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发言的文章 / 发言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灯下黑

文/李运果

局里安排了一项学习教育活动,要求我们这些基层学校要认真抓好落实。

根据局里的安排,这项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在完成第一阶段的宣传发动和培训学习后,我们顺利进入了第二阶段的查摆问题和民主评议。按照局里的要求,在这一阶段,各学校要召开学习教育体会交流会,全体教师都要参加,都要发言,都要对照先进找出差距,届时,局里还要派人到会督促和指导。

那天上午,校长给局里打电话,说我们准备明天下午召开体会交流会,请局里派人到会指导。不一会儿,局办公室的王主任给我们回话说:明天下午人事科的赵副科长来参加,中午你们用车把他接过去。

第二天上午,我们着手准备开会的事。下午快两点时,李副校长开车把赵副科长接到了我们学校。大家客气几句,在校长室喝了杯茶,然后起身去会议室。

老师们早都等在了那里。会议由主抓这项工作的王副校长主持,赵副科长和我们校长坐在主席台中间。先是欢迎赵副科长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会议,然后是老师们逐个发言,大家结合自身实际和前段学习情况,谈认识,谈不足,摆问题,找差距,每个人的发言时间被限定在5分钟以内。

大约听了两名老师的发言,赵副科长就开始低头玩手机。不一会儿,有人打电话,赵副科长又探下头小声去接。20多名老师的发言用了约一个半小时,这一个半小时,赵副科长接、打了十多次电话,手机始终没有离手,还不停地低头摆弄。我在边上隐约听见,好像是什么人要货,先付给5万块钱什么的,估计赵副科长是在做什么生意。

老师们的发言结束了,校长简单做了个总结,又请赵副科长讲话。赵副科长客气了两句,放下手机,说了几句冠冕堂皇的套话,老师们礼节性地鼓了几下掌,交流会便告结束。

赵副科长急着要走,李副校长又驱车送他回城里。送走领导,我们又去会议室收拾东西。一位年长些的老师不高兴地跟我抱怨说:“这是什么领导,一点儿也不讲礼貌!老师们发言,他却在那里打电话玩手机,连对人最起码的尊重都不懂,还车接车送请他来指导呢。局里要下面学习整顿,依我看,机关的这些科长、主任们应该先学习,先整顿,先治治这‘灯下黑’!”

几句话说得我无言以对,这位老师说得太对了,打铁还需自身硬,抓纪律抓作风,应该从领导抓起,从机关抓起,先把这“灯下黑”去除掉,上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带出好队伍,抓出真成效。

内心优势

文/郭韶明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便定了调,别人就会不得不跟着走。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基本冷场。

我认识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总是喜欢先发言。几天前她来北京开会,组织了一场小聚。那哪里是吃饭,简直是一场班级研讨会。她先发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入学时的细枝末节讲到如今的行业境遇。我们如同小学生,拿着筷子盯着她,点头称是,偶尔,放下筷子附和。你的思路,从来都是跟着她走,所以,有她在的场合,大家已经懒得动脑筋。

还有我的爸爸。他既不是不发言的那类,也不是先发言的那类,而是第三种情况——无论他何时开口,都是这件事的定论。一件事情,大家争执不下,或者存疑,他一开口,这件事一般就定了,因为,肯定是他说了算。

定好第二天出去玩,爸爸会安排好几时出发,路线如何,玩到几时比较合适。第二天,你肯定得照此执行,虽然你觉得去玩本来是件轻松的事,不需要像开会一样不迟到。但是,没有一个人敢抗议。所以,有他在的场合,从来都是一边倒。

这就是我身边的三类“优势个人”,以及他们在场时的三种状态——冷场、依附心理、一边倒。

说他们“优势”,是因为在某个群体中,他们总是有意无意地成了一种隐形的压力。别人通常会迫于某种形势,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事情本身的自然状态可能并非如此,但是因为他们在场,大家都变得面目模糊。只因为,面前有一个优势人物。

是的,我们都难免迷信权威,尤其对于那些有威信、地位、权力、资历的人,我们总是先把自己放低了,然后去仰视。殊不知,正是“放低”这种心态,让对方显得无比“优越”。或者,正是对方无意中的“优越”、“强势”,所以,你把自己“放低”。无论何为因,何为果,其实都是一种非正常状态。

我知道,那位腕儿自己也有点苦恼,他很想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不顾及什么权力地位;我还知道,那位侃侃而谈的教授,如今的水平已经不再让人仰望,大家也愿意说说自己的观点;我也知道,我的爸爸,他其实很孤单,即使我们都听他的,但是,从来不向他暴露自己的真实想法……

我印象中有一次参加心理学的培训,与一位女士同一个小组。她说,自己总是很自卑,从小就有权威恐惧,自己的父辈,都是被挂在墙上看的。她是如此平和的一个人,说话像聊天,你发言时,她就特别认真,有不同观点,娓娓道来。

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她是业内一位响当当的人物。我几乎有点汗颜,为自己那些粗浅幼稚的言论——如果在此之前知道有这么一位优势人物在场,我肯定是会有所控制。因为被别人笼罩过,所以,她知道隐藏自己的光环。

或许,每个人都可以回到事件最原始的状态中来。把身边的你我他,都看成脱了社会外衣,没有身份和光环的人。

内心优势是一个此消彼长的东西:当你给出去时,别人就会拥有得多一点;当你收回来时,自己也会变得更加从容。

不发言,扛过去

文/刘同

有一次长途旅行,我坐的是卧铺。旅途漫漫,除了看书、听歌,最好的消遣方式就是看人。

一列火车上有很多人,每个人都带着疲惫的神情,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聊得投机的话,或许一刻钟之内就知道了对方的秘密;也可能只是沉默,或许你到了自己下车的那一站,还对周围的人一无所知。

了解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认真去观察过一些东西。

故事发生了很久,有三年多了,今日才突然想起来,是因为最近很多事情使我感触颇多,面对种种无言,突然想起了这个故事。

我对面的下铺,是一个妇人,30岁出头,穿了一套运动装,躺在卧铺上一动不动。

刚开始我没有注意,后来渐渐发现,她每隔十几秒,身体就会不自觉地抽搐,然后她就顺势做着掩饰尴尬的动作,比如手突然抽了一下,她会顺势用手背擦擦汗。

渐渐所有的人都发现了这一事实,而她依然在努力克制自己的不自觉抽搐,同时努力去掩盖自身的缺陷。周围的人虽然不再看她,但心里一定在想:她究竟是怎么了?猎奇心理愈发严重。

列车在夕阳中驶入隧道,进入夜晚。对面的妇人早早入睡,但仍止不住身体的痉挛。更为严重的是,她躺下之后的抽搐使得气管也发出尖厉的声音。

那个晚上我在半梦半醒中度过。

第二天一早,我见对面的妇人已经醒来,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这时从车厢另一头走过来一个推销员,开始推销自己的产品。本来觉得无所谓,但我突然想到,如果推销员向对面的妇人推销的话会怎样。

似乎人人都有这种感觉,气氛也变得紧张。

一抬头,推销员果然坐到了妇人对面,我也开始紧张起来。

紧张的原因不是怕妇人把推销员吓到,而是怕她克制不住自己的抽搐,而伤了自尊。从她不停的掩饰里,我看得出她是一个自尊心极强的人。

3秒,5秒,8秒,10秒……推销员一句一句地说,我担心她不能控制住自己,心里也在盼着时间快点过去。

15秒过去了,30秒、60秒过去了,我第一次发觉时间过得这样慢。

妇人一言不发。推销员觉得无趣,起身走向另一节车厢。

推销员刚走开5米,妇人又开始控制不住地抽搐,她的手依然在空中画了一个圈,继续擦拭没有汗的脸……

这段记忆被我写在了一篇小说里,每次扛不下去的时候,我都会想一遍这个故事。那天,在她扛过推销员推销的两分钟后,我哭了,拿出一本小说,遮住了自己的脸。也不知道为何,就觉得自尊伟大,其实更应该说是人性的胜利。我不知道当时有多少双眼睛看着她,也不知道多少人和我有类似的想法。

至今,我仍很爱乘火车,在卧铺上,靠在枕头上看书,或听着铁轨的声音,沉沉睡去。

如果我爱上谁,我们一定要乘火车去很远的地方,一路都是风景,包括思考时呈现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