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科学的文章 / 科学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人心阴霾

文/李崢Mars

作为一个仍处于阴霾之中的人,我必须先承认人心是叵测的,而的确很多事物是存在阴暗面的。

科学和流言,哪一个更可信?

也许大多数人都会说是科学,而我认为都不可信。流言一传十,十传百,最初的真相会被无数次地赋予主观性的认识,渐渐地再被无聊的人扭曲几次,流言也就不可靠了。至于科学,也总会有它自身的局限性,在它能力范围之外的,也只不过是自负者的推论罢了。

相比而言,我更愿意相信人心。我绝不排除人心的阴暗面,但我本着“性本善”的原则去深思熟虑,靠着岁月为证的经历,却仍然固执着我那幼稚的看法。

我深信真相是会大白的,我期待着当阳光降临时,我看到的是美好,是我由心而造的那个事实。

或许,我心中的这个真相永远无法被证实,因为它没有法律上的人证或者物证。但真的肇事者会受到道德的惩戒,无论他是谁我也却无包庇之意,我只是暂且地存留着我的幼稚,无论我是对是错,也无关他人,只关于我自己的内心。

我选择相信的不只是一个人,一件事,而是人心与善良。

浅谈科学活动中艺术审美的渗透

文/侯敏

幼儿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是教育者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趣味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何使科学教育内容与艺术教育内容整合得更加自然合理,生动有效,而不是简单的“拼盘”?对此,我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思考,现将粗浅的认识与大家共同探讨。

主题内容挖掘美。科学中处处折射着美。幼儿能通过混合颜色,感受色彩变化的美;通过观察不同建筑的造型,感受建筑的美;通过对动植物生长及习性的理解,感受自然界的美……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挖掘各个主题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表现美的机会,将艺术元素和科学主题一起完整地呈现给幼儿,发掘幼儿爱美的天性,满足幼儿审美的需要。

活动氛围追求美。在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活动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教育幼儿外,还应注意主动创设幼儿科学活动的美好氛围,这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动态环境,渗透了教师的教育意图,可随教育需要设计或改变。

探索操作有序美。科学活动离不开探究和操作,一次科学的、严谨的、精准的操作呈现出的是一种和谐的、稳定的、流畅的科学之美。主要在两个方面加以注意。第一,教师示范清晰流畅。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每一个示范操作必须做到精准流畅,提供的示意图清晰美观,构图明了。其次,幼儿操作有条不紊。良好的操作习惯是科学素养的重要体现。教师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的同时,就应该指导幼儿如何使用操作材料,幼儿只有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操作,才能对操作材料产生更深刻的理解,让操作活动有条不紊,呈现一种有序的规则美。

视听结合渲染美。科学活动与艺术活动的融合是全方位的,必然引起相关事物的共同发展变化,形成新的统一的整体。一次成功的,令人难忘的科学活动,不仅是双手、头脑的发展,更应是全身心的,由各种感官体验带动的心智发展旅程,从触觉到视觉到听觉甚至嗅觉,营造出一个符合活动需要的、个性化的、独特的、美好的生态体验场。艺术文化的融合有利于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形成良好的观察、欣赏能力,形成对周围世界进行积极探索的态度,为幼儿对科学知识、经验更好的理解、接受、消化提供了可能性,从而激发幼儿产生创造的愿望。

作品呈现凸显美。科学与艺术相统一,按照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及不同年龄段特点,设计相应的科学与艺术整合教育内容开展活动,使幼儿不但了解科学知识,而且通过创作制作的作品,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幼儿的“作品”,体现了每个幼儿对美的感受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使幼儿享受到了创作过程中的美。在此基础上,教师如能进一步巧妙构思,帮助幼儿将作品美化提升,就会起到以美引善,以美育人的作用,陶冶幼儿的心灵,健全幼儿完美的人格。

俗眼看文化

文/刘亚新

一直以来,对“文化”一词不甚了了。有人说文化就是科学,就有了从小接受各科文化的日子,直至成年。离开了科学讲堂,人的思想并没有停止对人文现象的好奇,由此,又产生了因兴趣而群分的各类学派。

距保定以西不远的五台山,据太行腹地,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千百年来香火鼎盛,早有耳闻。许是稻粱之谋,全凭手艺的缘故,半生忙于学习手段,无暇旁顾。及至衣食无忧,却细碎繁琐得食有不甘、夜有难寐了。如是,便把眼光落在了那块好奇的地方。

生活中的许多事,但凡你想,就会发现机会。恰逢一个纯公益性的行走五台山、行走鸡足山的乐游项目。你只需带好自用的盘缠,便可搭车前往。

便与一群虽不相识,但兴致相同的人搭伴而行了,倒也没有陌生和不便的感觉。车至五台,每到一处,大家决定时间,便四散自在。同车伙伴有一头扎进师傅堂屋的,有一步一拜拾阶而上朝庙的,也有举着“单反”四处出溜的,我则惊讶满眼的新鲜。

举目四望,周边山势并不奇峻,怎么就有了那么大的名声?沿着印有莲花的小路,转过山坡,迎面一座圆塔,晃了眼睛。塔的背景单调得几近荒凉,但圆塔在阴影里却熠熠生辉,竟与山顶的阳光一色。科学思维那是反光效果,可建塔之人怎就得知恰到好处?

路旁的房屋后墙,颇有厚度,然咏经之声悠悠入耳。不高的声调怎就这般震人耳膜?若不是出自墙下那两个不起眼的孔洞,便是梵音透墙了。

传统民居不论大小门楣,都是框架方正,可庙门为什么上端一定是弧形呢?那门钉的数量也该有讲究。

佛家建筑多有图案,虽不知出处,但细细看来,还真能发现与自己相关的东西。比如我是双鱼座,就遇到刻在护栏上的它。还比如我属猴,两次遇到它蹲在柱头。我从小养猫,可好,一只猫就在熙攘之间相遇,悠悠然展示它的安逸。

几十年的为人处世,多知圆滑为好。可你看那着名的五台白塔,却身居众多菱角之中。

在庙里竟也看到俗家生活图案,一尊标明乾隆二十年九月吉日造的鼓状大铁器上,几幅古人教子图錾刻其上。

出庙、进庙,关注咫尺,细微之处便有了那么多不懂、似懂的东西。既然展现在那里,就有它的讲究。记得有句话说“讲究就是文化”。既是文化,不妨探之、究之,给精神生活添加些质量,应是好事,至少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