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识字的文章 / 识字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母亲识字

文/范夫生

母亲肖桂芳,家庭妇女,自幼家贫,没上过学不识字。

母亲是从六十多岁开始认字的。

1984年父亲去世,我们把母亲接来,在我租住的房子附近,给母亲租了间房。有时我去母亲的屋里看她,她不在,当时又没有电话,我就写张字条,母亲不认字,她可以找人给她念一念。

一天,我突然发现,母亲床上摊着本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面画的尽是道道。我问:“妈,你在识字?”母亲不好意思: “我学着看,不然你留个条子,总找别人读,老给别人添麻烦不好。”听闻此话,我顿觉歉疚,一辈子刚强的母亲是不愿给别人添麻烦的。

想知道母亲认识几个字,我随手写了一张字条递给母亲。母亲看了半天,断断续续地念了出来,基本意思猜了八九不离十。我惊讶得张开嘴半天合不拢。六十多岁的人开始看书识字,并且如此短的时间里认识了如此多的字!父亲生前说,母亲虽然不识字,但是小时候喜欢看戏,其中大段戏文,都可背诵。许多事情过去多少年后,依然记得一丝不差。

母亲识字,有自己的方式,每次请别人念完我留的条子,她都会在心里记下,对于课本上不认识的字,也是这样用心记下。若是觉得记不住,会在那些生字下标注一些符号,比如在马字的下面,会画个马头。常常我头天写的字条,第二天,母亲就全记得了。这以后我每次去母亲那里,教母亲读书识字,就成了我们母子间最快乐的事情。一段时间下来,母亲便能大体看懂字条上的意思了。

母亲年轻时,会给人接骨按摩,邻家小孩胳膊脱臼了,母亲会安好,谁的脚扭了,母亲会用燃着的烧酒,使劲搓搓,消肿止痛。母亲识字后,买了些捏骨按摩方面的书,天天一字一句地读起来。母亲是边读边实践,当时我们租住在城边的村子,农家的孩子磕了碰了,骨头摔了,母亲总是热心帮着处理,酒精消毒,纱布包扎,有时还会对错位的骨头进行正位。母亲没有行医执照,如果耽误了病情,会很麻烦。我说出了自己的担心,母亲说:“我也知道,但人家找上门了,我总不能不管吧!我知道我有多大的本事。”我还是不放心,专门找到母亲给正过骨的人,他们告诉我,母亲正过的骨头,后来医院拍片子,都被骨科老大夫称赞,说正得非常好。这样的话听得多了,我才慢慢地放下心来。

母亲给人正骨按摩,从来都是义务免费的。别人给钱,她不要,只说乡里乡亲的,说啥钱字。母亲每次给人按摩和接骨,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诊疗的人心里过意不去,常会给母亲送把刚从地里摘回来的新鲜青菜,这时母亲就显得十分快乐。

母亲七十多岁时,大姐把母亲接到了西安,大姐家旁边的学校在办刮痧培训班,母亲自己报名参加了。我去大姐家看母亲,母亲让我趴在床上,边看书边给我刮痧,先是轻轻地把油抹匀,顺着肋骨先轻后重地刮,然后加大了气力顺着脊椎,由上自下一板一板地刮,若是感到疼痛,母亲便会减些力度,每每刮完,全身舒泰。有天,我陪着母亲上培训班。培训班的吕老师对母亲大加赞赏,说母亲学习刻苦,悟性高,是他教的年龄最大、进步最快、水平最高的学生。

培训班学习结束,我把母亲接了回来。从此母亲在家里不仅给人正骨、按摩,又加了刮痧。时间久了,母亲的善良、厚道、热情在当地出了名。有病的来找母亲治病,没有病的来找母亲叙家常,说烦恼,母亲总是给他们说一些宽心的话。我每次去看母亲的时候,母亲的床边总是放着接骨、按摩、刮痧的书籍。上面画了许多圈圈点点,这书母亲不知看了多少遍。母亲的这种学习毅力,多少年对我都是一种激励。每当我遇到一些困难时,便想,还有比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去识字读书,更困难的事情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于是,我心里便会生出几分惭愧,那些困难也就不算啥了。我教母亲识字,但母亲却教会了我更多的东西。

若能识字

文/王娅莉

那是一册彩色的初级识字课本,摊开在桌面上,字很大,她用手一个个地指着书上的字,费力地念着:“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不要以为她是学前班的小朋友,她是我四姨,已经五十多岁了。她一天打了三次电话,催我去看中医,又喊我晚上一定去她家里喝银耳汤。

我才坐下不久,她就拿出书来读,不认识的字,立即问我。不知道是谁建议她买了这本书,全部是五言诗。有拼音,但她一个也不认识;有插图,但她连一句诗的意思也不理解。

看到她的头俯在书上,读得那么认真,就像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我有些想笑。五十多岁的人了,开始学认字,不是太晚了吗?认识几个字,又有什么作用呢?

她的样子,实在是太虔诚了,仿佛那是一本圣经。她不开电视,也不急着给我热银耳汤,而是一遍一遍地读她的识字课本。家里来了识字的外甥女,她是要好好利用一下这个机会了。

我并不是很想教她,传授知识,我已经有些厌倦了。自己所教的知识是否有意义,也常使我质疑。

但听到她读错字,我又忍不住要纠正。纠正以后,她就十遍二十遍地读下去。

她读的是方言,平利的方言,有很多是平舌音,而古诗中的字,很多是翘舌音,她读的并不标准。我第一次这样耐心地教人发音,纠正她的口型,她很努力地学习,完全忘记了她是喊我来吃饭的。

我问她,四姨,银耳汤好了吗?

她说,还要一会儿,煮起来很慢。

近一个小时,她读了五首诗。一遍遍简单地重复,一字一顿地念。我听得不耐烦了,这样一个字一个字地念,有什么意思啊。

我给她讲停顿,又示范给她听,告诉她读古诗要像爬山,有上,有下,这样读起来才好听。她照着我的话去读,音调很古怪,但明显有了进步。

我又给她讲,李白为什么要独自对着敬亭山,这说明他很孤独,其他的人都离开了,都不理解他,只有山陪着他。这首诗写出了一个人孤独时的心境。

她似乎是听懂了意思,说,我也很孤独啊,你姨夫要还在世,就好了。

你姨夫还在的时候,多好呀,有说有笑的,就是吵嘴,我们关系也还是很好的。她的泪又在眼里了。

我心里仿佛被什么哽住了。那些年的冬天,四姨家的炉火永远是村里最旺的。姨夫是村里的能干人,他们卖烤烟,种菜,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村里来了干部,都要先去她家吃饭,外面打工的人回来了,也要先去她家唠嗑。那个大院子,常年是热闹的,院子边的梨树、樱桃树,总是果实累累,连菜地里的辣椒、白菜都比别人家长得好。每年假期,我最喜欢去的就是她家里,夏天,姨夫会带我下河去捉鱼,冬天,总能吃到新鲜的野猪肉或是麂子肉。

谁能想到,在四姨家陆续添置了冰箱、洗衣机、彩电之后,姨夫却因为过度操劳而离开了人世。那个热闹的大院子,连同果树和菜园,一并出卖。

我和你姨夫一辈子的辛劳,只卖了三万元。四姨常常无限叹息地说起这件事。

表妹给四姨在城里买了房子,和我住在一个小区。而我,到四姨家的机会是屈指可数的。表妹在苏州,四姨就常常一个人在家。曾经无数次爬上四姨老家房前的山坡,一点也不觉得累,如今,却很少爬上她六楼的新家。是因为城市的格局吗?还是因为我太忙?

我为种种事情奔忙,参加不同的聚会,培训,有时候去听别人讲课,有时候是自己讲课。我知道四姨一直是渴望我去教她识字的,但是我,把多数时间给了那些已经识字很多的人。

四姨终于给我热好了银耳汤,她告诉我,这里面有桂圆、百合,都是清肺的,能治我的咳嗽。

她说,识字多好啊,我要是识字就能做很多事了。

我想说,识字未必好,识字未必能做很多事。

四姨又说,识字就会读书了,会读书多好啊。

我依然语塞,识字的人,未必还想读书,未必还觉得读书有用。

我看了看四姨所谓的书,她几乎把手边一切当做书来读,街上捡到的广告传单、保险单、玫琳凯的宣传单,超市的减价通知。这些书,似乎是让人发笑的。

她积极学习发短信,只要遇到会认字的人就请教,邻居、广场上跳舞的大妈,她的女儿、女婿,都成了她的老师。

这样的学习态度,又令人尊敬,绝不可嘲笑。

一个对探索世界充满了向往的人,所学到的知识,比起那些被动接受的知识,涵义要丰厚得多。

这一晚,四姨其实给我上了一课。我吃了银耳汤,心里暖融融的。百合和银耳,都炖得很软,父亲和母亲去上海之后,四姨就常打电话喊我去吃饭。她每天去广场跳舞,把自己收拾得整整齐齐,还和几个舞伴去爬香溪洞。

她说,人家都不知道你四姨夫去世了,我告诉她们,说你四姨夫在县城上班,很少回来。

姨夫和老家的那个院子,永远是活在她心里的,永远不会消逝的。就像李白的敬亭山,永远存在,永远伴随着她。

临走时,我向门口那个拿着识字课本的四姨说,下周,我再来教你认字!

我的母亲不识字

文/周洁恒

最近,学校举行了14岁的青春仪式。在这个仪式上,孩子们最想要感谢的人,就是自己的母亲。孩子们一句句朴实简单的感恩话语,拨动着家长们的心弦,家长们唏嘘不已,有的还悄悄地擦着眼泪。我也深受感染,想到了我的母亲。

真要提笔说说母亲,我的心头涌起了千言万语,一时不知道怎样表达。

我的母亲今年71岁了,个头不高,一头花白的头发,是位地地道道的中国农民,符合绝大多数传统中国农村人的标准,她聪明朴实、任劳任怨,为儿女操了一辈子的心,即使我们老大不小了,但也还是她操心的对象。

我的母亲不识字,小时候,是我埋怨的对象。人家的妈妈认识字,放学回家能够得到妈妈指点,在别人洋洋得意的时候,我的母亲却在教导我,你的妈妈不认识字,这就要求你上课的时候专心听讲,把老师讲的都听懂了,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你还需要回家让妈妈教你吗?我有点不服气,但也只好接受了母亲的建议,上课认真听讲,老师布置的作业自己认真完成,果真不用回家母亲另外来教我了,母亲逼着我在课上掌握老师教我的知识,反倒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师范,跳出了农门,在上世纪80年代,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却是个聪明的女人。小时候,母亲纳的千层鞋底布鞋,是我至今为止穿着最舒服的鞋;母亲亲手为我织的毛衣花纹漂亮,是我最温暖的享受;记得小时候,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基本都是母亲辛苦织的布做的,我们经常在母亲的织布声中酣然入睡,等我们在朦胧中醒来时,母亲还在“哐哐”的梭子声中辛勤地劳作着,现在想来,那时的母亲真是辛苦,虽然母亲不识字,但她织的布花纹很漂亮,穿上母亲做的新衣服是我小时候的骄傲。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我的母亲对港城很熟悉。我的母亲在60岁时,想买一辆电动车,到她的老兄弟姐妹家串门,我当时考虑到她年纪大了,就没有同意,但她却自己偷偷地去街上买了一辆,她非常爱惜她的坐骑,妥妥地骑了将近10年,直到去年,我坚持帮她换了一辆性能更好的电动车,上街,买菜,接小孩,张家港的大街小巷都有她的身影。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我的母亲会自己研究做菜,自学成才。到哪里吃饭,只要看到别人怎么做的,基本上是一看就会,而且做菜手脚麻利,味道鲜美,很有大厨的感觉,我们一家老小在家,母亲一个人做饭,都不要我们打下手,眨眼间,一桌菜就上台了。我儿子小时候对奶奶和她妈妈做菜的评价是:“等我妈妈做了奶奶,饭菜也就做得像奶奶一样好吃了。”

我的母亲不识字,但在教育我们兄弟成人的路上却不含糊,她从小教育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怎样待人处世,连饭桌上吃饭的规矩都一一教给我们,语言是朴素的,道理是浅显的,但母亲的教育使我们终身受用。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渐渐地步入了老年,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我该怎样让母亲的生活过得更幸福,更愉快?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这是个我思考得较多的一个问题,但母亲却从来不向我们张口提要求,我们一直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一直分秒必争,不肯输了人生的岁月,但我们是否该停下脚步,有所放弃,陪伴一下年迈的母亲呢?

不识字的母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