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美国的文章 / 美国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我眼中的西安

我是从美国中西部的一个小城来到有八百万人口的西安的。西安吸引了我,我已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

西安在全世界出名是因为有很长的历史。在美国学校的历史课上,孩子们也会看见兵马俑的图片。我还没亲眼见到兵马俑,但是去过城墙。在高大的城墙上骑自行车,让我看见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看见了新的高楼大厦。在美国,我们没有这么长的历史,我们的国家还很年轻。来中国欣赏这么长的历史,感受这么丰富的文化,是外国人难以忘怀的学习经历。

西安这么大,这么复杂,只用一两个例子是不能说明、说透的。讨论中国的历史,或者全世界的历史,西安都是不可忽视的。

我也爬过华山。华山的美景令人惊心动魄。来中国以前,我从未看过这么雄伟的山。我竭尽全力登到华山的顶峰,在看日出的时候,我被华山的美景感动了。

现在,我已经习惯了上中文课,吃西安菜。当然,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地方跟我在美国还是不一样的。这些区别不一定都是好的,也不一定都是坏的,只是一些文化上的差别。第一天到西安,让人惊叹的是交通。虽然我去过美国的几个大城市,这些城市常常塞车,但是美国大城市没有中国城市这么吵。美国人开车的时候很少会按喇叭,我们也很少有人骑摩托车。

我们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比方说,中国学生有时候问我:“你的手机多少钱?”“大学生打工能赚多少钱?”在美国,问这样的问题不太礼貌,我原来有一点不好意思回答,但现在也可以坦然应对。我也常常看到中国女学生一起牵手,打阳伞。在美国,我们没有阳伞,也不会跟朋友牵手。但是现在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方式来说明你是我的好朋友。中国学生洗衣服后会在外面晾干,这也不是我在美国的习惯。在美国,很多女生喜欢打篮球、踢足球,中国女生更喜欢打羽毛球、乒乓球。有一个中国同学叫我一起打乒乓球,我觉得很好玩!

我希望我回美国以后可以帮助美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倘若我们都有机会了解别的国家的文化,就会发现不同的国家会像家人一样——当然有差别,但是一样的地方比不同的地方更重要。这大概就是中国人说的求同存异吧。

没有人替你买单

文/一鸣

朋友从美国回来。有十多年,他没有吃过正宗的家乡菜。我们找饭店为他接风,相谈甚洽,宾主尽兴。但是到了结账的时候,闹得却有些不愉快。他拿出了钱,非要AA制,当着他妻子和孩子的面。我感觉他是给了我一个狠狠的耳光。但是一向随和的他却执意如此。

回宾馆的路上,我很是不悦。他问我:“是不是觉得AA制没有给你面子?”因为关系实在太好,没什么可以隐瞒的,我点了点头。他说,那我讲个故事给你听。

美国威斯康星州一所中学的两个孩子去爬山,一个中国孩子,一个美国孩子。不幸的是,在下山的时候他们遇到了山体坍塌。结果,两个孩子分别被困在了巨大的岩石与碎石的两边,那个美国孩子被碎石砸伤了腿,他判断自己是骨折了。

天很快就要黑了下来,黑暗像个巨兽一样要吞噬掉整个世界。寒冷和饥饿也许会让他们眩晕,甚至夺去他们的生命。于是,那个美国孩子开始尝试着,用手支撑着自己的身体,慢慢地向岩石堆上爬去,经过艰难的攀爬,他爬了上去,但是岩石距离地面还有两三米的高度,伤腿让他无法平稳落地,他干脆闭上眼睛,选择了滚落下去。没有人能够想象,这个孩子是如何坚持爬回小镇的。他向别人冷静地讲述了自己遇到危险的地点和时间,而且说有一个中国孩子很可能还在那里。

经过检查,这个美国孩子左腿胫骨骨折,在滚落岩石的时候,肋骨受到撞击,也折断了两根,身上碰撞出来的伤口和淤青不计其数。大人们把他送到了医院,然后去救援那个中国孩子。那个中国孩子被找到的时候,寒冷和恐惧已经让他奄奄一息,再晚来一会儿,很可能就会失去生命。

朋友说到这里,我忽然发现他的孩子已经羞得满面通红。突然,孩子像是下定了决心似的对我说:“叔叔,那个中国孩子就是我。”“那个美国孩子为什么比他坚强,你知道吗?”朋友忽然问我。我摇摇头。朋友说:“因为美国人知道,没有人替你买单。”“没有人替你买单”,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塑造了美国人现在独立拼搏的特性,我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孩子听,我要告诉他,虽然有些时候,钱不是问题,帮助他也不是问题,但是,没有人会替他买单!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告诉更多的孩子没有人会替他买单这个道理。

像春天一样来临

文/李辉

整个冬天,我都在盼望春天。

春天,有缘将自远方来。

我最喜欢和景仰的那位作家,生活在遥远的美国东部,纽约。

几年前,翻阅一本杂志,四字的标题跳脱纸面,眼前瞬间澄明。仔细品读这篇不到两千字的文章,我认定:我读到了与我的性灵最相契合的文字。

我牢记住了这位作家的名字。此后,我买遍了他在大陆出版的每一本着作;我的个人博客,以他的一本书为名;博客里,更是时常转发他的文章。

我喜欢和欣赏他的文字,理解并感动于他的情怀。可是我想,我与他的缘分,恐怕仅仅止于此了。

因为,我渐渐了解到:他是一位美籍华人,早已定居在万里之外的异国;他已年近九旬高龄,并且,他从不还乡;他有着丰富而传奇的人生经历;他是海外华人公认的着名作家、文学大师……

现实的种种距离,让我与这位师者尊者的缘分,只能止于我对他单向的热爱和默默的祝福了。他那套在海外出版的脍炙人口的回忆录,我更是难有机缘拜读。

从来不曾设想,人生还会有另一番因缘与际遇。

去年冬日,同样是在一本杂志里,看到一篇文章,感觉十分亲切。我很快上网查询,找到了文章作者的博客,我给这位作家留言:“先生,我很喜欢您这篇文章。”

他回复我:“谢谢。喜欢,一定是心性有缘。”

在后来的网上交流中,我惊讶地得知:这位作家先生,竟然也是生活在美国的华人!他祖籍广东,30多年前移民美国,现在生活在美国西海岸城市旧金山。

仿佛知道我想要谈及什么,先生问我:“感觉你很喜欢在纽约的那位文学前辈,是吧?”我点头称是。他笑着说:“真是缘分。他也是我景仰多年的前辈。最近,我还要去纽约拜访他呢。”

“真的啊,这么巧!”我有点不敢相信,“请代为转达一个忠实读者对老人的真挚祝福!”

“会的。”

二十多天后,我再次收到先生给我的网上留言:“我前几天在纽约见到老前辈了。我跟他说起国内有你这样一位读者,还给他看了你的博客。老前辈很欣喜,他送了一套回忆录给你,现场题字签名,让我有机会带给你。”

我的惊喜,溢于言表。

“前辈很少向赠人书的,国内读者就更少了。这就是缘分吧。”

“可是,您在美国,怎么把书带给我呢?”

“我已经把书带回了旧金山家中。很巧,前些天,国内一位老友邀我回国待一段时间,我想等春天天气暖和了,我就回去。到时,我再从广东把书快递给你。”

“太感谢您和老前辈了,也感谢您在国内的朋友。”

“要感谢缘分。”

从那一天起,我一直在盼望春天。

我时常想,我如何会拥有这样的缘分,又是如何赢得这神奇的好运。寻常的一次阅读,意外邂逅心灵相通的文字;与一个人因文字结缘,却不知他在万里之外;有人说,“最多通过6个人,可以结识世界上的任何人”,而幸运如我,再次相遇有缘人,只因,也只需这一人,竟然可以连接我无法抵达的世界;念我诚意,得以着作随心意相赠;隔山隔水,山高水长,却再因缘上之缘,跨洲越洋,鱼肠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