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英国的文章 / 英国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自信说

文/詹继放

人需要一些自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亦然。

我们曾经很自信,还曾领跑这个世界。后来,僵化、腐朽加闭关自守,使我们沦为人见人欺的“病夫”,不那么自信了。感谢改革开放,它让我们重现辉煌,逐渐找回了自信。

自信需要实力作支撑。“妈妈的,我祖上……”那是落魄者的虚张声势,还“讨打”,挨了也白挨。真有自信,只需看似轻飘飘的一句话。譬如去西天取经的唐僧,到了某个不知深浅的异国他乡,总会来上一句“贫僧从东土大唐而来……”潜台词傻瓜都懂:鄙人身后那个“大唐”不是吃素的,千万别自找麻烦。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那块“华人与狗……”的牌子。它就立在我们国土上,曾经的世界领跑者落此地步,还要什么教训?

此为“引言”,或曰“背景”。

说回正题。新中国已成立六十七年,我们走过弯路,如今正走在康庄大道上。无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我们在世界上都有一席之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脱贫人数占世界的80%,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贡献率世界第一……有学者称,现在我们每年的经济增长量,相当于三年左右创造一个英国,两年多创造一个印度。这被外媒称为“中国奇迹”,这份奇迹仍在延续。

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创造这份奇迹的,是我们自己。也许是奇迹太多,“嫦娥”探月、“天宫”入轨、高铁开通、“蛟龙入海”……这些放在任何国家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我们正习以为常。

习以为常缘于见惯不惊。前不久,笔者陪一位旅居英国多年的朋友去天府新区。汽车行驶在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宽敞大道上,朋友惊叹不已。听笔者说这种大道仅附近就有好几条,朋友再叹:在英国不可想象。

这是我们的自信。笔者也算“去过一些地方的”,见过不少比我们强、也值得我们学习和追赶之处。比如对人友善、守规则、爱护环境等等。但即便是发达国家,不如我们的地方也比比皆是。他们没见过还羡慕的,多了。那种在闹市区建了几个花坛就被我们惊呼为“花园城市”的年代,一去不返。

这同样是自信。记得彩电刚面市时,一个“洋奴专家”称:国人要被殖民两百年才买得起。一个从“东洋”回来的学者则断言:永远不可能超过日本。事实证明,那都是患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或者说跪久了,站不起来。即便当下,这种对身边的巨变视而不见、甘做“业余×国人”的仍不少。很容易解释:奴才跪习惯了……

我们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它们支撑我们的自信,也激励我们前行。但自信不是自大,毕竟,我们还有很多问题,仍在“发展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包含的东西很多,告别落后和贫穷,是起码的。

我们离那个梦越来越近,也有实现它的自信。行百里半九十,仅有自信也不够。最需要的,是践行。

格林女士

文/赵刚

去年春天,我认识了从英国来西安留学的格林女士。

格林女士刚届而立,身材单薄高挑,肤色嫩红,黄亮的秀发斜垂肩头,说话时眼睛总是极认真地眨呀眨的,吐字慢且清晰,始终给人一种典雅的感觉。那天,我去某大学找一位英文系朋友,由于是中午,学生都回宿舍休息了,所以我只好闲暇无聊地摸出一本随身带的小说,倚墙翻阅起来,等候学生陆续进班。

“Holly,您好!请问您的书,我可以借读一下吗?”正读得入迷,一个吐字缓慢而又发音抑扬的女声传入我的耳膜,回头看,见一位穿着朴素外国女性站立我的身旁。她的眸中溢满诚挚的恳求,使我不能不照她的意思去做。

女士双手捧过我递上的书,惊喜地连声致谢:“Than kyou very much!非常感谢!”

我在心底里不禁笑了,外国人的礼节真多。她邀我进她班里坐;考虑到自己这会也是没事,便随她一起步入教室。教室内空无一人。攀谈中,我知她叫格林·琼斯,首次留学中国,英国伦敦人,对中国文化极为欣赏,更赞叹华人的纯朴热情。她笑着对我说,中国大有前途呢!一个心系中国,一个根在华夏,顷刻间,我俩成为相见恨晚的相识了。

格林女士眨巴着宝石样纯蓝的眼眸问我:“请问,您吃过饭了没有?”

我笑答吃过了。

她歉然地告诉我她还没有吃午饭,就从桌斗里捧出一个褪色的饭盒来,里面有两个普通的校灶馒头,一小块榨菜,津津有味地吃起来。见我瓷眼盯视她,便笑着解释说中国饭菜极美味呢!

我问她:“您午饭就吃这个?太将就俭朴了!”

她说习惯了。

“是因为手头拮据吗?”

她问我什么叫“拮据”。我解释给她,她摇摇漂亮的额头,认真地告诉我说想多点积蓄,回国后给丈夫和小孩买点像样的中国礼物。

我问她想英国吗?

她说想英国,更想家,想父母、丈夫和儿子,天天晚上总睡不着觉。她说她的父母都已年迈,白发苍苍了,虽然没有太高深的文化,但很慈祥,很会体贴人;丈夫英俊、高大、文明,她视他为至善的上帝;儿子相貌很随父亲,现在也该过第三个生日了……话讲至此,她的眼眶里晶莹起泪水,我也有点感伤。是啊,谁不热爱自己的国家,想念自己的亲人呢?

临别时,格林女士请求我将那本小说借她几天,因为书市好像没有这种版本。我欣然相赠,并告诉她我很欣赏她的好学,但愿她能将西安文化、中国文化的精华传播给她的国土及亲人。显然,她被我的说法感动了,兴奋地连连点头说:“会的!会的!”

那次巧遇之后,我再也没有见到格林女士。过了些日子,我给我的大学朋友写信,询问格林女士的情况。朋友复函告诉我说:格林女士已提前学成归国了。我的心中一片怅然。真不知何日才能与她重逢——这位爱国、勤俭、好学上进的英籍女郎!

没到剑桥的英国之旅

文/曹鼎灿

每一个到英国旅行的游客,一定要去剑桥。剑桥是这么出名,不仅因为它有着许多世界一流的大学,还因为一首流传很广的诗歌——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上个暑假,妈妈带我去英国旅行。走之前,我们在网上查了很多关于剑桥的资料,这首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这些美丽的诗句,广为传颂,更增添了剑桥这个英国小镇的魅力。“不到剑桥,就等于没去到英国”,对于所有到英国旅行的游客来说,剑桥之旅也许是最为重要的一站。

我们的英国之旅一共有十五天,为了更好地体验英国的文化,我们把剑桥之行安排在最后一站。在伦敦,我们参观了很多的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银行博物馆……英国的博物馆真是又多又齐全;在斯特拉福德,我们参观了莎士比亚的故居;在切尔滕纳姆小镇,我们体验了英国小镇的悠闲生活;在牛津,我们参观了很多着名的大学:最古老的莫顿学院,最年轻的沃尔夫森学院……所有到过牛津和剑桥的人都说,剑桥比牛津更有灵气,牛津已经这么好了,剑桥还能怎么好呢?我对剑桥之行充满了期待。

7月31日,这是我们在英国的倒数第二天,我们的计划是到剑桥,第二天,我们就要结束旅行,离开英国了。7月29日的晚上,我的全身突然长出了许多的小包包,奇痒无比,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早,我们不得不去看病。在医院里等了很久,医生诊断出是水痘,一再叮嘱妈妈,会传染人,请不要再到人多的地方去旅行了。回到我们住宿的旅店,妈妈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取消第二天的剑桥之行,因为旅行会把病传染给更多的人,为了遵守公德,哪怕再想到剑桥去,也只好遗憾地取消了。那一天,我在旅馆里待了很久,偶尔出门,都戴着口罩。

没有到剑桥的英国之旅,虽然很遗憾,但也很自豪:虽然我没能到期待已久的剑桥,但是我懂得了做人应该遵守公德的原则。妈妈说,人就是这么长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