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大街的文章 / 大街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钟楼的记忆

文/仵埂

那年我15岁,从富平老家来西安看望父亲。也许是父亲想我了,写信要我来,他想见我。一天,他高兴地说:“今天爸爸带你去看钟楼。”钟楼我知道,高高矗立在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的交会处,那时钟鼓的确很高,四周没有楼房,有也不过四层,父亲在陕歌,文艺路北口上,住在简易的四层楼上。但在当时,那简直是令人艳羡的住处了。四层楼高不过钟楼的。

登临钟楼,让我兴奋。这样一个带点神秘的地方。于是便随父亲去了。

到达钟楼,从北边下面的洞子里进去,上到第二层,靠西边的房子里,有一个管理人出来,同父亲聊了几句,然后打开栅门,让我们上去参观。

整个钟楼上就我和父亲,两个人。

此时是1972年,文革正轰轰烈烈。钟楼,因了它的模样,也不受待见,显得寂寞无主,默默注视着戴着红袖章奔来奔去的年轻人。大约它的位置显赫,虽无革命光环,又尚在四旧之列,但能自身保全,确属万幸。绝无引起它人注意的骄矜。这个时候,我的目光静静地停留在它身上,尽管,我并不甚懂它。

神秘,是我的第一感受。过去许多时候总打它身边经过,有心无心望它一眼,似乎与我毫无关联。世界上许多事情就这样,它尽管进入了你的视野,但你却熟视无睹,仿若不存在,与你相隔在另一遥远的国度。之前的钟楼与我亦如此。

第一次爬上钟楼,肃穆之感,油然伴生。父亲说,钟楼建造于明代,距今400年了。400年的感觉,地老天荒。富平老家的古村落也有老房子,但哪儿能和钟楼的宏伟相比。更令我自豪的是,伙伴里也许有人见过钟楼,绝无人上去过。钟楼那时压根儿不开放。

登临二楼,我首先注意到西北角置放那一顶大钟,锈迹斑斑。我自语道:晨钟暮鼓。古人早晨敲钟,傍晚擂鼓,报告时辰。父亲看着我,脸上露着笑意。我过去轻轻抚摸了一下,拳起手指敲了敲,仿佛听见它遥远的回鸣,一层层荡开来。后来知道,钟楼上的古钟,铸造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实在珍稀,被移到碑林博物馆保藏。后来这一顶钟,是依原样复制而成。西墙上,有一“钟楼碑”,记载钟楼迁建过程。原来它最早建于明朝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西大街广济街口,与鼓楼相对。明神宗万历十年(1582年),由巡抚御使龚懋贤主持,移钟楼于今址。文言文读起来费力,似懂非懂。感受深切的是苍凉和久远。抬眼远望,南大街历历在目,居高临下,车如流水。自行车流里夹杂着马车和偶然一辆卡车。马车不同乡下,马屁股后绑了布兜,看了令人发笑。父亲说:“周恩来、朱德也登过钟楼。我们站的这块地方,他们也站过。”时空就这样叠加,细细辨识,你能否闻到明人的话语和气息?

钟楼故事里,最引人遐想的是它的建制。地方建制,不能高于皇都,朱元璋建都于南京,但钟楼却是以皇家的规制建造的,实为罕见。原来朱元璋曾有心移都于长安,派了太子朱标来考察,朱标对西安印象极佳,回去向父王历数西安之雄:“举天下莫关中若也,天下山川惟秦地号为险固”。然而不巧的是,朱标英年早亡,朱元璋老迈之年丧子,心灰意冷,迁都之事便搁置下来。但钟楼的建造,却因了迁都之议破例依了皇制。钟楼命运,如此这般,若朱标不死,西安不知又会是何等模样?

看完钟楼,回到住所,心里有一种气息氤氲开来,钟楼的宏伟气派,将我震慑击倒。上面的物件和文字,伴随岁月流逝,已经模糊,唯有这种感受依然清晰,仿若为我注入了一股力量和生气,这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的。心中升腾出别样的意绪,说不清道不明,觉得自己忽然和以前不一样了似的,是钟楼导入给我,催我升华了。一日读到刘勰的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方始明白游历对象会在某一刻召唤你、赋予你元气。

40余年过去了,父亲早已作古。忆起往事,总会不由自主地想,父亲当时为什么要费那么大劲,带我去登钟楼?我不知他通过什么渠道,费了多少周折找到熟人办成此事。真想当面问问他,当时作何思量?但一切已不可能,我只有在夕阳中,遥想、缅怀和猜度了。让父亲留下的那一抹余晖时时温暖我的记忆。

可爱的西大街

文/李荣国

去年开春,我乔迁到了西安小南门附近。一有空,就喜欢到西大街去散步观景。徜徉在这条最富盛唐建筑风格的大街上,沉浸在古色古香的美妙氛围中,一种庄严、古朴、凝重、神圣的意念油然而生。拥有厚重历史文化的古都西安,回眸西望,在将要完成又一次化蛹成蝶的历史时刻,竟是如此安详、从容,在丝绸之路的起点,再次踏上了辉煌的旅途。我为自己后半生能在此定居深感欣慰。

西大街沿街由东向西依次的景点包括西安标志性建筑钟楼、鼓楼、都城隍庙、安定门(西门)等。全街长2088米,周边呈鸟羽状分布着广济街、学习巷、桥梓口等11条宽窄不等、长短不一的特色街区。

每当我登上恢宏典雅的钟楼,放眼望去,古城内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尽收眼底。而最壮观、最耐看的街景非西大街莫属。尤其是颇具代表性的钟鼓楼广场,更令人赏心悦目。

精心打造的钟鼓楼广场,分地下、地面、地上三层,由绿地广场、喷泉和下沉式广场三部分组成。下有世纪金花购物中心,北侧有“德发长”饺子馆、“同盛祥”牛羊肉泡馍馆等久负盛名的地方名牌老店。每逢节假日和夜晚,喷泉如柱、喷玉吐珠、银光闪亮。众多市民和游客在此聚会唱歌、下棋、拍照、放风筝。一棵棵青翠的松树下,精雕的石鼓穿成的长椅上,三三两两的亲友或情侣谈笑风生。许多青少年则在此进行花式滑冰、街舞、自行车技巧等表演。在这里,男女老少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其乐融融。

位于鼓楼北侧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一条街,长526米,均宽30米,多为明清建筑风格。这里曾是唐代尚书省所在地,淸代因街北巡抚部院署与今西大街以南总督部院分称“北院”、“南院”。

随着时代变迁和历史积淀,如今的北院门名小吃荟萃、商贾云集,是西安乃至西北地区最负盛名的民族特色商业街。目前已汇集了149家特色餐饮店和各类特色美食小吃。每年都会有成百上千万的国内外游客和市民慕名而来参观、用餐、购物。人们兴致勃勃地品尝灌汤包子、牛羊肉泡馍、酸汤水饺、胡辣汤、八宝稀饭、麻酱凉皮等特色小吃。从早到晚,车流、人流川流不息,叫卖声、嘻笑声熙熙攘攘,热闹非常,生意红火。因这里是回族同胞集中居住的地方,长期与西安的兄弟民族甘苦相依、荣辱与共,相互包容,求同存异,达到了和美祥善的理想境界。这里已成为民族团结进步、共同发展繁荣的示范街区。同时,也是呈现古都西安文明和谐的“标本”和“名片”。

位于西大街中段路北的都城隍庙,是明代的三大都城隍庙之一,也是全国仅存的一座都城隍庙。庙内古建筑布局齐整宏丽,大殿等建筑雕饰精美。自明清以来,就逐渐成为西安城内的小商品流通市场,百姓进城必逛庙进香购物。让人气愤的是,1942年,部分建筑惨遭日寇飞机炸毁。2005年,西安市和莲湖区政府共同倾力实施了庙前广场提升改造工程,修复了巍峨壮观的都城隍庙大牌楼和山门。使其与钟鼓楼遥相呼应,三足鼎立,成为古都西安的又一地标胜景。

当我按动键盘写作此文时,眼前又浮现出排列在西大街两边那一座座雄伟的建筑。自己仿佛穿越了历史时空,梦回大唐,思接千载。脑海里居然闪现岀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诸位诗仙,在安定门城楼吹萧饮酒、斟酌填词,爽朗的笑声划破长空。刹那间,紫气东来,我看到大唐的太阳正徐徐升起,竟然是那样的鲜红。她把整个钟鼓楼映照得光彩夺目。此时,俯瞰西大街两旁浓密的国槐,犹如翠绿宝石镶嵌的项链,把金碧辉煌的建筑物串连在一起,悬挂在钟楼和安定门之间熠熠生辉。忽然一条巨龙飘然而来,在钟鼓楼广场腾空一跃,横穿都城隍庙山门,接着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安定门上空飞奔而去,只留下一片神秘的祥云,飘荡在辽阔的天宇……

生活在西安

文/马军

我不是西安土着,只是一名客居西安工作生活的外地人,但总是自认为也可以算是西安人了。因为我已然度过的生命里,在古都西安的时间竟然是最长的,超过了故乡和其他留足地方的总和。

认识西安或更准确地说听到西安还是从钟楼开始的。记得从少年时,我就迷恋于中华璀璨的历史,自然而然地也就喜欢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地方,无论是小城还是大城。那时随父母居住生活在河西走廊的重镇之一的甘肃张掖市,古称甘州。在张掖的市中心就有一座鼓楼,也叫钟楼。我几乎每天都要去那里看一下,坐一会,每次望着浑厚的楼阁及牌匾,心情总是莫名其妙的激动,总觉得有一股热血在涌动。后来,去得多了,才听附近的老人说起,这座钟楼是依照陕西西安钟楼的样式而建的,西安的钟楼更大更雄伟,历史也更悠久,据说她与西安的钟楼以及古丝绸路上所有的钟鼓楼都是在一条水平线上,都曾经是长安古丝绸路上的重要坐标。

虽然历史长河早已磨去许多传说的记忆,我也从没有去考察和论证过这种说法,但无论是真与假,总之,西安和西安钟楼就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从此,我也就与西安结下了不解之缘。

后来,在我考入西安一所大学的同时,父母因工作关系也调到西安,真可谓是与这座古城缘中有缘。毕业后,我也就自然留在西安工作和成家了。记得刚来西安,就很急迫地看了传说中的钟楼,心中很是震撼和激动,那位甘州老人说的不假,西安的钟楼除了宏大之外,其独特而丰厚的文化古韵更加浓厚,周围四条街道,虽然与张掖一样也叫东大街、西大街、北大街和南大街,但张掖与西安相比来说,显然是缩小版的复制了。时间就是这样随着生活一点点的流走,我也渐渐知道了钟楼的前生今世和晨钟暮鼓的美丽由来。可以说,钟楼就是西安沧海桑田历史的忠实记录者,与西安的城墙一样铭刻着西安曾有的骄傲。

现在,再看钟楼,以往的沧桑已悄然而去,留下的只是一份历史的厚重,她在奋力开拓的西安设计者和建设者们手中,已然焕发出了时代的青春和活力,正续写着以往的神奇与辉煌。同样,今天的西安,也随着大唐芙蓉园、曲江池遗址公园、大雁塔广场、大唐西市、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以及汉城湖等等的创新性的修复、保护和发展,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记忆,重新被古都西安有力地承载和完美地展示了出来,让居住在西安这座城市的人们生活得更加快意和自豪,也让许多未到或是正在驶向西安的人们更加向往和憧憬,更让我们这些喜欢历史、享受文化的群体生活的人更加惬意和舒心。

如今的西安,正快速朝着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阔步前进。让城市更有文化,让文化更有价值,正已其独有的时代方式表达和体现于西安的角角落落,西安注定会在不远的将来,在世界上绽放出她更有特色的城市魅力。

生活在西安,真的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