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春运的文章 / 春运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一张火车票

文/翟杰

在我经常光顾的论坛上,有人发了这样一个帖子:春节越来越近,漂泊在外的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回家的准备?又到一年春运时,回家的路再长,却总是挡不住我们迫切的心情,阻隔不了我们回家的脚步。你那张火车票的背后,有什么别样的故事?

帖子一出,短短几天,就有5万多人浏览,数千条回复。网友们在随后的“盖楼”中,纷纷讲述着自己和火车票的故事。

一位叫“农民工”的网友说,自从今年开通了网上订票后,自己就缠着侄子在网吧里泡了整整两天,终于成功购得了一张火车票。在帖子的最后,他调侃道,原本连电脑都不知道怎么开机的他,经过这一番折腾,自己竟然学会了上网。这不,下班后还到网上来“灌灌水”。

一位中年男子津津有味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说,说到春运,虽然是一堆的辛酸事,不过,他至今依然感谢春运,因为就是春运回家的时候,挤了一夜的火车,却也挤到了一生的伴侣。那时候他还在上学,寒假回家,刚好赶上春运开始,跌跌撞撞买到了回家的车票,也是跌跌撞撞挤上了火车。就在挤着上车的时候,他那按在背包上的手却被一只纤纤细手给抓住了,当时就好像被电了一下。他一用力,两个人就都上了车。上车之后,才认真看了这个拉自己手的女孩子,纤纤弱弱,好生心疼。一样的无座票,一样的旅途,一样的学校读书,还有就是一样被挤在了车厢接头的地方,就这样聊了一夜,再后来寒假结束回学校,那位女孩就成了他的女朋友,现在已是自己的妻子。直到现在,他们两个人当初的火车票还夹在各自的结婚证里。

还有一位没留下名字的网友说,自己纵然使尽了浑身解数,最终也没能“hold住”,看来春节只能“被加班”了。最后,他大发感慨道,春运火车票,真的“伤不起”啊!

一张张火车票的背后,是一个个感人的,无奈的,值得回味的故事。是啊,无论我们身居何方,无论我们年轻年长,家总是最让人眷念的,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最大的温暖源泉、最大的力量支撑。一个又一个春节,一次又一次春运,为了那一张火车票,我们总是这样温暖着,幸福着,感慨着,期盼着,努力着……

春运同路人

文/章中林

又是一年春运,不用再奔波的我已然没有了二十年前赶路的痛苦和煎熬。二十年前的春运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那种憋屈艰辛不是一句话就能道尽的,但是谁又能说它就不是一段段美好而悠长的回忆呢?

春运买票让人发怵。到北京上学第一年我选择了留下,第二年想回家时才发现买票就是一场战役。我和同学赵刚放假后来到车站,发现买票的队已经排得看不到头。我们跟在队伍后面,一个小时还没有挪动几步。

这样排不是办法,我和赵刚选择了轮流排队。一次,我因尿急上厕所,丢下马扎,和身后的一位大妈打了一声招呼。等到回来,我想进队伍,却被后面的人起哄,还喊来了警察。还是大妈大度,为我解了围。那次买票,我和赵刚接力排了两天两夜才买到一张回家的火车硬座票。

当时我们都比较瘦,以为两个人凑合着坐一个座位就能对付。到了车站,站前广场挤满了人,入站口也是人满为患。我们手拉着手,但是还没有到车门就走不动了。那感觉就像人与人之间没有了一点空隙,都黏成一块了。

进了车厢,满满的人挨人,人挤人,处在其中有一种窒息的感觉。好不容易挤到了座位前,我们傻了眼:双人座上已经坐了三个人。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旁边还挨着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看见有人来,那妇女抱歉地对我们笑笑,把小男孩往自己身边拉了拉。两个人挤挤是不可能了,我们就商量着两个人轮流坐,一人坐一会。

车厢里,连卫生间都是人,通道几乎是被封住了,人们只能使出浑身解数,螳螂拳、缩骨功,把自己压缩成一张张“图片”。一次,我在“练功”时不小心踩到了一位大爷的脚。我向他道歉,他打趣说:“小伙子底盘不稳,看来学艺不精啊。”我讪讪地笑。

轮流坐了几个小时后,我觉得腿不是自己的了,有明显的水肿痕迹——一按一个坑。出门的时候,本来就有些感冒,吃了药之后,更是犯困。一次,站着站着,竟睡着了,差点摔倒。赵刚主动站起来,叫我坐着睡,过一个小时他再喊醒我,换着睡。

他站在过道里,半靠在座椅上遮护着我。等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亮,六个多小时都过去了。他还是躬身站着,双眼通红,一脸疲惫。我连忙跳起来,把他按到座位上。这时,我发现他的腿肿得淤了血,硬得动都动不了,连打弯都不行。我帮着揉捏了很久,他才勉强能坐下来。

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看出一个人的人品,也更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和赵刚挤了三年的火车,性格迥然不同的我们成了莫逆之交,一直到现在。

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样的煎熬已不再,但是春运里那些曾经与我同行的人却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愈久愈鲜明,恍如昨天。

人生,总有一些瞬间能温暖曾经的过往,总有一些身影能站成一树的永恒,因为它能提醒我们生命中的种种美好——匆匆那些年,感谢我们同行过。

回家的路

文/徐志强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在焦枝铁路线上一个叫胡集的小站当养路工,那年是我上班后第一次感受“春运”。为了回家,我白天到段上开了探亲票,当天夜里,我从胡集站上的火车,记得那是从宜昌开往武昌的一趟绿皮车。

上车时,同事先帮我从车窗里翻进去,再把行李递给我。车上一个座位都找不到,整个车厢严重超员,到处黑压压的人。我只好在车厢门口处,用自己的行李当座位,伴随绿皮车体晃荡前行。

在火车上人挤人整整挤了一夜,连上个厕所都不方便。第二天早上天蒙蒙亮才到武昌,我又接着赶汽车回家,好在汽车上有座位,天黑之前,我终于到家了。唉,千里故乡一日难还呀!这是一种甜蜜的痛苦!

离家在外的20多年里,我多次亲身参与了最常态和最草根的春运,我也是和众多旅客一样,无数次地扛起行李回家过年。虽然我的春运与大多数乘客比起来还是顺利一些、舒适一些,但其中的艰辛和酸甜苦辣的场景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每当我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带着大包小包、携妻带子冒着风雪赶路,或者挤在狭小的车厢里、手捧碗面,以及冒着严寒连续排队几个小时等待买票的情景时,心里总是隐隐作痛,为他们心痛,尤其为其中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揪心。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九,我们一家三口不愿拥在人挤人的火车里,决定开车回家过年。天气也很会作弄人,头天夜里下了厚厚一层雪,早上高速公路全线封闭,没办法,我们只得沿着国道,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往家的方向前进。平时我只需要5个小时就可以到家,那天我开了18个小时,从早上6点出发,一直到晚上12点才到家。路上,我们见到了太多的“风雪夜归人”,路途再遥远也阻挡不了我回家过年的脚步。

这些年来,我的工作一直与春运有着密切的联系。前些年的春运期间,我经常上车添乘包保,与旅客混为一体,见证了最初的“棚代客”到后来的“绿皮车”,见到了太多为了生活背井离乡的打工族,他们带着“掘金”的梦想来到非亲非故的陌生土地上,出卖自己的体力、汗水甚至尊严,为的就是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让贫穷消失。无法常回家看看兄弟姊妹们,一年到头的劳作就盼春节这个时候回去跟亲人们团聚、倾诉,好把在异乡一年的艰辛和痛楚,化作乡情来好好洗涤和梳理。几百人挤在一节车厢里,时常是挤得水泄不通,当时有人戏称坐火车为“站”火车,还得穿个尿不湿。车厢里的人那只能用亲密无间来形容,无论男女,好在当时谁也顾不上在意,都在为自己的幸运暗自高兴。故此,每年春节前人们候鸟一般涌向车站,不管回家的路是多么遥远,多么泥泞和多么漫长。就在这股候鸟般的人流中,也有我自己的身影,也有我归心似箭的期待。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如今我与老人生活在一起,再也不用体会春运回家过年的辛苦了。儿子在外地求学,在今年春运的第一天,他自己从网上轻松购票乘高铁回家,满脸的笑容根本看不出路途的辛苦。

从儿子这一代人身上,我感受到了家不再遥远,也感受到梦想在一个一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