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年味的文章 / 年味的散文

2020/03/09好的文章

故乡的年味

文/吕希华

每到过年时节总会想起儿时在故乡过年的情景,那撒在心头,融入血脉中的“年味”悠悠荡荡,历久弥新,令人回味。

我的家乡位于鲁西北平原,每年煮腊八粥是年关将至的第一个信号。每到这一天,母亲便用绿豆、小米、花生仁、红枣等煮成香浓扑鼻的腊八粥给我们喝。腊八一过,父亲把家里的小扫把绑在长竹竿上,准备新年扫尘。

“过年过年,过的就是年味儿。”这是故乡年关里最常说的一句话,淳厚中透着朴实。故乡的年味点点滴滴就渗透在丰富的年俗活动中,虽然故乡在偏远的农村,没有大城市的洋气热闹,可她别具一格的年味,总是让游子魂牵梦萦。

“二十三,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等到过完腊月二十三这个“小年”,全家老少屋上屋下、屋里屋外打扫卫生,清除一年累积的尘垢。父亲总会边干活边回顾一年来农田收成的情况,接着又询问我们兄弟几个的学习成绩有没有长进等等。最后父亲作总结:人的思想也要经常扫除尘埃,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父亲是上世纪50年代的师范生,算是远近小有名气的“文化人”,而且练得一手好字,小村庄里的春联大多出自父亲之手,唯独自家的春联他极少动笔,而是让我代笔。我很不理解,但父命难违,只得硬着头皮献丑。没想到年复一年,我竟被逼出了一手还能将就的毛笔字。如今,我仍然坚持自己写春联,有时还给好友写上几幅。

除完尘,贴上春联,然后是祭祖、吃年夜饭。紧接着,正月初一到十五,走亲访友,该走的亲戚一家都不会落……忙忙活活,其乐融融,乡情淳厚,这便是故乡的年。

小时候的我们,最期盼的事情就是过年,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吃、有压岁钱拿,尽管不是很多,却足够让我们乐颠颠好一阵子。故乡的年,有一番无与伦比的味道,那么深沉,那么浓郁,那么炽热,已融入我的血脉。

这样的年,我在故乡过了20个,然后我便到公社武装部报名参军了。此后的39年里,我很少在故乡过年。尽管现在的生活十分富足,每天都和过年似的,但我念念不忘的还是儿时的年味,那是多少岁月都冲淡不了的乡情亲情。

时光飞逝,过年的记忆逐渐朦胧而遥远,但那份甜蜜的温馨,却是长存心间,永难忘怀。

老家的年味

文/雨子@

窗外,邻家孩童在玩鞭炮,断断续续扰乱书房看书的我,似乎在提醒着,年味渐散。

外面没有春意,许是哪一场迟来的冬雪带来的寒冷。一个春节,异常空荡懒散,只管吃饭睡觉,逐渐长胖的身躯却体会不到一点儿熟悉的年味,记忆里,有八年不曾在老家过春节。

孩提时代,总要眼巴巴的盼着过年。老家的年味是极浓的,一到腊月,地里没有什么农活,母亲就开始征询我们姐弟几个的意见,鞋子上绣什么样的花式。母亲手巧是村里出名的,千层底的布鞋上绣着梅花,牡丹,小猫咪,各样式的,都是母亲灯下熬夜赶出来的。当然最为激动的是跟着大人去赶集。

老家是不到二十户人家的小村庄,每次赶集都要翻上两座山去镇上赶集,平常寥寥无几的人群,到腊月天人就乌泱乌泱的。一条街道,摆摊的有衣服,水果,菜品,加起来也就不到十几家,母亲却要逛上一天,讨价还价无数次,而我们姐弟却乐在其中,冰天雪地的,鼻子耳朵都要冻得掉下来,却丝毫没感觉。现在想想,走上几百米就累的不想动弹,如今再回老家翻上几座山去赶集,那岂不是要命的。

当然镇上不是每天都会赶集,只有一星期一次。腊月天的四个赶集日子,母亲就得规划好,什么时候买衣服,什么时候买零七零八的,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足够的条件让我们去挑选自己喜欢的东西,父亲母亲一件衣服总要穿上好多年,把钱省下来给我们姐弟添新衣服。

老家的风俗就是过年添新衣,很多同龄的小伙伴甚至过年都没有一件新衣服,有的只是买上一件外套或者裤子便好。母亲的手巧,我们姐弟很受惠,新的方格子棉裤,红红绿绿的绣花鞋。最为开心的是,盼啊盼啊终于到了除夕,母亲才肯把新衣服取出来放到我们枕边,总在初一早上就能穿上新衣服串门,是孩童时期最兴奋的事情。

老家有除夕守岁的习惯,父亲母亲总会通宵熬夜包饺子,栽火把,等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母亲就推醒熟睡的我,穿上新衣服站到院子里看父亲接财神,点火把。放在柴堆上的松柏枝叶随着鞭炮的噼里啪啦,好不热闹。村里总是看谁家的火把堆的高,谁家来年的日子定会红红火火,所以,父亲会花上大半夜的时间堆火把。

点完火把,放完鞭炮,天才微亮,母亲便煮好饺子。狼吞虎咽的我们,草草吃完便要串门,随着母亲身后一阵叮咛“去别人家要拜年,别乱拿别人家的东西……”我们早就不见人影了。同龄的小伙伴总会聚到一起,比新衣服的样式,谁的鞋子好看,当然我和姐姐的鞋子每次都得到好评,听见别人夸母亲手巧,心里一阵的得意。

老家的风俗,初一不出门,初二去姥姥家,初三初四姑姑家,初六姨妈家。于是我们姐弟几个初二就出动了,带着父母亲的叮咛和糕点,挨着拜年讨压岁钱,当然那个时期的压岁钱就是一块两块的,尽管如此我们也乐的合不拢嘴,过完节总一起攀比着谁的压岁钱多。

如今回想,足有十年不曾体会过老家的年味。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的老熟,面对一年又一年的春节,只是睁眼闭眼的送走每一寸光阴。没有老家的冬雪,没有父亲的火把,没有母亲的绣花鞋,没有奶奶的羊肉饺子,年味淡之又淡,最后唯有仅存的一点记忆,来回想孩童时的温暖。

年已然没有了味道,再也回不去的年代,总告诉我已经走得太远太远了。心里莫名的惆怅,夹杂着些许泪水,回味老家的点点滴滴,那贫瘠的土地,朴实的村民留给我回忆无穷的温暖。

都说人生如梦,老家的年味是我最梦幻的东西!

年味

文/持治

空气中飘来香的味,炊烟在屋顶上缠绕,才有年味;

大红灯抬高所有的屋檐,柱子上张贴对联,窗户边上的剪纸图案,还有当庭上贴着红底:“福“字鎏金,才有年味。

一家人都围着吃年夜饭,孩子要大人索要压岁钱,还有请祖宗,请土主回来,才有年味;

一家人先后洗完澡,洗完衣服,看春节联欢晚会,才有年味。

鞭炮齐鸣,把一家和另一家串联,才有年味;

大姑小姨的拜年,才有年味……

但是,我的年味与众不同:坐在政府值班室,匆匆地整理自己的博客,才有年味;

坐在椅子上,观看春节联欢晚会,冬夜挺长,才有年味;

我听到星光落到楼顶的声音,静止,那么微妙,我能够听得懂,才有年味;

独自、寂静、默然,才有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