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熊猫的文章 / 熊猫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侠骨柔肠

文/白忠德

秦岭山高林密,人们曾以刀耕火种、采药、狩猎为生,熊猫皮硬难用、肉粗难吃,又不糟蹋庄稼,犯不着捕杀;保护区成立后,加强保护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保护观念;熊猫栖息地与村民耕地呈镶嵌状态,互相经常打照面,彼此见多不怪,相安无事。熊猫本就性情随和,温柔可爱,又觉得人挺友好,胆子就变大了,不主动攻击人,也不怕人了。野外与人邂逅,它会谨慎地跑开;若在开阔处相遇,它甚至会与人友好相处。熊猫信赖人类,它们知道,这个世界上人类是关心喜爱它们的。

佛坪保护区阮世炬、雍严格跟踪一只叫乖乖的熊猫,它见人来慌忙爬上树躲避,慢慢地不惧怕人了,溜下树进入竹林觅食,后来钻进一个“人”字形岩洞,用嘴啃咬后肢蜱螨止痒。他们折了竹棍帮它瘙痒,它没有反感之意,侧身卧在石板上。他们大胆地用双手接近其躯体搔痒捉蜱,它显得很乐意。他们又掰来竹笋,剥掉笋壳,送到面前。它也不客气,伸出前肢抓住,放入嘴中,细嚼慢咽。他们把带壳竹笋递到嘴边,它张开大嘴叼住,像吃甘蔗一样用嘴捋掉笋壳,左一口右一口,吃那鲜嫩多汁、味甜可口的笋瓤。乖乖食笋总是从基部开始,他们觉得有趣,就故意把笋梢递给它,它娴熟地用两肢倒换过来,贪婪地大嚼起来。他们把竹笋放在石板上,它总是捡取最大的吃,然后光顾小一点的。遇到带有霉酸味或其他动物取食过的竹笋,它宁愿挨饿,闻一下就闭上嘴巴。

三官庙村民何夷栋从小就与熊猫打照面,有次一只熊猫坐在他家房后石墩上休息,把他母亲吓了一大跳,熊猫却不慌不忙走进山林。冬天还会住进村民牛圈,把牛吓得落荒而逃,它安然自得住上几天,熊猫走后好几天牛还是不愿进圈。三官庙保护站的人说,有一年开春村民犁田时,一只熊猫来到地旁,像个杂技演员,一会儿打个滚,一会儿爬到石头上表演“平衡木”,一会儿悠然地打瞌睡,呆了很长时间才离开。

熊猫恬静良善,是与老虎、狮子等猛兽相比而言的。毕竟是动物,身上保有作为野生动物的暴烈、凶猛本性,有些熊猫并不比虎豹逊色。吕植亲眼目睹过一只叫杉杉的熊猫,将两个试图用大网捉它的年轻山民咬成重伤,遭遇过华阳恼怒她手中的相机,怒气冲天地前臂一挥,将身边一块足有百多斤重的大石头击下山坡。娇娇与吕植最为相知相熟,孕产期性情很是焦躁,曾抓起一根枯木,放进嘴里一通狠咬,木屑迸溅出老远。有个新来的研究生,曾被娇娇家老二希望追得没命跑,希望是潘文石他们遇到的脾气最坏的熊猫。

璇璇是一只年轻的雄性熊猫,脾气暴躁,刚烈凶猛,寄生虫病折磨得站不起来。农民将它抬到大古坪保护站,关进一间结实的房子,木头窗框上安插着钢筋。它在里面闹腾着,攀上爬下,见人就抓,没人敢接近,急起来就用尖锐的牙齿啃咬窗框。治疗了20多天还没痊愈,就发情了,欲火中烧的它,有天夜里将窗框啃烂逃回莽莽山林。这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本来要把它送到楼观台抢救中心,它却提前逃脱铁笼的终生羁绊,去追求属于自己的性爱与自由。

一只叫遥遥的8岁雄性熊猫,患有心脏肿大的毛病,叫声大,脾气也大。从三官庙野外抢救回来,不肯打针吃药,见了穿白大褂的医生,更是又咬又抓,曾把值班用的床板、盆子、勺子抓出了洞。临死前,没有一点力气,还是不肯让人摆布。秦岭竟有宁死也不接受人类怜悯帮助的熊猫,也许它早早知道人类行为的背后也有不怀好意的一面。这种气节与个性,让我想起宁可饿死病死也不领取美援面粉的朱自清。

熊猫虽然温柔善良,却有惊人的“自卫”能力。它与金丝猴、羚牛、林麝、野猪等邻居们和睦相处,共享同一片蓝天白云、森林河溪。熊猫一般不主动进攻其他动物,但遇到天敌和情敌时,必定坚决奋起还击,毫不退缩,决不“手”软。它不仅会爬树,而且还有游泳的本领,更是一个奔跑如飞的长跑“健将”。凶猛的黑熊、野猪遇到豺狗都“在劫难逃”,熊猫更与豺不共戴天,对敌作战的“策略和绝招”,仿如游击战似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竹林隐士”平时独来独往,与同类漠然相处。只在发情交配的时候,雄性才开始追逐雌性,要想与“心上人”交配,必须通过擂台淘汰赛这一关。只有冠军才能享受爱情的甜蜜与幸福,留下后代,延续家族血脉。爱情是自私的,也是排他的。发情期的雄性熊猫一改平日的绅士风度,为爱情和尊严,大打出手,互相撕咬,滚作一团,不惜进行殊死搏斗。

高贵如斯

文/丁明烨

青年校长管建刚在《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一文中,曾通过熊猫和北极熊进化的故事,激励青年教师要勇于挑战艰难的环境,努力做生活的强者。

故事是这样的:熊猫和北极熊有着共同的祖先,由于气候变化,同一祖先的熊,一批移到中国四川的温带地区,另一批转移到北极的寒带地区。按一般逻辑,进入寒带地区的熊会冻死、饿死,进入温带地区的熊会很容易存活下来。结果却相反,由于生存环境好,熊猫由以前比较凶猛的物种变成好吃懒做、濒临灭绝的动物——因为熊猫退出了竞争机制。温带地区食物多,食肉动物也多,老虎、狮子和狼常和熊猫抢食物,熊猫抢不过它们就不吃肉了,改吃草。食草动物也多,争夺也相当激烈,熊猫决定连草也不吃了,吃其他动物都不吃的竹子。这一下它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它选择了唯一的食物来源。当竹子越来越少时,就有大批的熊猫被饿死,最后全世界只剩下屈指可数的少量熊猫。北极熊却慢慢适应了极地的严寒,在北极生活得很好,它比当地的任何动物都更凶猛,体重也比熊猫大两倍。它本来是陆生动物,但最后能在海中游泳长达几小时,且能捕食水中猎物,实在没东西可吃时,还能在零下四十度的北极冬眠,北极恶劣的生存环境练就了北极熊强健的体魄和强大的生存能力。

我常常把这个故事讲给身边的青年朋友,激励他们不要羡慕安逸,生活安逸了,就会丧失生命的激情和活力,生命之花也就萎缩和黯淡了。

有时也在想,熊猫虽然丧失了一次去边疆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依它的实力在温带地区也是完全能够生存下去的,凭借强壮的体格,它完全可以猎杀比自己小的动赢得食物;凭借它的智慧,它完全可以像鬣狗、狼一样缔结同党,占据有利地盘获取生存空间;既便不是如此,为了种族延续,它也可以像鹫鹰、巨蜥等一些腐食动物一样吃其他动物舍弃的食物维持生计,甚至像兔类、鼠类一样,对食物不那么挑剔,以解决温饱有食裹腹为满足,或许这样,熊猫就不会把自己逼到濒临种族灭绝的境地。

然而,熊猫没有作出以上的抉择。它善良,不忍心以残害小动物壮大自己的身体;它高傲,不屑于蝇营狗苟结党营私;它高贵,既便冻死饿死也不会吃腐臭的食物。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没有一块适合自己生存的净土,没有一片适合自己的竹林,那么它甘愿无奈地死去,死了也了无遗恨,离去也在所不惜。

现在,每当我在电视画面上看到熊猫的身影,已不再以为它是懦弱的象征。看着它雍容的体态,看着它优雅的步履,看着它忧郁的目光,我的心中会升起一种深深的敬意,我多么希望自己善良如斯,高傲如斯,高贵如斯啊!

西河行

文/白忠德

西河,一块没有被人开发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安静、完整、原始的熊猫栖息地。

西河保护站站长熊柏泉,很有故事,叫人尊重。这个勤劳的镇巴人,以一个临时工的身份当着保护区的中层干部,把一生献给秦岭和秦岭熊猫。

从大古坪出发,逆西河而行,河像一条白色绸带在山涧沟谷随意舞着,如一个大写的“S”,又似一只勾头回眸的孔雀,吐着绿格盈盈的汁液。河流斗折蛇行,时而轰鸣回荡,时而浅唱低吟,时而湍急飞瀑,时而缓流漫滩,亮白如珍珠,温润如碧玉,金光闪烁如融化的铁水,山色倒映,翠水逼人。水皆清冽,无丝毫纤尘,洁净馨香,欲掬之以饮,捧之以浴,爱之恋之叹之犹觉不够。碧绿的河水冲刷着河底的卵石,阳光折射其上,河床显出炫目的五颜六色,有了极分明的变化。

满目苍翠,扑面而来,古老的森林显得幽深,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沧桑。路两边竹林摆队,密密麻麻,不时钻出红腹锦鸡来,叫人欢喜。也有熊猫活动的踪迹:好些竹林被啃吃得一派狼藉,密实的竹丛里有宽大的掌印,散布着一团团纺锤状的熊猫粪便,有的已被雨水打散,有的仍然新鲜完好,像是刚刚留下的。向导说:“这条路上遇到熊猫可容易了,就看你们今天的运气了。”向导的这番话,让我们充满了期待。

我们沉醉在邂逅熊猫的浪漫中,却遇到一只母羚牛和它的小仔。金色的羚牛豁然立在路中,挡住去路。护犊的母牛却很友善,旁若无人地挠痒,小仔瞪起稚气未脱的“牛眼”,好奇地扭头打量我们,不时地望着妈妈。小仔似乎对我们很感兴趣,迟迟不愿离开,过了好一会儿,才在母亲的督促下蹦蹦跳跳钻进树林。孩子安全离开了,母羚牛才缓缓爬上山坡,走到孩子身边,孩子钻进妈妈胯下噙起奶头咂吧起来,小尾巴摇得欢实。

向导说,别看黑熊、羚牛强壮凶猛,在大自然面前依然很弱小。黑熊被洪水冲裹进灯盏窝瀑布,硬是没有爬出来。一只羚牛跳涧时,一头扎进红藤丛,右前蹄和一对犄角被藤条牢牢挂住,两只后蹄勉强着地,身体不得动弹,没吃没喝好几天。动物保护人员发现时,已经脱水肺热,身体十分虚弱。人们先是“松绑”,又找来十多个老乡把它抬下山,连续几天打点滴消炎,补充能量,才把它救活。

我们走到半途,离开主路去看灯盏窝瀑布。远远听到瀑布落下击打水潭的巨响,再行走一会,眼前一亮,一条银白色水流,从山顶冲下,日积月累撞击出一个深潭,一汪碧水注满潭中,宛如一个灯盏,水流在灯盏中回旋涌动,再飞旋而出,凌空跃下,扑向六十米下的深潭,激起密雨似的莹莹水花。水花高高溅起,巨大的冲击力震碎了巨石,把碎石推到潭边,堆出一大片乱石堤岸。乱石上,长满了油绿的青苔,有不知名的小鸟站在上面,悠闲而简静。

走累了,坐在河边石上休憩,掬一捧水浇在脸上,水珠迅速滑过脸颊,回归溪流,只留下惬意的凉爽。心情是彻底放松,疲倦消失了,灵魂完全融入自然。

抹过一片小竹林,对岸闪出一排房子,炊烟袅袅,红旗飘扬。西河保护站坐北向南,建在三条小路交会的一块平地上,四间石头房子,一间木头搭建的小屋,是这片丛林中唯一的人类建筑。房前有一方形场院,各色凤仙花围成两道栅篱,外边是青油油的蔬菜,再外边是翠碧的巴山木竹林,一面紧靠高大的油松林,一面即是木板悬桥。

我们走过溪流上方摇摇晃晃的木板吊桥,来到保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