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吃到的文章 / 吃到的散文

2020/03/06好的文章

都想吃到热乎饭

文/刘文

“老板,我的胃不好,公司每天提供免费午餐,我能不能在送餐时,把我那份带着路上吃?”快餐公司送餐员阿海红着脸请求道。

“只要不耽误送餐,没问题。”老板阿文立即应允。

一个月以后,阿文发现,阿海负责外送的那个片区客户是其他人的两倍,而且多数是回头客。他与别人唯一的不同就是多带了一份午餐。

于是,阿文当众奖励他1000元,并宣布,全体送餐员的午餐由各人带走,不允许在公司吃。

第二个月,阿海又拿到1000元奖金,其他送餐员的业绩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第三个月,阿文特意安排一个亲戚,向公司订午餐。指定阿海和其他三个送餐员每人各送一周。

“四个送餐的实际上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每次送饭,第一个人手里还剩一份,而其他三个人的手里空空的。”亲属汇报说。

“我觉得阿海之所以能招揽到大量回头客,与他带午餐有直接关系!一是顾客看到阿海手里的午餐,第一印象是自己不是最后一位,心里很温暖。二是顾客会觉得咱家快餐生意很好。三是知道最后一份是阿海自己的,顾客肯定会对自己享受到较好的服务而满意。四是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顾客会觉得咱家公司很人性。”阿文在员工大会上认真做着分析。

末了,阿文当场重奖阿海3000元,并让阿海现场补充介绍招揽回头客的体会。

阿海红着脸,有些结巴地说:“顾客订餐之后,都想在最短的时间吃到热乎饭。就像我一样,因为胃不好,想趁热吃到饭,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手里的快餐送完,然后安心吃饭。”

谦虚的店名

文/汤小小

星期天出去逛街,发现在我经常光顾的那家服装店旁边,新开了一家快餐店,名字取得很奇怪:“难吃的面”。

呵呵,商家又出新招了,别人都吹嘘自己的东西有多好多妙,这家店反其道而行之,把自己的产品贬得一文不值,真够谦虚的。

只是,谦虚并不能让顾客买账,偌大的店里,只有稀稀拉拉几个客人,店员都忍不住打瞌睡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再次逛街,发现那家快餐店门前竖起了大招牌,上面写着:“难吃的面,真难吃,本月大酬宾,进店吃面一律打八折,您还等什么?”

吃面也可以打折?倒是挺诱人的。不过,依然门庭冷落,鲜有人问津。也是,就算你打一折,也没人愿意花钱买难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再次逛到那家店前,发现招牌上的内容又有了新变化:“心动不如行动,本店即将关业,错过机会,难吃的面将永远吃不到!”

要关业了?也难怪,面难吃,顾客不上门,能不关业吗?

不过,我倒是越来越好奇了,这面到底难吃到什么程度呢?这么一想,忍不住走进去,想要一探究竟。

见有客人,服务员马上来了精神,大声吆喝:“小姐您要几碗?咱们的面只此一家,在别处根本难以吃到!”

看他那自豪的神情,我恍然大悟,原来,难吃的面,不是面不好吃,而是难以吃到的意思。老板取这样的店名,肯定是想炫耀物以稀为贵,没想到,弄巧成拙了。

吉祥“二宝”

文/刘湘如

春联

幼时在故乡,每年一到农历春节,年味就特别浓厚,首先是写春联,家家对写春联都很重视。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小年”一到,便有人忙于请人写大年的春联。办年货,熬糖糕,磨豆腐,写春联,这几件事一拌到一起,便立刻弥漫开浓烈幽雅的旧年过年的气氛。写春联时需斟酌联语,书法更特别考究,所以大凡毛笔字写得好的,自腊月二十三日之后,自会家家相求,身价百倍了。

我在少年时代,跟别人认真地练过书法,所闻苏黄米蔡,诸家杂学,循循善诱,日日苦练,终使毛笔字颇见功夫。腊月小年一到,左邻右舍都争着把大红纸送来我家中,洒金的,蜡光的,一卷卷排成队……那时我总是蘸满浓墨,带着舒畅的心情,缤纷的理想,着笔……让人们对于未来的展望,通过纸笔表达出来,与别人共享,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呀!

“送灶”过后,我就在自家的大方桌上摊开红纸,理平,裁妥,极为隆重的时刻便开始了:几个乡村男女在一旁屏息宁神,等我沉思拟词,运笔挥毫,为他们写下吉祥的对联。男人们还会点燃香烟,眯起眼,慢慢悠悠地再三审度,吐出一片“啧啧”的赞叹声……

他们满意了!我也好像享受到一种格外的成功欣慰。

乡村的春联寄托了普通百姓们的希望。比如在圈栏贴上“猪发千斤”,猪似乎一下子就肥壮起来了;在鸡窝鸭栏边贴上“鸡肥鸭壮”,鸡鸭们似乎就会给它们的主人带来福音;在通往田野的后院小门上贴上“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好像来年便断然会风调雨顺了。至于大门对联,更是极为庄重而不可玩忽的,它跟人们的命运似乎更加贴近。所以,我们的乡村多用后蜀主孟昶题写的那副联语:“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有余而庆,春讯不绝,再配上横批“三多四喜五福六寿”,自然是再好也没有的了。大年初一,鸡鸣即起,家家门前“响号”之后,便穿戴整齐,以崭新的姿态去观看各家的门联。不仅品头论足,推敲联语的分量,还要排出名次来。

在品联方面,有位私塾先生总走在前面,他虽有点文墨底子,只是字写得歪脖斜脚,很不受看,所以从来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嗯,不错!好……笔力遒劲凝重,体格英俊不凡,气势雄伟,苍健有力……”说到后来是什么意思?许多人就弄不清了。但乡人们历有温柔敦厚之遗风,不随便扫人家的兴,只是一个劲地点头附和,先生因此更乐了,更满足了,笑得也更开心了……

欢团

那是一种真正的绿色食品,我已有很多年不再吃到它了,但它一直在我记忆的味觉里徘徊,每当在城里吃到所谓精美的佳肴时,我总会想起我童年时代过年时吃到的味美绝伦的欢团圆子。

它是农历过年的专利。平时是很难吃到的。通常我会坐在门口的石墩上,撅着小嘴,把几只欢团揉成碎粒子,用手扬了一地,那是向妈妈暗示自己又想吃到那让人馋得流出口水的欢团圆子了。

妈妈走过来,看见我的样儿,转回身,一手提出水磨子,妈妈要做她最拿手的欢团圆子了。我们那儿,虽是欢团很多,但要吃一顿欢团圆子,只有过年才行。这是需要巧手灵心才会做的特殊佳肴。农村人当时又叫它汤圆子。是以欢团为原料,将之磨成末子,掺上细白豆腐、新鲜精肉,配上青红丝、挂面、蛋花、花生粉、葱心、蒜苗、生姜,剁成一体,再掺上些许酱油,外用莹润细滑的豆粉滚成团子,放到汤锅里煮熟。那才真是一种鲜美佳肴呢!我母亲做的汤圆子,看上去茸生生,捞出锅水蒙蒙,入口细、滑、柔软,香、脆、嫩、醇俱全,是村上几十户人家、上百名妇嫂妯娌们望尘莫及的。我心里曾经很是为此自豪。谁能有妈妈那样高超的手艺?我能吃到这样鲜美的欢团圆子,是我儿时的美好记忆,是于童年伙伴中的优越。

生活是融融的和美。大年之首,屋外瑞雪纷纷,一家人围炉共尝欢团圆子,在慢悠悠的春节情趣中,你吃一个,我吃一碗,吃者往往最实惠的选择是喝着锅底的汤水,那叫底汤,它是最为鲜美的,也是最富有营养的,因为下欢团圆子的汤往往都是老鸡汤加上猪骨汤一同熬出来的。新年正酣,和美融融,外面尽是热闹的氛围,放花炮啦,看彩灯啦,玩龙船工啦,跟在耍狮子的后头起哄啦……待到游兴稍减,所有的孩子还是忘不了一桩最为重要的事儿,回家里吃滚热喷香的欢团圆子。吃着,敲着筷子,哼着快乐的歌子,整个身心,全融化在春意熹熹的节日的气氛中了……

早些年,乡下亲友进城,偶尔带上一些做好的欢团圆子,用塑料袋装着,一家人喜出望外,水煮开了,下到锅里满屋喷香,人人一拥而上,争而食之。但后来,这种乡间的习俗改变了,不要说平时,连过年时家家必备的欢团圆子也不做了,这反而使我更加恋起这儿时的最难忘的佳肴。记得某年春节,我回乡探亲,见村子附近的小集镇边居然出现了做欢团圆子的生意人,屋檐下摆着一口大锅,烧得热气腾腾,却煮的是滚开的油,不再用汤锅下了,可惜味道全无,顾此失彼,到底不能如从前的欢团圆子的纯真的美味了。

我已有很久没有吃到那乡间过年的难忘的美味的欢团圆子了。不知为什么,每当我在今天的各种宴会上吃到精美的菜肴时,总觉得没有哪一样菜肴能比得上我儿时的欢团圆子,那是一种真正的美味,一种纯净的真实,一种味觉的享受,一种对于生活的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