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婆婆的文章 / 婆婆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那一年我24岁,今天你24岁

文/文竹2012

——为儿子24岁生日所作

那一年的12月4日相距今年整整24年,24岁剖腹产后,我们母子情被婆婆狠心割断,但是孩子你是妈妈身上掉下的一块肉,怎会忘记呢?,天儿:你可知妈妈心底的牵挂?自古都是母念子,何时有子念母恩?

想你念你的这二十四年,8760个昼夜。也许自古英雄多磨难。但我不是英雄,心无思何须歌,心无念何须鸣?!此时念我儿却是鸦雀无声……难产,病倒,无奈离开幼子,婆家条件好,为了争夺儿子的抚养权,提出不要抚养费。短暂的一年零2个月的婚姻,痛别爱子……

我的学生回忆我那段时光,都说竭老师以前上课都是笑意盈盈,阳光满面的。但是突然不爱笑了。课间我捧着舒婷的诗集默默读着,那时我很相信那句俗语“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我也曾在雨中一路歌声,陌生的街道陌生的路人。亦都不在我的视线中,呼啸而过的列车悲鸣的声音,我特别愿意听。沿着铁轨一路向前疾走,远处传来火车呜鸣声,我快步闪出轨道,看火车头探出责怪的头影。

市政府的民主路上,明亮的街灯,顺着笔直的线独行,身后紧追不舍的是妹妹拎着录音机,妈妈怀里是有我体温的军大衣。每逢佳节倍思亲,除夕的夜晚,家家红灯,那火红的的对联,我漠然的浏览,在除夕夜我无目的独行。

我曾经用大姐艳红公公的军用望远镜,望向那个窗口,那铁门我永远敲不开,每次去看儿子都是恶婆婆的一顿血淋淋的谩骂!我也不会骂人啊!一次我特意穿上结婚时的衣服,敲门,这时门开了,你的爸爸李经京出来了把我一阵拳打脚踢,一身的灰尘!

我的心彻底凉了!没人性的东西!小学直到孩子上学前班了,我们母子才真正的见面。已经怀有身孕的艳霞和妹夫高玮,用镜头记录下了分别7年母子见面的照片(也怪本来准备一卷照片的,莫名其妙的是就洗出来4张,这一点作为特种兵军人的妹夫深感抱歉)我并没有像妹妹想的那样,看到日思夜盼的儿子歇斯底里狂哭,我轻轻地蹲下来仰头仔细端详着我的儿子,儿子很乖的让我拥抱着,头紧贴在我胸口。眼神里想着心事的样子。画面里两位老师在抹着眼泪。之后,只要有时间我就到学校看儿子,记得有一才买了很多好吃的,你的奶奶,不让要,全分给了班级同学。衣服篮球复读机自行车玩具手表零用钱一大书包的书新鲜的哈密瓜……妈妈从下学到初中高中没有停止对你的关爱。也没放松过与你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沟通。妈妈曾经组织老师们一日游。妈妈真的用心良苦。

还记得那次解放小学组织你们到太子河放风筝比赛吗吗?我请了半日假。陪你玩。你的风筝小燕子飞得最高!挂到高高的电线上了,你很焦急,我说没事,妈妈照样再买一个给你带回家放。

亲爱的儿子——李竭天,今天是你24岁生日,儿的生日,母的难日!

妈妈——竭艳玲于2013年12月4日提笔

后记:想借此地问下前婆婆说:当年你当着街道警察的面说:儿子始终是你的儿子,小时候,你就别看了,长大还给你!现在我儿已经成年26岁了,敲门不开,依然是破口侮辱我竭艳玲的人格!我真的相信,好人不长寿,恶人活千古了!善良的学识渊博的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公公,早早离开了人世。而您却骂人的力气还是那么底气十足。你儿子活到52岁了,还是单身……他再也找不到我这样善美于一身的人了。您不反省吗?

亲爱滴编审:感谢您的阅读!5月12日母亲节我病倒了,嗓子火辣辣的疼,不停地咳嗽。我知道都是因为上门看儿子,被恶婆婆谩骂了有关。不过请您放心,我现在吃过药,好多了。祝福您工作愉快!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张咏

今年,我们一家三口回爱人老家大连过年。婆婆一直卧病在床,女儿和爷爷奶奶接触少。说起要去爷爷家过年,她很兴奋。

由于照顾婆婆的保姆也回家过年了,考虑到我们既要看护病人,还要照顾幼儿,公公不但在我们回家之前采购好了瓜子、花生、开心果等各色干货,备下了猕猴桃、菠萝、芒果等水果,更是请家中开饭店的亲戚备足了年节的吃食。我爱吃的韭菜三鲜、爱人爱吃的酸菜猪肉、婆婆爱吃的芹菜馅饺子都冻在冰箱里。大连人过节离不开的肉皮冻、素丸子、地瓜丸子也一应俱全。榛蘑炖小鸡、排骨炖豆角、酸菜肥肠等一些肉菜也都请人提前炖好、冷冻,吃的时候化冻加热。

然而爱人坚持要让父母尝尝自己的手艺。于是这几天,我们延续了在北京的生活节奏,每天必然一起下厨,除了青菜外,再炒上一两个“横”菜,火爆鱿鱼卷、香辣虾、红烧牙片鱼都是家人的拿手菜。他还嫌提前冷冻的海鲜不够新鲜,坚持陪老父亲去逛了一趟菜市场,拎回来新鲜打捞的海螺、螃蟹、现剥的海蛎子,这些新鲜度高的海鲜,烹制方法以白灼、海煮为佳,配上大连人最爱的、以酱醋香油调制的蒜酱,又是全家人大饱口福的一餐。

婆婆不能下床,又不喜外出,基本上我跟爱人过年回家,就是宅在家里陪伴二老。有时候不免无聊。这些年自己升级为人母,尝到了养儿育女的艰辛,尤其看着公公日渐衰老的面庞,就更加理解和支持爱人的孝心了。

都说妈在,家在;爸在,天在。这些年来,婆婆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起起伏伏,而公公领着保姆辛勤打理,把婆婆照顾得很好,为我们在外打拼的儿女卸下许多后顾之忧。

宅在家的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家长里短,看看电影和球赛,教教公公怎么用微信,怎么发红包。看似平淡如水的生活,却是一份触手可及的幸福。就像一首歌里唱到的,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浓味年夜饭

文/黎燕

羊年的除夕就要到了。连日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与公公婆婆一起吃年夜饭的浓浓年味儿,不容分说地又在心里回旋。

那时候,公公婆婆和小叔小婶住在辽阳,1975年2月海城地震后自建的三间瓦房里。那时候,除夕还没列入法定假日,遵守企业制度少有弹性的我,即使除夕这天,仍较晚离开公司。急急忙忙地和先生带着两个孩子,裹在如潮的人流里,从鞍山坐有轨电车,再坐火车,到辽阳换乘公交车,在除夕天黑前赶到公公婆婆家,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过个团圆乐和年。

刚走进南门外的自家院子,喜融融的年味儿迎面而来,暖人心扉。庭院打扫得平整溜光,红红的灯笼、春联和福字红红火火,流光溢彩,凸现着吉祥与喜气。听到我们的声响,公公婆婆、小叔小婶与小侄子,满面笑容地走出屋子。两个孩子像小鸟儿,咯咯笑着扑到爷爷奶奶的怀里。大人之间的问好声连成一片,好不热闹。一家9口人在年三十聚齐了,美不胜收的年味儿更浓了。

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年夜饭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老爸老妈早就构思好了菜谱,积攒下所需的钱款。腊月二十三前后,公公天天到商店、集市,反复比较猪头、猪爪、猪肘、猪下水的品相……用一双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且不惜破费,将那些色鲜、质优的年货买到家。经婆婆仔细审查验明后,老爸便把它们次第装进小缸里,再用铁盖板封实,让它们在小仓房里的天然大冰箱里,安然无恙地待上几天。

自此,年夜饭这台大戏就正式开演了,主角就是老两口。特制的猪头肉是一个重头戏。老爸在灶房地炉的火上,用旧铁辊做烧烤架,把事先拿进屋化去冰冻的猪头仔细烧烤。灶房里焦皮味儿刺鼻,他们浑然不觉。待边边角角都烤得焦黄,老妈戴上老花镜里里外外看个遍,发话“好了”,老爸就将它放入开水盆里,泡上一阵子。之后,笑咪咪坐在矮凳上,用片刀一点一点地刮剔烤焦的表皮,直到深凹处都露出晶亮的光泽,用温水洗净,再放入铁锅里,放齐调料后,用慢火烀得熟透而不过火,捞出,放在案板上。剔除骨头,再用干净的白花旗包布裹好,放上重物压上几天几夜。 这道精心特制的猪头肉,切成片状,作为凉盘,肥瘦相间,花色妩媚,香而不腻,入口即化。吃起来那个神啊,那个爽啊,就别提了。

腊月三十这天,通常是早早吃过晚饭,就大张旗鼓地蒸炒烹炸、剁饺馅、和面,做年夜饭了。锅碗瓢盆叮叮咣咣,与满屋的喜气和香气交融辉映。大铁锅在东屋火舌正熊的站炉上咕嘟咕嘟地炖着小鸡、红蘑和土豆块。家养的小公鸡炖熟的香气四溢,在温暖如春的屋子里流溢。伴着滚沸的年味儿,三个男孩子快活地吃着花生、糖果,屋里屋外欢实地蹦蹦跳跳。大人们兴奋不已,在热炕头放上面板,负责擀皮的男人站在紧挨炕沿的地上,包饺子的女人围着饺馅盆散落坐在热炕上。大家欢快地,擀皮的神速地擀皮,包饺子的包出花样来。饺子很快包好了,整整齐齐地放在盖帘上,等待时辰下锅水煮。此刻,公公婆婆满脸放光,笑容如花,忙活得更起劲了,老迈的腿脚比平常灵活轻巧多了。

鱼更是戏眼了。先是老两口必定一同出动选购,他们边看边议,直到两人同时相中,才买下。婆婆是解放脚,加上大跃进时,在街道用人力拉大板车,右腿受过伤,采购、烹饪走路多了腰酸腿疼,却其乐陶陶。刮鳞、剖膛、清洗、刺口、煎制,非她一人主打不可。经她用心酱炖的大黄鱼一上桌,金灿灿的,诱人的鱼香直往肺腑里钻,大人孩子的筷子,不约而同地往鱼盘里伸去。这时,婆婆黑亮的眼眸已装不下那么多的快乐了,满心的喜悦飞上她的眼角眉梢,绽放成绒绒的菊花儿。看着心肝宝贝们聚在她的身旁,畅快地吃着喝着;一桌子浓香的,自家风味的菜肴和水饺,所有的牵挂和辛劳,在这一刻化为和暖的春水,汩汩地流淌。

年过的就是大人孩子齐全,平安和美啊。撤桌时,盘里仍剩有大块的鱼段,丰盈的水饺。老人心中熨帖极了,嘿,年年有余,日子越过越红火啊!

那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就听戏匣子播送的文艺节目。吃过年夜饭,快到半夜了,大人和孩子一个个精神头足着呢,听戏匣子的,唠闲嗑的,玩花灯的,欢声笑语在屋子里和院子里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按老规矩守岁,牢牢地守住一年的好时光,守住吉祥的福气和财气。

接神的时候到了。男人和孩子跑到院子放鞭炮,女人坐在火炕上贴着玻璃窗边看边喊:“注意,保护好孩子!”

“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彻夜空,古城沸腾了。

回到屋里,一个新仪式开始了。

晚辈们依次给爷爷奶奶、父母亲鞠躬拜年。长辈喜盈盈地掏出事先准备好了的压岁钱,揣进孩子们的兜里。满屋吉祥富贵的祝福声与星光璀璨的欢笑声,将年味儿推向了新的高潮。

此刻,春之神正携着幸福和欢愉,载着梦想和期许,向人间飞奔而来。

那时的浓浓年味儿,多年以后,还在我的心里萦回。那样的欢聚一堂,慈祥仁孝;那样的虔诚隆重,极富仪式感;那样的费时耗力,精雕细刻,满溢着一家一户独有的风味儿。色彩纷呈的年夜饭,承载着华夏民族的年文化,将传统文化的底蕴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年夜饭里,我们团聚喜庆,辞旧迎新,吸取情感和热能的滋养,消解乡愁和郁结。以此走向新的一年,分明多了底气与力量。

一双双翅膀欣然起飞,向着美好的未来轻逸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