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曼妙的文章 / 曼妙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家有文竹

文/易继梅

大学时学《植物学》,经常随老师到学校花房看花,见过绚丽多彩的芍药、姿态曼妙的虞美人、花大色艳的秋菊,也见过宛若飞鸟的鹤望兰……而我,独独青睐默默无闻、温柔宁静的文竹。严格说来,文竹不是花卉,是常绿藤本观茎植物。她立于花房一角,淡雅而不失风韵,如一抹绿云,顿时我的心就随着她沉静、欢喜……

多年以后,我毕业参加工作,有了自己的房子。第一件事就是到花卉市场上买了一盆文竹,置于几案之上,客厅里立刻就有了明媚的春光、温柔的韵致。文竹属于百合科天门冬属,枝叶纤细,叶片轻柔;枝干有节,似竹非竹;每一片枝叶都呈云片状飞出,远看如片片淡绿的云彩,姿态潇洒。在早晨温柔的晨光里,越发显得婀娜有致,难怪有诗人赞她:“一丛袅袅案边盈,清韵依依点室宁。细叶层层说云趣,纤枝茎茎显松情。”

偶尔在春末夏至,文竹会抽出一枝长长的嫩茎,宛如一个悠扬的音符,温柔地画向半空,引发我的无限遐想。我常常在夏天的午后整理她的枝叶。经过春天的孕育,文竹的根茎部会长出很多新芽,继而抽出许多新穗,渐渐地枝叶开始繁茂,我会把一些老枝适当摘除,尽量让她的云片叶层叠有序。

我也爱在薄暮的黄昏里给她浇水、施肥。我知道,文竹是忌大肥大水的。“见干则浇”是所有盆栽植物的浇水法则,文竹也不例外。即使是夏天,放在室内的文竹,我也是五天左右才给她浇水一次,偶尔,也可以在水里化上几粒复合肥。就这样淡淡的水、淡淡的肥,我的文竹,依然长得枝繁叶茂,绿意盎然。

家有文竹,连家也变得如此温柔。

我跌落在这一树温柔的文竹里,沉溺于她的美丽。她的身姿是那么轻盈,仿佛立于尘世之外,淡然于一切纷扰喧嚣,独守一份孤独,一份清幽。她从容恬淡,优雅自处,不与鲜花争艳,不招蜂蝶骚扰,甚至不争肥水,不争阳光,一丝微风就能让她曼妙起舞。这一树文竹,竟成为我眼里最美丽的风景。

我突然悟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就像这一树文竹。

曼妙一厘米

文/姜肖肖

一厘米,不太长的度量单位,一片小天地,横在水中是深度,藏在人群是距离,贴于梦想会落空。一厘米放逐时空,是一段段无法填满的空白,如求不得,爱不到,思不成,如罗密欧与朱丽叶令人唏嘘的枉死,如维纳斯断臂泛起无限美的涟漪,如牛郎织女绚烂爱海的孤独。一厘米的身影随处可见,它被喜欢,被讨厌,被期待,也被唾弃。在人生的河流上,一厘米如同不可避免的秋天叶落,只有学会欣赏,才能够绵延岁月的诗意,才能优雅过活。

疲惫时,你可曾闲挽一厘米纤纤玉手慢看如画山河?勾缠一厘米,在夕阳余晖下,落日晚霞中,抑或晨雾氤氲里,喝喝茶,听听歌,感受扎扎的、柔柔的细小幸福,不管尘世纷扰,凭他阴晴圆缺。再美的花终有谢幕一刻,最坚强的微笑偶尔也破碎,喜怒哀乐如阳光水分避无可避,求无可求,倒不如淡然听之,走过,笑过,累过,且放一厘米游走心里心外,宠辱不惊,静观起落。

水滴原本滋润着斑斓美梦,汇入大海再也找不到自己,精灵勇敢执着,踏进森林却迷了路哭红了眼。风一直追寻,发现路在脚下,它们堆积拥挤,忘了给缝隙,虽然超越一厘米,代价却是丧失自己。平凡琐碎的时日,你有没有因为抓得过紧,将快乐捏碎成泡沫?生活如水,抽刀断水水更流,恰如孜孜不倦画者,在宣纸豪迈挥洒,尽了力,却还有大堆大堆空白排着队等待涂写。奔波的你苦守寸头方圆,可曾探究依附在劳累背后一道道清新的风景?困倦的内涵是期待,追求,梦想,是有血有肉的生命内容,这一厘米的撩人风韵,你可曾享受?

“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钱钟书的致理哲言渗透在快节奏时代每一个幽暗角落,每分每秒,不计其数的人在进与出,拿与放,忘与记中摇摆、游移,试图踏破樊篱,粉碎冰冷刚硬城堡,垂涎城外草绿花香,然而,生活的围城不在于突围,在于豁达切割一厘米。当我们奋力逃离时,围墙如刀似剑,封杀,阻挠,是前进的绊脚石。而,退后一厘米,它何尝不是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呢?众生深陷执念,忘怀万物,浑然天成,原始大美实乃舍本求末。在每个山重水复沟壑望穿一厘米温润眸眼,只闻一蓑烟雨任平生。在每种沉甸,细听一厘米轻歌曼舞,知会也无风雨也无晴。学会坦然,学会忘却,学会品尝空白中的圆满。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里,陈孝正倘若没有一厘米误差,怎能体会刻骨铭心、醉生梦死的蚀骨甜蜜,任随功成名就绚丽如花,那些忐忑的美丽记忆仍然是灵魂深处最温暖的渴求。刻板勤勉、冷漠疏离的陈孝正没有让一厘米呼吸足够氧气,抛下郑微出国深造,绵长岁月才发觉那些随心所动、自由飘逸的一厘米最足以让人尽兴欢乐,醉人的是华光,能暖人的却是滚烫的心。“是不是因为你大楼即将分毫不差地竣工,所以就开始怀念那有趣的一厘米误差?”当陈孝正鼓足勇气回身拉扯,郑微的心早已凉薄成冰,于是高处不胜寒的空旷中,他周密无缺的璀璨生命如精湛雕塑品完美冰冷。人生如戏,太多人追逐辽远处雄伟峰脉,破釜沉舟,直至将生命勒紧逼到死胡同,累得喘不过气,寒夜怅惘时分冥思苦想汗流浃背追寻意义时,才发现沿途中遗失的一厘米何其宝贵。人生如同小孩,很周正,也需适时调皮,有时候一厘米不是蹉跎,更不是罪过,它是意外惊喜,是绿荫的花红点缀,别抗拒,别只为目的。让生命毛孔感受酸甜苦辣,吸收不同层面的风景才是人生真谛。

“人们在欣赏事物时普遍有围城心态,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距离之外观看。”美学大师朱光潜的话何其精辟,因为一个个令人叹惋的错过,才越发懂得惜缘的精髓,因为离别过于伤感,才明了每一个相聚时分笑得酣畅。花谢前的一厘米是美丽,大雨前的一厘米是晴朗,悬崖前面的一厘米是希望和救赎,黑暗前的一厘米是光亮,风暴前的一厘米是平静,失望前的一厘米是期待。一厘米的态度延伸了生命长宽,增加了生命重量。一厘米以退为进,以柔克刚,貌似失去,实则收获。

一厘米拉着亲人,孕育了空间;黏着恋人,创作了神秘感;牵着友人,是细水长流;赖着梦想,滋生期待和激发;盯着忙碌,发明出悠闲。敞开心灵,每一个黯然十分,品尝一厘米细微的美妙,生命焕发出源源不断新色泽。滴水不漏是无法企及的遥远童话,倒不如学会拥抱一厘米,有一颗懂得包容体味残缺的心,何处不是花好月圆?哪里竟非山明水秀?

自性的曼妙之美

文/萧然

林小耳的诗歌第一次进入我的眼帘时,我就被其诗歌里自性的文字和灵性的心象所吸引,我的直觉里第一反映就是——这是有着良好的文学积淀、强烈的女性意识和本体领悟的女诗人:“冰与火交织的天蝎座/心里面住着不安分的魔/需要时时放归山水/用大剂量的美色来催眠/还有那些无处安放的蛊/必须用文字的巫术来捕捉”(《当我叫作林小耳》)。她的诗歌将生活的宽度、人生的丰富性、历史的美感和感伤紧紧地连结起来,使自己回到诗本身,可能的话,她似乎还想成为诗本身,她阐释了诗歌在心灵中的某些形式、某种完成的行为,具备了诗歌语言的内部洞察力与曼妙的美感。

林小耳的诗集《小半生》超出了陈旧、充满感性和理性的契合,赋予了诗歌艺术的鲜活和魅力,是对一种纯粹而独特的女性生命意识和生命本质崭新认识的发现。而且她的诗歌也反映了独特的女性情感和时空穿透感,内容与气韵浑为一体。自由的天性、带有环境文化的生命,使她能自由写作、无所顾忌,写她见到的、想到的,作品题旨或深或浅都不是预先设定的,她自然地写,使生命流到诗歌中去,不做作、矫饰,不畏惧也不回避什么,散发出鲜活、生动、健康、纯美的自然气息。读小耳的诗,有如风吹海面自起浪,风、海、浪自然天成,浑然一体,这就是自性之美。

小耳始终以细腻而犀利的笔触生动而贴切地写出了女性生命自我的存在,展示了一个女性诗人特有的灵气心象。这里有“目击道存”的精进与渴盼:“我有时间,更愿意行走在每一寸托举我的土地/且看山河如何把我/真正地,镶进一幅画里”(《画中人》);也充溢“以意逆志”的倔强与自信:“多么好啊,她庆幸自己/仍是一个可以被春风吹痛的人”(《小半生》)、“但季节终于走远,藏匿在/秋天的往事,摇摇欲坠/现在,我多想回到来处,做一根/可以让你感到疼痛的肋骨”(《来处》);还有透过节气“立处即真”的澄怀与观照:“当月光下的念想,每增长一分/哪些被窖藏的蜜语/就会发酵成世间最销魂的私酿”(《春分谣》)、“需要更多的雨水浇灭喧哗/如果灵魂是不息的灯盏/这一天尘世或许会有更明亮的光”(《清明谣》)、“这个时节,雨水开始丰沛/云朵饱胀的身子,随时会碰撞出雷鸣”(《立夏谣》),小耳不拘于文化传统、民间习俗的展示,注重心体的个性触角,意象独特,极具感性,又无形之中阐发了某种时间哲学与生命之悟、空间与时节、永恒与刹那的意义。

开放的心灵、开放的视野铸就了小耳独特的诗歌气质和语言内蕴,这是她的诗歌不同于一般女性的缘故,她从不束缚自己思索的步伐,大胆、大方,并且脚踏实地,以诗呈现生活的本质与生命的真谛。读林小耳的诗集《小半生》,在诗歌里与她古典地相遇,认知一个率性自然、喜欢在野地里奔跑、随性开朗的女子,一种灵犀在语言文字里流转、泅渡、喷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