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象征的文章 / 象征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晋南花馍

文/张岩

花馍也叫面花,最早用于祭祀。晋南民间蒸花馍的习俗,已延续了上千年。品种有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等。花馍可食用,可观赏,是人们寄托心愿的一种方式。

花馍的制作原料以白面为主,另以豆子、红枣等为辅料;制作所需的工具为普通的剪刀、梳子、顶针、菜刀等;制作手法有切、揉、捏、揪、挑、压、搓、拨、按等。每逢红白喜事,满月贺寿,主人家总是提前淘麦磨面,请来村上的花馍能手前来帮忙,展示绝活。一团团白面,在花馍能手的捏制下,变换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花馍。

以面食为主的晋南人,不仅在花馍的蒸制上达到了极致,而且对花馍的寓意、吃法也有着不同讲究和说法——

大年夜、正月初一,要吃枣花馍。据说,吃了这种用红枣和麦面捏制而成的花馍,在新的一年里,能增长智慧,遇事心有主意,办事事半功倍。

元宵节蒸馄饨馍。吃了它,一家老少平安,四邻和睦相处,亲情融融。

五月端午艳阳天,要蒸老虎馍。老虎为兽中之王,是勇猛、强盛的象征。吃老虎馍,晚辈都能像山中老虎一般,虎虎有生气,长大成大器。

六月六要蒸莲花馍。寓意吃了后可明辨是非,踏入社会能出污泥而不染,品行高洁,清白一生。

八月中秋节,要蒸月饼馍。吃着月饼馍遥望圆月,家乡亲人思念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不忘故土亲情。

婴儿满月要做鼓鼓馍、枣长花馍,鼓鼓馍象征从此敲响了人生征途的鼓点,枣长花馍寄托着父母对儿女的殷切期盼:快快成长,早成栋梁。

周岁娃娃要做鱼儿馍,寓意生活富裕。一岁食鱼,岁岁有余。孩童十二岁时要做项圈馍。民间说法:项圈就是护身符,吃后可护佑儿女顺利度过人生。

青年人结婚,蒸的是花糕馍,有“九凤朝阳”、“九龙戏珠”等,花糕上捏制有人物、花鸟、鱼虫、龙凤等,活灵活现,象征夫妻生活幸福美满。

老人们过寿,蒸的是桃儿馍,外形好似一颗心,象征儿女向长辈敬献的孝心。昔日父母呕心沥血育儿女,如今儿女长大成人,亦把自个儿的爱心奉献给老人,愿长辈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当老人离别人世,家人要蒸豆包馍,用以祭奠。豆包即把人一生的功过全部包揽在内,犹如一个句号。

千姿百态的晋南花馍,向人们讲述着在一方土地上繁衍的古老的食俗、民俗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浓浓的根脉情怀,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扇语的魅力

文/冯硕

炎炎夏日,一把扇子会给人带来一股清凉之风。扇子不仅能防暑降温,其中还蕴含了不为人所知的扇语。扇子是有灵性、有品位的,扇语又是形象生动、丰富多彩的。扇语经过文学作品的生动描写和广泛传播,还具有了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

喻善行。因“扇”与“善”同音,扇子就象征了善行,会给人带来吉祥安康,所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喜欢在房间里挂一幅大的扇面画,或开一面扇形窗,祈祷善心,善行永驻。

比弃妇。扇子因美而多愁,天一凉,它就被人们束之高阁。刘大白《秋扇诗》曰:“一阵秋风,收拾起多少团扇。”暗喻美人容颜花落去。东汉时,因赵飞燕入宫而失宠的班婕妤作《怨歌行》,一倾哀愁:“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娟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短短几句,表达了这位汉代才女对扇子的赞美和对自己命运的悲叹。

代身份。周武王时,规定天子八扇,诸侯六扇,大夫四扇,士二扇,用作仪仗,不得僭越。自汉唐至明清,皇帝、后妃及达官贵人等起居、驻行之所,多以成双的仪仗扇来表示高贵的社会地位。身份大小、官位高低,看扇即见分晓,无声的扇子发出明白严厉的扇语。古代官员出行,在大小会客场所,手中必有一把扇子。这扇子也有高雅与粗鄙之分,决定它的是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象征爱情。因“扇”与“散”相近,情侣之间往往不赠扇子,谁愿意一见就“散”呢?他们往往以扇面画和扇坠相赠,作定情之物。扇面画在于画的寓意双关,扇坠重于情义和久远。清代民歌《杂曲。情人送奴一把扇》唱道:“情人送奴一把扇,一面是水,一面是山。画的山,层层叠叠真好看。画的水,曲曲弯弯流不断。山靠水来水靠山,山要离别,除非山崩水流断。”表达了忠贞不二、缠绵悱恻的爱情。

扇语含蓄的魅力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就像一块块鹅卵石,经过岁月激流的冲刷、打磨,变得那么圆润美丽,发出夺目的光彩。

春日花语

文/李志福

花和人的生活密不可分。花的品性也好,风骨也罢,其实都是文人骚客多愁善感的心性使然下赋予的,于是便有了那些脍炙人口、灿若星河的关于花儿的文字和曼美的篇章。

花和女人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面若桃花,国色天香,闭月羞花,吐气如兰,无一不贴切地盛赞了女人们的万种风情,那“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香气一直从战国穿透历史的云烟袅袅而来,更有梅艳芳“花开堪折直须折,女人如花花似梦”的凄婉唱腔。女人们的妖娆、美丽、高洁、矜持、感伤,千百年来一直被用花儿比拟和传唱。

花儿与文人好像也保持了若即若离的感觉,有着欲说还休的不解之缘,这其中当属梅、兰、竹、菊“四君子”更得青青子衿们的青睐。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扬了铁骨傲张的梅,张学良“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赞扬了甘忍清贫的兰,王羲之《兰亭序》里的“叠石流泉,茂林修竹”赞扬了高逸隐忍的竹,还有陶渊明笔下那悠然超脱的菊,都道出了对四君子高雅亮风的不尽咏叹。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周敦颐对田田叶、亭亭花的莲高洁的描述;而“东篱把酒黄昏后”的李清照慨叹“人比黄花瘦”,写出的是菊花的清矍;在“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的吟咏里,陈毅元帅流露的是仁人志士刚毅的风骨。竹的正直,牡丹的雍容典雅,梨花的黛玉娇羞,海棠的娇艳欲滴,玉兰的含蓄内敛,甚至连罂粟那带有罪恶野性的美惑,可以说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的品性,每一朵花都有各自秉具的精神。喜悦、神伤、翘盼、忧虑……人类的各色情调均能找到合适的花儿托付。

如此看来,小小的纤弱的花儿承载了人类世界太多的精神寄托,在文人或非文人的着色或雕塑下,成就了各色风骨和雅调。就连那不知名的野花,也被歌手田震唱得风情摇曳,而有时候人类犯下的罪恶也得有一朵花来扛着,其实人类如果不沾不惹,花儿都将“花自飘零水自流”,何来罪恶之源呢。不过,若是没有象征爱情的玫瑰、象征纯洁的百合、象征温馨的康乃馨,人类的生活一定会单调失色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