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贵客网 > 文学百科 > 好的文章 > 正文

关于骆驼的文章 / 骆驼的散文

2020/03/07好的文章

骆驼刺

文/马西峰

新疆、甘肃的戈壁滩上,无边无际的沙漠起起伏伏。

沙漠是狰狞的、狂野的、恐怖的,是虐杀动物和植物的死亡之域,是生命的禁区,是存活的绝境。然而,有一种名叫“骆驼刺”的植物敢于对着凶神恶煞说“不”。她,看起来很弱小,却极具抗争精神。凶神恶煞只容砂石而毁灭异类,施尽种种手段,不让她在这里存活,她不屈不挠地应对着,毅然决然地生长着,她的信念中没有“死”的恐惧,只有坚定地“生”,快乐地“活”,勇敢地“长”。磨难算得了什么,尽管袭过来吧,我不怕,我生来就有驱魔避难的本事。她用她矮小的躯体诠释着生命的顽强、坚韧、伟大与尊严。她静静地伏在砂石堆积的地面上默不作声,却像巨人般高唱着苍凉悲壮的生命之歌,那歌声惊天地、泣鬼神。

我这次去新疆乌鲁木齐,主要是看望我的同学,顺便去了吐鲁番、哈密和甘肃的柳园、敦煌。美丽的葡萄沟,古老的贡瓜园,生机勃勃的庄稼地,林木丰美的绿洲,现代化建设中崛起的城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我还是更多地见到了沙漠。从一开始发现这种地貌,我便隔着火车的玻璃看,换乘汽车后,我仍然隔着汽车的玻璃看,在浩瀚的沙漠中,偶尔能看见几株矮小的绿色植物,同行的旅友告诉我,这种植物叫骆驼刺。我觉得骆驼刺太珍贵了,太神秘了,也太稀奇了。汽车第一次在穿越沙漠的路边停车时,我下了车,与两个旅伴往里走了大约一百米。我寻找着漫漫砂石中罕见的绿色,我看到了骆驼刺。她从砂土和碎石中生长出来,多茎,无主干,根部茎略粗,往上变得稍细,长出许多枝杈,茎上、枝杈上长着密集的、长而粗的刺,枝上的叶子相对稀疏,叶片小而绵软,呈圆长形,跟小叶黄杨的叶子相似。骆驼刺是一种自然生长的植物,属落叶灌木,是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牧草。我看到的骆驼刺,一簇一簇七零八落分布在沙漠中,棵高一般在一尺至二尺之间,或呈暗绿色,或呈浅黄色,或呈干白色。但是,呈干白色并不表示她已死亡,而是表明她正养精蓄锐,一旦有了适合的条件与机会,就会快速地还原绿色,焕发生机,展开新一轮生长。

第一次近距离接触骆驼刺,我觉得她也很美,她的茎、根、刺似乎是一起长出来的,连接处没有滋生的痕迹,色调一致,线条流畅,浑然天成,一片一片绵软的小叶袅娜地挂在枝上,像美人穿上了轻巧的简装,平添了几分柔美与妩媚。我记得我在车上的行李中有一个漂亮的塑料袋,我想寻一个小株连根带砂一并挖出,装进塑料袋里带走。这么恶劣的环境她竟能长得如此美丽,若放进花盆里,光照充足,水土滋润,一定会大放异彩。我没有跟同行的旅伴打招呼,看见一株不足半尺的小苗,马上蹲下身,先是双手伏地,慢慢托起散枝,然后双手合拢,将小苗攥于手中,用力试着往上拔。没想到,我已经用了不小的力气,小苗连一点被拔起的迹象都没有,我觉得再拔就会把茎拔断,不可能拔出根来,很不情愿地住手了。两个旅伴看到了我私下拔小苗不成的全过程,微笑着走了过来,说我孤陋寡闻,异想天开。骆驼刺为什么能在大漠中存活,主要是根系出奇得发达、庞大,根深可达二十多米,根系极具扩张力和束缚力,能把四周的砂土牢牢固定住。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骆驼刺尽量使地面部分长得矮小,利用庞大的根系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寻找水源,吸收水分,矮小的地面部分有效的减少水分蒸腾,如此这般地厚积薄发,铸就了生命的长久。

我们回到汽车上,继续向前行驶,公路两边依然是苍茫的沙漠和稀疏的骆驼刺。我还是透过车窗向外看着,盼望着有新的发现,看看有没有别的植物混杂在骆驼刺中,结果是失望的,没有发现别的植物。我想,古往今来,人类历史源远流长。自从有了人类的活动,从原始部落到历朝历代,难道没有人在这里试种别的植物吗?肯定有,肯定有不少的人。若探求地球的历史则更为久远,按照民间的“盘古开天”之说,盘古在太空漂浮的巨星中一直用斧头开凿,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努力,终于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变成了天,脚下的一半变成了大地,应该说大地就是地球。眼下的大漠,应该是盘古脚下大地的一部分。从太古到上古再到远古,以后才是古代、近代和现代,遥遥亿万年,其间尽管出现过多次大陆板块的变化,但自从形成现在的这片陆地后,在这片陆地上,不可能仅仅生长过骆驼刺一种植物,肯定生长过别的植物。现在的事实就是这样,这里只剩下骆驼刺了,试种的植物没有存活,原有自然生长的其它植物全都死掉,由此可见,这里的环境确实恶劣,无可辩驳的事实再次表明,这里唯有骆驼刺独树一帜,她是百折不挠、万劫不死的强者,是令人赞叹、惊骇古今的生命奇迹。

一路上,我还在很多地方见到过骆驼刺。回来后,一直想着要写一篇歌颂骆驼刺的文章,处心积虑地追求一种高境界的感悟,提炼骆驼刺精神的精髓。骆驼刺属植物生命体,她在高温、高寒、强风暴、常年干旱的戈壁沙漠生长,她的抗逆性和生命承受力,已远远超出了其它植物所能达到的极限。现在,就在现在,我们没有理由说她不是在坚定地“生”、快乐地“活”、勇敢地“长”,她正在祖国大西北辽阔疆域上展示着独特的风采,书写着生命的尊严。

且行且思

文/徐孟辉

有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是要多读书,多去其他地方看看,可以开阔眼界。然而,一年前的一次旅行却让我感觉如果仅仅是“行”,没有什么用,而应该“且行且思”。

那时,我去游览敦煌着名的鸣沙山。在山下时,我选择了骑骆驼上山,骆驼主把十几峰骆驼串成一串,游客们骑上去便出发了。

途中当我回头看时,竟然看到驼队最后几峰骆驼背上是空的。开始,我以为骆驼鼻腔被打了孔,用绳子连在一起,为了不痛,后面的骆驼就会紧跟着打头的。便问驼主:“你是怕骆驼丢失,才要把它们串在一起上下山吗?” 驼主一笑:“哪里!没有人骑的不用串,它会自己跟着走。我只是懒得解开!”我追问:“骆驼方向感很好,它们逃跑怎么办?”

“逃?它们从小就被拴着上山下山,小骆驼步子小,被扯得只顾向前快走,哪里顾得上熟悉环境!所以,它们走路只看脚下,别的地方都不认识!你说,它们还怎么逃,只能跟着走!” 驼主得意地说。又打趣道:“你们读书人把畜生想得多能耐,多聪明!其实,还不就是没脑子的脚力!”

听到这儿,我忘却了赏景,紧握缰绳的手也放松了些;我低下头,看着骆驼那喘着粗气、翻着白沫的嘴和那双呆滞无神的双眼,陷入了沉思。总说:“行万里路”,“旅行使人开阔眼界”,可现在我对此有了不同看法。这些骆驼也算是“行万里路”了,可它们又怎么样?只认得脚下的路,还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虽然人比骆驼聪明,可若是只行不思,也就成了骆驼主人口中的“没脑子的脚力”。旅行是要对看到的事物加以认真的思考,才能提升思想、胸襟和眼光。“且行且思”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从骆驼身上,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每天,机械地服从着各种指令,很少去思考应该如何,或是指令是否正确。因为我们自幼便被灌输“服从”、“执行”。课堂上我们忙于接收与练习,忘记了质疑;生活中,我们两点一线,忘记了自己;报考时,我们只问就业和挣钱,忘记了兴趣……如骆驼般,在人生这条道路上低着头,被牵引着前行。可就在我不加思考的“行”的时候,一些同龄人已经通过“思”而小有成就。比如拿破仑十六岁时,虽人在军校,却已投身法国大革命。歌德十六岁的时候,已写出《少年维特的烦恼》。试想,如果拿破仑只是机械地服从命令,镇压革命,那么历史上会多一位为法王陪葬的军官,而少了一位震惊世界的伟人。歌德如果只是僵化地接收课堂内容,不去思索人生,那么历史上怕是多了一个寂寂无名的“三好学生”,少了一本传世佳作。

因此,若在少年时不去思考,只是机械地做,会使自己的思维僵化;等到成年,原本可以做出一番成就时,却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能沦为“没脑子的脚力”!如若真是那样,又和骆驼有何区别呢?所以,且行且思,“行”可以引申为“行动”,行动应该伴随着思考。

像天一样美丽的地

文/鲍尔吉·原野

在我的心目中,阿拉善盟有金黄的、曲线柔美的沙丘,有泉水和绿洲,有高大隐忍的骆驼,还有来自新疆的卫拉特蒙古族人。我进入阿拉善,第一眼看到的是贺兰山,它有说不出的雄峻,如奔马腾空而来,远方则是它卷起的烟尘。

有人说,贺兰山和阿拉善同音,属于十三世纪蒙古语的发音,意谓“骏马”。而当地的蒙古族人认为,阿拉善是古老的突厥语,意谓“像天一样美丽的地。”

“像天一样美丽的地”——我一直揣摩这句话的意味。什么样的地像天一样美丽?那是阿拉善。它的沙漠如天空一般辽远,有骆驼,有湖泊与绿洲,像天空上有云朵的岛屿和星星月亮。阿拉善有一个“斑点湖”,又叫月亮湖。我问过得知湖名的来历。月光下,几十个水泡子在沙漠里闪烁,用蒙古语说,就是“斑斑点点的湖”。星星在夜空上不也斑斑点点吗?这就是“像天一样美丽的地”。我们穿越腾格里沙漠,到达通古淖尔。脚下的沙子颗粒金黄,用手往里掏两下,摸到了湿乎乎的沙子,沙丘的高处和低处都是这样。沙漠里面藏着水,这是沙漠留给自己的水。没这些水,它早被刮跑或晒成戈壁了。牧民陶都告诉我,外人看上去一模一样的沙丘都有自己的名字。他用手指给我看:“那是骆驼妈妈山,那是骆驼孩子山。”这些童话般的山名,从祖辈流传至今。陶都的房子四周起伏着一样的沙漠,这里仿佛没有时代,好像也没有时间。我问他为什么不搬进城里住?他说他进城走不了路。陶都从小在柔软的沙子上走惯了,进城走路脚疼。他说喜欢沙子,我问沙子哪样好?他说“沙子嘛,就是好!”

午饭时间,一伙越野客来到陶都开的牧家乐吃饭。他们的喧哗和消费给陶都带来了时代。

额济纳旗马鬃山苏木(乡)是内蒙古最后一个不通乡路的苏木。这个苏木住着28户牧民,蓄养两千峰骆驼和三千多只山羊。牧民居住点相距几十公里,大部分人终生没离开过村庄。去年六月,全长八十九公里的马鬃山通乡公路开工。修路人白天顶着酷暑施工,夜上睡在沙漠半地窨子里,上面蒙帐篷,否则半夜太冷。如果来了沙尘暴,不一会儿就把车牌子打成白板,数码全没了。他们怕迷路,手机没信号,如果迷了路就成木乃伊了。他们常看到海市蜃楼的幻景,此景看多了让人绝望,诱发眩晕和呕吐。这个地方属于无水区,半径六十公里内找不到水。在牧民导引下找到的浑水,只能施工,不能喝。饮用水要到一百二十公里外的地方调运。修路工一天出好几身汗,但四个月的工期内没人洗过澡,洗不起。2014年10月16日,公路竣工。通车那天,修路人没敲锣没打鼓,全都低头哭了。牧民们本来挺高兴,看他们哭成这样,也跟着哭了。路是啥呀?是真金白银,也是血水、汗水和泪水。过去,马鬃山的人骑骆驼到旗里要走一个月,现在开车半天多就到了。