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下面的文章 / 下面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彼时彼地,爱还在

文/秋心

步下这浅草拥护的长堤,再涉过下面这道宽缓的河洼,岸左那重浓荫之外,隐约之处就应当是爱的家园了。

其实,虽然脚下润湿青翠,我也并未见到那急骤突来的雨,除了极目那满怀向往猜想中的爱的家园,眼前的一切并不熟悉。不知身在何乡,忽然就是这么一条浑黄暴涨的河流,忽而远去的河水以及亮显纵横沙纹依稀的河心。那心情也许是茫然的喜悦,也许是孤独的忧伤,也许一切皆无,只是一种遗落雨后清亮空阔的千年孤单。

雨后的世界一片亮彩。爱和梦,纠结成为一种迷人的传说,让不忍弃舍的人以花开的微笑裹藏落花遍地的心伤。

诠释彻底了。爱,是在最初的起点,一个人做最痴情的掩埋。

冬日观瀑

文/范诚

冬雨初晴,久违的阳光照射大地,给山间带来浓浓的暖意。空气格外清新,视野十分通透,是外出观光摄影的最好时光。

偷得浮生半日闲,便邀了几个好友去一个叫“观瀑”的地方。

观瀑位于故乡县城下游约一公里的乡间,因为一个多层的瀑布而得名。那瀑布生在峡谷中,挂在悬崖上,从附近和夷江对岸都可以看到,因而称之为“观瀑”。久而久之,其下面的村庄,也称为“观瀑村”,如此通俗而直白的地名,真是少见。

因为我的二姐嫁于观瀑村的缘故,我曾多次来到瀑布附近,观光游览,拍摄照片。然而,因为时机不好或水量光线等原因,总是没有拍到比较满意的照片。这次相约去观看,因为前一段阴雨绵绵,雨量大,水流量也大,瀑布比较壮观。

驱车到了造纸厂下面,便有一条车道直通右边的山脚。我们下车步行,沿着小溪向里面走去。约行五分钟,里面豁然开朗。抬头仰望,一叠瀑布挂在山间,传来轰隆隆的响声。俯瞰下面,则是一块盆形状的平地,里面有房舍,有池塘。屋前有小狗,对着生人吠着。池塘有白鹅,悠闲地游着。瀑布流下的小溪,环绕着盆地流淌,潺潺有声。好一个静谧安祥的地方!

穿过盆地,我们向瀑布走去。这里难行多了,两边是一人多高的野生芭茅,只有一条小径,刚够一个人行走。小径蜿蜒着向上延伸,我们低着头向上攀沿。离瀑布越近,响声越来越大,虽然一时看不到瀑布,已经是“未见其形,先闻其声”了。

再攀爬一阵,到了一悬崖边上,整个瀑布尽收眼底。这是一个多层的瀑布,从上到下,约有100多米高。一会儿,白练高悬,飞流直下;一会儿,隐入山涧,哗哗流淌。虽没有那些大瀑布壮观,但层层叠叠,蜿蜒恣肆,别是一番风采。

这是我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这个瀑布。以前因为道路难行,一个人没有伴,从来没有上来过。我们欣赏、赞叹,不停地拍摄。这里尚处于瀑布的中段,离上面的瀑布还有一段距离。我们决定继续前行。

路更加艰险,更窄,坡更陡。爬行一会,早已气喘吁吁,头上冒出汗珠来。不时有山风吹过,清新无比,给我们增添爬山的力量。这时,一条新开的横道出现在眼前,这大概就是去看瀑布的路了。我们向右边横道走过去。

这是一条从密林荆棘中新开出来的一条毛路,两旁有刀子砍伐的痕迹,地上还有竹木的桩子。毛路的上面被树木遮盖着,似一条林荫小径。说是小径,其实是一道斜坡,下面是数十米高的悬崖,行走要十分小心才是。

阳光照射下来,透出斑驳的光点,我们仿佛从远古走来。

穿行约数十米,很快到了瀑布的底下。一面巨大的斜石板上面,三叠瀑布倾泻而下,轰声如雷。瀑布掀起的雨雾向我们袭来,清凉扑面,沁人心脾。

瀑布位于两座大山之间,根据地形的变化,形成三叠不同的瀑布,时而偏左,时而侧右。冲击到最下一叠后,沿着大石板,向下面哗哗流去。那水在石板上冲起阵阵涟漪,像是浣纱一样,白色的轻纱在流水中漂洗、曼舞,击起水花,飞珠溅玉。其情其景,变幻莫测,美丽极了。

大石板的下面还有一叠瀑布,虽然我们看不见,但能听到雷鸣般的声音。

我们坐在石板上享受着,聆听着瀑布的声响,像是聆听着大地的音响。沐浴着冬日的暖阳,像是披上一件厚厚的衣裳。仰望天空,蔚蓝蔚蓝,没有一丝云彩。极目山下,可见远处的阡陌、村庄,炊烟袅袅……此时此刻,我们都不说话,沉醉在大自然的美妙境界之中,醉了,醉了……

观瀑为新宁十二古景之一,旧时称“层崖叠瀑”。据《新宁县志》记载,明朝时,县令何士域即有诗吟咏:

一道飞泉挂碧峰,浑似银汉下虬龙。

罡风飒起寒涛立,声在悬崖石上松。

这是较早对该瀑布的描绘。后人题咏的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很少。

其实,瀑布是很美的,只是因为新宁有崀山等众多景点,所以这里被人忽视了。再加上开发不足,道路难行,所以登临瀑布者少之又少,慕名而来者,就更少了。

我们通常向往名山大川,却常常忽略身边甚至眼前的美景。我相信,观瀑再不会养在深闺,一定会成为大观。

母亲与归燕

文/宁洪永

一年复始,又到春暖花开的季节,母亲也开始为家中即将归来的燕子而忙碌了。

惊蛰那天,母亲早早的从邻居家搬来梯子,横在高高的屋脊下面,先是用笤帚将大梁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扫了个干干净净,接着又拿来钉子,习惯性的将梁下燕子旧巢的木板进行了加固,最后在下面重新搭上一个宽松的网袋。一切工作忙完后,母亲露出满意的微笑,接着就是计算着日子等着南方的燕子归来了。

记得自从盖了新居,燕子第一次在屋檐下搭建巢穴开始,母亲就开始多了这样一道工作程序。

“燕子是益鸟,最有记忆感情的动物,燕子到谁家搭巢垒窝,谁家就预示着幸福美满。”每每谈及燕子的话题,母亲总是这样说。“是啊,古人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到我们家是对我们的恩赐啊”。为了年迈的母亲高兴,我也总是随声附和着。可发生在母亲和家中燕子身上的故事着实让我感动。

听母亲说,那年清明节前的一天,正是“新燕啄春泥”的日子,当第一对燕子飞来我家垒巢的时候,先是在院中啁啾着飞旋了很久,仿佛是经过仔细观察、深思熟虑后,最后定在了正房的屋梁下面,只是由于梁子是用钢筋、水泥混合土浇灌而成,非常光滑,燕子不易将叼来的泥土垒在上面,一粘上就落在了地下,垒了几天也没有完成,晚上只能勾在房前的电线上休息。母亲在巢下面站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终决定帮燕子一把,于是找来钢钉、木板,在屋梁上搭建了个安全平台,燕子因势利导,将叼来的泥土堆在了木板上,最终搭建起了巢穴。“当它们住进去的时候,叫声变得很甜脆,似乎充满着感激。”母亲高兴的告诉家人。

燕子安家以后,它们什么时候飞出,什么时候归巢,什么时候独居,什么时候成群,晴天的表现,雨天的状态等等都成了母亲关注的焦点,而如果一天改变了规律,母亲就会和我们唠叨起来,担心小燕子出了什么问题,它们俨然成了家庭中的一员。

过了一段时间,母亲发现有一只燕子变得肥胖了,几天来只是孵在窝口不再出去,而另一只出去的更勤了,还会时时的叼着小虫子等食物回来喂给它吃,知道它们要孕育小宝宝了,母亲尽可能的照顾的更加细了,她准备了一个水碗放在巢穴旁边,还会不时的把一些剩下的菜屑放在它们必经的路线上,晚上则让院内的灯亮到了天明。

又过来几天,燕子巢里露出几只黑黑的、圆圆的小脑袋,唧唧的叫着,母亲变得每天都在下面关注起来,盼着它们快着长大。一个黄昏,母亲正在屋内吃饭,听到外面的大燕子乱叫起来,飞旋着身子在院中乱撞,赶紧到院中去看,只见有只小燕子匍匐在地上,粗粗的喘着气,(可能是不小心从窝内掉了下来)两只大燕子在它周围上下徘徊,试图将它叼起放回巢中,可惜忙碌了半天,力气不够,无能为力,只能干着急。母亲赶紧搬来板凳,在父亲的搀扶下,将小燕子拾起,翘着脚,稳稳地放回到了巢中。后来,母亲又找来一个网袋,精心的放在巢下,谨防小燕子掉下来的事情再次发生。母亲每天看到大燕子出去觅食,然后不断的飞回,喂食给丫丫待哺的小燕子,若是大燕子没有及时飞回,看到那五只把头伸在巢外的小家伙,总是担心它们出了什么意外。直到看到那些小燕子自己能够飞出飞进了,母亲揪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我忽然间想起白居易“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诗句读给她听,母亲听后频频点头,潸然泪下。

夏天到来后,由于整栋房屋都是框架结构,密不透风,闷热无比,我建议母亲在院子上方搭一个黑色隔热网,既能防晒也能阻止蚊蝇进入,可母亲担心燕子不能顺畅的飞入,没有同意。这下,燕子的巢穴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炎热程度可想而知。晚上时刻,燕子家族都栖息在窝口,烦躁的喳喳叫着。母亲摸着黑,找来一个废弃的水缸,灌满水,放在屋梁上燕子巢穴的空地上,一则为巢设置了块阴凉的空间,二则水又降低了温度,减少了热量。燕子们晚上不在彻夜难眠了。

小燕子越长越大,每天跟着父母出出进进,其乐融融。忽然有几天,母亲看到两只大燕子霸占在整个巢上,任凭孩子们怎么往里冲,就是不让它们进去,晚上只能趴在晾衣服的绳索上休息。母亲担心它们发生了“家庭纠纷”,坐立不安。我观察以后告诉母亲是小燕子长大了,燕妈妈要他们自己成家了,属于忍痛割爱吧。母亲听后有些迟疑,诺诺的说道“那样也好,和你们一样,翅膀硬了总要要飞的。”又过了几天,小燕子飞出去没有回来,大燕子也不叫了,“看样子是建起自己的新家了”,母亲高兴的说。

往事如烟,六年以来,总是如此,秋风乍起,在母亲的留恋中,送走南飞的“行者”;春风扬面,在母亲的期待中,迎来北归的新客。

“越过大海,你千里而回,朝北的窗儿为你开,不要徘徊,你小小的心怀,这里的旧巢依然在!”南方的燕子,你是否理解母亲的心境,

我期盼着今年的燕子早早的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