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觅食的文章 / 觅食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小矶鹬的“蝶变”

文/吴天凯

在一个周未的晚上,爸爸陪我看了一部仅有六分钟的动画短片《鹬(yù)》。这部震撼心灵的短片,是作者率领团队花三年心血精制而成。

动画短片讲述了一只刚会蹒跚挪步、嗷嗷待哺的小矶鹬,在妈妈的引导和鼓励下,头一次离窝,连滚带爬,独立到海滩上觅食的故事。当小矶鹬在近水的海滩上,寻觅到一只鲜美的蛤蜊时,兴奋得手舞足蹈,不料却因涉世未深,被汹涌的海湾卷起狠狠地抛回岸边,不但一无所获,而且还变成了“落汤鸡”。

凶猛的海浪在小矶鹬的心中埋下了难以挥去的阴影。她好久也不敢逾越雷池,去接近海浪觅食。后来,在妈妈的反复鼓励下,小矶鹬细心观察,勇于尝试,从一只小寄居蟹灵巧地躲避海浪的技巧中受到启发,在汹涌海浪扑面袭来瞬间,勇敢地潜入水底,不但吃到味道鲜美的蛤蜊肉,而且还练硬了独立觅食的“翅膀”,从此获得了生存能力。

这部无语言文字的短片令我遐想无限。是啊,我们这一代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孩子们,必须从小树立勇于面对困难、挫折的胆略和锐气!不经历风雨怎迎彩虹的美丽?若把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次失败与挫折,都当成磨砺自我的机遇,进而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则必能找到打开成功之锁的“金钥匙”!

胥胥记趣

文/李会贤

家乡人称麻雀为“胥胥”,口口相传,延续了千年之久。为何这样叫?史无记载,不得而知。家乡虽属平原地貌,但多旱少雨,农作物以冬小麦、油菜籽和谷物为主,而这些恰恰都是胥胥的极喜之美食。故此,家乡胥胥的繁盛之景就不赘语了。

胥胥是与人类共生的一种鸟类,但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就有它的存在。虽貌不喜人,声不迷人,但胥胥却极其精灵,其智商甚至不亚于儿时的我。每当农作物成熟的季节,它们就成群结队地飞来觅食。一旦落到庄稼上,便又弹又啄,糟蹋得多,真正吃掉得倒少,让人看了着实心疼。为了保护好这些劳动果实,人们只好驱赶它们。这种靠吼叫声吓跑胥胥的活儿就叫吆胥胥。农忙时节,大人们都抢收抢种去了,这类小活儿自然就成了我等小童的任务了。从早到晚,这些讨厌的家伙们总是黑压压的一片一片地盘旋在庄稼地的上空,害得我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起初,但见胥胥落在谷穗上,我扯开嗓子一声尖叫,吓得它们“呼啦”一下子就飞了。但胥胥的观察能力很强,时间一久,你喊得多了,它知道你拿它没办法,就大大方方地落在谷穗上尽情地糟蹋,欢愉地享受,根本无视你的存在。哥哥为此专门给我做了一把弹弓,但见胆大妄为的家伙,我就狠狠地射出一枚小石子,一天下来,累得筋疲力尽。庄稼地太大,顾了这头就顾不上那头,我们便挖空心思,用谷草扎了几个假人,栽到地里。可过不了几天,胥胥们便就识破了,有的竟然飞到草人儿的头上、胳膊上嬉耍打闹。

冬天里最大的乐趣就是逮胥胥了。刚下过雪觅食难,胥胥们便飞到院落里捡残食。这时候,我们在院子里找一块空地,或者在雪地里扫出一块,摆几个筛子之类的东西,用拴上细绳的木棍支起一面来,让它倾斜着,再往里边撒上些秕谷,当胥胥走到筛子下面觅食时,猛地拉动细绳,那胥胥就筘在筛子里了。

春季的时候,爬到树上掏胥胥窝是很开心的事儿。运气好的话,一窝能掏到十多个比花生豆大点的、长满雀斑的胥胥蛋,或是几只拼命大叫的幼雀。母亲心软,见不得小生命遭虐待,斥责我们将幼雀放生了,但雀蛋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绝对的美食!

胥胥是害鸟,这是儿时从大人们口中得到的常识。母亲说,1958年,政府号召除“四害”,胥胥即为其中之一。人们捕打、掏窝、轰赶,逼得它们无处藏身,又得不到喘息的机会,最后累得坠地而死。上中学后,读了一篇科普小文,改变了我对胥胥的坏印象。胥胥除喜食谷物等粮食之外,还是捕食害虫的能手。就在除胥胥一年之后,许多地方的园林和植物中出现了大面积的虫灾。这不能不说是人们对生态平衡认识不足的一种遗憾。

胥胥有较强的记忆力,如果得到人类的救助,它就会对救助者表现出一种亲近;在胥胥居住集中的地方,当有别的鸟类入侵时,它们会表现得非常团结,直至将入侵者赶走为止。上高中后,无意间读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小说《麻雀》之后,我竟被胥胥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了,我感动它的知恩,钦佩它的勇敢。小说中有这样一段印象很深的描写:一只雌雀为了保护不慎坠地的幼雀,以其弱小的身躯面对一只大狗而毫不退缩,以致作者发出深深地感叹:“我崇敬那只小小的、英勇的鸟儿,我崇敬它那爱的冲动!”

捕鸟忧思

文/张永华

在兴安防火蹲点多天,天天看到有人捕鸟,心中颇多感伤。——题记。

早晨起来,天空还是阴阴的,没有一丝要晴的意思。这些天真是够人受的,整天阴雨连绵,不停歇、不间断。虽说对防火有利,可是人们看不到太阳,看不到晴空,心里是很压抑沉闷的,人的心情与自然环境的好坏颇有关系,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时不在有形无形地影响着人类。

吃完早饭,没什麽事情好做,于是走出寝室,站在凉亭里,欣赏兴安的晨景,以排遣心中的寂寞。眼前有鸟儿在觅食,自由自在,时而发出欢快的啁鸣,并不知道噩运随时会降临到它们头上。我默默地注视着,尽量不发出任何响声,害怕一有响动,就会惊动鸟儿,它们就会惊慌地逃走了。今晨没有捕鸟的人,也没有捕鸟的网,鸟儿欢快地觅食,自由地进退,这该是难得的一刻吧。我想起了人们的捕鸟技术来。

小时候住在农村,看着大人们捕鸟,自已也捕鸟,人们在较平坦的地面上撒上谷粒或小米,上面弄一块方形的木板或箩筐之类的东西,用木棍儿支起来,木棍上系一根细绳,通往隐秘处,人则在隐秘处观察着、守着,待鸟儿觅食进入下面时,迅速拉起小绳,木板落下来,鸟儿便无法逃生了,每次捕个三只五只、十只八只不等,这就是下“压拍”了。

还有就是“拨了杆”,在平坦的地面上钉一根线杆或小木桩,再找一根细、直、稍长的木棍,一头系上细绳靠在木桩旁,细绳通向远方,有人守着,木棍前撒上小米或谷粒。待鸟来觅食时,迅速拽动细绳,木棍弹出,击中觅食的鸟儿,一次也可三只五只的,这是利用了物理课中的杠杆原理。

当然还有用夹子捕鸟,用笼子滚鸟的,不过,那时候捕鸟,大多是用火烧了给孩子们吃。数量是有限的。而现在,捕鸟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了,对人们是一种发明,对鸟儿则是无尽的悲哀了。人们用细细的带粘力的丝线,编织成网,谓之粘网。用两根木棍系住两端,竖立在鸟儿聚集觅食的地方,不必再撒上谷粒或小米了,鸟儿受到干扰或起飞时,就会撞到网上,便再难逃出生天了。捕的鸟儿数量增多了,也不再是孩子们口中的美味,而是成为餐桌上的佳肴了,连毛带皮一起撕落,去除五脏,用油炸了吃,据说一盘十几只鸟要指到四五十元钱的。最近又听说人们有吃青蛙的,有吃蚂蚱的等等,人们可真是够残忍的。

鸟儿的生活本是欢快的,无忧无虑的,人们对于鸟类的需求并非为了饱口福,满足食欲,而是美化环境的。鸟儿是人类的朋友,而人类为了饱口福,满足食欲,竟然大量捕杀觅食的鸟儿,真是一桩罪过了。鸟儿的命运也堪称悲哀至极了。如果人类将鸟儿捕尽吃绝的话,就再也不会有悦耳的鸟鸣了,那将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寂寞。

又有人树起粘网在捕鸟了,这是不是人类的悲哀。天空没有一丝亮色,沉闷的心里好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