深处的那盏灯,殊不知心灯才是自己的财富,是自己最宝贵的资源,舍弃原本富有的精神财富而去追逐虚无的功名利禄,当然不快乐了。

点亮心灯,其实不难,不需要花费多大力气,只需要一颗平和的心,用心活着,用心来感受一切,很多时候都会是开心的,哪怕是一次美丽的邂逅,一回真情的握手,一顿丰盛的晚宴,一个甜蜜的美梦,一次倾心的交流,都会让人心情愉悦。因为只有点亮心灯,才能拥有一颗明朗的心境,以一颗豁达的心,来应对一切突如其来的不幸,用灿烂的微笑来化解所有的伤痛。只有心静如水,才能远离浮华,远离枯燥和乏味,在平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朋友,请不要忘了,随时点亮你的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